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题,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19 世纪中期,领导印度军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直到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是( )
B. 玻利瓦尔
C. 章西女王
D. 甘地
A. 华盛顿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7 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农民、手工业
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封建王公也参加了起义,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
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 3 个月时间才攻陷德里,英军趁势进攻章西
城,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数日。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
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C 项正确;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是 18 世纪后半期,排除 A
项;玻利瓦尔反抗的是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排除 B 项;甘地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但并没有牺
牲,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 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的赎金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解放
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自然经济的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以上说明农奴制改革
A.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B.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C.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 使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资本”“劳动力”“国内市场”依据这些关键词可知,农奴制改革为资
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B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 1861 年改革的性质和局限性,故排除
ACD 项。故选 B。
3. 如图所示人物的贡献是( )
A.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
C. 缓解美国经济危机
【答案】B
【解析】
B. 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
D. 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详解】图片反映的是美国总统林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领导南北战争取得了
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 项正确;.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
立战争,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 A 项;罗斯福通过新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经济危机,排
除 C 项;尼克松总统推动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4.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下列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
①电灯②飞机③蒸汽机车④电车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主要有珍妮机、改进的蒸汽机、蒸汽机车等,第二次工业
革命中的发明有发动机、电动机、电灯、电车、内燃机、汽车、飞机、现代炸药等,根据材
料,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①②④,C 项正确;③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5. 如图是对 1801 年﹣1911 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方式的变革
B. 对外加强殖民掠夺
C. 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D.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英国于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工厂数量增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使得
很多人口流向城市。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电力取代蒸汽成为工厂的主要动力,促进了工
厂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人口流向城市,1801﹣1911 年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范围,D 项正确;
交通业和纺织业的发展,纺织工人的增加都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因此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AC 项;对外加强殖民掠夺增加了原材料和市场,但不是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 B
项。故选 D 项。
6. 英国 18 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 1816 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 年,工厂集中
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 14.6 上升到 27.2,利物浦由 21 上升到 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
的重要原因是( )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答案】A
【解析】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反映在 19 世纪中期,英国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尤其是工厂集中的伯
明翰等地死亡率上升尤为显著,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因为当时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
业化推动城市化,但城市受工业污染的影响,环境极其恶化,造成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下降,
A 项正确;化学工业兴起是在 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开展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时间不符合
题意,排除 B 项;这一时期虽然城市人口膨胀,但是工业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加上世界
市场的拓展,并不存在食物短缺的问题,排除 C 项;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有利于推动医疗技
术水平提高,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7. “他的作品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材料中的
B. 巴尔扎克
C. 达尔文
D. 列夫•
“他”是( )
A. 牛顿
托尔斯泰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
活》等,在宏阔的社会背景下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托尔斯泰在作品中一方面
深刻揭露了俄国专制主义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
的博爱,这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所以,托尔斯泰
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D 项正确;牛顿是英国的科学家,他的作品《自然哲学的数学
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排除 A 项;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经典之作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再现了法国 19 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排除 B
项;达尔文是英国的生物学家,主要成就是《物种起源》,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8. 1907 年,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要加上一个对付德
国的砝码”。该材料可用于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B. 过程
C. 特点
D. 影响
A. 背景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要
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砝码”,这反映了一战前三国协约军事集团的形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背景,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排除 B 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排除 C 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排除 D 项。故
选 A 项。
9. 《震撼世界的十天:苏联的诞生》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后写成的纪
实作品。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最大的“震撼”是( )
A.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第一次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 诞生了马克思主义
D. 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D 项正确;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的是二月革命,排除 A 项;
第一次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是巴黎公社,排除 B 项;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
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0. 一位参加某国际会议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
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指的“新秩序”是( )
A. 凡尔赛体系
B. 华盛顿体系
C. 两极格局
D. 多极化
趋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1919 年,巴黎和会召开,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一起构
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统治新秩序。据材料“我们初来巴
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
不清”,可知指凡尔赛体系,A 项正确;华盛顿体系是华盛顿会议确定的体系,排除 B 项;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于二战后,排除 C 项;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
加强,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1. 1921 年后,在苏俄的城市出现了很多“耐普曼”(做买卖的人)。1924﹣1925 年度,从
耐普曼的工业企业获得的直接税收占到了全国总税收的一半。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 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
D. 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1921 年后,在苏俄的城市出现了很多“耐普曼”(做买卖的人)”可知,
这与新经济政策中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有关,B 项正确;A 项是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
措施,与工业企业无关,排除 A 项;C 项不是题目中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 C 项;1926
年苏联才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
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的运动是( )
A.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华夫脱运动
【答案】B
【解析】
D. 卡德纳斯改革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1920 年,
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
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B 项正确;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发生在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不符,排
除 A 项;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是争取埃及独立,与“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
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不符,排除 C 项;卡德纳斯改革是
墨西哥的政治运动,是美洲而不是亚非,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3. 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
《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这些措施( )
A. 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 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C. 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D. 削弱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罗斯福新政期间,……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可知,罗斯福
新政期间总统的行政权有所扩大,这有利于新政措施的实施,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B 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并未违背美国的三权分立的原则,表述有误,排除 A 项;罗斯福新政
并未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表述错误,排除 C 项;材料反映不出美国民主共和制被削弱的
信息,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4. 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于 1935 年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并
与两国结成集团,成为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的是
B. 德国
C. 日本
D. 英国
A. 意大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意大利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于 1935 年发
动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并与两国结成集团,成为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故 A 符合题意,BC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5.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政争的爆发终于促使被侵略国家联合起来,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该联盟建立于
A. 1942 年
【答案】A
【解析】
B. 1944 年
C. 1945 年
D. 1967 年
【详解】依据题干“结成反法西斯联盟”,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
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 年 1 月美、英、
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
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A 正确;二战中 1944 年发生了诺曼底登陆战,B 排除;
1945 年召开雅尔塔会议,C 排除;1967 年欧共同成立,D 排除;故选 A。
16. 1943 年 2 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贺信中高度评价说:“(这次战役)制止了侵略浪潮,
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次战役”是( )
A. 莫斯科保卫战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答案】C
【解析】
B. 珍珠港事件
D. 诺曼底登陆
【详解】据题干信息题干关键信息“1943 年 2 月”“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
争的转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 年 7 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
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 年 2 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
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重要转折点,C 项正确;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不是盟军反侵略战
争的转折点,排除 A 项;珍珠港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这与题意不符,
排除 B 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7. “资本主义世界的驱动核心由‘欧美’变成了‘美欧’,美国由此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
霸主。”材料反映了( )
A. 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B. 资本主义力量壮大
C. 美欧之间利益冲突矛盾凸显
D. 美欧开始走向联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美国由此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可知,这是说,美国成为头
号资本主义强国,是强调美国的第一强国地位,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欧地位的转变,
而不是说资本主义力量壮大,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美欧之间利益冲突矛盾凸显,排除 C
项;美欧没有联合,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8. 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B. 资产阶级认为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
C.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D. 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案】D
【解析】
【详解】社会保障制度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因此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表述错误,D 项符合题意,选择 D 项;工
人阶级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罢工,为缓和阶级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
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故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表述正确,A 项
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亦称“福利国家”制度,大
体上包括社会保障和福利补助两大类,覆盖社会多个方面,使广大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得到
保障,因此资产阶级认为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表述是正确的,B 项不符合
题意,排除 B 项;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
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为
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这种表述是正确的,C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9.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
A. 把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
B. 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
C. 没有根本突破苏联模式
D.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先后失败的根
本原因是未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没有根本突破苏联模式。赫鲁晓夫当政期间的
改革,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而这种旧体制在苏联又是根深蒂固的,这
就决定了这场改革必然是不彻底的。加之,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而且主观
主义,急躁冒进,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导致改革失败。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
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然没有从根
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
畸形发展状态。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戈尔巴乔夫改革在路径选择上存在
问题,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最后改革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