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甘肃武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
则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北京冬奥,惊艳全球。学校开展以“自信中国风,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展览活动,请你
完成下列任务。
◆展板一:浪漫奥运
1. 下面是展板一的文字内容,阅读并完成题目。
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中国式浪漫”唱响“一起向未来”的宣言;欢乐相
聚的闭幕式,大家在五环旗下依依惜别,“天下一家”的浪漫烟花、寓意共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中国结,让多少人内心的企盼得到共鸣和回响。多少人也由此领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的智慧、“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象、“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的深情,感受当代中
国的自信从容和______生机。“雪如意”“雪游龙”“雪长城”,见证运动员汗水与激情的比赛
场馆,则是将科技、运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_____的具象载.体。火种灯会徽体育图标颁奖
礼服北京冬奥会视觉呈现的中国风几乎无处不在。
(1)请你将本次活动的主题“自信中国风,一起向未来”工整地写在下面田字格中。
(2)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众瞩目(shǔ) 篷勃 熔合 载体(zài)
B. 万众瞩目(zhǔ) 蓬勃 融合 载体(zài)
C. 万众瞩目(zhǔ) 篷勃 融合 载体(zǎi)
D. 万众瞩目(shǔ) 蓬勃 熔合 载体(zǎi)
(3)给画线句加上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火种灯,会徽,体育图标,颁奖礼服——北京冬奥会视觉呈现的“中国风”几乎无处不
在。
B. 火种灯、会徽、体育图标、颁奖礼服——北京冬奥会视觉呈现的《中国风》几乎无处不
在。
C. 火种灯、会徽、体育图标、颁奖礼服……北京冬奥会视觉呈现的“中国风”几乎无处不
在。
D. 火种灯,会徽,体育图标,颁奖礼服……北京冬奥会视觉呈现的《中国风》几乎无处不
在。
(4)展板上需要配图,字体与示例图片一致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1)自信中国风,一起向未来
(2)B
(3)C
(4)D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汉字书写要求用正楷字工整、美观地书写。首先要保证汉字书写绝对正确;其次要掌理好所
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比例;注意不要漏写、多写、错写。注意“信”“起”字的结构。
【小问 2 详解】
万众瞩目(wàn zhòng zhǔ mù):大家十分关注,目不转睛地注视。
蓬勃(péng bó):形容繁荣而旺盛的样子。
融合(róng hé):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
载体(zài tǐ):泛指一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
故选 B。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细读画线句子,可知“火种灯”“会徽”“体育图标”“颁奖礼服”等词语在句中为并列关系,
中间要短暂停顿,因应前三空分别用顿号;根据句意,“颁奖礼服”后面应添加省略号,表
示列举的省略;“中国风”表示特殊称谓,所以应加上引号;
故选 C。
【小问 4 详解】
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识别。
根据平时对书法字体特点的掌握,观察示例图片,起笔、转折和收笔都有简化倾向,信笔而
成,不作停顿和回锋,笔画有相连之处,是行书。
A.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字体为篆
书;
B.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字体为隶书;
C.笔画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字体为楷书;
D.起笔、转折和收笔都有简化倾向,信笔而成,不作停顿和回锋,笔画有相连之处,字体
为行书;
故选 D。
◆展板二:科技奥运
2. 下面是展板二的文字内容阅读并完成题目。
科技正重构舞台艺术呈现,赋予艺术“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的简约美,营造诗化
意境。机械舞台移动,可看作山脉涌动;光影交错辉映,可译为日月起落;虚拟视觉成像,
可形塑万里山河……科技元素潜藏在视觉语言结构中,为观众创造着美好的视效体验。依托
图像处理算法,冬奥会开幕式______人心的“冰瀑”环节中,一滴水墨从天而降______开来,
“黄河之天上来”的意境______,唤起人们心底的文化情结。“冰雪五环”环节采用三维水
墨动画、裸眼全息水墨动画等手段,以笔墨精神再现冬奥历史,观意取象、气韵相生。
(1)根据语境,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激动 渲染 跃然纸上
C. 震动 点染 入木三分
B. 震荡 熏染 惟妙惟肖
D. 震撼 晕染 呼之欲出
(2)展板两边计划写一副对联。小逸同学已经拟写了上联,请你补出下联。
上联:科技助力迎奥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示例:文化添彩创新篇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激动:由于受到刺激而感情冲动。震荡:震动摆荡,不安定,处于动荡状态。震动:
受到外力影响而颤动。震撼:震动;摇撼;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
起伏或波动。第一空指冬奥会开幕式“冰瀑环节”对观众内心的强烈冲击,因此应选用“震
撼”;
第二空。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比喻夸大地形容。熏染: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
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点染: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晕
染:用水墨或颜色渐次浓淡烘染物象,使分出阴阳向背的绘画技法。第二空形容一滴水墨扩
散、渐次变化的过程,因此用“晕染”最恰当;
第三空。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
非常逼真。入木三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呼之欲出:形容画像十分逼真,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第四空形容“黄河之天上来”的
意境十分逼真,几欲出现在观众面前。因此用“呼之欲出”最恰当;
故选 D。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的拟写写。
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
容相关。
上联“科技助力”为主谓短语,“迎奥运”为动宾短语,下联也要符合这一结构,如:优质
服务展风采。
◆展板三:文化奥运
3. 下面是展板三的文字内容,阅读并完成题目。
在北京冬奥会上,和体育同样具有连接人心,打通人心力量的,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中
华文化。大到场馆设计:首钢滑雪大跳台造型巧借敦煌壁画中飞天丝带的灵动气韵,视觉上
飘逸轻盈,因而别号“雪飞天”;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同时化用“中国龙”的意象和中国古典
园林水榭长廊的设计理念,从空中俯瞰有如盘龙在山;______。小到一盏灯、一枚徽章、一
件礼服:______;会徽在方寸之间创造性地汇聚了篆刻、剪纸、书法与冰雪运动;______。
(1)把下面句子依次填入文段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火种灯”造型和巧思都受到西汉长信宫灯启发
②颁奖礼服如“鸿运山水”“唐花飞雪”,同样是对传统的化用
③云顶滑雪公园坡面障碍技巧赛道融入烽火台元素,宛如“雪长城”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2)根据语境补全对话。
小文:“水榭长廊”的“榭”字你熟悉吗?
小逸:熟悉,我们学过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我还背诵过辛弃疾的词——“舞
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都有“榭”字。
小文:“榭”字不常用,不过,根据语境理解意思并不难。“水榭长廊”“亭台轩榭”“舞榭歌
台”三个短语中“榭”字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指的是______。
小逸:巧了,这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也是一样的,都是______短语。
【答案】(1)D
(2)
①. 建筑在台上的房屋(一种建筑物)
②. 并列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衔接。
第一处。根据“大到场馆设计:首钢滑雪大跳台造型巧借敦煌壁画中飞天丝带的灵动气韵,
视觉上飘逸轻盈,因而别号‘雪飞天’;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同时化用‘中国龙’的意象和中
国古典园林水榭长廊的设计理念,从空中俯瞰有如盘龙在山”语境可知,第一个横线处填写
“大的场馆设计”的内容,即“云顶滑雪公园坡面障碍技巧赛道融入烽火台元素,宛如‘雪
长城’”,所以③放第一处横线处;
第二处。根据“小到一盏灯、一枚徽章、一件礼服”语境可知,第二个横线处填写“小”的
奥运设计,即“‘火种灯’造型和巧思都受到西汉长信宫灯启发”,也就是①句;
第三处。根据“会徽在方寸之间创造性地汇聚了篆刻、剪纸、书法与冰雪运动”,最后一个
横线处填写②句“颁奖礼服如‘鸿运山水’‘唐花飞雪’,同样是对传统的化用”,都体现了
“传统的运用”,语意连贯;
故选 D。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语文综合知识积累。
“水榭长廊”“亭台轩榭”“舞榭歌台”中“榭”读作“xiè”,名词,意思是指建在高土台或
水面(或临水)上的木屋。
“水榭长廊”“亭台轩榭”“舞榭歌台”三个短语都是由两个名词组合而成,词与词之间是并
列关系,都是并列短语。
结语
4. 下面文段是为此次展览写的结语,画线句子表达欠妥,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北京冬奥会的“中国风”体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现代科技的共创共生,是当代中
国文化自信的投射与缩影。这股“中国风”还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对真善美
的共同向往。无形的文化纽带与体育精神一起,将人们紧紧相连。“春雷响,万物长”,我们
将以更自信的姿态继续谱写属于世界也属于中国的华彩篇章。
【答案】将“世界”与“中国”调换位置。
【解析】
【详解】画线句句序不当,“属于世界”“也属于中国”排列顺序不当,应按范围由小到大的
顺序排列,把“世界”和“中国”交换位置。
5. 下面是小文同学筹办此次展览后的感想,请你帮他填上恰当的诗句。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展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象,这是经典诗文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
借助这种创作手段,我们还可以展现“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的苍茫辽阔,展现“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的万紫千红,
展现“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的四季之美,展现“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
展现“_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的浪漫神奇,展现“会
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的凌云壮志。
“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让鼓荡于北京
冬奥会的“中国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吧。
【答案】 ①. 长河落日圆
②. 百般红紫斗芳菲
③. 佳木秀而繁阴
④. 落英
缤纷
⑤. 天接云涛连晓雾
⑥. 一览众山小
⑦. 忽如一夜春风来
【解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
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菲、繁、缤纷、
览”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阅读(60 分)
(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一起去看山
阿来
①爬了一天山,袭来的疲倦使得大家意兴阑珊,我们便都在火堆边睡去了。我横竖睡不
着,也许是因为过于兴奋,也许是因为海拔太高。这时,风停了,月亮升起来了,它用另一
种色调的光将曾短暂陷落于黑暗的群山照亮。我喜欢山中静寂无声、光色纯净的月亮,就悄
然起身,把褥子和睡袋搬到屋外的草地上。我躺在睡袋里,看月亮,看月光流泻在悬崖下属
于杜鹃林和落叶松的地带。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凝视一道冰川。那道冰川顺着悬崖从雪峰顶前
向下流淌——纹丝不动,却保持着流动的姿态,然后,在正对我的那面几乎垂直的悬崖上猛
然断裂。我躺在几丛鲜卑花灌木之间,正好面对着冰川的断裂处。那幽蓝的闪烁的光芒如梦
似幻。我们骑着上山的马,帮我们驮载行李上山的马,就站在我的附近,垂头吃草或者咕吱
咕吱地错动着牙床。我却只是静静地望着几乎就悬在头顶的冰川那十几米高的断裂面,在月
光下泛着幽蓝的光芒。视觉感受到的光芒在脑海中似乎转换成了一种语言,我听见了吗?我
听见了。听见了什么?我不知道,那是一种幽微深沉的语言。一匹马走过来,翕动着鼻翼嗅
我。我伸出手,马伸出舌头。它舔我的手。粗粝的舌头,温暖的舌头。那是与冰川无声的语
言相似的语言。
②然后,我就睡着了。
③越睡越沉,越睡越温暖。
④早上醒来,我的头一伸出睡袋,就感到脖子间新鲜冰凉的刺激。睁开眼,看见的是一
个银装素裹的白雪世界!我碰落了灌木丛上的雪,雪落在颈间,那便是清凉刺激的来源。岩
石、树木、溪流、道路,所有的一切,都被蓬松洁净的雪覆盖。一夜酣睡,我竟然连下了一
场铺天盖地的大雪都不知道!
⑤那天早晨,兴奋不已的几个人也没吃东西,就起身在雪地里疾走,向着这条峡谷的更
深处进发,直到无路可走才停住。最漂亮的景色是一个小湖。世界那么安静,曲折的湖岸上
是新雪堆出的各种奇异的形状。那些形状是积雪覆盖着的物体造就的。一块岩石,一堆岩石,
雪层杜鹃的灌木丛,柏树正在朽腐的树桩,一两枝水生植物的残茎,都造成了不同的积雪形
状。纹丝不动的湖水有些深沉。湖水中央是洁白雪峰的倒影。这是我离四姑娘山雪峰最近的
一次。她就在我的面前,断裂的冰川,锋利的棱线,冰与雪的堆积,都清晰可见。
⑥后来,我还在不同的季节到过四姑娘山。
⑦春天和秋天,不同的植物群落,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调。
⑧春天,万物萌发。那些灌木丛与乔木新生的叶子会如轻雾一般给山野笼罩上深浅不一
的绿色,如雾如烟。落叶松氤氲的新绿,白桦树的绿闪烁着蜡质的光芒。不同的色调对应着
人内心深处难以名状的情感。从那些应了光线的变化而变幻不定的春天的色彩中,人看到的
不只是美丽的大自然,还看到了自己深藏不露的内心世界。美国诗人惠特曼的“拂开大草原
上的草,吸着它那特殊的香味,我向它索要精神上相应的讯息”,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⑨秋天,那简直就是灿烂色彩的交响乐。那么多种的红,那么多种的黄,被灿烂的高原
阳光照亮。高原上特别容易产生大大小小的空气对流,那就是大大小小的风,风和光联合起
来,吹动那些色彩不同的树——椴、枫、桦、杨、楸……那是盛大华美的色彩交响乐。高音
部是最靠近雪线的落叶松那最明亮的金黄。高潮过后,落叶纷飞,落在蜿蜒的山路上,落在
林间,落在溪涧中。路循着溪流,溪流载满落叶。下山,我们回到人间。其间,我们有可能
遇到有些惊惶的野生动物,有可能遇见一群血雉,羽翼鲜亮。我们打量它们,它们也想打量
我们,但到底还是害怕,便慌慌张张地遁入林间。
⑩当然不能忽略夏天。
⑪所有草木都枝叶繁茂,所有草木都长成了一样的绿色,浩荡、幽深、宽广。阳光落在
万物之上,风再来助推,绿与光交相辉映,绿浪翻滚,那是光与色的舞蹈。那时,所有的开
花植物都开出了花。那些开花植物都有着庞大的家族。杜鹃花家族、报春花家族、龙胆花家
族、马先蒿家族,把所有的林间草地、所有的森林边缘,变成了野花的海洋。还有绿绒蒿家
族、金莲花家族、红景天家族,它们都竞相开放,来赴这场夏日的生命盛典。
⑫而这一切的背后,总有晶莹的雪峰在那里,总有蓝天丽日在那里,让人在这美丽的世
界中想到高远,想到无限。我记起一个情景:当我趴在草地上把镜头对准一株开花的棱子芹
时,一个人轻轻碰触我,告诉我不要因为拍摄一朵花而压倒了身下看上去更普通的毛茛花。
我也阻止过准备把杜鹃花编成花环装点自己的年轻女士。这就是美的作用。美教导我们珍重
美,美教导我们通向善。
⑬冬天,雪线压低了。雪地上印满了动物们的足迹。落尽了叶子的森林呈现出一种萧疏
之美。
6. 阅读选文第①段和【链接材料一】,比较段落中描述的内容,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选自《读者》,2022 年 7 期)
并给出答案。
【链接材料一】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
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
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
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
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
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选自陆定一《老山界》)
7. 作者一边描述所见之景,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请从第⑫段中摘抄一句表达作者感受的
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8. 联系上下文,品读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美国诗人惠特曼的“拂开大草原上的草,吸着它那特殊的香味,我向它索要精神上相
应的讯息”,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这样”指什么?)
(2)风和光联合起来,吹动那些色彩不同的树——椴、枫、桦、杨、楸……那是盛大华美
的色彩交响乐。高音部是最靠近雪线的落叶松那最明亮的金黄。(句中用了哪些比喻?有什
么作用?)
9. 选文和【链接材料二】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二】
四姑娘山风景区位于青藏高原横断山系邛崃山脉中段,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境
内。景区核心景点为“三沟四峰”: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幺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
山、大姑娘山。幺妹峰是四姑娘山主峰,海拔 6250 米,是邛崃山脉的最高峰。景区内海拔
在 5000 米以上的雪峰有 85 座,终年积雪。
【答案】6. 示例一:两位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分别“听见”了什么?
阿来听到了马吃草、错动牙床和鼻翼翕动的声音,还“听见”了幽微深沉的语言:月光流泻
的美景和冰川幽蓝的光芒转换成的无声语言。陆定一听到了同志们小声说话的声音,还“听
见”了不可捉摸的声响。
示例二:两段文字所写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写夜宿山间,睡不着看夜景,都写到人们平常不易感知的内容。
7. 示例一:让人在这美丽的世界中想到高远,想到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