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重庆长寿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B卷).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一、选择题 (本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答案】A
【答案】C
【答案】D
【答案】B
【答案】C
【答案】B
【答案】D
【答案】C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 6 个小题,第 14 小题每图 1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2 分。)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 U - U = 9V - 0.5V = 8.5V ,R
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共 3 个小题,第 18 小题 6 分,第 19 小题 8 分,第 20 小题
 10 ,
30
【解析】
G水 = ρ水gV水 = 1.0 ×103 kg/m3 ×10N/kg × 2000cm3 = 20
 2800Pa ;
= F l
0.1m
 110-3 m3 ,
16N=1.6 103kg/m3 。
【解析】
I 2R t
2021重庆长寿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B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 下列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A.初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 0.8m 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km/h C.人体感觉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 37℃ D.通过普通家用电视机的电流约为 500A 【答案】A 【解析】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 C.人体感觉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 26℃; D.通过 普通家用电视机的电流约为 0.5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物体的估量及常见知识的了解,属于简单题。 2.如图 1 所示的光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A.后视镜中的汽车 【答案】C B.夜空中的光柱 C.池底变浅的游鱼 D.湖水中的夕阳 【解析】A.后视镜中的汽车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夜空中的光柱主要是光沿直线传播,D.湖水中 的夕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现象,属于简单题。 3. 冬泳逐渐成为部分人们喜爱的锻炼方式,关于冬泳的情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冬季湖面上方出现少量“白气”是液体汽化形成的 B. 水易流动且没有固定形状说明水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C. 人体在水中觉得寒冷主要是做功改变了人体的内能 D. 在有风时出水后感觉特别冷是由于体表水蒸发吸热 【答案】D 【解析】A.“白气”是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的;B.水易流动且没有固定形状说明水具有流动性不能说 明水分子间没有作用力;C.人体在水中觉得寒冷主要是热传递改变了人体的内能 【点评】此题考察的是热学,只要能理解记忆相关概念就能正确解题,属于简单题。 4. 下列关于电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 洗衣机使三孔插座主要是为了防止雷击 B. 使用测电笔时人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C. 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异种电荷
D. 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发生短路 【答案】B 【解析】A.洗衣机使三孔插座主要是为了防止金属外壳带电导致人触电,与雷击无关;C.验电器的 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同种电荷;D.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可能是短路也可能是电路中总功率过 大 【点评】此题考察的是电学常识和安全用电的知识,属于简单题 5. 图 2 所示,2021 年 5 月 22 日,“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在火星表面行驶了 0.522m,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的重要一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车停在静止的着陆平台上没有惯性 B.火星车驶离中相对于着陆半台是静止 的 C. 火星车设计有宽大的轮子可以减小压强 D. 火星车静止在火星表面时不受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A.惯性是物体的性质,任何情况下物体都具有惯性;B.火星车驶离时火星车是运动的,但 着陆站台是静止的,故火星车相当于着陆半台是运动的;D.火星车静止在火星表面时处于平衡态, 受平衡力 【点评】此题考察的主要是是力与运动,压强的基础知识,属于简单题 6. 同学仔细观察了一间普通教室的照明电路,每盏灯规格相同且都能正常发光,每个开关都能控 制两盏电灯,图 3 所示的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答案】B 【解析】普通教室,每盏灯规格相同且都能正常发光,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故每盏灯应并联, 排除 A、C;题干中说每个开关控制两盏灯,而 D 有一开关在干路上控制 4 盏灯,故选 B 【点评】此题考察的主要是电路设计基础知识,属于简单题 7.如图 4 所示,老师在课堂上用自制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将质量为 36kg 的重物在 5s 内匀速提升 1m,他对绳的拉力 F 为 200N,不计绳重和和摩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动滑轮的重力为 20N B. 拉力所做的功为 200J C.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40W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90%
【答案】D 【解析】由题意,该滑轮组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为 n=2,物体重力G物 = 360N,t = 5s,物体移动高 度 h = 1m,则绳子移动距离 S = 2m,拉力 F = 200N;A 选项,因为 F = 12 G物 + G 动 ,带值计算可 得G动 = 40N,故 A 错;B 选项,拉力所做的功 W = FS,带值计算可得 W = 400J,故 B 错;C 选项, 拉力做功的功率 P = W,带值计算可得 P = 80w,故 C 错;D 选项滑轮组机械效率η = t G物ℎ × 100% = G物ℎ × 100% = F2ℎ 2F G物 FS 【点评】本题考察了滑轮组及机械效率的公式运用,属于简单题 × 100%,带值计算可得η = 90%,D 正确 W有 × 100% = W总 8. 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甲放在乙的中央。若乙的边 长是甲的 2 倍,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将它们分别放入足够多的水中静止上下表 面都处于水平位置,正万体乙漂浮且有 3 的体积浸入水中。下司断正确的是 A. 甲、乙的质量之比 m 甲:m 乙=1:4 B. 甲、乙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3:8 C. 甲、乙浸入水中的深度之比 h 甲:h 乙=4:3 D. 甲、乙在水中静止时所受浮力之比 F 甲:F 乙=5:12 10 【答案】C 【解析】 A 选项:由边长关系L = 2L ,得S = 4S ,由P 乙 甲 乙 甲 甲对 乙 = P G甲 ,得 = G甲+G乙 ,得甲、乙的重力 乙对地 S甲 S乙 之比为 1:3,所以甲乙的质量之比为 1:3,A 错 B 选项:由边长关系L乙 = 2L甲,得V乙 = 8V甲,而甲乙的质量之比为 1:3,所以甲、乙密度之比是 8:3, B 错 C 选项:乙漂浮时F = 3 q ,同理可得q = 4 q ,V = = G ,得q gV = q gV ,故q 乙 10 水 甲 5 水 排甲 V ,因此ℎ : 4 ℎ 5 甲 甲 乙 5 甲 10 乙 浮乙 乙 水 排乙 乙 乙 = 4: 3,C 对 = 4 L : 3 L
D 选项:甲、乙在水中静止时所受的浮力之比等于各自重力之比为 1:3,D 错 【点评】该题综合考察了固体压强、密度、浮力等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多,步骤繁琐,难度较大, 综合性强。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 6 个小题,第 14 小题每图 1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2 分。) 9. 中国的高铁己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我们听见列车鸣笛声是通过 进站时动能 【答案】空气;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传播的;列车减速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动能的影响因素为质量和速 度,列车减速进站,质量不变,动能减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考生了声音的传播,动能的影响因素,属于简单题。 10. 如图 6 所示,开关闭合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 ab 左右运动时电流计指针发生摆动,这是 现象,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 (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 【答案】电磁感应;发电机 【解析】导体 ab 左右运动时,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导体中有感应电流,电流计指针发生摆动, 这种现象是电磁感应,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作发电机。 【点评】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11. 如图 7 所示,浴室防滑垫正面有防滑气泡,反面有防滑吸盘。正面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反面是利用 力,从而达到理想的 防滑效果。 增大对地面的压力,这两种方法都能增大 【答案】大气压;摩擦 【解析】根据防滑垫的设计特点,正面防滑气泡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反面 防滑吸盘内的空气被挤压出去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防滑垫紧压在地面上,防止塑胶垫滑动。 【点评】本题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题,积极思考,利用摩擦力 影响因素来进行解答。
12. 如图 8 所示,电源电压为 18V 不变,定值电阻 R1 的阻值为 30Ω,滑动变阻器 R2 标有 “50Ω 0.5A” 字样,电流表量程为 0~0.6A,电压表量程为 0~15V.只闭合开关 S1 时电流表的示 数为 0.45A,电压表的示数为 V;只闭合开关 S2 时,在保证元件安全的情况下移动 滑片,电路的总电功率变化量是 W。 【答案】4.5,3.6 【解析】 (1) 当只闭合开关 S1 时, R U = 18V = 总 I = 40Ω,R3 = R − R1 = 10Ω,U3 = IR3 = 4.5V 总 0.45A (2) 只闭合开关 S2 时,滑片 P 向左移,电流表与电压表示数都减小,当滑片移到最左端时电路有 最小电流Imin = U R+R 3 2max = 0.3A,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有最小值Pmin = UImin = 5.4W;滑 = 18V 10Ω+50 Ω 片 P 向右移,电流表与电压表示数都增大,电路有最大电流Imax = 0.5A,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有 最大值Pmax = UImax = 9W,电路的总电功率变化量是 3.6W 【点评】作为电学压轴题,这道题的难度适中,基础掌握扎实的同学是可以顺利做出来的,第一空 比较简单,主要考察串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第二空属于常见的动态电路取值范围问题,牢记 解题方法就能得出正确答案,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值要找电流最值,当然在滑片移动的过程中要保 证电路安全。 13. 如图 9 甲所示,质量分布均匀且不吸水的柱体 A 高 70cm(ρA<ρ水) 。足够高的柱形容器 B 底 面积为 300cm2、装有 10cm 深的水。若将 A 水平切去高度为 h 的部分,并将切去部分竖直缓慢放入 B 中, 水的深度 h水 随切取高度 h 的变化关系如图 9 乙所示。柱体 A 的密度是 g/cm3;当切去 的高度 h 为某一值时,A 剩余部分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然后向 B 中缓慢 加水, 当加入水的质量为 2200g 时,水中柱体仍保持直立,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a。 13、【答案】0.5 2400 【解析】当物体切割高度为 h=30cm 时,物体刚好要接触容器底部,此时物体浸入的深度是 15cm, 由V V 排 浸 S 物 浸 h 、 V 排 液 V 得 S S h 容 液 物 = 100cm2 。对水中物体受力分析有 F G 浮 物 、 F 浮 水 排 gV 、
G 物 gV 物 物 、 V h 、 V 排 S 物 浸 物 S h 得物体密度 =0.5g/cm3。当物体切割高度为 30cm 时,由 P gh 物 得物体剩下部分对地面压强为 2000Pa,水对地面的压强为 1500Pa,让物体对地面得压强等于水对 容器的压强物体切割的高度一定大于 30cm,此时水对容器的压强(1500Pa)不再变化,当物体 对地面 的压强为 1500Pa 时,由 P gh知道此时物体剩余高度为 30cm,此时在容器中的物体的高度为 40cm。 向容器中加入水,当物体刚好漂浮时由 F F G 、 gV 、 G gV 、 V 浮 物 浮 水 排 物 物 物 V S h 得此时物 排 浸 物 浸 体浸入得高度为 h浸 = 20cm ,比未加水之前多浸入了 5cm,在这之前向容器中加水加在容器的两边,由 V (S - S ) h 水1 容 物 浸 ,得加水体积为 1000cm3,合 1000g。总共向容器中加水的质量为 2200g,还剩 1200g (合 1200cm3 )的水加在了物体的下面,由V 水2 得液面又上升的高度 h液 = 4cm ,此时由 S容h 液 h液 h浸 2400Pa。 h液 得容器离容器底部的高度h液 = 24cm ,由 P gh 得液体对容器底部得压强为 【点评】 本题主要对浮力与压强的综合运用及加水问题进行了考察,难度较大 14. 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l)如图 10 所示,请在重心 O 处画出物体受到重力 G 的示意图。 (2)如图 11 所示,请画出相应的反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2)注意: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 射角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重力的作用点、方向的了解,反射定律的了解,属于简单题。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三个小题,第 15 小题 6 分,第 16 小题 8 分,第 17 小题 8 分,共 22 分。) 15. 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1) 小杜同学进行“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图 12 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 12 乙是根据实验数据出的图像,图像中 (选填“AB”"BC”或"CD”)段 表示冰的熔化过程;若实验中冰的质量为 100g,它在 AB 段升温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J. [已 c = 2.1 × 103 J (kg·℃)] 冰 知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光屏上有清晰的烛焰像时,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 如图 13 所示,则光屏上的像应为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 中的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小琴同学用不透明的 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后,发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答案】(1)8,BC,2.1 × 103(2)缩小,照相机,完整 【解析】(1) ①如温度计读数所示;②冰是晶体,有固定熔点和凝固点,在 BC 段持续吸热,温 度不变, 故 BC 段代表正在熔化过程中; ③利用计算公式: Q = c冰n∆t = 2.1 × 103 J (kg·℃) × 0.1kg × 10℃ = 2.1 × 103J (2)如图 13 所示,物距大于像距,符合物距 u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应用是 照相机;挡住下半部分,烛焰的光仍然能通过凸透镜没有被挡住的部分,凸透镜折射的光线减少, 光屏上仍然成完整的像,只是亮度会变暗。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温度计读数、晶体熔化特点及比热容计算公式了解,属于简 单题。(2)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属于简单题 16. 2020 年 11 月 10 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 10909m 的中国载人深潜新 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激发了小杨同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兴趣,
实验如图 14 所示。 (选填“薄”或“厚”)一些的较好,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l)图甲是 U 形管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应该选用 从结构来看,压强计 (2) 比较图乙、丙两次实验可知: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的增加而 验可初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 (3) 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可知,“奋斗者”号深潜到 10000m 时每平方米的舱体受到的海水压 力为 N(取ρ海水=1.03×103kg/m3),相当于质量为 (4) 若图丁的实验中 U 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为 5cm,则橡皮管内气体与管外大气压之差为 Pa;在图乙的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液体不 (选填“有关"或“无关")。 ;比较图乙、丁两次实 t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 溢出),橡皮膜受到的液体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无法判断")。 【答案】 (1) 薄 不是 (2) 增大 有关 (3)1.03 × 108 (4)500 变大 1.03 × 104 【解析】 (1) 在实验中,U 形管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应该选用薄一些的为好,这样在测量时会较灵 敏,实验效果明显,故选择薄一些的橡皮膜;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液体压强计中 U 型管的一侧未于大气相连,故不属于连通器。 (2)通过对比乙、丙两组实验,均装有同种液体,但金属盒在丙中的深度大于在甲的深度,丙实 验中压强计高度差较大,故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的增加而变大;通过对比乙、丁两组实验,金属 盒所处深度相同,但乙、丁实验中压强计高度差不同,其原因是乙、丙实验中液体密度不同,故说 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3) 海水产生压强为:p = q海水gℎ = 1.03 × 103kg/n³ × 10N/kg × 10000m = 1.03 × 108Pa,所以压力为:F = ps = 1.03 × 108 × 1 ㎡ = 1.03 × 108N;质量n = F/g = 1.03 × 108N/(10N/kg) = 1.03 × 107kg = 1.03 × 104t,故压力为 1.03 × 108N,质量为 1.03 × 104t。 (4) 分析可知,因为橡皮管的另一端是大气,大气对液面也是有压强的,所以管内与管外气体 压强差为液体高度差所带来的压强,即p = q水gℎ = 1.0 × 103kg/n³ × 10N/kg × 0.05m = 500Pa;在图乙实验中,当在容器中加入水混合后,橡皮膜上方的液体压力增大,橡皮膜受力面积 一定,故橡皮膜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大。 17. 小杨同学找到了一盏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其额定电功率己模糊不清。她选用图 15 所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