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青海果洛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
1.(2 分)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柳湾村。柳湾墓地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
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共发掘出各种文化类型墓葬 1700 余座。出土文物近 4 万件,包括
陶器、石器骨器、装饰品等。由此可见,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
A.考古发掘
B.口耳相传
C.音像资料
D.想象推理
2.(2 分)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多次盛世局面,主要表现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以下属于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2 分)中国历史上涌现出很多维护国家主权的民族英雄。“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
负岁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些诗句反映的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左宗棠收复新疆
4.(2 分)晚清时期的外交机构经历了从五口通商大臣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的变迁,是
社会急剧变化的缩影。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的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A.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2 分)2022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讲到,
“1922 年 5 月 5 日,在中国共产党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这
在中国革命史和青年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下口号出自五四运动的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 分)以下重要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八七会议②古田会议③三湾改编④秋收起义⑤南昌起义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④③②
C.⑤④③①②
D.⑤①③②④
7.(2 分)1953 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 1956
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D.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8.(2 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 2022 年秋季在北京召开。在改革开放的
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五大
)
)
)
)
)
)
)
)
)
)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9.(2 分)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古代亚非文明。以下属于两河流域
的文明成就是(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
D.阿拉伯数字
10.(2 分)《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
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材料反映了(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封建君主专制
D.封君与封臣制
11.(2 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人类对生物学的认识逐步深入。历史上打破
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伟大革命的专著是(
A.《天工开物》
B.《物种起源》
C.《农政全书》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2.(2 分)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其中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是
(
)
)
A.
诺曼底登陆
B.
苏军攻克柏林
C.
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
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的日本投降仪式
D.
13.(2 分)“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面
临许多共同挑战”,近来俄乌冲突给世界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担负起当今世界维护国际和平
及安全的组织是(
A.联合国
B.二十国集团
C.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
D.国际联盟
二、材料解析题(第 14 题 9 分,第 15 题 7 分,共 16 分)
14.(9 分)两宋时期,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
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一一《宋史•职官志》
材料二:
朝代
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
例
唐朝
北宋
3920415
11224760
43.2%
62.9%
北方
人口(户)
5148529
6624296
占全国户口数比
例
56.8%
37.1%
材料三:17 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
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
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信息反映的经济现象。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历史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看法。
15.(7 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抚今追昔,孙中
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
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
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
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一一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
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一一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1925 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 59 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
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济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南京成
立了什么政权?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原则的
实践还体现在美国哪部法律文献中?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任选一个观点,
说明理由。
三、综合问答题(第 16 题 9 分,第 17 题 9 分,共 18 分)
16.(9 分)回眸中外改革,感悟社会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
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
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一一《人民日报》1978 年 12 月 25 日的社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材料二: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 年
1990 年
2000 年
2017 年
1397
7662.1
24915.8
109331.7
(元)
133.6
686.3
2253.4
13432.4
材料三: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
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
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一一 1933 年 3 月 4 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1)指出材料一中的会议名称。该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7.(9 分)14、15 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域里看,要
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
上来。
一一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
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
一一《受雇于曼彻斯特棉纺工厂的操作人员的精神和身体状况》(1832 年)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家
哈格里夫斯
瓦特
斯蒂芬森
法拉第
戴姆勒
诺贝尔
职业
工人
科学家/工程师
材料四: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新思想理念…2017 年 2 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 55 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
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
一一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列举表格中第二次工业
革命任意一位发明家的一项成就。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21 世纪以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做出了
哪些努力?
2.C
3.B
4.D
13A
5.C
6.B
7.D
8.D
10.A
11.B
12. C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
1.A
9.C
二、材料解析题(第 14 题 9 分,第 15 题 7 分,共 16 分)
14.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
的权力;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
财赋收归中央。
(2)经济重心南移。
(3)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
发展。
(4)科技能推动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
要化害为利,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15.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三权分立;美国 1787 年宪法。
(3)成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三、综合问答题(第 16 题 9 分,第 17 题 9 分,共 18 分)
16.
(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
战略决策。
(2)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
济迅速发展。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根本,一个国家只有适时的改革,不断
进步和创新,才能更好的眼上时代的脚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17.
(1)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早期的殖民掠夺。
(2)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工人被机器捆绑、被资本家压榨而导致工作环境恶劣、身体失去
健康;造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化和对立。
(3)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把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德国人卡尔•本茨试制
汽车成功;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4)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制,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筹
建和成立亚投行、提出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