logo资料库

2022-2023年江苏南通海安市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年江苏南通海安市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 案 (本卷总分 120 分,完成时间 90 分钟) 学校: 姓名: 得分: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一.汉字书写(共 1 小题,满分 2 分,每小题 2 分) 1.(2 分)我能把字写漂亮。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二.默写(共 4 小题,满分 13 分) 2.(5 分)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 乎鼓琴, 乎若太山。 (2)锺子期死, , ,以为 。 3.(6 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移舟 (2)黑云 ,日暮 。 未遮山,白雨 乱入船。 (3)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 4.(1 分)黑云翻墨未遮山, 。 。 5.(1 分) ,望湖楼下水如天。 三.填空题(共 6 小题,满分 37 分) 6.(9 分)我能选择下面词语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远征难(nán lán) 五岭(lǐn lǐng) 腾细浪(tén téng) 乌蒙(měng méng) 水拍(pāi pò) 桥横(héng hén) 云崖暖(luǎn nuǎn) 尽开颜(jìn jìng) 岷山(mián mín) 7.(8 分)辨字组词 租 相 羞 差 撒 馓 猬 谓 8.(7 分)查字典填空。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汇”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首,再查画。它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A.河流汇合在一起。B.由甲地把款项寄到乙 地。C.聚合。D.会聚在一起的东西。请为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汇.报 词汇. 汇.款 汇.注 9.(3 分)与音乐有关的词语有: 、 、 。 10.(2 分)《桥》《穷人》《在柏林》这三篇文章的体裁都是 。 11.(8 分)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句中的横线上。 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因为……所以…… 人固有一死, ,我们 有任何创造价值的能力, 要运用。 有多大的困难,我们 要努力克服。 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 要做。 四.选择题(共 10 小题,满分 10 分,每小题 1 分) 12.(1 分)下列划横线的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蒙(méng)古 迂(yū)回 苍穹(qióng) B.琼(qióng)浆 孕(yùn)育 渲(xuān)染 C.勾勒(lēi) 摇曳(yè) 妩(wǔ)媚 D.鄂(è)温克 参差(cī) 馥(fù)郁 13.(1 分)选出下面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 ) A.娴熟 B.屹立 再接再厉 重峦叠障 混为一谈 娇健 不可思议 金榜题名 C.一拍既合 商酌 感激涕零 宽恕 D.炫耀 仪态 莫名其妙 无暇顾及 14.(1 分)在“群马疾驰”中,“疾”的意思是( ) A.病,身体不适。 B.疼痛。 C.恨 D.快;迅速;猛烈。 15.(1 分)“我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这句话是(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16.(1 分)(《童年》)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近的人是( ) A.外祖父 B.两个舅舅 C.外祖母 D.小茨冈 17.(1 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B.古老的钟敲了十下,十一下…… C.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D.妈妈说:“我看你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8.(1 分)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是( ) A.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B.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 格。 C.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D.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有条有理....。 19.(1 分)下列名句中,能用来形容“狼牙山五壮士”的一项是( )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0.(1 分)下面对“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 A.琴弹奏得好极了,就如同巍峨的太山。 B.琴弹奏得好极了,就如同巍峨的太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C.好啊!你鼓得琴,高俊巍峨像太山一样。 21.(1 分)雨过天晴﹣﹣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对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B.这两句诗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的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 大开。 C.这两句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让人不禁被 望湖楼的美丽所深深吸引。 五.判断题(共 5 小题,满分 5 分,每小题 1 分) 22.(1 分)“七律”是指每句有七个字的律诗。( ) 23.(1 分)《有的人》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 ) 24.(1 分)“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一句话中,破折号的用 法是“解释说明”。( ) 25.(1 分)“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这句话中的分号说明这两个分句存在并列关系。( ) 26.(1 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唐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 园风光的词。其中,西江月是词牌名。 ( ) 六.排序(共 1 小题,满分 6 分,每小题 6 分) 27.(6 分)给下列句子排序。 一阵秋风,不仅把夏天送走了,而且带来了金黄色的乐趣。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我捡起了一片黄得透亮的叶子往眼上一罩,呵,真是一片金黄的世界。 我在树下写作业时,槐树不停地把它那黄黄的“头发”抖落在我的作业本上。 院子里槐树叶子黄了,在秋风的吹拂下慢慢摇动,显得更苍老了。 房子是黄的,树是黄的,就连那橙色的柿子都成了橘红色的了。 我用它做了标本,作为一次自然作业,老师还给我打了满分呢。 七.现代文阅读(共 1 小题,满分 17 分,每小题 17 分) 28.(17 分)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 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 起一个大竹匾, 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 在棒上的绳子只 一 ,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 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1)在第二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2)“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的原因是什么? (3)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用 来概括,从文段中的一系列动词可以看出少 年闰土 的特点,从“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可以看出闰土 。 (4)“红的绿的都有”是说贝壳的 多,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鬼见怕也有 观音手也有”是写贝壳 多,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 (5)下面对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捕鸟必须得是大雪之后,因为下雪之后鸟雀没有食物吃,需要到处觅食。 B.闰土邀请“我”夏天去他家一事,反映出了闰土的热情、天真。 C.“我”和闰土一起在海边拾贝壳,“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6)闰土教“我”捕鸟,看似简单,其实是很讲究的,一连串动词的运用更是把捕鸟的 经过描绘得生动而又具体。请你也用连续的动词写一个生活中你看到的或经历过的类似 的场景吧。 满分 30 分,每小题 30 分) 八.习作(共 1 小题, 29.(30 分)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阅读、美食、旅游……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要求:以“ 让生活更美好”为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 500 字。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一.汉字书写(共 1 小题,满分 2 分,每小题 2 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故答案为: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二.默写(共 4 小题,满分 13 分) 2.【解答】出自《伯牙绝弦》。 故答案为: (1)善哉 巍巍; (2)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解答】1.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2.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 故答案为: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泊烟渚 客愁新; 2.翻墨 跳珠; 3.天外 山前。 4.【解答】宋朝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 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故答案为: 白雨跳珠乱入船 5.【解答】出自北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故答案为: 卷地风来忽吹散。 三.填空题(共 6 小题,满分 37 分) 6.【解答】难:[nán]不容易,做起来费事,[nàn]灾祸,困苦。在“远征难”中读“nán”; 蒙:[měng][~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méng]愚昧,遮盖起来。在“乌蒙”中读“méng”; 横:[héng]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hèng]粗暴,凶暴。在“桥横”中读 “héng”; 尽:[jìn]完毕,[jǐn]表示以某个范围为界限,不得超过。在“尽开颜”中读“jìn”。 故答案为: 远征难 nán 五岭 lǐng 腾 téng 细浪 乌蒙 méng 水拍 pāi 桥横 héng 云崖暖 nuǎn 尽 jìn 开颜 岷 mín 山 7.【解答】故答案为: 租赁 害羞 撒下 刺猬 相信 差错 馓子 称谓 8.【解答】“汇”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H”,再查音节“huì”;用部首查字法, 先查“氵“部首,再查 2 画。它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A.河流汇合在一起。B.由甲地 把款项寄到乙地。C.聚合。D.会聚在一起的东西。请为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汇报”的意思是:综合材料向上级报告,所以“汇”字在“汇报”中应选“聚合“; “词汇”的意思是:一种语言中所使用的词的总和,所以“汇”字在“词汇”中应选“会 聚在一起的东西“; “汇款”的意思是:把款汇出,所以“汇”字在“汇款”中应选“由甲地把款项寄到乙 地“; “汇注”的意思是:交汇灌注,所以“汇”字在“汇注”中应选“河流汇合在一起“。 故答案为:H huì 氵 C D B A。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9.【解答】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故答案为: 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10.【解答】通过阅读可知,《桥》《穷人》《在柏林》这三篇文章的体裁都是小说。 故答案为: 小说 11.【解答】“人固有一死”与“我们有任何创造价值的能力,要运用”之间是因果关系,故 填“因为……所以……”; “我们有任何创造价值的能力”与“要运用”之间是假设关系,故填“如果……就……”; “有多大的困难”与“我们要努力克服”之间是条件关系,故填“不管……都……”; “能对人民有好处”与“我们要做”之间是条件关系,故填“只要……就……”。 故答案为: 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不管 都 只要 就 四.选择题(共 10 小题,满分 10 分,每小题 1 分) 12.【解答】A.有误,“蒙古”的“蒙”应读 měng,读 méng 时指蒙昧。 B.有误,“渲染”的“渲”应读 xuàn。 C.有误,“勾勒”的“勒”应读 lè,读 lēi 时指用绳子等捆住或套住,再用力拉紧;系 紧。 D.正确。 故选:D。 13.【解答】A.有误。重峦叠嶂:连绵的山;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故“障”错误; B.有误。矫健:是指强壮健力,英勇威武,身手敏捷。故“娇”错误; C.有误。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上了曲子的节奏;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也比喻因情 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故“既”错误。 D.正确。 故选:D。 14.【解答】在“群马疾驰”中,“疾”的意思是快;迅速;猛烈。 故选:D。 15.【解答】这句话写出了“我”心里的想法,故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故选:C。 16.【解答】《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 部曲中的第一部。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生动地再现了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 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通过阅读可知,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近的人是外祖母。 故选:C。 17.【解答】A.有误,提示语在中间,“说”后用逗号。 B.正确。 C.有误,分句之间用分号。 D.有误,双引号中的引语用单引号。 故选:B。 18.【解答】A、B、C 正确。 D 选项有误,有条有理:形容层次、脉络清楚。结合句子意思可知运用不恰当。 故选:D。 19.【解答】“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抱着为国家为正义 而死的决心去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 故选:B。 20.【解答】“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出自《伯牙鼓琴》,意思是:琴弹奏的好极了, 就如同巍峨的太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故选:B。 21.【解答】“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句子中的“忽”字用得十分轻巧,突出天 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这两句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 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故 A、B 正确。C 选项有误。 故选:C。 五.判断题(共 5 小题,满分 5 分,每小题 1 分) 22.【解答】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 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因其格律严密,故名。 故答案为: √。 23.【解答】《有的人》这首诗歌通过对鲁迅先生和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 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号召人们做真正有用的人。诗歌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两种人做了对比,增强了诗 的艺术效果。 故答案为:√ 24.【解答】“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迁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破折号和面的“河”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