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河南郑州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及答案
一、请你选择 (共 20 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单项选择(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 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人题后括号)
1.2006 年 1 月 8 日,我国政府决定,从今年起,每年 6 月的第个星期六为全国[
A.全民读书日
2.2005 年 9 月 15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 60 周年各国首脑会议全体会议上
]
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
”的主张。 [
C.文化遗产日
D.法制宣传日
B.环境保护日
]
人和谐社会
3.某校一景:铃声未响,校门口已经挤满了小摊贩。各种油炸食品、“风味小吃”比
B.和谐世界
D.创新世界
C.创新社会
比皆是,这些食品的卫生质量令人忧虑。在校门口出售这些小食品
[
]
B.能够使摊主尽早脱贫致富
D.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A.方便了学生的生活需求
C.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4.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选,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发明了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汉字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步人了“光与电”的时代,
被人们誉为“当代毕异”、“汉字激光照排之父”。
他的事迹充分表明
A.创新是事业成功的源泉
B.个人奋斗是事业成功的唯一保证
C.只要艰苦奋斗就会有所发明
D.创新成就只属于有天赋的人
[
]
▲多项选择(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下
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选项字母填人题后括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一
项者得 1。5 分;若有三个正确选项,每少选一项即少得 1 分;若有四个正确选项,选三项
者得 2 分,选一、二项者均得 1 分)
5.2006 年 3 月 5 日至 14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2927
名与会代表会聚一堂,共商国是。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
个五年规划纲要》,表决通过了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 [
A.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6.目前,超市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青睐,但有些超市的做法却令人不解。
据报载:2006 年 2 月,一个一岁半的孩子因撕开一袋糖果,导致母子俩被某超市“扣留”2.5
小时,并要处以 10 倍罚款;同月,一名 17 岁的女学生因被怀疑有盗窃行为,被另一超市强
留 5 小时之久……这些超市的做法
[
]
A、是工作认真负责的具体表现
C.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7.有这样一副对联:“电荒、油荒、煤荒,荒荒心惊;产能、供能、用能,环环节约。”
B.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D.是法制观念淡薄的表现
横批是:“科学发展”。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有
A.我国的资源问题已得到根本解决
D.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
]
C.节约资源要从点滴做起
D.限制工业发展是避免能源危机的唯一途径
-
8.“神舟”再度飞天,中华续写辉煌。2005 年 10 月 12 日,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难忘
和自豪的日子——“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这一壮举
[
]
A.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B.昭示了中华民族卓越的自主创新能力
C.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充分展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请你概括 (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各题蕴含的道理)
——聚焦现象,提炼观点!
9.观察右图,进行概括。
10.西江巍峨立石壁,神女当惊世界殊。2006 年 5 月 20 日,全长 2309 米、混凝土浇
筑总量 1600 多万立方米、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大坝——中国长江三峡大坝全线
建成。“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患。”
三峡工程先后创造了 100 多项“世界之最”,是世界工程史上的杰作,仅安置移民就超百万,
破解了“世界级难题”。三峡大坝的建成,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三、请你简答 (4 分)
——轻松驿站,勇往直前!
11.今春,河南省教育厅出台新规
除寄宿制学校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律取消
早晚自习和双休日补课;四川省中小学作息时间实行“朝九晚五”,禁止节假日安排补课……
其实,我省一些学校在此之前就取消了“早读”,并深得社会好评:“作业少了,书包轻了,
放学早了,睡眠多了,早饭有了,胃病好了”。
请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两个方面即可。4 分)
四、请你辨析 (8 分)
12.
——积极思辨,其义自现!
五、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
——用心观察,有感而发!
13(之一).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已经成为
公民道德建设新的标杆。我们生活在幸福、快乐、祥和的新时代,体现新风尚的人和事层出
不穷。但仔细观察,也会发现一些令人遗憾的事情和不文明的现象,这些情形属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音符。
(1)请讲述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或其他你所了解的荣辱事件或现象。(4 分)
(友情提示:与现有各种参考材料内容重复者不得分,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
名)
(2.)请对你所讲述的事件或现象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正确,表述准确。6 分)
13(之二).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幅图各反映了我国的什么重点工程?(4 分)
(2)请你任选其中一项工程,谈谈国家实施这项工程的意义。(三个方面即可。6 分)
六、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第 14 小题 10 分,第 15 小题 10 分,共 20 分)
——创新大餐,快乐分享!
14.材料一:2005 年 8 月 8 日,台风“麦莎”肆虐青岛的第二天,一名女青年被飞浪
卷入大海,在青岛打工的魏青刚三次跳进大海将人救出,面对他人的追问,他只说了句“我
是河南人”,便悄然离去。
材料二:面对父亲患病、母亲出走的困境,12 年来,洪战辉一边抚养年幼的妹妹,一
边照
顾患病的父亲,一边打零工维持生活和自己的学业,用单薄的肩膀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据悉,你校准备进行一次“学英雄事迹,树时代新风”的问卷调查,以下相关内容请你
完成:
(1) 你认为魏青刚或洪战辉身上最令你感动的精神品质有那些?(至少两个方面。4 分)
(2) 风采已经见证,榜样力量无穷。你将如何把先进人物的高尚品格化为自己的实际行
动?(至少三个方面。6 分)
15.材料一:河南——中国经济社会的缩影,经济总量和各项重要指标在中部六
省名列前茅。众多目光不约而同聚焦河南,河南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正在受到广泛
赞誉。河南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近亿人口-的河南能否崛起直接关系到中部地
区的崛起。
材料二:目前,河南正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力图在中部崛
起中继续领跑。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河南把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
明确为: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荚、社会和谐、人民富裕。
河南省情知多少,家乡风采我描绘——
(1)据悉,今年暑期,中部六省中学生“感受美好河南“夏令营活动将在我省举行。
作为东道主的你准备向外省的同学介绍些什么?(两个方面即可。4 分)
(友情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地理环境等方面人手,可兼顾
历史和现实)
中原崛起我有责,我为家乡做贡献——
(2)作为河南人,我们为之自豪,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年少的你应怎样以实际行
。
动
为河南的发展增光添彩?(至少三个方面。6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本试卷分为选择、概括、简答、辨析、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六种题型,全
卷满分为 70 分。
2.本试卷体现新课程理念,具有开放性,评卷组织单位应根据评分标准和考生答
题实际制订出相应的评分细则。
3.评卷时应尊重考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鼓励创新。主观性试题应采意给分。
一、选择(共 20 分)
▲单项选择(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 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人题后括号)
4.A
3.D
2.B
1.C
▲多项选择(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
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人题后括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
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一项者得 1.5 分;若有三个正确选项,每少选一项即少得 1 分;
若有四个正确选项,选三项者得 2 分,选一、二项者均得 1 分)
5.AC
评分说明:以下各题,考生答案若与本参考答案不一致时,只要符合题意,言之
8.ABCD
6.BCD
7.BC
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二、概括(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各题蕴含的道理)
9.(1)将井盖偷走,损害了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既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
(2)该
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3)我们应以损人利己为耻。(4)该行为是危害公
共安全的行为。(5)公民要知荣明耻,注重践行。(6)要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7)
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0.(1)综合国力显神威。(2)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3)中国共产党一
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4)艰苦奋斗潜新篇,自主创新成大业。(5)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发展中国。(6)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创造力。(7)这是我国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
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8)弘扬了团结协作、。舍己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9)
创造了惊世杰作,留下了宝贵的“三峡移民精神”。
评分建议:以上两题,只要分别答出每题答案中的任何一点,即可给 4 分。若考
生从不同角度作答,可选最佳答案给分。
三、简答(4 分)
11.学校取消早晚自习及双休日补课:(1)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
有力举措。(2)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3)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社会
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4)使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休息,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效
率。(5)能保证学生的睡眠充足,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6)使学生有时间查漏补缺,
提高自己的薄弱学科。(7)使学生有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8)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9)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父母沟通交流,有利于和
谐家庭的构建。
评分建议:只要答出本答案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即可给 2 分,最高给 4 分。
四、辨析(8 分)
12.(1)“三农”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
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保持国民
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3 分)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2 分)
(3)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3 分)
评分建议:第(1)点答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即可给 3 分。第(2)点答出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解决“三农”问题之间的关系即可给 2 分。第(3)点答出把经济建
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的原因即可给3分。
五、观察与思考(10 分)
13(之一).略。
规范性要求:
选做题(之一)第一问可以例举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也可以例举所了解的事情,
可以是正面的“荣”,也可以是反面的“辱”,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现象,但不得
与现有的各种参考资料内容重复,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该问主题是“荣”
或“辱”事件或现象,重在讲述。第二问应就第一问所讲述的事件或现象本身展开评
论,或结合教材所学知识,或联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要求,表达自己的观点,阐
述自己的立场,同时应做到观点正确,层次清晰,表述准确,针对性强。
13(之二).
(1)(4 分)图(一):宁西铁路。图(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2)(6 分)宁西铁路:①有利于沿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②途径我省信阳、
南阳等地区,有利于我省经济尤其是豫南地区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⑤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①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使水资源得以合理
利用。②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③纵贯我省南北,将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
用。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⑤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⑥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评分建议:选做题(之二)第一问答出一项工程的名称即可给 2 分,答出两个给 4
分。第二问要选择其中一项工程作答,答出相应工程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给 2 分,答出
两个方面给 4 分,最高给 6 分。
六、活动与探索(第 14 小题 10 分,第 15 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4.(1)(4 分)魏青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充满爱心、
淳朴善良、知恩图报、甘于奉献、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等。
洪战辉:勇担责任、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团结友爱、诚实善良、不怕苦难、勇
于进取、刻苦学习、意志坚强、乐观豁达等。
(2)(6 分)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团结同学,能够主动帮助他人;孝敬
父母,尊敬师长;言而有信,真诚待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知难而进,意志坚强;
遵守校纪,严于律己;珍爱生命,自立自强;热爱科学,善于创新;自强不息,勇挑
重担;爱护公物,遵守秩序等。
评分建议:第一问答出魏青刚或洪战辉精神品质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给 2 分,最高
给 4 分。第二问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 2 分,答出两个方面给 4 分,最高给 6 分。
15.(1)(4 分)①河南地处中原,是全国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②河南有丰富
的旅游资源,如云台山、鸡公山、白云山等自然景观,清明上河园、龙门石窟、少林
寺等人文景观。③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
史上先后有 20 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河南曾经涌现了许多彪炳史册的名人,如张
衡、张仲景、杜甫、韩愈、白居易等。④在当代,优秀的河南人正在不断地感动着中
国,如任长霞、李学生、洪战辉、魏青刚等。⑤河南是农业大省,河南粮食产量占全
国粮食产量的 1/10,被誉为中国的“粮仓”。⑥河南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推出了大
批优秀作品,如《程婴救孤》、《风中少林》、《村官李天成》等。⑦河南有许多叫
得响的知名品牌,如“双汇”、“三全”、“思念”、 “南街村”、“莲花味精”、
“宇通”、 “许继”等。
(2)(6 分)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②从热爱家乡做起,
培
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社会责任意识。④节约粮食,节
约水电。⑤爱护环境,珍惜资源。⑥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⑦在公共场所,
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⑧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河南形象。⑨不在公共场所乱涂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