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 1. 我会读句子,写词语。 真题及答案 (1)为了 yù fáng( )jí bìng( ),保持身体 jiàn kāng( ),同学们应加 强锻炼。 (2)勤奋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奥运会上,中国选手 líng kōng( )翻转的 mǐn jié( ) 动作是经过千百次锤炼的成果。身为少年的我们,应该以奋斗者的 zī tài( )去开创 祖国美好的未来。 (3)猫 jìn zhí jìn zé( ),为了捕到一只老鼠,常常蹲守在老鼠洞口,一蹲就是老 半天。 【答案】 ①. 预防 ②. 疾病 ③. 健康 ④. 凌空 ⑤. 敏捷 ⑥. 姿态 ⑦. 尽职尽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作答时要读准字音,拼读 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再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正 确。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如“预”“健”“敏捷”这些字的笔画和结构,要写规范、正确和 美观。 2. 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 ( )如也 ( )天( )地 ( )如焚 )一板 手不( ) 依( )傍( ) (1)以上词语中含有反义词的词语是( ),我还能写出一个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 )。 (2)以上词语中含有比喻的词语是( ),它的反义词是( )。 【答案】 ①. 空空 ②. 惊 ③. 动 ④. 心急 ⑤. 三眼 ⑥. 释卷 ⑦. 山 ⑧. 水 ⑨. 惊天动地 ⑩. 东倒西歪 ⑪. 心急如焚 ⑫. 不慌不 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及选词填空,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选词填空时要依据意思结合语境来选。 空空如也:形容一无所知,也用来形容一无所有。 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 三眼一板: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也形 容做事有条理。 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1)根据题意可知“惊天动地”的天和地是一组反义词,像这样的含有反义词的词语还有 很多,例如:左邻右舍。 (2)根据题意可知含有比喻的词语“心急如焚”,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 心情极其焦急。反义词有:从容不迫、心平气和等。 3. 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修改下面的病句。 校园里种了各种各样的树,有月季、梧桐、松柏等。 _________________ (2)战士们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 .....,怎么也抓不住。(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改写下面 的句子。) 妹妹在操场上跳来跳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 到它身边来。(照样子写一写,注意冒号的作用) 妈妈特别热情: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校园里种了各种各样的树,有梧桐、松柏等。 ②. 战士们消灭了敌人。 ③. 妹妹像只快乐的小兔子在操场上跳来跳去。 ④. 又是递烟,又是倒茶,忙个不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缩句和句子的仿写。 (1)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首先 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 否合理,意思有误重复;其次,语言表达是否合合乎逻辑;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 方面分析、推敲。 病因:归类不当,月季属于花卉,不属于树类,故将“月季”去掉。 (2)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指的是去掉原句的附加成分,保留主干,使句子简明。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核心意思和 语气。缩句可以借助“谁”(主语)+“干什么”(谓语)快速抽取句子主干的部分,即“主 +谓(+宾)”。 对给出的句子分析可知,主语是“战士们”,谓语是“消灭了”,宾语是“敌人”,故缩为: 战士们消灭了敌人。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对给出的例句进行分析可知,该句中把光着身子的雨来,比喻成一条小泥鳅,使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所以进行仿写的时候,也要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妹妹像一只快乐的百灵鸟 儿,在操场上跳来跳去。 (4)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 对给出的例句进行分析可知,句子中的冒号,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作用,冒号后面的 内容是全诗冒号提示的,所以在仿写时也要注意冒号的这一使用特点。如:妈妈特别热情: 一会儿让客人喝水,一会儿让客人吃水果,忙个不停。 4. 我会根据本期所学内容填空。 (1)诗词中蕴含着无数的美,范成大写出了农村初夏时节的色彩之美:“梅子______,麦花 ______”。辛弃疾写出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之美:“最喜_______,溪头______”。王昌龄写出了 志向和品格之美:“洛阳 _______,一片_______”。 (2)诗是强烈感情的_____,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诗句“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______,_______,母亲的膝上”,饱含着冰心对母亲深深的依恋与赞颂。 (3)爱迪生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与“书山_______,学 海_______”都告诉我们要想将来有所成就,勤奋是必不可少的。本学期课文中以我国古代 晋朝人车胤为主人公的《_____》以及以大诗人李白为主人公的《______》都说明学习离不 开勤奋。 (4)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它们或许像老舍眼中的猫一样_______,也如老舍笔下的母鸡一样 ______,有时又是丰子恺眼里那只______的白鹅。
(5)童话故事里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想象,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质的赞美与歌颂,《巨人的 花园》里“我有许多美丽的花,可孩子们却是最_______。”告诉我们孩子的纯真、善良、充 满活力让______的巨人变得______。 【答案】 ①. 金黄杏子肥 ②. 雪白菜花稀 ③. 小儿亡赖 ④. 卧剥莲蓬 ⑤. 亲友如相问 ⑥. 冰心在玉壶 ⑦. 自然流露 ⑧. 月明的园中 ⑨. 藤萝 的叶子 ⑩. 有路勤为径 ⑪. 无涯苦作舟 ⑫. 囊萤夜读 ⑬. 铁杵成针 ⑭. 淘气、可爱 ⑮. 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⑯. 高傲 ⑰. 最美丽的花 ⑱. 自私、冷酷 ⑲. 和善、无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句的默写与运用。 (1)注意“稀、莲、蓬、壶”的正确书写。 (2)注意“然、露、藤、萝”的正确书写。 (3)《囊萤夜读》讲述了晋朝人车胤勤学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 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 继日地学习。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不好好读书,经常偷偷溜出去玩。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婆 婆正在磨一根舂米用的铁杵,婆婆告诉他,只要有毅力,就没有难事,她要将这根铁杵磨成 一口绣花针。 注意“勤、囊、萤、杵”的书写。 (4)老舍的《猫》描写了猫老实与贪玩、黏人与孤傲、胆小与勇敢三种矛盾的行为性格, 将猫的古怪性格鲜活的地展现出来,完成了猫的丰满形象的塑造,透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 情。 《母鸡》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只媚俗、懦弱的母鸡形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勇敢、勤苦、 慈爱,呵护鸡雏,从而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最终由“讨 厌”升华为尊敬。 《白鹅》通过刻画白鹅“郑重严肃”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的吃相,表现了白鹅高傲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5)《巨人的花园》讲述了巨人拥有一座非常美丽的花园,但自私的他却不准任何人进入, 即使是天真无邪的小孩子也一样。失去了孩童稚真笑语的花园变得不再美丽,鸟儿不再歌唱, 花儿不再绽放,春天不再光临,冰雪封冻了整座花园。有天,由于孩童的再度来到,春天的
美景又重现花园,触动了巨人的心,也让巨人不再自私。 5. 口语交际。 按照说新闻的要求把这则新闻转述给妈妈并说说你的看法。 农田学插秧 别样课堂迎“六一” 来源:新闻直播间 2023-06-01 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到来,重庆永川、巴南等地学校举行了插秧、采茶等体验活动, 让孩予们在劳动体验中开拓视野,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农事艰辛,过了一个独特的“六一” 儿童节。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转述:妈妈,我在 2023-06-01 的新闻直播间看到“农田学插秧,别样课堂迎‘六 一’”的新闻报道。这则报道中说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到来,重庆永川、巴南等地 学校举行了插秧、采茶等体验活动,让孩予们在劳动体验中开拓视野,体验农耕文化,感受 农事艰辛,过了一个独特的“六一”儿童节。 看法:我觉得这样过“六一”充满了趣味性,跟传统的才艺展示活动相比,更多了一份劳动 思维与劳动体验的快乐,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劳动技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转述时要注意有称呼,还要注意人称的变化。这里转述给妈妈,开头可以直接称呼妈妈,后 面开始和妈妈说新闻内容。 说新闻时注意说明新闻的来源。然后要说清楚新闻的内容,不要随意更改新闻的内容,最后 说说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如:转述:妈妈,我在 2023-06-01 的新闻直播间看到了“农田学插秧,别样课堂迎‘六一’” 的报道。这则报道说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到来,重庆永川、巴南等地学校举行了插 秧、采茶等体验活动,让孩予们在劳动体验中开拓视野,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农事艰辛,过 了一个独特的“六一”儿童节。 看法:我认为在“六一”主题中加入劳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们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并从劳动中收获知识,强化能力,以劳树德,以劳增智。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 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 阅读理解。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 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 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 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 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 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 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 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 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 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 6.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地球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千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了 其 中 , 万年前。 ________ _________ 7. 科学家们的推测形成了两种看法,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8. 第一句话中的“大约”两个字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画“ ”的部分用______的方式分别从恐龙的行走方式、恐龙的身型、体重与性情、 食性等几个不同的方面对比着写了恐龙家族的庞大。请你用对比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写一写学 校里的树木。 学校里种着各种各样的树林。_____________ 10. 读完文章,我还有这样的疑问:___________?我准备用________的方法来解决。 【答案】6. ①. 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②. 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 越来越像鸟类。 7. ①. 飞行始于树栖生活 ②. 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中学会了 飞翔 8. 不能去掉。“大约”一词表示猜测和估计,如果去掉,“两亿四千万年”就变成了一个准
确的数据,不符合事实。“大约”这个词体现了语言表达的准确与严谨。 9. ①. 总分 ②. 有叶子密密麻麻的槐树,有树干笔直的银杏树;有像一把大伞, 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大榆树,还有四季常青的松树。 10. ①. 恐龙家族这么庞大,是怎么消失的呢 ②. 查资料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仔细阅读全文段,从文中的第三句话“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 族。”和第六句话“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可知答案。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仔细阅读全文,从文中的第八句话“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 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可知科学家们推测形成的第一种看法是:飞行始于树栖生 活;从文中的第九句话“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有些科学家推测, 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即可知科学家们推测形成 的第二种看法是: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中学会了飞翔。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分析和理解。 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能”,然后说出其原因。 “大约”一词用于对数量的推测;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说明文中要求语言的准确性, 而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的出现具体在哪一年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故不能去掉。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对划线的句子分析可知,句首“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是总领下文内容的总结句,先总说出恐龙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然后分开 说出这个形态各异家族都是什么样子的,故运用“总分”的表达方式,然后用对比的写作手 法,分别从恐龙的形态、行走、身长,体重对比着写出恐龙繁衍成这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的样子。 仿写学校里种着各种各样的树木,也可以用对比的手法,从各种树木不同的形态去进行对比 描写出它们的样子。如:学校里种着各种各样的树。有树干如龙的老槐树,有开着许多粉红
色小绒花的合欢树;有褐色树干,笔直常青的松树,还有夏天为我们遮风挡雨,像一把大伞 的老榆树。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从文段内容或写法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再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运用的方法去解 答。如:提出问题:恐龙飞翔蓝天应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或请教 这方面的专家等。 阅读理解。 趵突泉(节选) 老舍 ①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②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便看见一( )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这水 就是由趵突泉流出来的。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③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趵突泉公园。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 个公园。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 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 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好像永远不感到疲 乏。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 )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长的水藻上 飘荡着,不由你不想起一( )似乎神秘的境界。 ④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 ) 珍珠随着水流摇曳。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 我赶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大多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 碰着水面就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 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趣。 11. 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种 串 片 溪 12.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大泉____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2)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趵突泉的_________之情。 13. 读读文章,用波浪线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体会作者把游览的顺序写得很清楚。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