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山东泰安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资料共2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 年山东泰安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题,1~10 题每题 2 分。11~15 题每题 3 分,共 35 分。每题只有一 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用铅笔涂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1. 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一个鸡蛋所受重力约为 0.5N B. 学校教学楼的高度约为 12dm C. 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 1.01 10 Pa  5 D. 汽车在高速公路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 120m/s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 50g=0.05kg,受到的重力约为 G mg  0.05kg 10N/kg=0.5N  故 A 符合题意; B.一层教学楼的高度在 3m 左右,一般教学楼的高度在 5 层左右,高度在 15m 左右,故 B 不符合题意; C.标准大气压约为 1.0×105Pa,大气压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小,所以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 小于 1.0×105Pa,故 C 不符合题意; D.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 30m/s,所以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公共场所交谈要轻声,是指要控制声音的音调 B. 弹奏吉他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C. 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 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公共场所交谈要轻声,是减小声音的振幅,是指要控制声音的响度,故 A 错 误; B.弹奏吉他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则弦振动的频率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 B 错 误; C.不同的乐器其音色不同,故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故 C 正确; D.超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传递信息,当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时,是利用了声波传递 能量,故 D 错误。 故选 C。 3. 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 滴水成冰 B. 气凝结霜 C. 冰雪消融 D. 浓雾消 散 【答案】A 【解析】 【详解】A.滴水成冰,是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 A 符合题意; B.气凝结霜,是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故 B 不符合题意; C.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 C 不符合题意; D.浓雾消散,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4. “海市蜃楼”在我国古书《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记载,下列光现象中与“海市蜃楼” 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 树荫下圆形的光斑 【答案】B 【解析】 B.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D. 阳光下人的影子 【详解】“海市蜃楼”形成原理是光在不均匀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A.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 A 不符合题意;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在水与空气两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故 B 符合题意;
C D.树荫下圆形的光斑、阳光下人的影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 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 以下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使用电冰箱时必须使用两孔插座 B. 人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C. 用湿布擦拭发光的日光灯 D. 控制电灯的开关与该电灯并联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使用电冰箱时,为了防止漏电造成触电事故,必须使用三孔插座,故 A 不符合 题意; B.为了保证人体安全,人体不能靠近高压带电体,故 B 符合题意; C.用湿布擦拭发光的日光灯,可能造成触电事故,故 C 不符合题意; D.出于安全用电的考虑,开关应与用电器串联,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6. 下列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电流表能正确测量出通过灯泡 2L 电流的是( ) A. C. 【答案】D 【解析】 B. D. 【详解】A.图中电流表与灯泡 L2 并联,开关闭合时,灯泡 L2 短路,电路连接错误,故 A 不 符合题意; B.图中两灯泡并联,电流表与灯泡 L1 串联联,开关闭合时,电流表测量灯泡 L1 的电流,故 B 不符合题意; C.图中两灯泡并联,电流表在干路中,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故 C 不符合题意; D.图中电流表、灯泡 L2、灯泡 L1 串联,电流表能测量灯泡 L2 电流,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7. 2023 年跳水世界杯蒙特利尔站女子 10 米台决赛,中国选手全红婵发挥完美获得冠军。 如图所示是全红婵参加跳水比赛时向上起跳和下落的运动轨迹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起跳时,运动员对跳台施加了力,跳台对运动员没有力的作用 B. 起跳后能继续向上运动,是因为运动员受到向上的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C. 起跳上升过程中,若运动员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她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 从最高点到入水前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惯性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当起跳时,运动员对跳台施加了力,反过来,跳 台对运动员也有力的作用,故 A 错误; B.运动员离开了跳台,运动员只受重力,起跳后能继续向上运动,是运动员具有惯性的原 因,故 B 错误; C.起跳上升过程中,运动员速度不为零,若运动员所受的力全部消失,这时没有力改变运 动员的运动状态,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C 正确; D.惯性只与质量的大小有关,与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无关,从最高点到入水前的过程中,运 动员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 C。 8.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只有两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已知 灯泡 L1、L2 中只有一个出现了故障,其它元件均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灯泡 L1 短路 C. 可能是灯泡 L1 断路 【答案】B 【解析】 B. 可能是灯泡 L2 短路 D. 一定是灯泡 L2 断路 【详解】A.若是灯泡 L1 短路,由电路图可知,此时电路中只有灯泡 L2 接入电路,电流表测 电路中电流,电压表 V1 与 V2 均测量电源电压,则三电表均有示数,故 A 错误; B.若是灯泡 L2 短路,只有灯泡 L1 接入电路,此时电压表 V2 示数为零,电压表 V1 测电源电压, 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此时只有两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故 B 正确; C.若是灯泡 L1 断路,此时电路处于断路状态,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 V1 测电源电压,电 压表 V2 未接入电路,无示数,此时只有一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故 C 错误; D.若是灯泡 L2 断路,此时电路处于断路状态,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 V1 与 V2 均测量电源电 压,此时两电表有示数,但由 B 中分析可知,不是只有这一种情况,故 D 错误。 故选 B。 9. 北京时间 2023 年 5 月 10 日,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 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舟六号“快递员”给空间站携带了各类补给物资,是世界现 役的上行载货能力最强的货运飞船。在火箭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B. 飞船携带的各类补给物资质量变 小 C. 飞船的重力势能变大 D. 飞船的机械能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运载火箭搭载飞船上升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是静止的,故 A 错误; B.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状态和所处位置以及形状无关,故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升 空后,其内部携带的物体总质量不变,故 B 错误;
C.火箭升空的过程中,飞船高度不断增加,其重力势能增大,故 C 正确; D.发射过程中,飞船的质量不变,速度和高度增加,动能和势能均增大,它的机械能增大, 故 C 错误。 故选 C。 10.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以下研究中所采用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 A. “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小车由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滑下 B.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C. 计算高速列车由泰安到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时,忽略列车的长度 D. 认识磁场时,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答案】A 【解析】 【详解】“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采 用控制变量法。 A.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小车由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滑下,控制 小车的质量相同,改变小车到水平面的速度,采用控制变量法,故 A 符合题意; B.“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没有采用控制变 量法,故 B 不符合题意; C.计算高速列车由泰安到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时,忽略列车的长度,是采用理想模型法, 故 C 不符合题意; D.认识磁场时,用磁感线描述磁场采用模型法,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1. 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中,( ) ① 如图甲,向下压活塞使筒内的硝化棉燃烧,说明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
增加 ② 小 ③ 如图乙,从纸条上方吹气使纸条飘起来,说明气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 如图丙,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④ 如图丁,古人用桔槔提水既省力又省功 A. 只有②③正确 C. 只有②③④正确 【答案】D 【解析】 B. 只有①④正确 D. 只有①②③正确 【详解】①如图甲,向下压活塞使筒内的硝化棉燃烧,说明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 温度上升,当空气温度达到硝化棉燃点时,硝化棉燃烧,故①符合题意; ②如图乙,从纸条上方吹气使纸条飘起来,纸条上方空气流速大,纸条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 强,在压强差作用下纸条向上飘起,说明气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故②符合题意; ③如图丙的奥斯特实验:在通电导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故③符合题意; ④如图丁,古人用桔槔提水,省力但不能省功,提水过程中要多做额外功,故④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只有①②③正确,故 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 D。 12. 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
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 u和像距 v,实验数 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 ) 实验次数 物距 u/cm 像距 v/cm 1 60 12 2 30 15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20cm 3 20 20 4 15 30 5 12 60 ②第 1 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③从第 1 次实验到第 5 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 ④当 11cm u 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 A. 只有①④正确 B. 只有②③正确 C. 只有①②正确 D. 只有② ③④正确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凸透镜成像中,物距等于像距时,物与像为 2f位置,由表格中数据得 u   v 2 f  20cm f  10cm 则 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第 1 次实验中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 相同,故②符合题意; ③从第 1 次实验到第 5 次实验,像距越来远大,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故③符合题意; ④当 f   u 11cm<2 f 时,在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故④不符合题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