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doc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资料共2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 (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二、多项选择题 (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三个符合题意,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2018 年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 40 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某土样三次密度试验值分别为 1.70g/cm3、1.72g/cm3、1.77g/cm3,按《土工试验方法 标准》(GB/T 50123—1999),其试验成果应取下列哪一项?( ) A. 1.70g/cm3 B. 1.71g/cm3 C. 1.72g/cm3 D. 1.73g/cm3 【答案】 B 【解析】 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第 5.1.6 条规定,密度试验应进行两次平 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 0.03g/cm3,取两次测值的平均值。题干的三次密度中, 前两次密度差值为 0.02g/cm3,符合规范要求,再对这两次求平均值得密度试验成果为 1.71g/cm3。 2. 在岩层中布置跨孔法测定波速时,其测试孔与振源孔间距取值最合适的是下列哪一项? ( ) A. 1~2m B. 2~5m C. 5~8m D. 8~15m 【答案】 D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年版)第 10.10.3-2 条规定,测试孔 的孔距在土层中宜取 2~5m,在岩层中宜取 8~15m,测点垂直间距宜取 1~2m;近地表测点 宜布置在 0.4 倍孔距的深度处,震源和检波器应置于同一地层的相同标高处。 3. 下列几种布置方法中,测定地下水流速最合理的是哪一项?( ) 注:图中,○投为投剂孔;○观为观测孔;→为地下水流向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第 1230 页,据已有等水位线图或三点孔资料,确定地下水 流向后,在上、下游设置投剂孔和测量孔来实测地下水流速。为了防止指示剂(示踪剂)绕 过观测孔,可在其两层 0.5~1.0m 各布一个辅助观测孔。具体布控图如题 3 解图所示。 4. 关 于 中 等 风 化 岩 石 的 地 基 承 载 力 深 度 修 正 , 按 《 建 筑 地 基 基 础 设 计 规 范 》( GB 题 3 解图 50007—2011)的规定,下列哪个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A. 埋深从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B. 埋深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C. 埋深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D. 不修正 【答案】 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 5.2.4 条表 5.2.4 规定,强风化和全 风化的岩石,深度修正按风化形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态下的岩石不修正。 5. 某沿海地区一多层安置房工程详细勘察,共布置了 60 个钻孔,20 个静探孔,问取土孔 的数量最少不小于下列哪个选项?( ) A. 20 个 B. 27 个
C. 34 个 D. 40 个 【答案】 B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年版)第 4.1.20-1 条规定,采取土试 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的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且 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 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 1/3。总勘探孔 数量 80 个,取土试样钻孔不少于勘探孔总数的 1/3,即 80/3≈27。 6. 某土样进行固结快剪试验,其内聚力 c=17kPa,内摩擦角φ=29.6°,以下最有可能 错误的选项是哪一项?( ) A. 该土样是软土层样 B. 该土样塑性指数小于 10 C. 该土样压缩模量 Es1—2 大于 5.0MPa D. 可用厚壁敞口取土器取得该土样的Ⅱ级样品 【答案】 A 【解析】 根据经验,题目中的土样可判定为砂质黏土,而软土层在不排水条件下的抗剪强度较低,最 不符合题意。 7. 采用现场直接剪切试验测定某场地内强风化砂泥岩层的抗剪强度指标,按《岩土工程勘 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年版)要求,每组岩体不宜少于多少个?( ) A. 3 B. 4 C. 5 D. 6 【答案】 C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年版)第 10.9.3 条规定,现场直剪试 验每组岩体不宜少于 5 个。剪切面积不得小于 0.25m2。试体最小边长不宜小于 50cm,高度 不宜小于最小边长的 0.5 倍。试体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最小边长的 1.5 倍。每组土体不宜少于 3 个。剪切面积不宜小于 0.3m2,高度不宜小于 20cm 或为最大粒径的 4~8 倍,剪切面开缝 应为最小粒径的 1/3~1/4。 8. 某城市地铁勘察时,要求在饱和软黏土层取Ⅰ级土样,采用下列哪一种取土器最为合 适?( ) A. 回转取土器 B. 固定活塞薄壁取土器 C. 厚壁敞口取土器 D. 自由活塞薄壁取土器 【答案】 B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年版)第 9.4.2 条表格规定,对于饱 和软黏土,固定活塞薄壁取土器取土,最为适用。 9. 下列关于土的变形模量和压缩模量的试验条件的描述,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 变形模量是在侧向无限变形条件下试验得出的 B. 压缩模量是在单向应力条件下试验得出的
C. 变形模量是在单向应变条件下试验得出的 D. 压缩模量是在侧向变形等于零的条件下试验得出的 【答案】 D 【解析】 AC 两项,变形模量是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求得的压缩性指标,即在部分侧限条件下,其应力 增量与相应的应变增量的比值。 BD 两项,压缩模量是指土在完全侧限条件下的竖向附加应力与相应的应变增量之比,也就 是指土体在侧向完全不能变形的情况下受到的竖向压应力与竖向总应变的比值。 10. 下列哪个选项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适用于测定地下水流速和流向?( ) A. 自然电场法 B. 探地雷达法 C. 电视测井法 D. 波速测试法 【答案】 A 【解析】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第 77 页、78 页。 A 项,自然电场法应用范围为判定在岩溶、滑坡及断裂带中地下水的活动情况,适用条件为 地下水埋藏较浅,流速足够大,并有一定的矿化度。 B 项,探地雷达应用范围为:①探测地下洞穴、构造破碎带、滑坡体;②划分地层结构;③ 管线探测等。适用条件为被测地质体上方没有极地低阻的屏蔽层和地下水的干扰;没有较强 电磁干扰。 C 项,电视测井法应用范围为:①确定钻孔中岩层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的 位置及结构面的产状;②了解岩溶和洞穴的情况;③检查灌浆质量和混凝土浇筑质量。 D 项,波速测试法应用于测定岩体的动弹性参数;评价岩体的完塑性和强度;测定洞石围岩 松动圈和应力集中区的范围。 11. 工程中要采Ⅰ级土样,若在套管钻孔中取样,按《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JTJ/T 87—2012)的要求,其位置应取下列哪个选项?( ) A. 在套管底部 B. 大于套管底端以下 1 倍管径的距离 C. 大于套管底端以下 2 倍管径的距离 D. 大于套管底端以下 3 倍管径的距离 【答案】 D 【解析】 根据《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TJ/T 87—2012)第 6.1.3 条规定,采用套管 护壁时,套管的下设深度与取样位置之间应保留三倍管径以上的距离。采用振动、冲击或锤 击等钻进方法时,应在预计取样位置 1m 以上用回转钻进。 12. 关于波速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个选项?( ) A. 压缩波的波速比剪切波慢,剪切波为初至波 B. 压缩波传播能量衰减比剪切波慢 C. 正反向锤击木板两端得到的剪切波波形相位差 180°,而压缩波不变 D. 在波形上,以剪切波为主的幅度小,频率高 【答案】 C 【解析】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第 306 页。
A 项,压缩波的波速比剪切波快,压缩波为初至波;C 项,敲击木板正反向两端时,剪切波 波形相位相差 180°,而压缩波不变;BD 两项,压缩波传播能量衰减比波剪切波快,离孔口 一定深度后,压缩波与剪切波逐渐分离,容易识别。其波形特征为:压缩波幅度小、频率高; 剪切波幅度大、频率低。 13. 在峡谷河流坝址实施可行性勘察,覆盖层厚度为 45m,拟建水库坝高 90m,下列勘探深 度最合适的是哪个选项?( ) A. 65m B. 80m C. 90m D. 100m 【答案】 D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第 5.4.2 条表 5.4.2 规定,覆盖层 45m,坝高 90m,钻孔进入基岩深度应大于 50m。勘探深度应大于 45+50=95m。 14. 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规定,进行工程结构设计时,可变荷载标 准值由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确定,此设计基准期为以下哪个选项?( ) A. 30 年 B. 50 年 C. 70 年 D. 100 年 【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 3.1.3 条规定,确定可变荷载代表值时应 采用 50 年设计基准期。 15.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TJ 94—2008)规定,进行抗拔桩的裂缝宽度计算时,对 于上拔荷载效应组合,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B.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 C.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频遇组合 D.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答案】 D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TJ 94—2008)第 3.1.1 条规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为桩基达 到最大承载能力、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为桩基达到建 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的变形极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 第 3.1.7-4 条规定,在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确定尺寸和配筋时,应采用传至承台顶面的荷 载效应基本组合。当进行承台和桩身裂缝控制验算时,应分别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 效应准永久组合。 第 5.8.8 条规定,裂缝宽度验算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验算,一、三级裂缝采用标准组 合验算,二级裂缝采用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合分别验算。 16. 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下列关于荷载的论述中,哪个选项是错 误的?( ) A. 一般构件的单位自重可取其平均值 B. 自重变异较大的构件,当自重对结构不利时,自重标准值取其下限值
C. 固定隔墙的自重可按永久荷载考虑 D. 位置可灵活布置的隔墙自重应按可变荷载考虑 【答案】 B 【解析】 AB 两项,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 4.0.3 条规定,一般材料和构件 的单位自重可取其平均值,对于自重变异较大的材料和构件,自重标准值应根据对结构的不 利或有利状态,分别取上限值和下限值。 CD 两项,第 4.0.4 条规定,固定隔墙的自重可按永久荷载考虑,位置可灵活布置的隔墙自 重可按变荷载考虑。 17. 某饱和软土地基采用预压法处理。若在某一时刻,该软土层的有效应力图形面积是孔 隙水压力图形面积的 3 倍,则此时该软土层的平均固结度最接近下列何值?( ) A. 50% B. 67% C. 75% D. 100% 【答案】 C 【解析】 固结度 Ut 可表示为某一时间 t 的有效应力图形面积与总应力图形面积之比,而总应力图形 面积等于有效应力图形面积与孔隙水压力图形面积之和。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固结度 Ut= 有效应力面积/总应力面积=3÷(3+1)=0.75=75%。 18. 某黏性土场地,地基强度较低,采用振冲法处理,面积置换率为 35%,处理前黏性土 的压缩模量为 6MPa,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TG 79—2012)处理后复合土层的压缩 模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假设桩土应力比取 4,处理前后桩间土天然地基承载力不变) ( )。 A. 8.1 B. 10.2 C. 12.3 D. 14.4 【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TJ 79—2012)第 7.1.5 条规定,对散体材料增强体复合 地基应按下式计算: fspk=[1+m(n-1)]fsk 式中,fspk 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sk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可按 地区经验确定;n 为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可按地区经验确定;m 为面积置换率。 第 7.1.7 条规定,复合土层的分层与天然地基相同,各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等于该层天然地 基压缩模量的ξ倍,ξ值可按下式确定: ξ=fspk/fak 式中,fak 为基础底面下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fspk=[1+m(n-1)]fsk=[1+0.35×(4-1)]fsk=2.05fsk=2.05fak。 故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为:Esξ=6×2.05fak/fak=12.3MPa。 19. 饱和软黏土地基,采用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时,确定砂井深度可不考虑的因素是下列 哪个选项?( ) A. 地基土最危险滑移面(对抗滑稳定性控制的工程)
B. 建筑物对沉降的要求 C. 预压荷载的大小 D. 压缩土层的厚度 【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TJ 79—2012)第 5.2.6 条规定,排水竖井的深度应符合 下列规定:①根据建筑物对地基的稳定性、变形要求和工期确定。②对以地基抗滑稳定性控 制的工程,竖井深度应大于最危险滑动面以下 2.0m。③对以变形控制的建筑工程,竖井深 度应根据在限定的预压时间内需完成的变形量确定;竖井宜穿透受压土层。C 项,砂井深度 与预压荷载无关。 20. 已知某大面积堆载预压工程地基竖向排水平均固结度为 20%,径向排水平均固结度为 40%,则该地基总的平均固结度为下列哪个选项?( ) A. 45% B. 52% C. 60% D. 80% 【答案】 B 【解析】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第 1138 页。 Urz=1-(1-Uz)(1-Ur)。 式中,Urz 为平均固结度;Uz 为竖向固结度;Ur 为径向固结度。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Urz=1-(1-0.2)×(1-0.4)=0.52=52%。 21. 下列关于高压喷射注浆论述中,正确的是哪个选项?( ) A. 双管法是使用双通道注浆管,喷出 20MPa 的高压空气和 0.7MPa 的水泥浆液形成加固体 B. 多管法是使用多通道注浆管,先喷出 0.7MPa 空气,再喷出 40MPa 高压水泥浆液和水,并 抽出泥浆,形成加固体 C. 单管法是使用 20MPa 高压水喷射切削后,将浆液从管中抽出,再同步喷射水泥浆液,形 成加固体 D. 三管法是使用水、气、浆三通道注浆管,先喷出 0.7MPa 空气和 20MPa 的水,再喷出 2~ 5MPa 水泥浆液,形成加固体 【答案】 D 【解析】 根据《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第 412~415 页、《岩土工程师手册》(钱七虎等)第 500~ 504 页。 A 项,双管法是利用双通道的注浆管,通过在底部侧面的同轴双重喷嘴,同时喷射出高压浆 液和压缩空气,使两种介质射流冲击破坏土体,浆液压力一般为 15~50MPa,空气压力一般 为 0.5~0.7MPa,两种介质共同作用下,切削土体形成加固体。 B 项,多管法(SSS—MAN 工法)须先在地面钻设一个导孔,然后置入多重管,用超高压水射 流逐渐向下切削土体,经超高压水切削下来的土体,伴随着泥浆用真空泵立即从多重管中抽 出,如此反复地抽,可在地层中形成一个较大的空间,然后根据需要选用浆液、砂浆、砾石 等材料填充,全部置换土体,在地层中形成较大直径的加固体。 C 项,单管法是利用高压泥浆泵以 20MPa 左右的压力,把浆液从喷嘴中喷射出去,以冲击破 坏土体,同时借助于注浆管的旋转和提升,使浆液与土体搅拌混合形成加固体。 D 项,三管法是使用分别输送水、气、浆液三种介质的三管注浆管,喷射压力 20~40MPa 的
高压清水和压力 0.5~0.7MPa 的空气,利用水、气同轴喷射切削土体,再由泥浆泵注入压力 1~5MPa 的浆液进行填充,形成加固体。 22. 某非饱和砂性土地基,土的孔隙比为 1,现拟采用注浆法加固地基,要求浆液充填率 达到 50%,则平均每立方米土体的浆液注入量最接近哪个选项?( ) A. 0.1m3 B. 0.25m3 C. 0.4m3 D. 0.5m3 【答案】 B 【解析】 根据土的孔隙比定义,Vv/Vs=1,Vs+Vv=V,即 1m3 土体中孔隙体积为 0.5m3。浆液充填 0.5m3,孔隙的充填率为 50%,1m3 土体浆液注入量为 0.25m3。 23. 根据《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290—2014),土工织物用作反滤和排水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个?( ) A. 用作反滤作用的无纺土工织物单位面积质量不应小于 300g/m2 B. 土工织物应符合防堵性、防渗性和耐久性设计要求 C. 土工织物的保土性与土的不均匀系数无关 D. 土工织物的导水率与法向应力下土工织物的厚度无关 【答案】 A 【解析】 A 项,根据《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290—2014)第 4.1.5 条规定,用作反 滤作用的无纺土工织物单位面积质量不应小于 300g/m2。 BC 两项,第 4.2.1 条规定,用作反滤和排水的土工织物应满足保土性、透水性、防堵性的 要求,保土性是指织物孔径应与被保护土粒径相匹配,防止骨架颗粒流失引起渗透变形的性 质。 D 项,第 4.2.7-2 条规定,由计算公式可知,土工织物的导水率与法向应力下土工织物的厚 度有关。 24. 关于软土地基进行预压法加固处理的说法,以下正确的选项是哪个?( ) A. 采用超载预压时,应设置排水竖井 B. 堆载预压多级加载时,各级加载量的大小应相等 C. 当预压地基的固结度、工后沉降量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以卸载 D. 地基处理效果的检验可采用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答案】 A 【解析】 根据《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83—2011)第 8.2.2 条规定,当软土层厚度超过 4.0m 时,为加速预压过程,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井排水预压法处理地基。对真空 预压工程,必须在地基内设置排水竖井。 25. 下列关于地连墙与主体结构外墙结合,正确的说法是哪个选项?( ) A. 当采用叠合墙形式时,地连墙不承受主体结构自重 B. 当采用复合墙形式时,衬墙不承受永久使用阶段水平荷载作用 C. 当采用单一墙形式时,衬墙不承受永久使用阶段地下水压力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C 【解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