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 请将下面的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 不负韶华 奋力逐梦 【答案】不负韶华 奋力逐梦 【解析】 【详解】①工整美观书写;②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③不写繁体字。注意“韶、 逐”等易错字的书写。 2.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翩.然(piān) 掺.杂(cān) B. 枯燥.(zào) 迁徒.(xǐ) C. 颠.倒(diān) 恬.静(tián) D. 要诀.(jüé) 【答案】C 拘泥.(nì) 【解析】 热枕.(chén) 帷.幕(wéi) 校.对(jiào) 踊.跃(yǒng) 耐.人寻味(nài) 气冲斗.牛(dòu) 因地制.宜(zhì) 穿.流不息(chuān) 【详解】A.掺.杂(cān)——chān,热枕——热忱; B.气冲斗.牛(dòu)——dǒu; D.要诀.(jüé)——jué,穿流不息——川流不息; 故选 C。 3. 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读书是一把_____心扉的钥匙。抚摸一本书,不只用眼睛,_____要用手指和心灵。好书 如香茗,芬芳醇厚,意味悠长。_____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仿佛和一位智者相对而坐,听 她_____,这一刻,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 A. 打开 就 沉浸 夸夸其谈 B. 开启 就 沉醉 娓娓道来 C. 开启 还 沉醉 夸夸其谈 D. 打开 还 沉浸 娓娓道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开启,指打开、从某一点起等。也可以理解为某个设备启动或开始运行的步骤。 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沉浸 在某种境界里。 沉浸,浸泡,浸入水中。多比喻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全神贯注于某种事物。 娓娓道来,连续不断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合实际。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根据“钥匙”的提示,第一空应该选用“打开”恰当; 根据“不只”的提示,第二空应该选用“还”恰当; 根据“雅洁从容的文字里”的提示,第三空应该选用“沉浸”恰当; 根据“仿佛和一位智者”可知,第四空应该选用“娓娓道来”,而不能用贬义词“夸夸其谈”; 故选 D。 4. 选出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 ) A. 随着网络通信、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的应用和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修改:删掉“随着”或“使”。 B. 为了避免不再出现作业随意化现象,学校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修改:将“避免”改为 “防止”。 C. 北京冬残奥会以出色的赛事组织、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人性化的服务,赢得了运动员、 教练员和广泛国际社会的赞誉。修改:将“广泛”放在“赞誉”前。 D. “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我国的发展描写了宏伟蓝图,也吹响了青年逐梦新征程的时代号 角。修改:将“描写”改为“绘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B.病因:否定词使用不当;修改建议:删去“不再”或“避免”; 故选 B。 5. 选出对下列语法知识的分析有误的一项( ) 善良是一朵肆意生长的蒲公英。只要风一吹,种子就会布满山川大地。曾经,你把.善良 种进我的心里,让我感受到温暖与阳光;如今我长大了,便想把这种子..种到更多人的心里, 帮助他们遮蔽..烈日、抵抗寒冬。这是一种爱的传递。 A. 选文中加点词“把”“种子”“遮蔽”分别是介词、名词、动词。 B. 选文中画线的“温暖与阳光”是动宾短语,“抵抗寒冬”是并列短语。 C. “善良是一朵肆意生长的蒲公英。”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善良是蒲公英”。 D. “只要风一吹,种子就会布满山川大地。”这是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 【答案】B 【解析】 【详解】B.“温暖与阳光”为并列短语;“抵抗寒冬”为动宾短语; 故选 B。 6. 选出对下列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 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 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以第三人称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C. 《五猖会》中儿时的鲁迅被父亲强迫背完《鉴略》后,兴高采烈地去看了五猖会,并对 赛会印象深刻。 D. 《水浒传》中塑造人物注意表现其共性和个性。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 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李逵粗中有细,豁达明理;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答案】A 【解析】 【详解】B.《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 的作品,该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进行创作,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 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以第三人称讲述”表述有误; C.《五猖会》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 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 “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却兴致 全无;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兴高采烈地去看了五猖会, 并对赛会印象深刻”表述有误; D.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本项混淆了人物性格; 故选 A。 7. 选出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赤壁》的作者是杜牧。杜牧,唐代文学家,我们还学过他的《泊秦淮》。 B. 《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 C.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饮酒》《行路难》《登飞来峰》的作者生活的朝代分别是东晋、唐代、北宋。 【答案】C 【解析】 【详解】C.“唐宋八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 王安石、曾巩的合称。范仲淹不是其中之一。 故选 C。 8. 选出对下列句子顺序的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此外,墨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 ②自宋代以来,名墨逐渐成为文人案头的赏玩之物。 ③墨除了有使用功能外,还有赏玩、收藏等功能。 ④3000 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墨。 ⑤到了明朝晚期更加盛行成组成套出现的墨品,它不以实用为目的,注重形式多样,图案新 颖。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③②⑤①④ B. ④③②⑤① C. ③④②①⑤ D. ④③⑤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 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 出现的词语。 通读语句可知,说明对象是“墨”,且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的,④句首先介绍墨的起源时间; ③句承接④句继续说明墨还有赏玩、收藏功能;②句列举宋代的事例,说明墨具有赏玩功能, ⑤句列举明代的事例,具体说明墨的收藏价值;①句中的“此外”承接上文说的“赏玩、收 藏”功能,说明墨有药用价值;故排为④③②⑤①; 故选 B。 9. 某作家协会拟征一幅对联,已经写出了上联“芳草有心迎墨客”,请你选出作为下联最恰 当的一项( ) A. 柳絮飞舞春日暖 C. 飞花无主醉骚人 【答案】C 【解析】 B. 清风阵阵醉杨柳 D. 阶前绿色浓如许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的填写。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 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上联“芳草有心”符合“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迎墨客”为动宾短语,“客”为四声, 为仄声; A.“柳絮飞舞”“春日暖”均为主谓短语,“暖”为三声,为仄声;句式结构不一致且不符合 “仄起平收”原则; B.“清风阵阵”为后补短语,“柳”为三声,为仄声;句式结构不一致且不符合“仄起平收” 原则; C.“飞花无主”符合“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醉骚人”为动宾短语,“人”为二声, 为平声;句式结构一致且符合“仄起平收”原则; D.“阶前绿色”为偏正短语,“浓如许”为后补短语,“许”为三声;句式结构不一致且不符 合“仄起平收”原则; 故选 C。 10. 根据语境内容,选出填写在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得体的一项( ) 在贯彻“五育并举”的工作中,学校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特 长。小薇从小就喜欢画画,想报名美术小组,可是妈妈却说:“那多耽误学习啊!还是别报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名了,有时间努力学习吧。”小薇对妈妈说:“_______” A. 妈妈,老师教育我们要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你什么也不懂,我的事不用你 管! B. 我不管,我们同学都报名兴趣小组了,我也要报名! C. 妈妈,我就喜欢画画,你凭什么不让我报名? D. 妈妈,参加兴趣小组不会耽误我学习,还能让我全面发展,您就让我报名吧,好吗? 【答案】D 【解析】 【详解】A.对关心自己的妈妈说“你什么也不懂,我的事不用你管!”,不礼貌,表达不得体; B.“我不管”“我也要报名!”说话任性,语气强硬,不得体; C.“我就喜欢画画,你凭什么不让我报名?”反问妈妈,质问妈妈,态度不对; 故选 D。 11. 古诗文填空。 (1)将军百战死,_____。(《木兰诗》) (2)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3)感时花溅泪,_____。(杜甫《春望》) (4)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现虽“老骥伏枥”,仍怀奉献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 (8)请你写出描写边塞风光的连续两句古诗词:_____,_____。 【答案】 ①. 壮士十年归 ②. 温故而知新 ③. 恨别鸟惊心 ④. 乱花渐欲迷 人眼 ⑤.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⑥.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⑦.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⑧.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⑨. 大漠孤烟直 ⑩. 长河落日圆(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 留意) 【解析】 【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 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渐、赢、 生前身后、酒、落、作”等字词的书写。 描写边塞风光的连续两句古诗词: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角声满天秋色里,塞 上胭脂凝夜紫。 二、阅读理解(60 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 14 分) 12. 古诗赏析。选出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送魏二①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②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释】①魏二:人名,作者朋友。②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流入洞庭湖,合称 潇湘。 A.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不仅用眼前的景物渲染离别的苦闷,更写出了“遥”想中的离愁 别绪。 B. 首句中“醉别”“江楼”“橘柚香”依次点明事件、地点、时间。 C. 第二句写被江风吹进船舱的凉雨,暗合诗人内心的伤感,激起离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D. 诗歌最后两句,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异曲 同工之妙,都运用实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答案】D 【解析】 【详解】D.《送魏二》最后两句“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意思是:想象你独自 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运用的是虚写;《夜 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意思是: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 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运用的是虚写;“都运用 实写”表述有误; 故选 D。 13.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 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①善而救其失者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选自《虽有嘉肴》) 【注释】①长(zhǎng):生长,引申为发扬。 (1)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 弗.食,不知其旨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B. 虽有至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 人之.学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 然.后能救其失也 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2)请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B.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C.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D.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论述的观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②乙文中“教也者”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1)A (2)①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②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不足之处),传授知识的老师必须了解。 (3)B (4)①教学相长。②教师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缺点的人。 【解析】 【小问 1 详解】 A.均为副词,均译为“不”; B.名词,道理\动词,说; C.结构助词,的\代词,这件事; D.代词,这样\词缀,……的样子; A。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 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 完整。重点词有: (1)是故:所以;困:困惑; (2)学者:学习的人;失:过失、不足之处;教者:传授知识的老师;知:了解。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有的错在贪多,有的错在求少,有的错在认为知识太简单,有的错在学知识半途而废。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均为并列短语,是对“学者四失”的阐 释; 故断为: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故选 B。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小问 4 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根据【甲】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可知, 甲文通过将食物只有品尝才能它的美味与只有学习才能知道最好的道理进行类比,即:将“佳 肴”与“至道”作类比,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接下来通过“学”与“教”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 处”与“困惑的地方”,进而“自反”“自强”,从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观点。 (2)【乙】文“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为判断句,其意思是:传授知识的人教育的目 的,就在于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点明“教也者”的目的“教师就是善于 发现并纠正学生的缺点的人”,注意用自己的 u 话回答,意对即可。 【点睛】【甲】参考译文: 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 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 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 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 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参考译文: 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不足之处),传授知识的老师必须了解。人们的学习,有的错在 贪多,有的错在求少,有的错在认为知识太简单,有的错在学知识半途而废。这四种过失产 生的原因,心理状态是不同的。知道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以后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传 授知识的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 14.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在 2020 年发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中明确写道:“生物多样性正以 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而造成其减少的各种压力在加剧。” 联合国报告显示,全球森林面积在 1990 年至 2020 年损失了 178 万平方千米,约有 100 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其中许多物种将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当前物种灭 绝的速度比过去 1000 万年的平均值高出几十甚至几百倍,而且还在加速。 据统计,全球超过 30 亿人的生计依赖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超过 16 亿人依靠森林 和非木材林产品谋生,世界上 50%以上的药物成分来源于天然动物。而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 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 【材料二】 我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知识、 典型案例、重大项目成果的宣传普及,推动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公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