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 40 分)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0 月 1 日 6 点 10 分,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2
周年,五星红旗在 46 秒的国歌奏唱中冉冉升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6 点 10 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B. “五星红旗在 46 秒的国歌奏唱中冉冉升起”指的是时间间隔
C. 研究红旗上升时的形状可以将红旗看做质点
D. 以旗杆为参考系,红旗上升过程中处于静止状态
2. 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 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很大
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变化很快
3. 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在 t=0 时刻两车正好相遇,在之后一段时间(0-t2)内两
车速度一时间图像(v-t图像)如图所示,则在 0-t2 这段时间内有关两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辆车运动方向相反
B. 在 t1 时刻甲、乙两车再次相遇
v
C. 乙车在 0-t2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于 1
v
2
2
D. 在 0-t2 时间内乙车的加速度一直增大
4. A、B两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A球下落的时间为 t,B球下落的时间为
球开始下落的瞬间,A、B两球的高度差为(
)
A. gt2
B.
1
4
gt2
C.
3
4
gt2
D.
3
8
gt2
t
2
,当 B
5.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
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 v-t图象正确的是(
)
A.
C.
B.
D.
6. 图甲为家庭常用的燃气灶实物图,灶面上有一个支架。共有五个均匀分布的支承面,对放在上
面的厨具起到支撑作用。现把一个蒸锅放在支架上,并抽象成示意图乙,已知支架的每个支承面与
水平方向成角。蒸锅和里面的食物总重计为 G,则每个支承面给蒸锅的支持力为(忽略蒸锅和支
承面之间的摩擦力)(
)
A.
G
5
B.
G
5cos
C.
G
5sin
D.
G
5tan
7. 一小汽车以 72km/h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发现前面 40m处有一障碍物,司机立即刹车,使汽
车做匀减速运动,并恰好没有撞到障碍物,则( )
A. 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10 /m s
2
B. 汽车刹车过程用时 10s
s 时汽车的速度大小为5 /m s
C. 从司机刹车开始计时, 5
D. 从司机刹车开始计时, 0 3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37.5m
t
8. 如图所示,质量 M=1.6kg 的木块 A 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 A 与质量 m=1.4kg 的小球相
连。今用与水平方向成 37°角的力 F=10N 拉着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 M、m相对位
置保持不变,不计空气阻力,g=10m/s2。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运动过程中绳的拉力大小 T
F
8 3N
B.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30
C. 末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1
3
D.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60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个小题,每题 4 分,共 16 分,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错选的得 0 分)。
9. 某中学举行趣味运动会时,挑战用一支钢尺取出深盒子(固定不动)中的玻璃球,该游戏深受
大家喜爱,参与者热情高涨。游戏中需要的器材和取球的原理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若忽略玻璃
球与盒壁、钢尺间的摩擦力,在不损坏盒子的前提下,钢尺沿着盒子上边缘某处旋转拨动(钢尺在
盒内的长度逐渐变短),使玻璃球沿着盒壁缓慢上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钢尺对玻璃球的弹力逐渐减小
B. 钢尺对玻璃球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C. 盒壁对玻璃球的弹力逐渐减小
D. 盒壁对玻璃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10. “境自远尘均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在网络视频中常看到有人把几个看似不可能堆起来的
物体堆到一起的视频,如图所示,不同几何形状物件 a、b、c、d、e互相叠放在地面、平板 A和 B
上,挂件 f挂在光滑的细绳 CD上,细绳一端系在竖直墙上 C点,一端系在平板 A右端点,整个装
置处于平衡状态,用物理角度来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面可能是光滑的
B. 物件 e受力个数可能为 2 个
C. 物件 b受力个数为 5 个
D. 物件 a受到木板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11. 如图,是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频闪照相仪,对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从固定斜面上某一位置无
初速释放后运动过程进行拍摄得到的部分照片,已知该频闪照相仪的频闪周期为 T,AB段对应的实
际长度为 1x ,BC段对应的实际长度为 2x ,则(
)
x
A. 物块下滑到 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2
2
T
x
B. 物块下滑到 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2
2
T
3
x
1
x
1
x
C. 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2
2
T
x
1
D.
1x 和 2x 的比值可能为1: 2
12. 如图所示,倾角 30
的斜面上有一重为 G的物体,在与斜面底边平行的水平推力 F作用下
沿斜面上的虚线匀速运动,若图中
45
,则(
)
A. 推力 F一定是一个变力
B. 物体沿虚线向下运动
C. 物休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
3
D.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6
3
三、实验题(13 题 8 分 14 题 6 分,共 14 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60 分)
13. 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 50Hz,得到的部分
纸带如图乙所示,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 s1=3.59cm、s2=4.41cm、s3=5.19cm、s4=5.97cm、s5=6.78cm、
s6=7.58cm,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 4 个记录点未画出。
(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
A.打点计时器应接在直流电源上
B.实验开始时应将小车从远离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释放
C.实验过程中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D.为使测量更为严谨,一定要把打下的第一个点作为第一个测量点
(2)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T=________s。
(3)计数点 4 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v4=________m/s。(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4)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可计算出小车加速度大小为 a=________m/s2。(结果保留 2 位
有效数字)
14. 某同学用橡皮条与弹簧测力计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 A 为
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B和 OC为细绳。
(1)本实验中两次拉橡皮条的过程,主要体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在做本实验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 O 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
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 O 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 O 点时,两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 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3)某一次实验中,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到达 O 点,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橡皮条的弹力大小为___________N。
(4)根据实验数据,该同学画出如图丙所示的图,图中__________是 F1、F2 合力的理论值(填“F”
或“F′”)。
四、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46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 如图所示,轻绳 OA、OB在结点 O悬挂一个重力 G = 60N 的重物,绳 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
30°,绳 OB沿水平方向。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求:
(1)绳 OA中的弹力大小;
(2)若各段轻绳承受的最大弹力均为 100N,此装置能悬挂重物的最大重力。
16. 如图所示,直杆长 L1=0.5m,圆筒高为 L2=2.75m。直杆位于圆筒正上方 H=0.8m 处。直杆从静止
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并能竖直穿越圆筒。试求:(取 g=10m/s2,)
(1)直杆下端刚好开始进入圆筒时的瞬时速度 v1;
(2)直杆穿越圆筒所用的时间 t。
17. 航天飞机在平直的跑道上降落,其减速过程可以简化为两个匀减速直线运动。航天飞机以水平
速度 v0=100 m/s 着陆后,立即打开减速阻力伞,以大小为 a1=4 m/s2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一段时间后阻力伞脱离,航天飞机以大小为 a2=2.5 m/s2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下。已知
两个匀减速直线运动滑行的总位移 x=1 370 m。求:
(1)第二个减速阶段航天飞机运动的初速度大小;
(2)航天飞机降落后滑行的总时间。
18. 如图在一条平直的道路上有三个红绿灯 A、B、C,其中 AB 间距 2
L
450m
, BC 间距
L
3
120m
。三个灯都是绿灯持续10s ,红灯持续 20s ,假设红绿灯切换不需要时间。有可视为质
点的甲、乙两个车行驶在路上依次经过 A、B、C,两车加速时加速度大小均为
a
1
2.5m / s
2
,减速
时加速度大小均为
a
2
5m / s
2
。当乙车以 0 10m / s
v
走到 A处时,甲车以同样速度 0v 走到距离 A
L
处 1
40m
的地方,此时 A显示绿灯还有 3s ,B显示红灯还剩1s ,C显示红灯还有18s 。当甲、乙
两车不能够匀速通过红绿灯时,就会匀减速运动至刚好停到红绿灯处;绿灯亮起,甲、乙两车马上
从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到 0v 保持匀速直线。求:
(1)甲车从 A前 40m 的地方运动到 A所需要的时间;
(2)甲、乙两车在 A、B之间的最大距离;
(3)甲、乙两车通过 A、B、C之后的最近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