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 年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语 文 本试卷分为 A 卷和 B 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A 卷(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18 分) 一、语言基本能力(9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绽.(zhàn)开 B.发窘.(jiǒng) C.妖娆.(ráo) D.拮据.(jū) 沉浸.(jìn) 忐忑.(tè) 阴晦.(huì) 伫.(zhù)立 根深蒂.(dì)固 参差.(cī)不齐 恪.(gè)尽职守 转弯抹.(mò)角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鄙夷 B.诀别 C.玷污 D.苍茫 分歧 驱除 推崇 襁褓 张皇失措 豁然开朗 一代天娇 锋芒毕露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老张酷爱收藏,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B.登山队员陆续撤回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友提供援助。 C.张老师将唐太宗励精图治,广纳谏言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D.保护地球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二、文言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 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 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 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 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节选自《隆中对》) ( )
A.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D.将军既帝室之胄. 数:计算 图:谋取 资:资助 胄:盔甲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 ) A.贤能为之.用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C.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D.信义著于.四海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思而.不学则殆 欲有求于.我也 6.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 A.曹操以弱胜强战胜袁绍之后,虽然更有军事优势和政治优势,但刘备还可与他争胜。 B.孙权继承父兄的事业,统治根基深厚,百姓拥戴,人才汇聚,刘备可将他结为外援。 C.诸葛亮用汉高祖凭借荆州宝地夺取天下的历史经验,向刘备说明夺取荆州的必要性。 D.刘备只能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就可夺取荆州、益州,时机一到便可北定中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82 分) 三、文言文翻译与名句名篇默写(10 分)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 分) (1)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六句填写,6 分) (1)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2)夕阳欲颓,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陶弘景《答谢中书》) (杜甫《望岳》) (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6)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四、现代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9~12 题。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 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 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 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 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 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 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 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但是 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 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 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 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 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 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 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 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 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 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 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 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 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 农业更大的丰收。 (有删改) 9.什么是物候学?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一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目,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运用文中的知识,在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对其中的物候现象进行解释。(4 分)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 分) 13.请以“传承”为标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悟,写一篇作文。(60 分)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定。③不少于 600 字。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 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得套作、抄袭。 一、诗歌鉴赏(6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2 题。 B 卷(共 50 分) 浣溪沙①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②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 [注]①本词是苏轼 46 岁被贬湖北黄州时所作。②子规:杜鹃鸟。③黄鸡:白居易诗有“黄 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1.上阕所描绘的景色有怎样的特点?(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3~5 题。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①,中贮苦茗,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 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②。故笔法超绝。王阮亭闻其名,特访之,
避不见,三访皆然。其高傲如此。 [注]①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②蒇(chǎn):完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选自邹弢《三借庐笔谈》,有删改) A.性尤怪僻. B.置.行人大道旁 C.必强执与语. D.必令畅谈乃已. 僻:癖好 置:放置 语:交谈 已:停止 4.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阮亭闻其名,特访之,避不见,三访皆然。(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蒲松龄为什么能写出《聊斋志异》?请根据选文简要概括。(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0 分) (一)名著阅读(4 分)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两题。 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 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在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因此人们总是看见别人的恶行, 自己的却瞧不见。 (1)上面的故事出自《______________》。(2 分)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二)现代文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10 题。 那一束伴地莲 ①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 的名字来。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 ②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 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山坡上、荒地头、野沟边。 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的苦香。 ③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仲秋前后,也还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 景色里,而那枝叶,却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 脆干焦。其时,它便成为一味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识的,更不知它竟有一个美丽得 几近脱俗的名字:伴地莲。 ④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操
劳,我又病了。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着我去山后看医生。临了,医生 送给母亲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能治我的病。 ⑤归途中升起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映衬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 雪原中静卧的村庄。 ⑥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边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和她手里 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的叫作伴地莲的野草。因为野火早在秋天就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 临近村庄的时候,她又拐了个弯,绕上一段河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 性的秋季烧荒的野火,这叫母亲失望,同时也加大了母亲搜索的范围。母亲终于没有防备地滑 进了一段被挖开用来排水的坑里。坑很深。我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因为惊吓而号啕大哭,只记 得母亲正要往上爬,竟意外发现坑壁被踢开的雪被下掩盖了一丛她急欲寻找的那种枯干的草。 我记得那时母亲在明亮的月光下止不住惊喜而连声赞叹。 ⑦这以后,很长一段日子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这药的苦味,苦不堪言。母亲便用作为口粮 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做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稚的记忆里, 极苦之后,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⑧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常为自己记忆细节的清晰而诧异,然而母亲却证实了它的真实。 那时,我的孩子正趴在她的怀里撒娇,她愣怔片刻,顺着我的提示她终于回想起来,她告诉我 那时我患的是一种急症肝炎。她说,第二年秋天,怕我病犯,早在烧荒前她割了一大捆回来。 拿绳束了,系在屋梁上,以作备用,只是再没有用着,直到迁来南方,老屋卖给人家也没有取 下。 ⑨然而我却没有遗忘,那一束伴地莲烟熏火燎黝黑地挂在老屋的梁上。尽管与母亲的回忆 有些许出入,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⑩活着是件艰难的事,我时常这样想。生活中的许多不易处,让我越发知道,世间真正美 好的东西实在太少。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尚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寄托的空间,不致全 然没有了信心,这,要感谢母亲。 7.文中的“伴地莲”有哪些主要特征?请根据全文简要概括。(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释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②段中画线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析这一比喻的表达效果。(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在写母亲背着“我”找伴地莲的过程中,反复提到“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2 分) 11.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完成(1)(2)两题。(6 分) 2015 年 12 月 21 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主办的“汉 语盘点 2015”揭晓仪式在北京举行。2015 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十大网络用语同 时发布。最终,“廉”“互联网+”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
“廉”延续了去年国内词“反腐”的热度;“互联网+”随着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推 出,短时间内已成燎原之势,“互联网+”的理念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 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些国内词充分体现了民意和民生。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30 字)(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廉”当选为年度汉字,反映了怎样的民意?请简要陈述你的看法。(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观察下面这幅图,按要求完成题目。(6 分) (1)请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不超过 80 字。(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写出这幅图画的寓意。(2 分) _______
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 2016 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A 卷 第Ⅰ卷 一、语言基本能力 1.【答案】C 【解析】恪(kè)尽职守。 【考点】识记字音。 2.【答案】C 【解析】一代天娇——一代天骄 【考点】识记字形。 3.【答案】A 【解析】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A 项句意是老张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大方地求购 别人的奇石,与词意不符。B.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C.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D.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 二、文言文阅读 4.【答案】D 【解析】胄:后代。 【考点】理解文言实词。 5.【答案】C 【解析】C.均为连词,可译为“但”。A.代词,他/指示代词,这(一类)。B.连词,来/介词,因为。D.介 词,在/介词,对。 【考点】理解文言虚词。 6.【答案】B 【解析】A.“可与他争胜”的表述与原文不符;C.原文中汉高祖成就帝业凭借的是益州之地,并且也未用 此说明夺取荆州的必要性;D.在逻辑上,与原文的表述不一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