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山东枣庄山亭区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
答案
一、填空题
1、请同学们先浏览一下试卷的第一题,然后带着问题听录音,再完成下面的问题。
(1)阅读是什么?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养料一样,阅读是吸收_________。
(2)写作是什么?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________,或者
________。
(3)这段话是________老先生说的。
2、读拼音写字词,注意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xiàn(________)给 (________)制 (________)坑
yì 安(________) 压(________)商(________)
xiè 腹(________) 机(________) 纸(________)
shì 有(________)无恐 尝(________)成功 信(________)旦旦
衣 guān (________)
jù(________)绝
xié 齐心(________)力
zhù(________)起堡垒
二、信息匹配
3、把每一组有错误或不是同一类的词语用“\”划掉。
(1)夜幕
繁锁
(2)龟(jūn)裂
(3)流离失所
涨(zhǎng)潮
太平盛世
人寿年丰
安居乐业
教训
销毁
繁殖
脊(jǐ)梁
走廊(lǎng)
勉强(qiǎng)
三、选择题
4、下列四组短语中,与上下句能很好衔接连贯的一组是( )
电视里的钟南山爷爷头发斑白,衣着朴素,________,________,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A.风趣的谈吐,渊博的学问
C.谈吐风趣,学问渊博
B.谈吐学问,风趣渊博
D.谈吐风趣,渊博的学问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是毛泽东的惜时名言。
B.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经典,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C.“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作者吴冠中以“父爱之舟”为课题,是因为他非常喜欢父亲向姑父借用的那只小渔舟。
四、语言表达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把“兴高采烈”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__________
仿句
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乌云满天,大雪纷飞。
________
五、填空题
7、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古人谈读书》:________,________,诲人不倦;朱熹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他的《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________的天空,染上________,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
夏天最美是夜晚。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________在飞行,这情景着
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________,《山
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________。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________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
晨,也要生起________,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
和谐啊!
六、现代文阅读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
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
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
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
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
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
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这几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
。
(2)这部分内容是
看到了
。
(3)这几段文字是按
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描写,这是作者第
次经过“鸟的天堂”,时间是在
,
的顺序来写榕树的,展示了大榕树
特点,文中最能展现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人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
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
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
书是一个作 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间:“哪
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
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
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
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
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
们装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
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
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
(1)请写出画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答:________。
(2)比较下面的句子,请写出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 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公正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② 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答:________。
(3)请问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孩子们的哪些表现说
明了这一点?
答: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灌输的?
答:________。
七、连线题
10、连一连。
《长不大的牧羊人》
《列那狐的故事》
《田螺姑娘》
《八仙过海》
八、书面表达
11、 生活与写作。
姑娘从水缸里走出来
姑娘从柴堆里走出来
何仙姑坐在莲花上
家在马贝渡城堡
“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书”,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训。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知己
谈心,定会受益匪浅。翻开一本好书,就像打开一扇窗户,使我们看到外面广阔的世界。
关于读书,你一定有不少话要说,请围绕“读书”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可以
推荐向大家自己喜欢读的一本好书,可以把书中有趣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也可以谈谈读书的
体会……)
2021 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
1.
【答案】
精神上的养料,用嘴说,用笔写,叶圣陶
【考点】
口语交际,情景写话
【解析】
材料: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什么?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养料一样,阅读是吸收
精神上的养料。写作是什么?是表达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听力题,结合听力的内容,仔细聆听根据材料和题干的空缺写出相应的内容。
注意不要听错行,不要写错别字,写错内容即可。具体听力内容可以结合材料辨析。
2.
【答案】
献,限,陷,逸,抑,议,泻,械,屑,恃,试,誓,冠,拒,协,筑
【考点】
同音字辨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①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
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
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陷、抑、泻、誓”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②两个同音字在字形上总是有差异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差异,联想出它的形近字,从而进
行区分。有些同音有相同的部件,我
们可以先记住相同的部件,再通过不同部件来会意联想,从而进行区别。
二、信息匹配
【答案】
繁锁
走廊(lǎng)
流离失所
【考点】
拼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
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
,多练。以及考查了词语的含义辨析或易错字的字形辨析,找出一组词语中的不同类别即可。
繁锁——繁琐
走廊 lǎng——láng
流离失所:流离:离开家乡,没有一定的居处;失所:失去安身的地方。意思是无处安身,
四处流浪。
太平盛世: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国家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人寿年丰:意思是人长寿,年成也好;形容太平兴旺的景象。
安居乐业:意思指人民生活安定美满的样子,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
社会治理得很好。
从词语意思来看,“流离失所”不属于同类词语。
三、选择题
【答案】
C
【考点】
补充句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考查短语结构。”头发斑白、衣着朴素”都是名词+形容词,是主谓结构,横线上也应填主
谓结构的短语。
A 项是形容词+名词,是偏正短语。
B 项搭配不当,应为谈吐风趣,学问渊博。
D 项“渊博的学问”是偏正短语。
【答案】
D
【考点】
说明方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语文基本常识。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有关
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 选项中,“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毛泽东在《满
江红》中所言,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B 选项正确。
C 选项中,C“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有确切的数字出现,故为列数字,正
确。
D 选项中,《父爱之舟》一文以“父爱之舟”为题并不是文中记叙的每一件往事都与小舟有
关,“父爱之舟”,既是指姑爹的渔船
,也是指父亲的爱,两者已经融为一体。
四、语言表达
【答案】
妈妈给我买了新衣服,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天仿佛一下子就变暗了,乌云滚滚,不一会,
天空就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
【考点】
仿写句子
造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化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把词语的含义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仔细分析词语的特点,根据词语的含义
写出具体的情景来表现,在本题中
,兴高采烈的意思是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①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
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
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②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和内容
两方面
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注意句子结构。
五、填空题
【答案】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心到,眼到,口到,为有源头活水来,此日中流自在行,泛着鱼肚色,微微
的红晕,桃花流水鲤鱼肥,朦胧的微光,心旷神怡,清泉石上流,遍地铺满白霜,能能的炭火
【考点】
诗词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诗句的背诵默写,要对学过的诗歌及时巩固复习,根据题干的要求填入合适的
诗句即可。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论语》,意思是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上,努
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
倦
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出自朱熹的《训学斋规》,意思是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说的是心到、眼
到、口到。
本句诗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全诗内容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句话出自课文《四季的美》,这篇课文是按是时间顺序讲的。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赞美大自然以及热爱四季的思想
感情。
本句诗出自张志和的《渔歌子》,全诗内容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本句话出自课文《四季的美》,这篇课文是按是时间顺序讲的。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赞美大自然以及热爱四季的思想
感情。
本句诗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内容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本句话出自课文《四季的美》,这篇课文是按是时间顺序讲的。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赞美大自然以及热爱四季的思想
感情。
六、现代文阅读
【答案】
鸟的天堂;巴金
静态;一;傍晚;大榕树
从远到近;生机勃勃;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
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考点】
现代文阅读
【解析】
(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
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
答。
(2)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
到答案。
所以答案是:
【解答】
(1)鸟的天堂、巴金
(2)静态、一、傍晚、大榕树
(3)从远到近;生机勃勃;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
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答案】
特制强调。
使描写更具体。
写书并不难。讲故事和插图。
和蔼可亲、责任心强、循循善诱。这种灌输对孩子的学习是极其有利的。
【考点】
现代文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略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