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山西晋城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第 I 卷 选择题(共 30 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
涂黑。本大题有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
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
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
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3.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
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唐诗
《出塞》
【作者】王昌龄
宋词
《满江红》
【作者】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A.匈奴、契丹
C.吐蕃、女真
B.匈奴、女真
D.吐蕃、契丹
4.《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 50 余座……
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
明了宋代(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C.城市商业的繁荣
B.达官贵人的需要
D.海外贸易的兴盛
5.“中国皇帝座下同意,英国臣民及家人仆从,从今以后获准居住广州、厦门、福州府、宁
波和上海的城市或镇,以进行通商贸易,不受阻挠和限制……”材料描述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的题词是“人
民英雄永垂不朽”,底座上的十幅浮雕(如金田起义、武昌起义、南昌
起义、胜利渡长江等),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
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
D.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7.1953-1957 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
下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1953 年 中国第一应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3 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兴建。
1955 年新中国第一套 6000 千瓦大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56 年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生产出来。
1956 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 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8.下面两张纪念邮票分别反映了我国在这两个地区实行的民主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
图一 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邮票
图二 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邮票
有(
)
①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
②都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
③都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
④都在各自区域内享有高度自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12 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
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
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10.王华同学以“俄国(共俄、苏联”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片,并对
其所反映的史实进行了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
图一沙皇宣读废除“农奴”的法令
图二攻占冬
图三 集体农庄的农民在田间用餐
图四 苏军攻占柏林
A.图一:加强了沙皇专制权力,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图二:见证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成功,十月革命胜利
C.图三: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苏联出现农业集体化的浪潮
D.图四:标志者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1.《全球通史》二书中写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的亚特王朝之间
的冲突中找到。”其“根源”是指(
)
A.苏格兰人民爆发反抗国王的起义
B.国王召集议会要求增加政府税收
C.议会议员猛烈抨击国王独断专权
D.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2. “它遵循古代罗马“法典”的传统,它所表现出来的启蒙和解放,对于任何地方、任何
时代的寻求自由与解放的人民,都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对于任何想建立新的法律秩序的人民
也其有极大的益处。它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文中的“它”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 D.《人权宣言》
13.张时同学搜集了有关“玻利瓦尔”“甘地”“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等资料,准备制作一个复习专栏,请为她归纳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
C.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D.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太原市某中学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开展了“爱我家乡”系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请你参与
完成第 14~15 题。
14.同学们走进山西博物院,在了解山西古代戏
曲艺术的发展情况时,拍摄了下面的照片及说
明。由此可推断出(
)
A.元杂剧最早起源于山西
B.戏剧成为山西民众主要的文化活动
C.山西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
D.大量戏曲文物证明山西戏曲历史悠久
15.同学们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下面
是他们拟定的实践调查项目。据此判
断,他们要撰写的调查报告关注点是
(
)
A.土地利用
B.环境治理
C.能源开发
D.工业发展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废弃物再利用情况
●山西新华印业有限公司纸张回收情况
●山西纺织印染厂废水处理情况
●太原市绿化面积增长情况
●太原市汽车尾气排放和 PM2.5 监测情况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5 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0 分)
16.弘扬传统文化,重温民族精神,传播时代新声。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品。从下面的历史遗址中任选两
例,简述其承载的历史价值。(4 分)
(2)【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你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感受
到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
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
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 年 5 月 4 日)
“……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于其
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本出中国,何以
为人?我们誓率全体红军,联合友军,即日
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
我民族,保卫国家,是我天职!”
《抗日誓师词》(1937 年 7 月 14 日)
怎样的民族精神?(2 分)
(3)【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指导中华民族实践探索的伟大旗帜。写出下面年代尺上①②
处
会议确立的科学理论名称,并举出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内改革的两例具体举措。(4 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7.面对危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19 世纪中期,美国人培理率领的黑船舰队叩开日本的大门,日本人深切感受到
了日本与外国的巨大差距。培理率领的舰队中有两艘黑色的近代蒸汽铁甲军舰,为日本人生
平第一次见到。“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黑船来航对日本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材料一中面对黑船来航的巨大冲击,日本是如何应对的?(2 分)
材料二 1840 年以后,意识到落后的中华民族求知若渴,四处寻找老师,学习美国、日
本、前苏联等不少国家,最后还是通过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足以
表明,强调“中国特色”在解决自身问题上,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可行性。
——摘自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2)根据材料二,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观点的正确性。(4 分)
材料三 西欧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具备一定的联合
基础。1945 年之后德法两国都毫无疑问地认识到:两国之间的对抗,不仅削弱了自己,而
且还削弱了欧洲。于是由法德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的欧洲共同体组织,由于形成统一的市场,
统一的货币,组建了共同的议会乃至军事力量,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横空出世了。
——摘自《大国崛起》
(3)根据材料三,简述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4 分)
18.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各种力量之间相对稳定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有了立
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此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巴黎和会“三巨头”之一,英国首
相劳合·乔治写道:“如果德国认为 1919
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
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法国的福煦将军说:“这不是和平,
这是 20 年的休战。”
《一战后的美日海权角逐与太平洋战
争的爆发》一书中写到:华盛顿会议的
结果对日本的安全以及在中国的利益
构成了威胁,从而激起了日本对美国的
极端仇视,为日美争夺太平洋霸权埋下
了种子。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的战时同盟基础迅速发生了动摇,美国试图在整
个战后世界建立起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而苏联则企求在本国周国建立起不容他人染指的势
力范国;这两种战略目标发生了直接的冲突,每一方都成了另一方实现自身自标的巨大障碍。
此种状态,加上它们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固有的冲突,使得美苏矛盾和分歧的尖锐化
变得不可避免。
——摘编自袁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三国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图。(2 分)
(2)材料二中所述的会议召开后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格局?简要评价这一格局。(3 分。
(3)根据材料三,列举二战后美苏矛盾尖锐化的具体表现。(3 分),
(4)根据材料二、三,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个国际格局的相同之处。(2 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15 分)
19.人类对文明的追求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交流互鉴,推陈出新。李老师以
“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革新工具一—见证经济文明】(2 分)
(1)对比下图反映的两种经济文明类型的不同特点。
图一 汉代二牛抬杠图
图二 英国蒸汽驱动的纺织机
任务二【解放思想一传承精神文明】(3 分)
(2)下面的材料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想想主张?概括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共同影响。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写道: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
的理由!多么伟大的力量!……在行动上
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
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指
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 德 先 生 即 democracy 和 赛 先 生 即
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任务三 【保障民权一一关注政治文明】(4 分)
美国历史上的法律文献(部分)
2019 年中国“两会”人气话题
●1787 年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美
●救命良药进医保
利坚合众国宪法》
●改农村厕所、建民生工程
●1862 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
●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黑人奴隶宣言)
●博物馆新需求、新功能
●1933 年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先后颁布《全
●文化+旅游绽放更大魅力
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社
●打赢蓝天保卫战
会保险法》等
●安全是网约车的底线
(3)上述法律文献保障了人民的哪些权利?
(4)2019 年“两会”人气话题说明了什么?
(2 分)
(2 分)
任务四 【协和万邦一一推动文明互鉴】(6 分)
(5)根据下面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以“河·和·合为题写一篇 150 字左右的小短文。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
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摘自 2019 年 5 月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
2019 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 1. B
2. D
3. B
4. C
5. A
6. C
7. B
8. A
9 B
10. B
11. D
12. C
13. C
14. D
15. B
二、
16.
(1) (4 分)
答:示例:图一:黄帝是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
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发明弓箭和指南车等。这一部落联盟后来逐渐形成华夏族主干、
因此后人尊称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每年海内外炎黄子孙都会到黄帝陵祭拜,增
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2 分)
图二: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
义战争;他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道德观;主张按时
令进山砍伐,不过分捕捞鱼鳖等。共思想主张对后世王朝的统治者提供了治国方略,对当今
的治国理政、公民个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奠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2 分)
(2) (2 分)
答: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领土安全;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伟大爱国
主义精神;追求民主和科学的进步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和献身精神等。(2
分)
(3) 答:①邓小平理论(1 分)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