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上半年湖北教师资格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5 上半年湖北教师资格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史记·五帝本纪》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 之野,遂擒杀蚩尤。”引文中的“帝”指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帝喾 D、帝舜 2、“县”作为我国地方行政建制,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时期?( ) A、商朝 B、西周 C、东周 D、秦朝 3、图 1 中人物受到后人敬仰的主要原因是( )。 A、远嫁呼韩邪单于,促成汉匈友好 B、辅助孝文帝.促使鲜卑族汉化 C、远嫁松赞干布,促进汉藏友好 D、发明棉织机。传播棉纺织技术 4、下列中国古代王朝,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是( )。 ①西晋②北魏 ③北周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史书载:“我朝以儒立国,故命宰相读书,用儒臣典狱,以文臣知州,卒成一代文明之 治。”引文中的“我朝”指的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6、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和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的目的都是( )。 A、巩固边防 B、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皇权 D、精简中央机构 7、1840 年。某文人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 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 A、朝贡贸易 B、门户开放 C、私商贸易 D、闭关锁国 8、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是( )。 ①《南京条约》②《虎门条约》 ③《望厦条约》④《五口通商章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图 2 所示报刊的创办者是( )。 A、洋务派 B、保皇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10、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要集中在下列哪一领域?( ) A、农业 B、服务业 C、重工业 D、轻工业 11、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指出:“它对封建主义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它对知识青 年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起了巨大的作用,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文 中的“它”指的是( )。 A、护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护法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2、图 3 是网友所称的“史上最牛毕业证”。该毕业证颁发于下列哪一时期?(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3、新中国建立初期,清除“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组织的运动是( )。 A、镇反运动 B、“三反”运动 C、反右派斗争 D、“五反”运动 14、图 4 显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农业集体化的进程,其中的 X 应是( )。 A、合作小组 B、互助组 C、集体农庄 D、承包组 15、《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写道:“通过这次会议,新中国初步打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 政策,拓展了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为国内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这次会议指的是( )。 A、万隆会议 B、贝尔格莱德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罗马人在西方所起的作用和希腊人在中东所 起的作用相似。”这种相似的作用指的是( )。 A、军事征服 B、外交往来 C、制度建设 D、文化传播 17、公元 710 年,日本天皇迁都平城京,开始了日本历史上的什么时代?( ) A、镰仓时代 B、明治时代 C、平安时代 D、奈良时代
18、凯旋门是欧洲人纪念战争胜利的建筑形式。巴黎凯旋门上的《马赛曲》浮雕所反映的历 史事件是( )。 A、法国大革命 B、普法战争 C、拿破仑战争 D、1848 年欧洲革命 19、有力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著作是( )。 A、《九十五条论纲》 B、《物种起源》 C、《纯粹理性批判》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0、19 世纪中期西方现实主义美术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大卫 B、莫奈 C、梵高 D、米勒 21、1967 年 6 月,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进攻埃及的国家是( )。 A、以色列 B、叙利亚 C、伊拉克 D、伊朗 22、1991 年,某组织发表了《汉城宣言》,提出了“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 边贸易体制和减少贸易壁垒”的组织宗旨和目标。该组织是( )。 A、欧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东盟 D、亚太经合组织 23、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百科全书”的文学作品是( )。 A、《悲惨世界》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战争与和平》 24、《资治通鉴》采用的体裁是( )。 A、纪传体 B、政书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25、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的主要目的是( )。 ①使学生了解史事的地理位置②提高学生识图用图的技能 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地理概念④增强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 26、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中国问题相关的重要国际会议及其主要内容。(10 分) 27、教师在教学中引用史料要遵循适切性原则,为此应该重点考虑哪些方面?(10 分) 28、简述中学历史学科学习评价的主要功能。(10 分) 三、材料分析题 29、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们于本年 1 月在莫斯 科举行了经济会议。会议指出,上述国家间在经济关系的发展方面有出色的成就……为了实 现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会议认为必须由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们建立经济 互助委员会,在平等的代表权的基础上,以交流经验、相互给予技术上的援助,彼此在原料、 粮食、机器、装备等方面提供协助为其任务。 ——1949 年 1 月 25 日《关于成立经济互助 委员会的公报》 问题: (1)材料中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是“为了实现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 而实际上的目的是什么?(8 分) (2)“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的影响是什么?(8 分) 30、下面是两位教师对高中历史必修Ⅲ“宋明理学”一课的教材分析: 问题: 你认为这两位教师的教材分析哪个更为合理?请对他们的分析进行评述。(16 分) 3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历史必修 1 中对辛亥革命的教学要求是:“简述辛 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1911 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国内。各省的代表到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 国临时大总统。1912 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 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结束。孙中山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下面,请同学们 分组进行讨论,谈谈孙中山在 20 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学生分小组讨论 5 分钟,各组代表发言 5 分钟。最后,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 问题: (1)你认为在《辛亥革命》一课中安排这样的讨论主题是否得当?请结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 求和课程内容体系说明理由。(10 分) (2)教师拟定课堂讨论的主题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6 分) 四、教学设计题 32、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市场发展的影响。 (2)课文摘录: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大量积累 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1866 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 始。1879 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以后他又改进了贝尔发明的电话。试验电车成功, 发明了留声机。电作为新能源逐步应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解放了生产力, 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开辟了电气时代。 随着电气时代的到来,近代钢铁、汽车、石油、化学等工业发展起来,塑料、绝缘材料、人 造纤维也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大企业时代到来了。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日本的三井、三菱,德国的通用电气、西门子 电气等都是规模空前的大企业。这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用权和 经营权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内燃机出现后许多发明家在尝试着把它用于交通工具。1885 年,德国人戴姆勒和本茨各自 独立地制成了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三轮汽车,并作为商品出售。现代汽车工业由此开始。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更为迅猛,也更为广泛。它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 的整体化趋势,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 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徒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 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根据史籍的记载和相关传说,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并将其击败杀死。故本题选 择 A。 2、【答案】C
【解析】公元前 350 年,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内容中有一条就是普遍推行县制。他把全国 合并为 41 个县,县的长官称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免。公元前 350 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东周时 期。因此本题答案选 C。 3、【答案】A 【解析】图中的人物为西汉时期的王昭君。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本题选 A。 4、【答案】D 【解析】266 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掉了魏帝自立为帝,国号为晋,是为晋武帝,史称 西晋,西晋为汉族政权。北魏和北周均为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为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因 此本题选 D。 5、【答案】B 【解析】宋朝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建立起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削弱武将势力, 重用文臣,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因此本题选 B。 6、【答案】C 【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的权 力空前提高。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专制集权发展到了 顶点。两者都对于加强皇权有重要作用。因此本题选 C。 7、【答案】D 【解析】材料中某文人的错误认识,是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人对西方闭目塞听, 缺乏了解造成的。因此本题选 D。 8、【答案】B 【解析】《望厦条约》是清政府于 1844 年同美国签订的。其余不平等条约均为清政府同英 国签订的。因此本题选 B。 9、【答案】C 【解析】图片中的报刊为《时务报》《湘学报类编》《国闻报丛编》,这些都是宣传维新思 想的重要报刊,为维新变法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工作。戊戌变法运动由维新派领导。因此本题 选 C。 10、【答案】D 【解析】由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使得中国近代民族资本 主要投向轻工业,如面粉、纺织、酿酒等来获利。因此本题选 D。 11、【答案】B 【解析】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进行宣传,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为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因此本题选 B。 12、【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文字内容可知该毕业证于中华民国十五年六月二十五日颁发,即 1926 年 6 月 25 日,此时为国民革命时期。因此本题选 A。 13、【答案】A 【解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了镇压反革命运动,简称镇反运动。镇反运动重点打击土匪、 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反动会道门道首。镇反运动的开展从根本上肃清了国民党残留 在大陆的反革命势力,并清除了一批帝国主义间谍。曾经猖獗一时的匪祸,也已基本扑灭。 使我国的社会秩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土改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 因此本题选 A。 14、【答案】B
【解析】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但当时农业生产以个体生产为主。 随后,人民政府领导农民组织互助组、试办初级社。三大改造开始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 发展。由此,题干中缺失的环节应该是互助组。答案选择 B。 15、【答案】C 【解析】1954 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 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在印度支那问题上,经过中国和除美国外的与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最 终达成了停战协定。美国未在停战协定上签字。通过这次会议,新中国初步打破美国的孤立 和遏制政策,扩大了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为国内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因此本题选 C。 16、【答案】D 【解析】希腊人在中东主要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而罗马人通过武力征服,扩大疆土,把 城市文明连同它的相关制度扩展到了欧洲的中部和西部。因此本题选 D。 17、【答案】D 【解析】公元 710 年,日本天皇迁都平城京即今天的奈良,开始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奈良时代。 因此本题选 D。 18、【答案】A 【解析】巴黎凯旋门上的《马赛曲》浮雕是吕德浮雕作品,雕于法国巴黎爱德华广场的凯旋 门上,是一座歌颂法国大革命的史诗性作品。因此本题选 A。 19、【答案】B 【解析】1859 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生物进化论 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 学创世说。因此本题选 B。 20、【答案】D 【解析】米勒为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莫奈和梵高为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大卫为新古 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本题选 D。 21、【答案】A 【解析】1967 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以色列进攻埃及、叙利亚、 约旦。因此本题选 A。 22、【答案】D 【解析】1991 年 11 月在韩国汉城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汉城宣言》, 正式确立亚太经合组织目标和宗旨:“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 少区域贸易壁垒。”所以。本题选 D。 23、【答案】C 【解析】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撰写的《人间喜剧》,比较完整地反映了 19 世 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它既是一部文学巨著,又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社会史” 大作,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所以,本题选 C。 24、【答案】C 【解析】《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因此本题选 C。 25、【答案】B 【解析】历史地图将重要的历史知识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名称等)以较为直观的 地图形式予以呈现。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史事的地理 位置,在读图辨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识图用图的技能,增强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使学生系 统地掌握地理概念是地理专项地图的主要功能,而非历史地图。 二、简答题 26、【答案】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