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4年普通话考试真题库-朗读作品1至50篇真题全.doc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资料共3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4 年普通话考试真题库-朗读作品 1 至 50 篇(真题全) 作品 1 号:《北京的春节》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 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 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 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 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 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 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 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儿,鞭炮响起来,便有了 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 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 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节选自老舍《北京的春节》 作品 2 号:《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 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 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的。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
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 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 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 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 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 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 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节选自朱自清《春》 作品 3 号:《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 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 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 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 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 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 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 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 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 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节选自朱自清《匆匆》 作品 4 号:《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有的人在工作、学习中缺乏耐性和韧性,他们一旦碰了钉子,走了弯路,就开始怀疑自 己是否有研究才能。其实,我可以告诉大家,许多有名的科学家和作家,都是经过很多次失 败,走过很多弯路才成功的。有人看见一个作家写出一本好小说,或者看见一个科学家发表 几篇有分量的论文,便仰慕不已,很想自己能够信手拈来,妙手成章,一觉醒来,誉满天下。 其实,成功的作品和论文只不过是作家、学者们整个创作和研究中的极小部分,甚至数量上 还不及失败作品的十分之一。大家看到的只是他们成功的作品,而失败的作品是不会公开发 表出来的。 要知道,一个科学家在攻克科学堡垒的长征中,失败的次数和经验,远比成功的经验要 丰富、深刻得多。失败虽然不是什么令人快乐的事情,但也决不应该因此气馁。在进行研究 时,研究方向不正确,走了些岔路,白费了许多精力,这也是常有的事。但不要紧,可以再 调换方向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已有的经验,再继续前进。 根据我自己的体会,所谓天才,就是坚持不断的努力。有些人也许觉得我在数学方面有 什么天分,//其实从我身上是找不到这种天分的。我读小学时,因为成绩不好,没有拿到毕 业证书,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初中一年级时,我的数学也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但是说来 奇怪,从初中二年级以后,我就发生了一个根本转变,因为我认识到既然我的资质差些,就 应该多用点儿时间来学习。别人学一小时,我就学两小时,这样,我的数学成绩得以不断提 高。 一直到现在我也贯彻这个原则:别人看一篇东西要三小时,我就花三个半小时。经过长 期积累,就多少可以看出成绩来。并且在基本技巧烂熟之后,往往能够一个钟头就看懂一篇 人家看十天半月也解不透的文章。所以,前一段时间的加倍努力,在后一段时间能收到预想 不到的效果。 是的,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节选自华罗庚《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作品 5 号:《大匠无名》 去过故宫大修现场的人,就会发现这里和外面工地的劳作景象有个明显的区别:这里没 有起重机,建筑材料都是以手推车的形式送往工地,遇到人力无法运送的木料时,工人们会 使用百年不变的工具——滑轮组。故宫修缮,尊重着“四原”原则,即原材料、原工艺、原 结构、原型制。在不影响体现传统工艺技术手法特点的地方,工匠可以用电动工具,比如开 荒料、截头。大多数时候工匠都用传统工具:木匠画线用的是墨斗、画签、毛笔、方尺、杖 竿、五尺;加工制作木构件使用的工具有锛、凿、斧、锯、刨等等。 最能体现大修难度的便是瓦作中“苫背”的环节。“苫背”是指在房顶做灰背的过程, 它相当于为木建筑添上防水层。有句口诀是三浆三压,也就是上三遍石灰浆,然后再压上三 遍。但这是个虚数。今天是晴天,干得快,三浆三压硬度就能符合要求,要是赶上阴天,说 不定就要六浆六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漏雨,而这对建筑的损坏是致命的。
“工”字早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过。《周官》与《春秋左传》记载周王朝与诸 侯都设有掌管营造的机构。无数的名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宏伟的建筑,但却//很少被 列入史籍,扬名于后世。 匠人之所以称之为“匠”,其实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拥有了某种娴熟的技能,毕竟技能还 可以通过时间的累积“熟能生巧”,但蕴藏在“手艺”之上的那种对建筑本身的敬畏和热爱 却需要从历史的长河中去寻觅。 将壮丽的紫禁城完好地交给未来,最能仰仗的便是这些默默奉献的匠人。故宫的修护注 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而他们就是最好的接力者。 ——节选自单霁翔《大匠无名》 作品 6 号:《大自然的语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 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 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 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 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 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 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 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 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节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作品 7 号:《当今“千里眼”》 当高速列车从眼前呼啸而过时,那种转瞬即逝的感觉让人们不得不发问:高速列车跑得 那么快,司机能看清路吗? 高速列车的速度非常快,最低时速标准是二百公里。且不说能见度低的雾霾天,就是晴 空万里的大白天,即使是视力好的司机,也不能保证正确识别地面的信号。当肉眼看到前面 有障碍时,已经来不及反应。 专家告诉我,目前,我国时速三百公里以上的高铁线路不设置信号机,高速列车不用看 信号行车,而是通过列控系统自动识别前进方向。其工作流程为,由铁路专用的全球数字移
动通信系统来实现数据传输,控制中心实时接收无线电波信号,由计算机自动排列出每趟列 车的最佳运行速度和最小行车间隔距离,实现实时追踪控制,确保高速列车间隔合理地安全 运行。当然,时速二百至二百五十公里的高铁线路,仍然设置信号灯控制装置,由传统的轨 道电路进行信号传输。 中国自古就有“千里眼”的传说,今日高铁让古人的传说成为现实。 所谓“千里眼”,即高铁沿线的摄像头,几毫米见方的石子儿也逃不过它的法眼。通过 摄像头实时采集沿线高速列车运行的信息,一旦//出现故障或者异物侵限,高铁调度指挥中 心监控终端的界面上就会出现一个红色的框将目标锁定,同时,监控系统马上报警显示。调 度指挥中心会迅速把指令传递给高速列车司机。 ——节选自王雄《当今“千里眼”》 作品 8 号《鼎湖山听泉》 从肇庆市驱车半小时左右,便到了东郊风景名胜鼎湖山。下了几天的小雨刚停,满山笼 罩着轻纱似的薄雾。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草 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 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 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忽然,云中传来 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 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我们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这是一座建于明代、规模宏大的岭南著名古刹。 庭院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有一株与古刹同龄的茶花,还有两株从斯里兰卡引种的、有二 百多年树龄的菩提树。我们决定就在这座寺院里借宿。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 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 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 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 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 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蒙眬中,那滋润着鼎湖山万木,孕育出蓬勃生机的清泉,仿佛汩汩地流进了我的心田。 ——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作品 9 号:《读书人是幸福人》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
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 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 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 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 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 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 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 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 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 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节选自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 作品 10 号:《繁星》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 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 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 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 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 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 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 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 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 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 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节选自巴金《繁星》 作品 11 号:《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 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 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 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 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 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 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 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 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节选自赵宗成、朱明元《观潮》 作品 12 号:《孩子和秋风》 我和几个孩子站在一片园子里,感受秋天的风。园子里长着几棵高大的梧桐树,我们的 脚底下,铺了一层厚厚的梧桐叶。叶枯黄,脚踩在上面,嘎吱嘎吱脆响。风还在一个劲儿地 刮,吹打着树上可怜的几片叶子,那上面,就快成光秃秃的了。 我给孩子们上写作课,让孩子们描摹这秋天的风。以为他们一定会说寒冷、残酷和荒凉 之类的,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 一个孩子说,秋天的风,像把大剪刀,它剪呀剪的,就把树上的叶子全剪光了。 我赞许了这个比喻。有二月春风似剪刀之说,秋天的风,何尝不是一把剪刀呢?只不过, 它剪出来的不是花红叶绿,而是败柳残荷。 剪完了,它让阳光来住,这个孩子突然接着说一句。他仰向我的小脸,被风吹着,像只 通红的小苹果。我怔住,抬头看树,那上面,果真的,爬满阳光啊,每根枝条上都是。失与 得,从来都是如此均衡,树在失去叶子的同时,却承接了满树的阳光。 一个孩子说,秋天的风,像个魔术师,它会变出好多好吃的,菱角呀,花生呀,苹果呀, 葡萄呀。还有桂花,可以做桂花糕。我昨天吃了桂花糕,妈妈说,是风变出来的。 我笑了。小可爱,经你这么一说,秋天的风,还真是香的。我和孩//子们一起嗅,似乎 就闻见了风的味道,像块蒸得热气腾腾的桂花糕。
——节选自丁立梅《孩子和秋风》 作品 13 号:《海滨仲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 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 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 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 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 的启明星,在这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 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 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 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 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唰唰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 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儿,柔软的沙滩上还 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这 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 憩。 ——节选自峻青《海滨仲夏夜》 作品 14 号:《海洋与生命》 生命在海洋里诞生绝不是偶然的,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它成为孕育原始生命的摇 篮。 我们知道,水是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动物组织的含水量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而一 些海洋生物的含水量高达百分之九十五。水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媒介,没有它,体内的一系列 生理和生物化学反应就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因此,在短时期内动物缺水要比缺少食物 更加危险。水对今天的生命是如此重要,它对脆弱的原始生命,更是举足轻重了。生命在海 洋里诞生,就不会有缺水之忧。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海洋中含有许多生命所必需的无机盐,如氯化钠、氯化钾、碳酸 盐、磷酸盐,还有溶解氧,原始生命可以毫不费力地从中吸取它所需要的元素。 水具有很高的热容量,加之海洋浩大,任凭夏季烈日曝晒,冬季寒风扫荡,它的温度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