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9月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2024 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 9 月月考试 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只有一个最优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滴水成冰 B. 酒精燃烧 C. 玻璃破碎 D. 西瓜榨 汁 【答案】B 【解析】 【详解】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 A 错误; 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正确; C、玻璃破裂,只是物质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 D、西瓜榨汁只是将汁液分离出来,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误。故选项 B。 2. 人类生活中离不开水,下列各种各样的“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B. 海水 C. 天然淡水 D. 纯净水 A. 湖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 只有一种分子,否则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湖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细菌、难溶性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 错误; B、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天然淡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纯净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 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3. 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氯化钠 C. 干冰 【答案】C 【解析】 B. 金刚石 D. 黄金 【详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选项正确。 D、黄金属于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4. PM2.5 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 PM2.5 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是 A. 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 大力植树造林 D. 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可以减少扬尘,对 PM2.5 的治理起到积极作用,不符合题意;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对 PM2.5 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符合 题意;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对 PM2.5 的治理起到积极作用,不符合题意;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可以减少扬尘,对 PM2.5 的治理起到积极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B. 食物腐烂 C. 湿衣服晾干 D. 瓷碗破 碎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 合题意; B、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湿衣服晾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瓷碗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故选 B。 【点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6. 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C. 氧气极易溶于水 D. 氧气在低温、高压下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反应,不符合题意; C、通常情况下,氧气不易溶于水,符合题意; D、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氧气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7.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滴加液体 倾倒液体 D. 取用固体粉 C. 末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 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 A 不正确;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 B 不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 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 C 不正确;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 D 正确。故选 D。 8. 要用托盘天平称量 10.4g 食盐(1g 以下用游码),若药品和砝码放反了,则称出的实际 质量为( ) A. 10.4g 【答案】D 【解析】 B. 10g C. 9.2g D. 9.6 g 【详解】读数为 10.4g(1g 以下用游码),可知砝码质量为 10g,游码质量为 0.4g,故食盐 的实际质量为 10g-0.4g=9.6g。故选 D。 9. 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 氢气+氧气→水 C. 水→氢气+氧气 【答案】A 【解析】 B. 氧化汞→汞+氧气 D.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详解】A、氢气+氧气→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且该反应是物 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此选项正确; B、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此选项错误; C、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此选项错误; 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 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 故选 A。 10.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没有固体生成, 选项错误; B、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故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 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出现,选项错误;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选项错误; 故选:B。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漏选得 1 分,错选不得分,每题有 1~2 个符合题意。) 11.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蒸发操作时,蒸发皿必须放在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B.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液体加热时,需要移动试管,以防受热不均和液体冲出 C. 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都应放回原试剂瓶 D. 取少量液体试剂时,滴管伸入试剂瓶内液体中,挤压胶头吸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蒸发皿可直接加热,无需放在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不符合题意; B、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液体加热时,需要移动试管,使其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冲 出,符合题意; C、剩余的试剂应放入指定容器中,不能放回原瓶,防止污染原瓶试剂,不符合题意; D、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先在瓶外将胶头中的空气排空,然后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 防止空气中的物质和试剂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2.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有白色固体生成 B.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D.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淡蓝色火焰产生,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AC 【解析】 【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 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 法错误。 故选 AC。 【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 别。 13. 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 项 A B C D 实 验 现 象 用扫描隧道显微 镜获得的分子图 像 解 分子的质量和体 释 积都很小 品红加入 水中后,整 杯液体变 为红色 分子总是 在不断地 运动着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 运动情况 50mL 水与 50mL 酒精混合 后的体积小于 100mL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 时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B. B C. C D. D A. A 【答案】C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详解】A、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获得的分子图像,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选项 正确;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将品红加入水中后,随着分子的运动,品红逐渐扩散到水中,观察 到整杯液体变为红色,选项正确; C、分子时刻都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选项错误; D、分子间有间隔,50mL 水与 50mL 酒精混合后,分子相互穿插到对方分子的间隔中,最终 得到的溶液的体积小于 100mL,选项正确; 故选 C。 14. 如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O2)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O2)的含量约占 1/5 B. 实验时红磷(P)一定要足量 C. 红磷(P)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后最终观察到进入瓶中的水约占瓶中原空气体积的 1/5,证明氧气约占空 气体积的 1/5,选项正确; B、该实验的原理就是通过化学的方法除去氧气,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差就是原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所以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红磷的量要足才能完全除去氧气,选项正确; C、实验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熄灭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时再打开弹簧夹,选 项错误; D、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为避免装置外的空气进入装置内对实验产生干扰,实验前 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选项正确,故选 C。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点睛】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烟,小液滴在空气中漂浮形成雾,红磷燃烧后生成白 色的五氧化二磷粉末,所以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 15. “○”和“●”表示不同的元素的原子,以下图示表示混合物的是 ( ) A. C. 【答案】AD 【解析】 B. D. 【详解】A、图 A 表示的是两种单质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B、图 B 表示的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图 C 表示的是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D、图 D 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 AD。 三、填空题 16.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氦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氮气、⑤二 氧化硫,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_____; (2)充入灯泡中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是_____; (3)可充入霓虹灯内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气体是_____;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___; (5)容易形成酸雨的气体_____。 【答案】 ①. ② ②. ④ ③. ① ④. ③ ⑤. ⑤ 【解析】 【详解】(1)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充入灯泡可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