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上半年广西教师资格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史记·周本纪》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
方伯。”这里的“方伯”指的是()。
A、外戚
B、宦官
C、丞相
D、诸侯
【答案】D
2、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国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期,墨子思想中与这一时代趋势
相关的主张是()。
A、兼爱
B、非攻
C、节用
D、尚贤
【答案】D
3、图 1 显示的人口迁徙情况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答案】D
4、唐朝农业耕作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的标志是()。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曲辕犁的使用
C、大镰和耧车的出现
D、一牛挽犁的推广
【答案】B
5、“东街南曲声婉扬,西街北曲声激昂。”这是元朝人描写当时街市演出景象的诗句,诗中
的“曲”指的是()。
A、昆曲
B、京剧
C、杂剧
D、词曲
【答案】C
6、黄遵宪诗曰:“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这首诗批判的是
()。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均输平准
D、朝贡贸易
【答案】B
7、同文馆的设立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8、郑观应诗曰:“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此诗反映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C
9、1913 年 7 月,李烈钧在江西起兵,并发布讨袁通电。斥责袁世凯“乘时窃柄,帝制自为,
灭绝人道,暗杀元勋。”这里“元勋”指()。
A、黄兴
B、孙中山
C、蔡锷
D、宋教仁
【答案】D
10、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中国外交官愤慨地说:“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
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这次会议是()。
A、维也纳会议
B、巴黎和会
C、洛迦诺会议
D、开罗会议
【答案】B
11、与下面表格中数据变化相关的史事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北伐战争
D、蒋桂战争
【答案】C
12、“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缴移栽桢干质,九
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歌词折射的历史情境是()。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国民革命的风起云涌
C、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
D、抗日战争的烽火狼烟
【答案】D
13、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A、《五一六通知》
B、《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C、《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D、《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答案】A
14、图 2 漫画反映了中国的外交成就,这些成就取得的时间是()。
A、20 世纪 50 年代
B、20 世纪 60 年代
C、20 世纪 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
【答案】C
1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导致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C、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答案】C
16、下列选项属于梭伦改革在政治方面的措施()。
①将雅典公民分为四等②设立四百人会议
③设立陪审法庭④制定陶片放逐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⑧④
D、②③④
【答案】A
17、将解剖学、透视法运用于绘画,从而逼真地表现出人体美的画家是()。
A、达·芬奇
B、莫奈
C、拉斐尔
D、梵高
【答案】A
18、揭露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奥秘,科学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从而把社会主义学说置于
科学基础上的著作是()。
A、《资本论》
B、《共产党宣言》
C、《神圣家族》
D、《法兰西内战》
【答案】A
19、列宁说:“1861 年 2 月 19 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这句话所指的是()。
A、俄国发动克里米亚战争
B、十二月党人起义
C、《国民议会法典》的颁布
D、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宣言和法令
【答案】D
20、19 世纪初期,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主要领导人是()。
A、玻利瓦尔
B、华盛顿
C、克伦威尔
D、加富尔
【答案】A
21、1922 年 2 月,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该
条约又被称为()。
A、《四国条约》
B、《五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非战公约》
【答案】C
22、1929 年,中国对美国的生丝出 15 量下降了 80%,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的内战影响外贸出口
B、美国发生经济危机
C、中国丝织品产量急剧下降
D、美国实行贸易壁垒
【答案】D
23、图 3 是某教师在授课过程时运用的一幅历史地图,与之相匹配的图题是()。
A、德意志帝国
B、二战时期的德国
C、冷战时期的德国
D、统一后的德国
【答案】C
24、清代学者全祖望指出:“自明中叶以后,讲学之风,已为极弊,高谈性命,直入禅障,
束书不观。”他所针对的是()。
A、孔盂之道
B、程朱理学
C、魏晋玄学
D、王阳明心学
【答案】D
25、某教师用“定窑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描述宋代瓷器.他试图调动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A、抽象思维
B、形象思维
C、辩证思维
D、逆向思维
【答案】B
二、简答题
26、概述罗马法的演进历程。(10 分)
【参考答案】
罗马建立初期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大权。公元
前 5 世纪中期,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它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典。
在罗马共和国期间。逐渐形成了公民法,用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随着罗马帝国的建
立,公民法无法应对罗马征服过程中带来的形势变化。逐渐形成了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
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6 世纪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
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等法典,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27、《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内容标准中使用了“知道”“概述”“分析”等行为
动词,为了帮助学生达到“知道”层次,教师可选用哪些具体的表述(不少于四种)?(10 分)
【参考答案】
(1)知道林则徐,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
领土的史实。
(3)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4)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
28、社区资源是历史课程的重要资源之一,为了获取社区资源,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社会
调查?(10 分)
【参考答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
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因此,在教学中历史老师可以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
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社会历史的变迁。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
查时应注意:首先,应符合课标要求;其次,符合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再次,结合学生特征
以及知识水平,在社会调查结束后完成对社会调查的总结与反思,此外还应注意社会调查的
地点、时间等客观因素,保证社会调查切实可行,并且能有所收获。
三、材料分析题
29、1912 年 3 月 7 日,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3 月 11 日公布,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民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信教等自由,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的权利。在国
家机构体制上,规定实行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
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需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
总长分别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请指出临时参议院公布的这份文件的名称及其性质。(4 分)
(2)依据材料说明这份文件为中华民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6 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文件颁布的历史意义。(6 分)
【参考答案】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2)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内阁总理由议会产生,对总统实行牵制,体
现了责任内阁制。国务院通过内阁总理牵制总统,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实行
司法权,体现了三权分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
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它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
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0、下面是某教师在讲述“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的教学片段:(在完成基本
知识的学习之后)
师:我们如何简明地呈现“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呢?
生 1:用知识表解的方式(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
师:还有哪些别的方式来呈现呢?
生 2:用文本框和箭头。
生 3:用数轴示意图
师:很好,请这位同学上台为大家演示数轴示意图。
(1)分析该教学片段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以及主要特点。(8 分)
(2)对这些教学方法加以评述。(8 分)
【参考答案】
(1)图表式教学方法。主要特点:第一,能较直观地体现出史实的纵横关系,使学生明白不
可孤立地看待历史;第二,能够较为生动再现历史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懂得不可静止地看待
历史;第三,由于把知识图表化、形象化、系统化,方便学生对史实的记忆;第四,可以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本题中使用的是图表式教学方法中的图解式和表格式教学方法。
图解式能够用图表来表示事件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中有: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相邻关系等。
表格式能够用表格将历史材料量化,用最简单的方式说明最复杂的问题。
但图表式教学方法只是对历史内容的概括和提炼,它不能替代教师的讲授,只能作为讲授法
的一种辅助方法。要把图表式方法和其他讲授法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1、缺
【答案】
四、教学设计题
32、阅读材料,了解伽利略经典力学主要内容。
材料:伽利略,世界著名科学家,他既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又是发明家,他发明了温度计
和天文望远镜,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代科学之父”。他是为维护真理而进
行不屈不挠的科学战士。1564 年 2 月 25 日生于比萨,历史上他首先提出并证明了同物质同
形状的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下降速度一样快,他反对教会的陈规旧俗,由此他晚年受到罗马
天主教会迫害。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诸多观点。因此,他被称为“近代
科学之父”“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之父”及“现代科学之父”。他
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590 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
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 1900 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1609 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
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610 年 1 月 7 日。伽利略发现了
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借助
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
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的等等。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
时代……
问题:根据材料设计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
【答案】
【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伽利略,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
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真理需要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科学理论在不断完善、创
新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
教学重难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1632 年伽利略撰写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科学巨著出
版后,立刻引起教会的恐慌,把伽利略投入监狱。宗教裁判所在 1633 年宣布对伽利略的判
决:“我们判决你在宗教法庭监狱内服刑,刑期由我们掌握,为了有益于补赎,命令你在今
后 3 年内,每周背诵 7 篇赎罪诗篇……”这一纸胡言,竟使伽利略蒙冤 300 多年,至死都没
有撤销判决,甚至死后还被禁止举行殡礼,不准葬入圣太克罗斯墓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
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作了如此判决?我们应如何看待伽利略在科学领域的贡献?
【新课讲授】
1.背景:
教师提出问题: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什么 16 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一大批敢于发表见解、
挑战教会的权威的学者?
学生预设答案: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2.伽利略介绍及成就
(1)教师通过播放视频资料介绍伽利略。
(2)成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自主探究学习得到下述结论:
①科学的研究方法:创立实验法和观察法。
②物理学:实验证明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
教师介绍自由落体实验: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发现了物体
下落的真正运动规律——自由落体定律。
【合作探究】
你认为伽利略能够确定自由落体定律的关键途径是什么?你有何启示?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结论。
教师总结:伽利略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基础。他的发现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
思想史上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教师引导:除了在力学上,伽利略的成就还有哪些?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得到答案是天文学。伽利略是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