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云南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24 分)
1.(3 分)(2014•云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与小轿车相关的物
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轿车的方向盘其实是一个省力杠杆
B. 使用小轿车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C. 甲车超过同向行驶的乙车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前进的
D. 小轿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加速行驶,车受到的力平衡
考点:轮轴及其他常见简单机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平衡状态的判断;能源的利用和对
环境的危害.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①汽车方向盘是一个轮轴,本质是省力杠杆;
②机动车工作过程中排出的尾气,不同程度地对环境造成污染;
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
④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
A、汽车方向盘本质是一个省力杠杆,使用的好处是可以省力,便于转向.此选项正
确;
B、小轿车行驶过程中排出的尾气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此选项错误;
C、甲车超过同向行驶的乙车,说明甲车行驶速度较大,如果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
是后退的.此选项错误;
D、小轿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加速行驶,牵引力大于摩擦阻力,所以水平方向受到的两
个力不平衡.此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了汽车方向盘的本质、机动车对环境的影响、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力和运
动的关系,是基本规律的考查,知识横向联系较少,考查的是我们对知识掌握的熟练
程度.
2.(3 分)(2014•云南)下列情况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的是(
)
A. 火线断路
B. 用电器金属外壳接触
C. 使用大功率家用电器
D. 发现高压输电线掉落地面时,快步赶去用木棍挑开
考点:触电危害及常见的触电类型与预防.
专题: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人体是导体,当人体上加有电压时,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时,
人没有感知;当通过人体的电流稍大,人就会有“麻电”的感觉,当电流达到 8~10mA
时,人就很难摆脱电压,形成了危险的触电事故,当电流达到 100mA 时,在很短时间
内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所以当加在人体上的电压大到一定数值时,通过人体的
电流就达到一定程度,发生触电事故.
解答:解:
A、火线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不会发生触电电事故;
B、用电器金属外壳接地线,因此用电器金属外壳接触,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C、使用大功率家用电器,如果电线不超负荷,就不会引发线路烧毁,不会发生触电
电事故;
D、高压输电线掉落地面时,应立即断开电源开关,或用绝缘体将电线挑开,使触电
者与电源脱离,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注意:遇到有人发生触电事故,千万不要直接用手去拉触电人,要首先切断电源,然
后进行抢救.
3.(3 分)(2014•云南)炎热的夏天开车行驶在公路上,常觉得公路远处似乎有水,水中还
有汽车、电杆等物体的倒影,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水却消失了.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光的
(
)
A. 漫反射
B. 镜面反射
C. 折射
D. 直线传播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利用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和人由于错觉总认为光是沿直线传
播理论分析题目中描述的现象.
解答:解:因为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
率,而路面上暖空气与高空中冷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所以光线在路面上会发生折射
现象;远处物体的光经路面上空气传播,发生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由于错觉始终
认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看到“公路远处似乎有水,水中还有汽车、电杆等物体的倒
影,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水却消失了”.故只有选项 C 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正确理解光的折射、反射、直线传播现象,注意总结一些常见的与这些现象有关的例
子,并试着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现象,对解决此类题目有帮助.
4.(3 分)(2014•云南)用高压锅烧水,拧紧锅盖后水温缓慢上升,在水烧开前,锅内水的
(
)
A. 体积变小
B. 内能变大
C. 密度变大
D. 比热容变小
考点:物质的基本属性;物体内能的改变.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①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②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之间;
③一定质量的物体,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④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状态和种类有关,与温度没有关系.
解答:解:
A、用高压锅烧水,在水烧开前,锅内水的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此选项错误;
B、烧水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此选项正确;
C、水的质量一定,加热过程中体积增大,由公式ρ=知:密度减小.此选项错误;
D、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与状态有关,与温 度无关,水的比热容不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物质体积、内能、密度和比热容等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属于不同
物理属性的影响因素,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5.(3 分)(2014•云南)许多生活现象中隐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花香扑鼻说明分子间有很大的间隙
B. 冰棒融化时要放出热量
C. 用手提桶时,手受到桶的拉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水杯能静止在桌面上是因为它不受力的作用
考点:分子的热运动;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A、扩散现象表面: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需要吸收热量;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需要放出
热量;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可能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
解答:解:
A、花香扑鼻是扩散现象,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错误,不符合
题意;
B、冰棒融化是物体由固态变为液体,是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所以错误,不符合题
意;
C、用手提桶时,手受到桶的拉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正确,符合题意;
D、水杯能静止在桌面上是因为它到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二力平衡,保持静止,所
以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学习中
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3 分)(2014•云南)某核潜艇完全潜入海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F1,上表面受到的压强是
p1.排出一部分水后,潜艇缓慢上浮,但未露出水面,受到的浮力是 F2,上表面受到的压强
是 p2,则(
A. F1=F2,p1>p2
C. F1>F2,p1<p2
)
B. F1=F2,p1=p2
D. F1<F2,p1=p2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压强和浮力.
分析:上浮过程中,在水中的深度越来越小,根据公式 P=ρgh 可知受到的液体压强的大小
变化;
始终没有露出水面,排开水的体积大小不变,根据浮力公式可知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变
化情况.
解答:解:由题知,潜艇在海水中上升,所处深度 h 变小,排开海水的体积 v 排不变,
∵F 浮=ρ海水 v 排 g,
∴潜艇受到海水的浮力不变,所以 F1=F2;
∵p=ρgh,
∴潜艇受到海水的压强减小,所以 p1>p2.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由题得出深度和排开
海水的体积变化是本题的关键.
7.(3 分)(2014•云南)小红同学家的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电流大约是 1A,则它正常工作 10h
所消耗的电能是(
)
B. 1.32×105J
C. 7.92×105J
D. 7.92×106J
A. 2200J
考点:电功的计算.
专题: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已知家庭电路电压为 220V,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电流大约是 1A,利用公式 P=UI 可求得
其功率,再利用公式 W=Pt 得到消耗的电能.
解答:解:已知 U=220V,I=1A,
P=UI=220V×1A=220W,
由 P=可得:
W=Pt=220W×10×3600s=7.92×106J.
故选 D.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电功率的变形公式、电功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8.(3 分)(2014•云南)冬天来临,小王给奶奶买了一个“暖手宝”.该“暖手宝”加热过
程中所产生的电热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该“暖手宝”加热时的功率约为(
)
A. 2400W
B. 400W
C. 40W
D. 24W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图析法;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根据图象可知一组产生的电热与时间,根据 P=求出加热功率.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t=2min=120s,Q=48×103J;
∵W=Q,
∴功率 P==
=400W.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图象的分析和电功率的计算,知道“暖手宝”加热时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
热量.
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9.(2 分)(2014•云南)在医院等公共场所设有“禁止吸烟”的标志,这是因为在公共场所
“一人吸烟,多人被动吸烟”,这种说法的依据是: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 无规则
运动 .冬天手冷时,我们用搓手的方式使手变暖和,这是采用 做功 的方式来增加手的
内能.
考点:分子的热运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热和能.
分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在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多人被动吸烟”,这种说法的依据是:组成物质的分子
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烟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周围人会被动吸烟;
冬天手冷时搓手,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是采用做功的方式来增加手
的内能.
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做功.
点评:分子动理论记住三句话: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还要理解做功和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10.(2 分)(2014•云南)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公路两旁的噪声是在 传播途中 (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
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考点: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公路两旁的噪声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传播途中.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减弱噪声的途径,属于基础题.
11.(2 分)(2014•云南)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 磁场 ,地球本身就是一
个磁体,我们手里的小磁针水平静止时北极指向地理 北 极(选填“南”或“北”)附近.
考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地磁场.
专题:电和磁.
分析:(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2)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的磁场叫做地磁场;地磁北极在地理南
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
解答:解: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磁体,小磁针静
止时北极指向地理北极附近.
故答案为:磁场;北.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奥斯特实验和地磁场的认识,还要知道:地球周围存在着地磁场是
指南针静止时指示南北方向的原因.
12.(2 分)(2014•云南)某同学穿的运动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底与
地面间的 摩擦力 ,若该同学的质量是 48kg,站立时双脚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300cm2,
则该同学对地面的压强为 1.6×104 Pa.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1)增大摩擦 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在压
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2)水平面上物体的重力和自身的压力相等,知道站立时双脚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
积,根据 G=mg 和 p=求出他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解:(1)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
大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2)站立时压力:
F=G=mg=48kg×10N/kg=480N,
站立时压强:
p==
=1.6×104Pa;
故答案为:摩擦力;1.6×104.
点评:本题考查重力、压力、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在水平
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同时考查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摩擦力
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13 .(2 分)(2014•云南)在昆明烧水,水温不到 100℃就沸腾,是因为昆明气压低,水的
沸点 低.水烧开时,壶嘴处产生“白气”是物态变化中的 液化 现象.
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1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2)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解答:解:1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在昆明烧水,水温不到 100℃就沸腾,是因为
昆明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知,此时气压低于 1 标准大气压.
壶嘴处产生“白气”是壶嘴冒出的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形成“白
气”.
故答案:沸点;液化.
点评:此题考查了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生活、自然现象.
14.(2 分)(2014•云南)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 m/s.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 色散 .
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的色散.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 3×108m/s;
(2)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
橙、黄、绿 蓝、靛、紫.
解答:解:(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
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故答案为:3×108;色散.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和光的色散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
查.
15.(2 分)(2014•云南)如图 1 所示,开关闭合后,导体棒 ab 会发生运动,根据这一原理
可以制成 电动 机.如图 2 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电体 a,a 被推开,则 a
带 正 电.
考点:直流电动机的原理;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电和磁.
分析:①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两个因素有关,根据这一
原理人们制成的电动机.
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①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②a 会被玻璃棒推开,说明 a 带的电荷与玻璃棒相同,所以 a 带正电荷;
故答案为:①电动;②正.
点评:知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排
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16.(2 分)(2014•云南)如图所示,在装有乒乓球 的玻璃杯上方沿水平方向用力吹气,乒
乓球会从玻璃杯中“飘”起来,这是由于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变大,气压变 小
的缘故.潜水员深水作业时必须穿抗压服,这是因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
大 .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用力吹气,根据流体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使乒乓球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解答:解:当用力吹气时,增大乒乓球上方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压强减小,乒乓球下面的压
强不变,乒乓球下面的压强大于上面的压强,乒乓球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会从玻璃杯中
“飘”起来;
根据 p=ρgh 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故答案为:小;增大.
点评:掌握流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并能用相关知识解释有关的问
题.
17.(2 分)(2014•云南)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 S,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
亮度会 变暗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电压表示数会 变大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分析电路,灯泡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判断滑片移动时,
变阻器阻值的变化,得出灯泡的亮暗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判断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的变
化.
解答:解:由图知,灯泡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滑片向左移
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根据 P=UI,灯
泡的实际功率变小,灯泡变暗;
由于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总电压不变,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
故答案为:变暗;变大.
点评:此题是动态电路的分析,主要考查了滑动变阻器的应用及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
用,难度不是很大.
18.(2 分)(2014•云南)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把重为 1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 3m,拉力 F=80N,
则拉力 F 所做的额外功为 180
械效率将会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J,若改用质量更小的动滑轮来提升此重物.则动滑轮的机
考点:有用功和额外功;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
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已知物体重力和升高的高度,可求出有用功,还知道拉力和动滑轮绳子段数,可求总
功,总功减有用功就是额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