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4年宁夏中卫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4 年宁夏中卫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全卷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行舟绿水前。 一、积累(共 15 分) 1、默写。(6 分) (1) (2)会当凌绝顶, (3)朔气传金柝, (4) (5) (6)落红不是无情物, 2、按要求填空。(4 分) (1)《观刈麦》中最能表达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 是 ,恨别鸟惊心。 ,留取丹心照汗青。 。 。 。 , 。 (2)《爱莲说》中,写莲能坚守操节,既不因出境恶劣就随波逐流,也不因处境优越就炫 耀忘形的句子是 3、写出出自文言课文的一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3 分) , 。 成语: 造句: 4、 者。著名诗集有《吉檀伽利》《园丁集》《飞鸟集》等。(2 分) 是印度诗人和作家,印度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 奖获得 二、阅读(共 42 分) (一)(共 10 分,每题 2 分) 1、用“/”标出下面画线句中最明显的一处语气停顿。 吾 视 其 辙 乱,望其旗糜,故逐之。 2、解释加横线的词的意思。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 临: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心凝形释,与万物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译文: 。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孟子在论述影响战争胜负的三个条件“天时”“地利” “人和”时,重点强调的是“人和”。请结合课文内容,说明“人和”的具体所指。 答: 。 5、《出师表》中,诸葛亮从广开言路、严明法纪、任用贤才三个方面给后主刘禅提出了“兴 复汉室”的建议。你认为主攻更强调其中的哪一条?请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根据来。 答: (二)从下面 5 道题中,任意选做 4 道题,多做的不给分。(共 8 分,每题 2 分) 1、 请比较后说说“怀疑与学问”与“发问的精神”这两个标题的异同。 答: 2、《麦琪的礼物》中,德拉与杰姆失去仅有的长发和金表你感到惋惜吗?为什么? 。
。 答: 3、《黎明的通知》中,黎明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正直的”“热情的”“忠于时间的”诗人来 替它发出通知呢?请你说说其中的缘由。 答: 4、《白杨礼赞》结尾写楠木的内容是不是跑题了?说说你的看法? 答: 5、《藤野先生》结尾写道:藤野先生“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请你结合文 中“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句话,说说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 的影响具体指什么? 答: 。 。 。 (三)(共 14 分) 给生命配乐 (1)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很随便 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 (2)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 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 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是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 听。 (3)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 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 (4)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很随意地哼着。父亲是木工,他一般戴 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檐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支铅笔,他一边挥动斧头凿着木 头,一边哼着调子。他在阳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 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亲的声音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 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其实那时我们家是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 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 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 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 (5)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快起来了,倘若他们 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像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6)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歌一边干活的情景,都忍不住在心 中感动不已。很难想像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生。 (7)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有 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 (8)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1、文章的(1)(2)(3)段,每段都包含着作者对“调子”的一种见解。请你用自己的话, 分别写出这三种见解。(3 分) (1) (2) (3) 2、 说说(4)段中画线的“灿烂”一词在文中的意思。(2 分) 答: 3、 文章第 4 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 分) 。
答: 4、 请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说说(7)段中“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 (3 分) 答: 5、 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说说看。(3 分) 答: 。 。 (四)阅读下面短文,把你对本文内容、语言和写法等方面的看法、心得或疑问等,归纳 为五点,然后简要地写在文章右侧的空格处(可以在原文上圈点勾画)。(共 10 分,每一点 2 分) 阅读能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 难。 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言语 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古今浇灌”。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天空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 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愚昧和丑恶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 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代就进入。早 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青年人稚嫩的眼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遇是有的人超乎一 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 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第 点: 第 点: 第 点: 第 点: 第 点: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三、表达(共 59 分) (一)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孩子将一条搁浅在海滩上的小鱼送回了大海。 当家人问他为何这样做时,他的回答不容置疑:这条小鱼它在乎。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条小鱼,但你在乎你身边的这些“小鱼”了吗?你有没有对这些 “小鱼”的一种疏忽呢(当然这小鱼也包括你自己)?请你针对一件具体的事,分别对下 面这些“小鱼”说几句心里话,因为“这些小鱼它在乎”。(共 9 分) 题目: 对某个家人(3 分): 对某个同学(3 分): 。 。
对自己(3 分): (二)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不 。 少于 20 行。(共 50 分) 提示:1、要真实、要有个性地表达,凡抄袭、套写的文章要酌情扣分。2、文中的人 名、地名、校名一律用化名,以面透露有关信息,影响得分。 题目一:根据所提供的漫画,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作文。 题目二:以“成长的滋味”为题作文。 一、积累(15 分) 参考答案 (2)出淤泥而不染 濯青涟而不妖 (2)一览众山小 (3)寒光照铁衣 (4)感时花溅泪 1、(1)客路青山外 (6)化作春泥更护花 2、(1)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3、(略) (成语 1 分 造句 2 分) 4、泰戈尔 诺贝尔文学 二、阅读(共 42 分) (一)(共 10 分,每题 2 分) 1、 吾 / 视 其 辙 乱 2、 像鸟张开翅膀 3、 内心沉静身体放松,和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这之后才明白我以前从没有过真正的游览, 靠近(紧贴、接近) 真正的游是从这才开始。 4、 “人和”具体是说“得道”,也就是说施行仁政,讲人道,顺应天理,得民心,受到普 遍的拥护。 5、 更强调“知人善用”这一点。(结论、根据各 1 分) (1) 从篇幅上讲,文中的大量内容都在谈论的是众位将士的德才问题,说明诸葛亮 谈话的目的是为了强调“知人善用”。 (2) 从写法上讲,诸葛亮不厌其烦,反复强调,从而说明“知人善用”这一问题的 重要。 (3) 文中关于诸葛亮自己的话,看似在说自己的身世,实际上是给刘禅说先帝刘备 具有知人善用的眼光和雅量,母体还是提示刘禅要知人善用。 (4) 文中明确指出后汉倾颓的原因在于“亲小人,远贤臣”,而诸葛亮奏表的目的 又在于辅佐刘禅兴复汉室,所以,明示刘禅就应该像兴隆的先汉那样“亲贤臣, 远小人”。 (二)(共 8 分,每题 2 分) 1、相同之处:(1)都是文章的论题 (2)都针对治学问题 (3)都是指质疑并提出问 题 不同之处:(1)“怀疑与学问”涉及的是个双向的论述关系;“发问的精神”则则属于单一 的论述问题。(2)“怀疑与学问”是并列关系的短语;“发问的精神”是偏正关系的短语。(3) “怀疑与学问”题目本身则包含了论证的范围,字面上就能看出来;“发问的精神” 字面 上看不出论证范围。 (4)“怀疑”与“发问”在这里虽然是同义词,但前者为书面语风格,后者为口语风格。 2、(1)惋惜:因为这么好的一对青年人本应该拥有更完整(指精神的和物质的两个方面)、
更美好的生活,然而他们没有。(能侧重于表现学生的悲悯之心)(2)不惋惜:因为他们的 失去使他们得到了更大的回报,更值得。(能侧重于表现出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3、强调只有诚实的、不悲观的、最富责任心的理想主义者才能准确、热情、及时地传达“黎 明”的消息,以起到号召人民、鼓舞精神、预告胜利的作用。 4、不跑题。文中写楠木的目的是为了与白杨树作对比,以突出白杨树既普通又平凡的形象 和特点。 6、 不畏黑恶势力,对弱势的关注、同情和疗救。 (2)交代了典型事例,刻划了人物,照应上文,引出下文,增加了行文 (三)(共 14 分) 1、(1)“调子”是生命本身的需要。 (2)发自内心的“调子”最动听。 (3)“调子” 能改变人生。 2、(1)使生活变得很灿烂。 (2)能改变、丰富生活。 (3)创造多彩生活。 3、(1)记叙 的变化,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4、要珍惜自己生命的存在,乐观向上,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应对人生,改变自身的处境,提 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5、(略) (四)(共 10 分,每一个方面 2 分) (1) 开宗明义,指出阅读的重要性。(见第一段) (2) 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能引起重视,具有警示作用。(见第一段第 2 句) (3) 运用引证的方法,有说服力。(见第二段) (4) 运用比喻来说理,生动又深刻,易于接受。(见第二段) (5) 形象说明书籍的作用,进一步强调阅读的重要。(见第三段) (6) 亮明作者的态度和思想感情,能打动读者,号召力强。(见第四段) (7) 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句式工整,词语对应,有说服力。(见第四段) (8) 能设身处地分析青年人常见的问题,现身说法,强调真正的“超乎寻常”在于生命 的质量,教人明辨是非。(见第五段) (9) 作出结论,再一次强调阅读的重要,与开头呼应。(见第六段) (10) 论证严密、紧奏;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委婉、深刻 ;道理论据充分,说服力强。 二、表达(共 59 分) (一)(共 9 分)要求:能结合具体事例表情达意,针对性强,不空发议论。(2)语言简明、 连贯、得体;亲切、真挚、感人。 (二)(共 50 分) 评分标准 (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