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注意事项
关于产品的应用
修订记录
前言
目录
关于手册
本手册中使用的总称・略称
术语
1 概要
1.1 产品概要
1.2 特点
1.3 功能一览
1.3.1 简单工程与结构化工程的通用功能一览
1.3.2 编辑梯形图语言时的功能一览
1.3.3 编辑SFC图时的功能一览
1.3.4 编辑SFC块列表时的功能一览
1.3.5 编辑ST语言时的功能一览
1.3.6 编辑结构化梯形图/FBD语言时的功能一览
1.3.7 CC-Link 配置窗口的功能一览
1.3.8 GX Simulator2画面的功能一览
1.3.9 I/O系统设置的功能一览
1.3.10 通信协议支持功能一览
2 系统配置
2.1 通过USB、串行端口的连接
2.1.1 关于USB电缆(QCPU(Q模式)/LCPU/首模块对应)
2.1.2 关于USB电缆及功能扩展板(FX3U/FX3UC对应)
2.1.3 关于USB电缆(FX3G/FX3GC对应)
2.1.4 关于RS-232电缆(QCPU(Q模式)/LCPU/远程I/O模块对应)
2.1.5 关于通过RS-232连接时的变换器/电缆(FXCPU对应)
2.1.6 关于通过功能扩展板的连接(FXCPU对应)
2.1.7 关于通过RS-232电缆及功能扩展板(特殊适配器)的连接 (FXCPU对应)
2.1.8 关于通过USB连接时的变换器/电缆(FXCPU对应)
2.1.9 关于经由AJ65BT-R2N
2.1.10 关于功能扩展板(特殊适配器)
2.1.11 关于经由GOT
2.2 通过I/F板的连接
2.2.1 关于I/F板
2.3 连接I/F及对象模块
2.4 在计算机中使用存储卡时的系统配置
2.5 支持的程序语言
3 画面构成及基本操作
3.1 启动及结束
3.2 总体画面构成及基本操作
3.2.1 总体画面构成
3.2.2 关于工具栏
3.2.3 关于工作窗口
3.2.4 关于折叠窗口
3.2.5 关于导航窗口
3.2.6 关于状态栏
3.2.7 颜色及字体的更改
3.2.8 自定义快捷键
3.3 选择显示语言
3.4 帮助
3.4.1 GX Works2帮助的显示
3.4.2 操作手册的显示
3.4.3 GX Works2 的版本确认
4 工程管理
4.1 关于GX Works2的工程管理
4.1.1 关于工作区格式
4.1.2 关于单文件格式
4.1.3 关于工程
4.2 工程操作
4.2.1 创建新工程
4.2.2 打开工程
4.2.3 保存工程
4.2.4 工程的压缩保存/解压缩
4.2.5 删除工程
4.2.6 关闭工程
4.2.7 工程的校验
4.2.8 工程的可编程控制器类型更改
4.3 可编程控制器CPU的数据操作
4.3.1 工程的数据添加
4.3.2 工程内数据的复制/粘贴
4.3.3 工程的数据名更改
4.3.4 工程数据的删除
4.3.5 数据合并
4.3.6 属性的显示/编辑
4.4 智能功能模块的数据操作
4.5 工程类型的更改
4.6 工程更改内容的履历管理
4.6.1 履历信息的登录(进行备份)
4.6.2 履历信息的一览显示
4.6.3 备份工程的恢复
4.6.4 履历信息的删除
4.6.5 履历的校验
4.7 其它格式工程及其它格式数据的引用
4.7.1 其它格式工程的打开
4.8 将工程保存为其它格式
4.9 从GX Works2起动GX Developer
4.10 工程的安全设置
4.10.1 工程安全的设置/解除
4.10.2 用户管理(添加/删除/更改)
4.10.3 工程的登录
4.10.4 各访问等级访问权限的更改
4.10.5 使用安全功能时的注意事项
4.11 工程内程序部件的保护
4.11.1 块口令的管理(设置/解除/删除)
4.11.2 块口令的设置/更改
4.11.3 块口令的解除
5 程序的编辑
5.1 编程
5.2 关于标签编程
5.3 操作标签工程的情况下的注意事项
5.3.1 对程序进行编辑的情况下
5.3.2 将程序写入到可编程控制器CPU的情况下(可编程控制器写入/ RUN中写入)
5.3.3 从可编程控制器CPU读取程序(可编程控制器读取)
5.3.4 对程序进行校验的情况下
5.3.5 对程序进行监视的情况下
5.4 变换/编译
6 参数的设置
6.1 可编程控制器参数的设置
6.1.1 可编程控制器参数项目一览
6.1.2 参数间X/Y重复的确认
6.2 网络参数的设置
6.2.1 网络参数项目一览
6.2.2 CC-Link配置窗口中的站信息设置
6.2.3 配置文件的登录
6.2.4 被分配给CC-Link模块的软元件的确认
6.3 远程口令的设置
6.4 参数的检查
6.5 参数的CSV文件输出
6.6 参数的默认设置
7 软元件存储器的设置
7.1 关于软元件存储器
7.1.1 软元件存储器的特点
7.1.2 软元件输入画面中可设置的软元件一览
7.2 软元件存储器的设置
7.2.1 以1点为单位设置软元件值
7.2.2 指定软元件范围的软元件值设置
7.2.3 字符串的设置
7.2.4 相同值的批量设置
7.2.5 显示格式的切换
7.2.6 软元件存储器编辑器的行/列数的更改
7.3 软元件搜索
7.4 软元件存储器数据的写入/读取
7.4.1 可编程控制器CPU的数据写入/读取
7.4.2 Excel文件的数据写入/读取
8 软元件初始值的设置
8.1 关于软元件初始值
8.1.1 软元件初始值的特点
8.1.2 可设置为软元件初始值的软元件一览
8.1.3 软元件初始值的设置步骤
8.2 软元件初始值的设置
9 软元件注释的设置
9.1 关于软元件注释
9.1.1 关于全局软元件注释/局部软元件注释
9.1.2 可设置软元件注释的软元件一览
9.2 软元件注释的创建
9.2.1 通过软元件注释编辑器创建
9.2.2 通过梯形图编辑器创建注释
9.3 软元件注释的删除
9.3.1 全部软元件注释数据的删除
9.3.2 显示软元件注释数据的删除
9.4 样本注释的引用
9.4.1 特殊继电器/特殊寄存器样本注释的引用
9.4.2 智能功能模块样本注释的引用
9.5 向CSV文件写入或从CSV文件读取软元件注释
10 搜索/替换
10.1 交叉参照
10.1.1 交叉参照信息的创建/显示
10.1.2 设置条件
10.1.3 筛选显示
10.2 软元件使用列表的显示
10.3 搜索/替换
10.3.1 软元件/标签的搜索/替换
10.3.2 指令的搜索/替换
10.3.3 字符串的搜索/替换
10.3.4 常开/常闭触点的更改
10.3.5 软元件的批量更改
10.3.6 结果及出错日志的显示
11 可编程控制器CPU的连接目标 的设置
11.1 关于连接目标设置
11.1.1 关于连接目标设置画面
11.1.2 连接目标的新建
11.1.3 常用连接目标的指定
11.2 可编程控制器CPU的直接连接访问
11.2.1 通过串行/USB连接
11.2.2 通过以太网连接
11.3 经由网络访问
11.4 多CPU系统的访问
11.5 经由以太网板访问
11.6 经由G4模块访问
11.7 经由串行通信模块访问
11.7.1 1:1连接
11.7.2 1:n连接
11.8 经由GOT访问(GOT透明传输功能的对应)
11.8.1 将GOT与可编程控制器CPU连接进行访问时
11.8.2 经由串行通信模块访问时
11.9 经由电话线路访问
11.9.1 TEL数据的设置
11.9.2 线路连接/线路切断
11.9.3 选项设置
11.10 与可编程控制器CPU通信时的注意事项
12 数据的写入/读取
12.1 可编程控制器CPU的数据写入/读取
12.1.1 程序(程序文件)的写入/读取范围的设置
12.1.2 软元件数据写入/读取范围的设置
12.1.3 注释写入/读取范围的设置
12.1.4 智能功能模块数据的写入/读取
12.1.5 关于源代码信息
12.1.6 可编程控制器写入/可编程控制器读取时的注意事项
12.2 可编程控制器CPU与计算机数据的校验
12.3 可编程控制器CPU数据的删除
12.4 将程序存储器数据复制到ROM中
12.5 可编程控制器用户数据的写入/读取/删除
12.6 程序存储器的数据批量传送
12.7 锁存数据的备份
12.7.1 锁存数据的备份
12.7.2 备份数据的删除
12.8 数据的备份/还原
12.8.1 将数据备份到存储卡中
12.8.2 通过备份数据还原
12.9 RUN中写入
12.9.1 变换/编译的同时进行RUN中写入
12.9.2 以文件为单位进行RUN中写入
12.9.3 关于以指针起始的RUN中写入
12.9.4 对上升沿、下降沿、SCJ指令进行RUN中写入时的注意事项
12.9.5 对SFC程序进行RUN中写入时的注意事项
12.9.6 各可编程控制器系列的注意事项
12.10 存储器容量的计算
12.10.1 离线计算及在线计算
12.10.2 存储器容量计算对象数据的设置(QCPU(Q模式)/LCPU)
12.10.3 存储器容量计算结果的确认(QCPU(Q模式)/LCPU)
12.10.4 存储器容量计算结果的确认(FXCPU)
12.10.5 计算存储器容量时的注意事项
12.11 存储卡的数据写入/读取
12.11.1 ATA卡/SRAM卡/SD存储卡的数据写入/读取
12.12 局部软元件的数据的读取
13 可编程控制器CPU的数据保护
13.1 口令的登录/更改(QCPU(Q模式))
13.1.1 口令的登录/更改
13.1.2 口令的取消
13.1.3 口令的暂时解除
13.2 口令的登录/更改(LCPU)
13.2.1 口令的登录/更改
13.2.2 口令的取消
13.2.3 口令的暂时解除
13.3 关键字的登录/更改(FXCPU)
13.3.1 关键字的登录/更改
13.3.2 关键字的取消
13.3.3 关键字的暂时解除
14 监视
14.1 关于监视
14.1.1 关于各种监视的开始/停止
14.1.2 关于监视状态
14.2 程序的监视
14.3 软元件/缓冲存储器的批量监视
14.4 程序列表监视
14.5 中断程序列表的监视
14.6 登录软元件并进行监视
14.6.1 登录软元件并进行监视
14.6.2 软元件的登录
14.6.3 当前值显示格式(10进制/16进制)的更改
14.6.4 向CSV文件写入数据或从CSV文件读取数据
14.7 智能功能模块的监视
14.8 开始/停止所有窗口的监视
15 程序的模拟
15.1 关于模拟功能
15.1.1 模拟功能的安全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5.1.2 模拟中可使用的功能
15.2 模拟的开始/停止
15.2.1 软元件存储器/缓冲存储器内容的保存
15.2.2 软元件存储器/缓冲存储器内容的读取
15.2.3 软元件存储器/缓冲存储器保存/读取对象软元件一览
15.3 不支持指令/软元件的确认
16 调试
16.1 当前值的更改
16.1.1 软元件/标签当前值的更改
16.1.2 缓冲存储器当前值的更改
16.2 强制输入输出登录/解除
16.2.1 对QCPU(Q模式)/LCPU进行强制输入输出登录/解除
16.2.2 对远程I/O模块进行强制输入输出登录/解除
16.3 附带执行条件的软元件测试
16.3.1 附带执行条件的软元件测试的登录
16.3.2 附带执行条件的软元件测试的登录确认/解除
16.3.3 附带执行条件的软元件测试的批量解除
16.4 采样跟踪
16.4.1 采样跟踪画面的打开
16.4.2 采样跟踪执行条件的设置
16.4.3 软元件/标签的登录
16.4.4 采样跟踪的执行
16.4.5 跟踪数据的保存
16.4.6 关于采样跟踪中可设置的软元件/标签
16.4.7 执行采样跟踪时的注意事项
16.4.8 关于与GX Developer采样跟踪数据的兼容性
16.5 扫描时间的测定
16.6 使用模拟功能的程序调试
16.6.1 关于调试步骤
16.6.2 中断点的设置
16.6.3 中断软元件的设置
16.6.4 跳过范围的设置
16.6.5 分步执行
16.6.6 执行直到条件成立为止
16.6.7 步执行的中断
16.6.8 执行选项的设置
16.6.9 步执行的停止
16.7 LCPU记录设置工具的使用
17 可编程控制器CPU的操作
17.1 可编程控制器CPU的远程操作
17.2 可编程控制器CPU存储器的格式化
17.3 可编程控制器CPU存储器的清除
17.4 可编程控制器CPU存储器的整理
17.5 可编程控制器CPU的时钟设置
17.6 显示模块菜单的登录/解除
17.7 以太网适配器模块设置工具的起动
18 可编程控制器CPU的状态诊断
18.1 可编程控制器CPU诊断
18.1.1 QCPU(Q模式)/LCPU/首模块/远程I/O模块的诊断
18.1.2 FXCPU的诊断
18.1.3 关于出错信息的图标
18.1.4 关于各种在线操作
18.2 MELSECNET诊断
18.2.1 网络测试
18.2.2 回路测试
18.2.3 设置确认测试
18.2.4 站顺序确认测试
18.2.5 通信测试
18.2.6 出错履历监视
18.2.7 线路监视详细的执行
18.2.8 其它站信息的监视
18.3 CC-Link IE控制网络诊断
18.3.1 通信测试
18.3.2 链接起动/停止
18.3.3 记录
18.4 CC-Link IE现场网络的诊断
18.4.1 通信测试
18.4.2 IP通信测试
18.4.3 电缆测试
18.4.4 链接起动/停止
18.4.5 网络事件的履历的显示
18.4.6 保留站的暂时解除/暂时解除的取消
18.4.7 暂时出错无效站的设置/取消
18.5 CC-Link、CC-Link/LT诊断
18.5.1 本站/其它站的监视
18.5.2 线路测试/传送速度测试
18.5.3 站信息日志的显示(状态记录)
18.5.4 确认表的创建
18.5.5 停止/开始数据链接
18.6 以太网诊断
18.6.1 Q系列E71时
18.6.2 以太网端口内置QCPU/LCPU连接时
18.6.3 PING测试
18.6.4 回送测试
18.7 系统监视的执行
18.7.1 模块详细信息的确认
18.7.2 出错履历详细内容的确认
18.8 在线模块更换
18.9 内置I/O模块用工具的使用
18.9.1 定位监视
18.9.2 高速计数器监视
18.9.3 I/O监视
19 外部设备动作的模拟
19.1 关于I/O系统设置功能
19.1.1 传统调试与I/O系统设置功能调试的区别
19.1.2 关于模拟条件及顺控程序动作
19.1.3 关于计时图表及软元件值输入
19.2 I/O系统设置功能的操作步骤
19.3 I/O系统设置功能的画面构成
19.4 输入软元件值进行设置
19.4.1 条件的设置方法
19.4.2 顺控程序动作的设置方法
19.5 使用计时图表进行设置
19.5.1 计时图表格式的设置方法
19.5.2 计时图表格式编辑的画面构成
19.5.3 软元件的登录
19.5.4 时机的设置
19.5.5 计时图表扫描数的设置
19.5.6 以前产品计时图表数据的引用
19.5.7 登录软元件的一览显示
19.5.8 软元件显示位置的互换
19.5.9 软元件显示格式的更改
19.6 I/O系统设置功能的执行
19.6.1 模拟的执行
19.6.2 模拟的解除
19.7 I/O系统设置的监视
19.7.1 监视的开始/停止
19.7.2 软元件当前值的更改
19.8 I/O系统设置文件的操作
19.8.1 I/O系统设置文件的新建
19.8.2 已有I/O系统设置文件的打开
19.8.3 I/O系统设置文件的保存
20 打印
20.1 关于打印
20.2 打印机的设置
20.3 执行批量打印
20.3.1 进行批量打印的打印机设置
20.4 进行批量打印的页面设置
20.5 批量打印的详细设置
20.5.1 设置封面的批量打印
20.5.2 进行可编程控制器参数的批量打印的设置。
20.5.3 进行网络参数的批量打印的设置
20.5.4 设置梯形图的批量打印
20.5.5 进行MELSAP3的批量打印设置
20.5.6 进行MELSAP-L的批量打印设置
20.5.7 进行ST的批量打印设置
20.5.8 对结构化梯形图/FBD的批量打印进行设置
20.5.9 对FB/FUN程序的批量打印进行设置
20.5.10 对标签的批量打印进行设置
20.5.11 对软元件注释的批量打印进行设置
20.5.12 对软元件存储器的批量打印进行设置
20.5.13 对软元件初始值的批量打印进行设置
20.5.14 对TC设置值的批量打印进行设置
20.5.15 对软元件使用列表的批量打印进行设置
20.5.16 对交叉参照的批量打印进行设置
20.5.17 对声明/注解的批量打印进行设置
20.5.18 对产品信息一览的批量打印进行设置
20.6 对批量打印进行预览
20.7 执行显示画面打印
20.8 进行显示画面打印的详细设置
20.8.1 进行梯形图打印时的详细设置
20.8.2 进行软元件初始值打印时的详细设置
20.9 对显示画面打印进行预览
20.10 打印示例
20.11 打印注意事项
21 选项的设置
21.1 基本操作
21.2 选项设置一览
22 库的使用
22.1 关于库
22.1.1 功能块库
22.1.2 用户库
附录
附录1 工具栏、快捷键一览
附录1.1 通用工具栏及快捷键
附录1.2 导航窗口工具栏
附录1.3 标签设置的工具栏及快捷键
附录1.4 软元件存储器设置的工具栏及快捷键
附录1.5 显示校验结果时可使用的工具栏及快捷键
附录1.6 采样跟踪的工具栏
附录1.7 程序编辑器中的工具栏及快捷键
附录1.8 使用I/O系统设置功能时的工具栏及快捷键
附录1.9 智能功能模块数据编辑时的工具栏及快捷键
附录2 使用模拟功能时
附录2.1 支持的CPU的功能
附录2.2 支持的软元件
附录2.3 支持的指令
附录2.4 关于参数设置项目的有效/无效
附录2.5 限制事项以及注意事项
附录3 ASCII码表
附录4 使用GX Works2时的注意事项以及与GX Developer的区别
附录4.1 使用GX Works2之前
附录4.2 对应的CPU模块
附录4.3 不支持的功能
附录4.4 支持的工程类型
附录4.5 各工程类型的对应程序语言
附录4.6 使用软元件注释时
附录4.7 使用软元件存储器时
附录4.8 使用软元件初始值时
附录4.9 使用搜索/替换的情况下
附录4.10 使用在线功能时
附录4.11 使用监视/调试功能时
附录4.12 使用打印功能时
附录4.13 复制保存的工程数据时
附录4.14 使用可编程控制器类型更改功能的情况下
附录4.15 使用程序检查功能的情况下
附录4.16 使用IC存储卡功能的情况下
附录4.17 关于与GX Developer的兼容性
附录4.18 关于按键操作
附录5 关于与以前产品的工程的兼容性
附录5.1 应用程序的兼容性
附录6 关于从可编程控制器CPU中读取的数据的兼容性
附录6.1 应用程序的兼容性
附录6.2 数据的兼容性
附录7 关于通过以前版本处理工程时
附录8 通过GX Developer格式保存时的限制事项
附录8.1 GX Works2与GX Developer中ST指令对应表
附录9 标签名及数据名中不能使用的字符串
附录10 更改可编程控制器类型时的限制事项
附录10.1 更改各可编程控制器系列/类型时的通用限制事项
附录10.2 更改为QnUD(H)CPU时的限制事项
附录10.3 更改为Q00U、Q00UJ、Q01U、Q02U时的限制事项
附录10.4 更改为以太网端口内置QCPU时的限制事项
附录10.5 更改为高性能型QCPU时的限制事项
附录10.6 更改为基本型QCPU时的限制事项
附录10.7 更改为LCPU时的限制事项
附录10.8 QCPU(Q模式)/LCPU ←→首模块更改时的限制事项
附录10.9 更改为FXCPU(FXCPU←→FXCPU)时的限制事项
附录11 指令变换一览
附录12 以前版本基础上添加/更改的功能
附录13 使用GX Works2不支持的可编程控制器类型的情况下的步骤
附录13.1 安装GX Developer
附录13.2 个别安装GX Developer
附录13.3 关于在GX Works2中引用GX Works2尚未支持的可编程控制器类 型的程序的方法
附录14 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附录15 USB驱动程序的安装步骤
附录16 英文版GX Works2的使用注意事项
附录16.1 可设置全角字符以及半角片假名字符的数据
附录16.2 注意事项
附录17 选择工程语言时的限制事项
附录18 从其他格式工程替换
附录18.1 指令名的更改
附录18.2 软元件/标签的添加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