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TCP/IP 参考模型
29. 计算机网络
30.
31. 检错码
32. 面向连接服务
33. 子网
(一)
29. 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30.
TCP/IP 参考模型:TCP/IP 参考模型中每层协议自下而上形成的一组协议集合。
31. 检错码:让传输的数据仅包含足以使接收端发现差错的冗余信息,但不能确定哪一比
特是错的,并且自己不能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式。
32. 面向连接服务:一种数据传送服务类型,要求在数据传输之前建立一条连接,数据传
输完毕之后释放连接。
33. 子网:一个大的网络进行划分所形成的几个较小网络中的一部分。
(二)
29. 局域网
30. 协议
31. 帧同步
32.
IP 协议
33. 超网
29. 局域网:在较小范围内将计算机相互连接构成的计算机网络。
30. 协议: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31. 帧同步:接收方从接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帧的开始与终止的一种数据链路
层控制功能。
32.
层协议。
33. 超网:一个组织所属的几个 C 类网络合并成的一个更大的地址范围的逻辑网络。
IP 协议:TCP/IP 协议中的提供不可靠、无连接、“尽力而为”的数据报传送服务的网络
(三)
29. 广域网
30. 面向连接服务
31. 流量控制
32. 检错码
33. 自治系统
29. 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
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30. 面向连接服务:一种数据传送服务类型,要求在数据传输之前建立一条连接,数据传
输完毕之后释放连接。
31. 流量控制:通过限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速率或数据量,从而使其发送速率不超过接收
方能力的速率的一种技术。
32. 检错码:让传输的数据仅包含足以使接收端发现差错的冗余信息,但不能确定哪一比
特是错的,并且自己不能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式。
33. 自治系统:在一条独立的行政单位管辖下的一组网络和路由器。
(四)
29. 城域网
30. 无连接服务
31.
32. 网络体系结构
33. 信道容量
IP 协议
29. 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
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30. 无连接服务:一种数据传送服务类型,不要求建立与释放连接,而直接进行数据的传
输。
31.
络层协议。
32.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33. 信道容量:单位时间内信道上所能传输的最大比特数。
IP 协议:TCP/IP 协议中的提供不可靠、无连接、“尽力而为”的数据报传送服务的网
(五)
29. 网络体系结构
30. 基带传输
31. 自治系统
32.
IP 协议
33. 静态路由选择算法
29.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30. 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31. 自治系统:在一条独立的行政单位管辖下的一组网络和路由器。
32.
络层协议。
33. 静态路由选择算法:一类路由选择算法,不测量、利用网络当前的拓扑结构与通信量,
而是按照某种固定的规则选择路由。
IP 协议:TCP/IP 协议中的提供不可靠、无连接、“尽力而为”的数据报传送服务的网
(六)
29. 通信子网
30. 信道容量
31. 最大传输单元 MTU
32.
TCP 协议
33. 超网
29. 通信子网:计算机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
信设备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任务。
30. 信道容量:单位时间内信道上所能传输的最大比特数。
31. 最大传输单元 MTU:一个特定物理网络所能处理的最大数据单元长度。
32.
33. 超网:一个组织所属的几个 C 类网络合并成的一个更大的地址范围的逻辑网络。
TCP 协议: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七)
29. 资源子网
30. 差错控制
31. 多播
32. 网络体系结构
33. 基带传输
29. 资源子网:计算机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各
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
30. 差错控制:在通信信道传输比特流过程中产生差错时,能够发现差错或纠正差错,把
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允许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
31. 多播:一种传输技术,其中源结点可以发送一个分组的副本到选定的一组目的结点。
32.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33. 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八)
29. 分布式系统
30. 流量控制
31. 第三层交换
32.
UDP 协议
33. 域名解析器
29. 分布式系统: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动完
成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是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30. 流量控制:通过限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速率或数据量,从而使其发送速率不超过接收
方能力的速率的一种技术。
31. 第三层交换:通过工作在网络层的第三层交换机实现第三层分组转发的过程。
32. UDP 协议:一种无连接、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33. 域名解析器:客户端完成域名解析功能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