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西藏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Ⅱ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 20 分)(共 7 题;共 20 分)
1.(3 分)将下列字与读音连一连。
仔________
丢________
每________
哪________
新________
查________
diū
měi
zǐ
chá
nǎ
xīn
2.(2 分)下列对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橘黄橙绿时。”中的字词理解有误的是()
A.君:指古代君王。
B.须记:一定要记住。
C.最是:一作“正是”。
3.(2 分)(2019·四川模拟)找出下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冲向(chóngxiòng)废墟(fèixū)
B.漆黑(qīhēi)挖掘(wājué)
C.瓦砾(wǎshuó)难过(nánguó)
D.疾步(jíbù)爆炸(bàozhā)
4.(2 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写的短篇小说________。
(2)文章主要采用了前后内容________的写法,通过描写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的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运用这种方法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加________。
5.(2 分)读一读,填一填。
通知
各班文艺委员:
请文艺委员通知本班全体同学,6 月 1 日上午八点,在学校礼堂进行“六一联欢会”。
请准时参加。
少先队大队部
2017 年 5 月 31 日
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参加人:________
事情:________通知人:________通知时间:________
6.(5 分)请把下列诗词补充完整。
(1)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
(2)________,谁持彩练当空舞?
(3)__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
(4)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
7.(4.0 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
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___,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
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___,___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
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___。武松一___,又___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
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___。
武松一___,又___在一边。
(1)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动词。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________,从半空里蹿下来。
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________,________
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________。武松一________,
又________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________。武松一________,又________在一边。
(2)本段主要写________的场面。
(3)大虫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是
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
(4)文中的“闪”字能换成“躲”字吗?为什么?
二、阅读赏析与背诵(55 分)(共 6 题;共 55 分)
8.(4 分)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____,________。
其中“重”是多音字,诗中读音是________,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谁)在________(时候)________(做什么)的景象。
(3)“足”的意思是________,可以看出________。
(4)诗中的“山西村”在__________。
A.今山西省山西村
B.今浙江绍兴
C.今浙江杭州
(5)诗中写景寓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告诉我们一个生活哲理:________
9.(8.0 分)(2019·株洲)阅读课文《画蛇添足》,回答问题。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
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
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解释文言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其:________
②之:________
③遂:________
④亡:________。
(2)说说你对画蛇添足的理解。
10.(8 分)(2018 三上·浙江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木偶探海记
刘征
木偶想测量大海的深浅,他到海上考察了一番后,回到海滩上召开大会,向听众介绍他
探海的观感:
“海,人们常说是很深的,其实,这是不可靠的传言。我在海上________几千里地,海
水只能________我的脚面。我________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________我的后肩。我
生怕自己的体验不可靠,还特地观察了海鸥和海燕,他们从高空俯冲下来,浪花也只在胸脯
下轻轻飞溅……”
话没说完,全场乱起来了:老蚌(bàng)掩着嘴唇哧哧地笑,螃蟹举起大锤咚咚地敲,
连沉默的石子也又蹦又跳。
木偶气得浑身发抖,用手拍着讲台大声叫道:“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听讲,乱吵乱闹?难
道我没有到海上去考察?难道我的见解是主观臆(yì)造?”
怎 么 才 能 跟 木 偶 说 得 清 楚 呢 ? 一 个 简 单 的 道 理 他 不 知 道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测量”的“测”是________结构,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________,读音是
________。“考察”的“察”是________结构,用部首查字法要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
画。
(2)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入第 2 自然段的横线上。
沾湿走了没过躺
我在海上________几千里地,海水只能________我的脚面。我________在海上东摇西晃,
海水也只能________我的后肩。
(3)画线句“这是不可靠的传言”中“这”指的是________。
(4)文中的木偶的性格特点是()
A.自信、有质疑精神,但过于浮浅
B.认真、仔细,但看不起别人
C.严谨、自信,但脾气暴躁
(5)寓言结尾说木偶“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到底是什么呢?
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过于自信是不足取的,要虚心听取有经验的人的意见
C.要获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浮在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到
D.个人的力量有限,集体的智慧才是无穷的
11.(14.0 分)课外阅读
萤火虫
尹衍国
①“萤火虫,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盏盏小灯茏……”
②关于萤火虫,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酷爱学习,
但由于家贫买不起蜡烛,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四五十
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点燃的蜡烛呢!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
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③萤火虫的一生要变四个模样。萤火虫妈妈喜欢在潮湿腐烂的草丛中产卵,它的卵小得
很,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卵孵化出幼虫后,生活几天就变成蛹。最后由蛹变成萤火虫。
萤火虫的幼虫个儿很小,但胆量很大,敢与蜗牛较量,直至把蜗牛吃掉。萤火虫幼虫有一套
神奇的“法宝”。你看,当幼虫找到蜗牛以后,先用它那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敲几下,
这是干什么呢?原来这是给蜗牛打麻醉针。连打几下以后,蜗牛就迷迷糊糊地失去了知觉,
动弹不得,最后终于瘫痪了。这时候,幼虫又狠狠地给蜗牛注射消化液。蜗牛皮内的肉开始
化成了稀稀的鲜美的肉汁。这时幼虫便呼唤它的同伴们,兴高采烈地围在蜗牛四周,一齐把
针管般的嘴巴插进蜗牛的皮内,津津有味地吸起来。幼虫们吸足了,蜗牛也就完了。它们帮
农民除了害,立了功,是农作物的好朋友。
④幼虫长到成虫以后,开始在夜空中飞舞,一边飞舞一边发出短暂的闪光。萤火虫闪光
是为了什么呢?原来是在招引异性。那雄萤火虫在地面上空飞舞时发出闪光,意思是在寻问:
“萤姑娘,你在哪里?”附近草地上的雌萤火虫也发出闪光,那是回答的信号,意思是说:
“萤小伙,我在这里。”雄萤火虫得到信号以后,便向雌萤火虫飞去,直到甜蜜地相会为止。
⑤萤火虫那美丽的闪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在萤火虫
的腹部有个发光器。这发光器由发光层、反射层和透明表皮三个部分组成。发出的光是由呼
吸时使称为“荧光素”的发光物质氧化所致。萤火虫发出的光是冷光,它不会产生热。人们
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多。后来
人们又发明了矿灯,用在矿井里。因为矿井里有瓦斯,达到一定浓度,遇到一定热量就会爆
炸,这种灯不发热,所以使用安全。科学家们还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制成生物探测器,把它
发射到其它星球表面,去探测那里是否有生命存在。
⑥你瞧,小小的萤火虫,趣闻还真不少呢!
(1)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萤火虫的发育过程和萤火虫的有关特性。
①萤火虫的发育过程:________
②萤火虫的有关特性:________
(2)第③段“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中的“法宝”具体指什么?
(3)用一句话概括第⑤段说明文字的中心意思。
(4)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举例分析。
(5)大千世界,日月星辰、草木鱼虫都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请围绕“人与自然”这
一话题,对下面提供的资料作一番探究,归纳出几个观点。
①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
得多。(《萤火虫》)
②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看云识天气》)
③近 100 年来,中国原有的森林面积已减少了 50%,木材蓄积量减少了 33%;130 多
个林业局中,已有 36 个局的可采资源基本枯竭。(《中国环境危机报告》)
④去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 70%,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时事
报告》)
⑤“哗——”的一声,鹭鸟们早已警觉,展翅高飞……这时,我才想举起照相机,“咔
嚓、咔嚓”一通猛拍。但是,恐怕怎么也拍不出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那样的诗情画意了。(《同在蓝天下,人鸟相与欢》)
12.(16.0 分)快乐阅读
爱动脑筋(jīn)的孩子
华(huà)佗(tuó)七岁时,有一天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摘桑(sāng)叶,一位老爷爷路过,问
他们:“谁能摘下树顶上的叶子?”小朋友们抬头一看:树那么高,树顶上的枝条那么细,
根本上不去呀!
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shéng)子,在绳子一头拴(shuān)了块石头,把石头抛(pāo)
过枝条,枝条就被压(yā)弯了。他又用双手使劲拽(zhuài)绳子,枝条更低了。这样,他就
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