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6年山东科技大学环境化学考研真题.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6 年山东科技大学环境化学考研真题 一、填空题(每个 1 分,共 20 分) 1.如果气温垂直递减率(1)气团的干绝热减温率时,那么上升气团在任一高度上都比周围 的空气温度高,密度小,从而能够迅速上升,显然气团处于不稳定状态,能够在大气中得到 稀释和扩散。 2.光化学烟雾是(2)和(3),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后反应物与产物的混合物。 3.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取决于(4),(5)和(6)三个因素。 4.水环境中促成颗粒物相互碰撞产生絮凝的机理是(7),(8)和(9) 5.核素延迟系数 K 的测定方法主要有(10)和(11)两种。 6.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紧密结合,构成以生产者、消 费者和(12)为中心的物质循环。 7.通过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性气体,不会立即释放和扩散,这是因为污染性气体的 (13)与周围大气不同的缘故。 8.某需氧性有机污染物,在降解过程中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在一定温度下,测得其半 衰期为 3 天,所以该污染物在上述温度下,经过 7 天,降解百分数为(14)。 9.在湖泊、河口以及港湾等水流较缓的区域,最容易发生富营养化问题,这是由于(15)的 化合物过多的排入水体后引起的二次污染现象。 10.土壤中次生硅酸盐可分为(16),(17)和(18)三大类。 11.影响土壤凝聚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胶体的(19)和(20)。 二、名词解释(每个 3 分,共 30 分) 1、环境物理效应 2、敏化光解 3、土壤原生矿物 4、优先污染物
5、土壤活性酸度 6、生物富集 7、专属吸附 8、毒物的独立作用 9、甲基橙碱度 10、分配系数 三、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1、简述土壤的矿物组成。 2、毒作用的生物化学机制有哪些? 3、诱发沉积物中重金属离子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4、请叙述有机毒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存在哪些重要过程? 5、试述 CO2 的天然来源与人工来源,并说明"温室效应"的意思。 6、2002 年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的主题及意义是什么? 四、分析说明题(20 分) 过多的紫外光到达地球表面,将对生物产生有害作用,试通过计算,说明 300nm 紫外光能否 断裂 C 一 H 键?已知 C 一 H 键的键能为 344.8KJ/MOL,从而进一步说明臭氧层在大气层中的 位置和对生物的保护作用。 (N0=6.022×1023,h=6.626×10-34J·S/光量子) 五、计算题(1 题 3 分,2 题 10 分,3、4、5 题每个 12 分,共 50 分) 考生注意∶所有计算结果除说明外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1.某公路两侧土壤环境中铅的浓度为 0.32mg/Kg,背景值为 0.04mg/Kg,标准值为 0.20mg/Kg, 计算土壤污染指数并判定其污染级别。 附表∶土壤污染分级 2.若有水 A,pH 为 7.5,碱度为 5.08mmol/L,水 B,pH 为 9.0,碱度为 0.80mmol/L,若以等 体积混合,问混合后的 pH 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3.某水体 pH=7.00,碱度为 1.00×10-3mol/L,计算水体中 H2CO3、HCO3 -2 和 OH-的浓度。 若水体 pH=10.00,碱度仍为 1.00×10-3mol/L,上述各形态物质的浓度又是多少?假设其它各 种形态对碱度的贡献可以忽略。已知碳酸的 K1=4.45×10-3,K2=4.69×10-7。 -、CO3 4.某有机物分子量为 232,溶解在含有悬浮物的水体中,若悬浮物的 85%为细颗粒,有机碳 含量为 8%其余粗颗粒的有机碳含量为 4%已知该有机物再水中的溶解度为 0.06mg/L,求 Kow 和 Kp。 5.某河段流量 Q=264000m3/d,流速为 36km/d,T=13.6℃,耗氧系数 K1=0.96d-1,复氧系数 K2=1.82d-1,BOD 沉浮系数 K3=0.16d-1,起始段面排污口排放的废水约为 36000m3/d,废水中含 BOD3 为 400mg/L,D0=0,假设上游河水 BOD=0,溶解氧为 8.42mg/L,求排污口下游 9km 处河 水的 BOD5 和氧亏值 D。(13.6℃时的饱和溶解氧为 10.8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