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
1.(3 分)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真题及答案
春雨 zī rùn
万物,树木越发 mào shèng
,pú táo
藤上钻出了
nèn hóng
的新芽。院子里,几个 wán pí
的孩子正在做游戏,他们玩得
那么 yú kuài
。
2.(3 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bó) 潜.水(qiǎn)
B.宁.愿(níng) 闪烁.(shuò)
C.骨髓.(suǐ) 旋.转(xuán)
D.敏锐.(ruì) 家雀.儿(qè)
3.(3 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一组是( )
A.拨打 灌溉 横七坚八 B.幕色 痕迹 无可奈何
C.求饶 即然 重整旗鼓 D.霎时 敬佩 精疲力竭
4.(3 分)“满目琳琅”的“琳”与下列哪个选项的意思有关?( )
A.水 B.林木 C.美玉 D.眼睛
5.(3 分)小猪的家除了可以说成猪窝,还可以说成猪( )
A.圈 B.巢 C.洞 D.棚
6.(3 分)丁丁第一次到福州游玩,他对福州三坊七巷的街景非常好奇,左看看右看看,他
的行为可以用下面哪个词语形容?( )
A.目不转睛 B.左顾右盼 C.人山人海 D.随遇而安
7.(3 分)下列惯用语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天要交语文作业,可晓华昨天生病了,没能及时完成。李老师给他____,让他病好了
再补交。( )
A.打头阵 B.破天荒 C.穿小鞋 D.开绿灯
8.(3 分)古往今来,信守诺言一直是人们处世待人的根本。正因为此,所以我们应谨记( )
A.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9.(3 分)你想告诉好朋友“做学问就怕没有问题,有问题才能进步”的道理,引用下列哪
句名言最为合适?( )
A.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C.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0.(3 分)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只小鸟真奇怪,给水不喝,给虫子也不吃。
B.西双版纳是云南境内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
C.谁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
D.载人航天梦的实现,难道不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吗?
11.(3 分)下列不属于中国神话故事的是( )
A.《精卫填海》 B.《德墨忒耳》 C.《杜康酿酒》 D.《八仙过海》
12.(3 分)关于普罗米修斯和燧人氏钻木取火两则故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则故事都与“火”有关
B.两则故事中取火的人物不同
C.两则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
D.两则故事中取火的方式相同
13.(3 分)句子没有把“他很生气”写具体的是哪一项?( )
A.无缘无故挨了爸爸一顿批评。
B.脸憋得通红,对着我大吼了一声。
C.只见他瞪着大大的眼,紧紧握着拳头。
D.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摆出一副要吃人的样子。
14.(3 分)下列批注的角度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妩媚”写出了陀螺转动的样子轻盈可爱,像女子跳舞似的。
B.“摇头晃脑”“挺着肚皮”写出了大陀螺和它的主人十分傲慢。
C.“牛看人大,所以怕人;鹅看人小,所以不怕人。”真的是这样吗?
D.“贴”“悄悄地走”,几个动作就把“我们”害怕鹅的心情写出来了。
15.(3 分)下列句子还原到文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可能是所谓“生物钟”起了作用。
鹅群每天自动回家,十分准时。①我看到它们常常侧着脑袋用一只眼睛瞧太阳,
可能会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来确定时间。②奇怪的是,阴天不见太阳它们也会很准时地
回家。③据科学家推测,任何动物都有自己的“生物钟”。④据说家鹅等禽类的“生物钟”
就在脑内松果体里,松果体有规律地分泌一种激素,能调节鸟类规律性的活动。
A.①句之前 B.①②句之间 C.②③句之间 D.③④句之间
16.(3 分)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历代文人墨客也创作了大量保家卫国,
心 怀天 下 的 名篇 佳 作, 如 王昌 龄 的“
, 不教 胡 马 度阴 山 ”, 王翰 的
“
,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
(作者)的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
,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古至今一脉相承,
沉淀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
17.(3 分)阅读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节选)
ㅤㅤ①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
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百姓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
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谁要生病了,无医无药。知道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整天低
着头,托着腮: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
出了一个办法。
ㅤㅤ②他带着一批臣民,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走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个地方。
只见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山上长满奇花异草,大老远就闻到了香气。神
农他们正往前走,突然从峡谷蹿出来一群狼虫虎豹,把他们团团围住。神农他们挥舞神
鞭打“兽”,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兽”都赶跑了。这时,臣民们说这里太险恶,劝
神农回去。神农摇摇头说:“不能回!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说着他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一座茫茫大山的脚下。这山半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
走不上去。臣民们又劝他趁早回去。神农又摇摇头拒绝了。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藤条
和树枝爬过来,灵机一动,便叫臣民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架子整整
搭了一年,才搭到山顶。神农带着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顶。啊!山上真是花草的世
界,神农喜欢极了。于是,白天,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臣民生起火,神农
就着火光详细记下草的特性:哪些苦,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
有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感觉天旋地转,一头栽倒在地。臣民们慌忙扶他
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伸出手指,指
着面前一棵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慌忙把那棵灵芝草喂到他嘴里。神农吃
了灵芝草,毒解了。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下山回去。他还是摇头拒
绝。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他尝出了麦、稻、高
粱等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百姓种植。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
《神农本草经》。他叫臣民把草药带回去,为百姓治病。
ㅤㅤ③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
架”。
(1)与第①段中的“苦思冥想”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A.闷闷不乐
B.坐卧不安
C.绞尽脑汁
D.悄然无声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2)第①段中神农知道老百姓疾苦后的心情是
的。
A.高兴
B.绝望
C.坚定
D.担忧
(3)第②段中神农他们挥舞神鞭打“兽”,一直打了
。
A.三天三夜
B.七天七夜
C.七七四十九天
D.三百六十五天
(4)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
。
A.动作描写
B.神态描写
C.语言描写
D.外貌描写
(5)臣民们一次又一次劝神农回去的原因是
。
A.山很陡峭
B.尝百草会中毒身亡
C.山上“兽”出没
D.遇到很多危险与困难
(6)写出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起因:神农看到老百姓饿肚子和无医无药的疾苦,想出了一个办法。
经过:
结果:
(7)读到
时,我觉得很神奇,因为
(8)请你从文章的写法上提出一个问题。
18.(3 分)阅读
到期归还
文/王江丽
ㅤㅤ毛泽东主席闲暇时,喜欢欣赏临摹名家碑帖,书法造诣很高。他的行草遒劲奔放,
自由洒脱,自成一家。
ㅤㅤ有一次,毛主席听说黄炎培先生收藏了一本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兴奋极了,
迫不及待地要借来看看。黄炎培当然舍不得将真迹轻易出借,可是毛主席要借,他不好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意思拒绝,于是就和主席讲好:只借一个月,到期归还。
ㅤㅤ字帖借出去后,黄炎培心里老惦记着这件事。要知道,王羲之的真迹可是世间罕有
呀!
ㅤㅤ好不容易过了一个星期,黄炎培就给毛主席的警卫室打电话,询问主席是否看完了
字帖。值班警卫员很有礼貌地告诉他还没有。
ㅤㅤ过了两天,黄炎培又打电话询问,警卫员告诉他,主席还在看,看完了会立刻把字
帖给他送去。可黄炎培总是感到心里不踏实。
ㅤㅤ又过了几天,黄炎培实在忍不住了,就直接把电话打到了主席那儿。电话里,他先
讲了一些其他事情,转了半天圈子,才说:“主席,我……那本王羲之的字帖……您看好
了吗?”
ㅤㅤ毛主席接完电话,不禁笑起来,对身边的人说:“他可是个急脾气。难道还不相信我
吗?讲好了一个月归还,如果到期不还,那是我失信;可是现在期限还没到,他就来催
要,那是他不守信用了。”
ㅤㅤ话虽然这么说,其实毛主席很能理解读书人爱书如命的心情,他自己对书也是百般
呵护的。战争期间,毛主席转战南北,曾经舍弃了许多物品,他的藏书却舍不得丢掉。
所以,他对黄炎培催要字帖并不介意。
ㅤㅤ一个月的期限到了,毛主席亲手把字帖包好,让警卫员给黄炎培送去,并叮嘱道:“一
定要尽快送到黄先生手上。”
ㅤㅤ再说黄炎培,他为自己先前的做法有点不安,就又打来电话,说:“主席如果还想看,
不妨再多看几天。”
ㅤㅤ警卫员立刻把黄先生的话转告主席。毛主席却说:“谢谢他的好意,还是把字帖送去
吧!讲好了一个月就一个月,做任何事情都要讲信用。”
(选自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
(1)这篇短文写到,毛泽东主席闲暇时喜欢做的事情是
。
A.阅读经典文学著作
B.欣赏临摹名家碑帖
C.进行诗词文学创作
D.研究革命战争策略
(2)黄炎培先生和毛泽东主席讲好,归还的期限是以下哪一项?
A.几天
B.一个星期
C.几个星期
D.一个月
(3)“战争期间,毛主席转战南北,曾经舍弃了许多物品,他的藏书却舍不得丢掉。”与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这句话意思相符的是哪一项。
A.毛主席指挥了很多场战役。
B.毛主席舍弃了许多物品。
C.毛主席的藏书舍不得丢掉。
D.其他任何物品不如藏书值钱。
(4)以下是短文中摘录出来的表示顺序的词句。按照文本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的是哪一项。
①又过了几天②好不容易过了一个星期③过了两天④有一次⑤一个月的期限到了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⑤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⑤
(5)结合上题的关键性词语,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6)短文中黄炎培先生打来电话说:“主席如果还想看,不妨再多看几天。”但是,主席
却亲手把字帖包好,让警卫员给黄炎培送去。你觉得主席的这种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19.(3 分)习作
ㅤㅤ“双减”后,你的课外生活是怎么安排的?在课外时间你喜欢做什么?是阅读?游
泳?还是唱歌、跳舞?是轮滑?做游戏?还是家务劳动、田园劳作?
ㅤㅤ这次习作,请以书信的方式和你的亲人或朋友分享一件你在课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事。
注意书信的格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若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就更棒。
1.【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
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参考答案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解答】故答案为:
滋润 茂盛 葡萄 嫩红 顽皮 愉快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
语。
2.【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
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潜水”的“潜”应读“qián”,指隐藏;不露在表面。
B.有误,“宁愿”的“宁”应读“nìng”时,指连词。宁可。读“níng”时,指安宁;安
定。
C.正确。
D.有误,“家雀儿”的“雀”应读“qiǎo”,义同“雀(què)”。用于“家雀儿”“雀盲眼
(夜盲)”。读“què”时,指鸟名。俗称麻雀。形体较小,叫声好听,吃植物的果实或种
子,也吃昆虫。
故选:C。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
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3.【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对每个字词进行分析
完成即可。
【解答】A.有误,横七竖八:形容杂乱无章的样子。故“坚”错误,应为“竖”。
B.有误,暮色:太阳落下时昏暗的天色。故“幕”错误,应为“暮”。
C.有误,既然:常跟“就、也、还”相呼应。故“即”错误,应为“既”。
故选:D。
【点评】汉字辨析的方法: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
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
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4.【分析】考查了偏旁部首。偏旁部首是指合体字构字部件。本题是根据题干提供的字,结
合偏旁部首判断字和什么有关。
【解答】“满目琳琅”的“琳”偏旁是“王”,指精美的东西。
故选:C。
【点评】要想快速地正确地做好本题,关键是要增加识字量及词汇量,做到厚积薄发。
5.【分析】考查了百科知识。这类知识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课外知识拓展,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有利于拓展学生联系、发展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小猪的家除了可以说成猪窝,还可以说成猪圈。
故选:A。
【点评】平时要多读书,注意积累课外知识。做此类题目,作答完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
查。
6.【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
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解答】A.目不转睛:形容注意力很集中,看得出神。
B.左顾右盼:形容洋洋自得的样子或迟疑不决的神态。
C.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非常多。
D.随遇而安:不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
结合语境应选 B。
故选:B。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要平时多积累,多总结。
7.【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
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解答】A.打头阵:比喻战场上冲锋在前或工作中带头干。
B.破天荒:指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或第一次出现的事。
C.穿小鞋:比喻受到别人利用职权暗中给予的刁难、报复或施加的约束、限制。
D.开绿灯:指开亮绿色的信号灯,表示准予通行。比喻允许或不禁止。
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开绿灯”。
故选:D。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
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8.【分析】本题考查了对谚语、俗语的积累和理解。谚语是流传民间的通俗简练而富有意义
的固定语句。俗语是流行民间的通俗、定型语句,一般带方言性质。
【解答】A.“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意思是:病毒常常因饮食不注意而入侵,灾祸往往
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意思是:不要失去机会,关键的时机一旦失去,就很难再遇
到了。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意思是: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D.“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根据以上句意,结合题目提供的语境“信守诺言一直是人们处世待人的根本”,应填入“一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