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MX Component V4操作手册 中文版本.pdf

第1页 / 共356页
第2页 / 共356页
第3页 / 共356页
第4页 / 共356页
第5页 / 共356页
第6页 / 共356页
第7页 / 共356页
第8页 / 共356页
资料共35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安全注意事项
关于产品的应用
使用注意事项
前言
关联手册
目录
手册的阅读方法
术语
术语含义及内容
第1章 概要
1.1 关于MX Component
1.2 特点
第2章 系统配置
2.1 系统配置一览
2.1.1 使用WindowsP Professional Operating System时
2.1.2 使用WindowsP Home Edition Operating System时
2.1.3 使用Windows Vistaperating System时
2.1.4 使用Windows7 Operating System时
2.2 使用各通信方式时的系统配置
2.2.1 系统配置
2.2.2 各通信方式的详细内容
2.3 运行环境
2.4 可使用的可编程控制器CPU
第3章 安装・卸载
3.1 安装
3.2 登录的图标
3.3 卸载
第4章 操作步骤
4.1 关于实用程序
4.2 开发类型的选择
4.3 用户应用程序的创建步骤
4.3.1 使用Visual Basic.NET的情况下
4.3.2 使用Visual C++.NET的情况下
4.3.3 使用VBA的情况下
4.3.4 使用VBScript的情况下
4.4 可编程控制器监视实用程序的操作步骤
第5章 系统标签
5.1 使用系统标签
5.1.1 在MX Component中登录及使用系统标签
5.1.2 引用MELSOFT Navigator中使用的标签
5.1.3 将GX Works2中的软元件更改反映到MX Component中
5.1.4 在其它个人计算机中使用系统标签
第6章 实用程序的启动及结束
6.1 启动实用程序
6.2 结束实用程序
6.3 确认版本
第7章 实用程序的操作
7.1 通信设置实用程序
7.1.1 通信设置画面的操作
7.1.2 一览显示画面的操作
7.1.3 通信测试画面的操作
7.1.4 通信设置的导入
7.1.5 通信设置的导出
7.1.6 通信设置向导画面的操作
7.1.7 线路设置画面的操作
7.2 可编程控制器监视实用程序
7.2.1 连接目标设置画面的操作
7.2.2 软元件批量监视画面的操作
7.2.3 缓冲存储器监视画面的操作
7.2.4 软元件登录监视画面的操作
7.2.5 软元件写入画面的操作
7.2.6 时钟设置画面的操作
7.2.7 电话线路连接、电话线路断开画面的操作
7.3 标签管理实用程序
7.3.1 标签管理画面的操作
7.3.2 逻辑站号的登录/删除
7.3.3 系统标签列表
7.3.4 结构体设置
7.3.5 工作区的浏览登录/解除
7.3.6 更改通知
7.3.7 系统标签数据的更新
7.3.8 标签区的导出
7.3.9 标签区的导入
第8章 实用程序设置类型的通信设置示例
8.1 串行通信
8.1.1 串行通信模块的设置
8.1.2 访问准备步骤
8.2 以太网通信(使用以太网接口模块时)
8.2.1 访问准备步骤
8.3 以太网通信(使用以太网端口内置CPU时)
8.3.1 访问准备步骤
8.4 以太网通信(使用CC-Link IE现场网络以太网适配器模块时)
8.4.1 访问准备步骤
8.5 CPU COM通信
8.5.1 访问准备步骤
8.6 CPU USB通信
8.6.1 访问准备步骤
8.7 CC-Link通信
8.7.1 访问准备步骤
8.8 CC-Link G4通信
8.8.1 CC-Link G4模块的开关设置
8.8.2 访问准备步骤
8.9 GX Simulator通信
8.9.1 访问准备步骤
8.10 GX Simulator2通信
8.10.1 访问准备步骤
8.11 MELSECNET/H通信
8.11.1 访问准备步骤
8.12 CC-Link IE控制网络通信
8.12.1 访问准备步骤
8.13 CC-Link IE现场网络通信
8.13.1 访问准备步骤
8.14 Q系列总线通信
8.14.1 访问准备步骤
8.15 调制解调器通信
8.15.1 Q系列C24、Q系列CMO、L系列C24的开关设置
8.15.2 访问准备步骤
8.16 网关功能通信
8.16.1 访问准备步骤
8.17 GOT透明通信
8.17.1 访问准备步骤
第9章 程序设置类型的通信设置示例
第10章 可访问软元件・范围
10.1 软元件访问时的注意事项
10.2 串行通信时
10.2.1 可访问软元件
10.2.2 可访问范围
10.3 以太网通信时
10.3.1 可访问软元件
10.3.2 可访问范围(使用以太网接口模块时)
10.3.3 可访问范围(使用以太网端口内置CPU时)
10.3.4 可访问范围(使用CC Link IE现场网络以太网适配器模块时)
10.4 CPU COM通信时
10.4.1 可访问软元件
10.4.2 可访问范围
10.5 CPU USB通信时
10.5.1 可访问软元件
10.5.2 可访问范围
10.6 CC-Link通信时
10.6.1 可访问软元件
10.6.2 可访问范围
10.7 CC-Link G4通信时
10.7.1 可访问软元件
10.7.2 可访问范围
10.8 MELSECNET/H通信时
10.8.1 可访问软元件
10.8.2 可访问范围
10.9 CC-Link IE控制网络通信时
10.9.1 可访问软元件
10.9.2 可访问范围
10.10 CC-Link IE现场网络通信时
10.10.1 可访问软元件
10.10.2 可访问范围
10.11 Q系列总线通信时
10.11.1 可访问软元件
10.11.2 可访问范围
10.12 调制解调器通信时
10.12.1 可访问软元件
10.12.2 可访问范围
10.13 网关功能通信时
10.13.1 可访问软元件
10.13.2 可访问范围
10.14 GX Simulator连接
10.14.1 可访问软元件
10.14.2 可访问范围
10.15 GX Simulator2通信时
10.15.1 可访问软元件
10.15.2 可访问范围
10.16 GOT透明通信时
10.16.1 可访问软元件
10.16.2 可访问范围
附录
附录1 路由参数的思路
附录2 互联网/企业内部网环境的启动方法
附录2.1 操作步骤
附录2.2 可使用的个人计算机的条件
附录2.3 Web服务器的安装方法
附录2.4 互联网访问帐户的设置
附录2.5 Web网页的开放
附录2.6 确认能否正常访问Web服务器
附录3 进行串行通信时的RS-232电缆的配线示例
附录3.1 Q系列的情况下
附录3.2 FX系列的情况下
附录4 关于多CPU系统
附录5 关于使用Q00JCPU、Q00UJCPU、Q00CPU、Q00UCPU、 Q01CPU、Q01UCPU时的网络模块的可安装个数
附录6 调制解调器通信时无法访问时的流程
附录7 关于冗余CPU的兼容
附录8 关于与以前产品的不同点
附录9 标签名中不能使用的字符串
附录10 USB驱动程序的安装
附录11 USB驱动程序的更新
附录12 关于Windows 中显示的警告信息
附录12.1 警告信息的概要
附录12.2 警告信息的禁止方法
修订记录
操作手册 操作手册 综合FA软件 产 品 型 号
安全注意事项 ( 使用之前请务必阅读 ) 在使用本产品之前,应仔细阅读本手册以及本手册中介绍的关联手册,同时在充分注意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地 操作。 本手册中的注意事项仅记载了与本产品有关的内容。关于可编程控制器系统方面的安全注意事项,请参阅所 使用的 CPU 模块的用户手册。 在·安全注意事项·中,安全注意事项被分为 “ 警告”和 “ 注意”这二个等级。 注意根据情况不同,即使 “ 注意”这一级别的事项也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对两级注意事项都须遵照执行,因为它们对于操作人员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请妥善保管本手册以备需要时阅读,并应将本手册交给最终用户。 [ 设计注意事项 ] 警告 ● 应在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外部设置一个互锁电路,确保通过个人计算机对运行中的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数 据更改、状态控制时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 此外,应预先确定通过外围设备对可编程控制器 CPU 进行在线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电缆连接不良等导致 发生通信异常时系统方面的处理方法。 ● 将个人计算机连接到运行中的 CPU 模块上进行在线操作 ( 尤其是强制输出、运行状态更改 ) 时,应在 仔细阅读手册并充分确认安全的基础上实施操作。 操作错误可能导致机械损坏或引发事故。 注意 1
关于产品的应用 (1) 在使用三菱可编程控制器时,应该符合以下条件 : 即使在可编程控制器设备出现问题或故障时也不会 导致重大事故,并且应在设备外部系统地配备能应付任何问题或故障的备用设备及失效安全功能。 (2) 三菱可编程控制器是以一般工业用途等为对象设计和制造的通用产品。因此,三菱可编程控制器不 应用于以下设备·系统等特殊用途。如果用于以下特殊用途,对于三菱可编程控制器的质量、性 能、安全等所有相关责任 ( 包括但不限于债务未履行责任、瑕疵担保责任、质量保证责任、违法行 为责任、制造物责任 ),三菱电机将不负责。 · 面向各电力公司的核电站以及其它发电厂等对公众有较大影响的用途。 · 用于各铁路公司或公用设施目的等有特殊质量保证体系要求的用途。 · 航空航天、医疗、铁路、焚烧·燃料装置、载人移动设备、载人运输装置、娱乐设备、安全设备 等预计对人身财产有较大影响的用途。 然而,对于上述应用,如果在限定于具体用途,无需特殊质量 ( 超出一般规格的质量等 ) 要求的条 件下,经过三菱电机的判断也可以使用三菱可编程控制器,详细情况请与当地三菱电机代表机构协 商。 2
使用注意事项 在本项中以下述顺序说明注意事项。 1) 使用的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的注意事项 2) 安装、卸载时的注意事项 3) 可编程控制器 CPU 相关注意事项 4) 使用其它 MELSOFT 产品时的注意事项 5) 使用以太网模块时的注意事项 6) 使用 CC-Link 模块时的注意事项 7) 使用串行通信模块时的注意事项 8) 调制解调器通信时的注意事项 9) 编程时的注意事项 10) 使用 Microsoft Excel 时的注意事项 11) 使用 Microsoft Access 时的注意事项 12) 使用 VBScript 时的注意事项 使用的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的注意事项 (1) 以无 Administrator 权限的用户运行 MX Component 时的限制 以无 Administrator 权限的用户运行 MX Component 时,有以下限制。 (a) 通信设置实用程序 ·不能进行逻辑站号的创建、更改及删除。 ·不能进行通信设置的导入。 ·以 MX Component Version 3.00A 之前的版本进行了通信设置的情况下,无法启动。*1 (b) 可编程控制器监视实用程序 ·以 MX Component Version 3.00A 之前的版本进行了通信设置的情况下,无法启动。*1 ·不能通过软元件登录监视进行软元件登录。 (c) 通信板 不能通过 CC-Link IE 控制网络、CC-Link IE 现场网络、MELSECNET/H、CC-Link 板的各实用程序进行各种设 置。 *1: 显示了以下出错信息的情况下,应以具有 Administrator 权限的用户启动·结束实用程序。 此后即使以无 Administrator 权限的用户身份也将可以启动实用程序。 (2) 关于个人计算机的唤醒功能等 设置了个人计算机的唤醒功能·暂停设置·节电功能·待机模式后与可编程控制器 CPU 进行通信时,有可能发生 通信出错。 因此,与可编程控制器 CPU 通信的情况下,请勿进行上述功能设置。 3
安装、卸载时的注意事项 (1) 关于安装 进行覆盖安装的情况下,应安装到与已安装的文件夹同一个文件夹中。 (2) 关于开始菜单 已卸载了 MX Component 的情况下,项目有可能会残留在开始菜单中。 在这种情况下,应重新启动个人计算机。 可编程控制器 CPU 相关注意事项 (1) USB 通信时的注意事项 在与可编程控制器 CPU 的通信过程中如果频繁地进行 USB 电缆的拆装、可编程控制器 CPU 的复位及电源的 OFF/ ON,有可能导致发生通信出错且无法恢复。 在这种情况下,应将 USB 电缆完全拔下且经过 5 秒以上时间后重新装上。 此外,本操作后初次通信时有可能出错,但第 2 次以后将恢复正常功能。 (2) 关于可编程控制器 CPU 的时钟数据 (a) 在 QCPU(Q 模式 )、LCPU 及 FXCPU 中,即使在可编程控制器 CPU 处于 RUN 的状态下也可执行。 (b) 对于 QCPU(Q 模式 ) 及 LCPU,可以进行设置,与时钟设置用软元件 “SM1028”的 ON/OFF 状态无关。 (c) 对于 FXCPU,只有 FX1N( 时钟内置 )、FX1NC( 时钟内置 )、FX1S( 时钟内置 )、FX2N( 时钟内置 )、 FX2NC( 安装 RTC 盒时 )、FX2( 安装 RTC 盒时 )、FX2C( 安装 RTC 盒时 )、FX3G( 时钟内置 ) 才可设置。 (d) 时钟设置时将产生相当于传送时间的误差,应加以注意。 (3) 使用 FXCPU 时的限制事项 (a) 使用 FXCPU 时访问 TN 软元件 ( 定时器当前值 ) 及 CN 软元件 ( 计数器当前值 ) 的情况下,不能从软 元件编号 199 之前对软元件编号 200 以后进行访问。 (b) 对于 FXCPU,由于作为可编程控制器 CPU 而不具有 PAUSE 开关,因此通过 SetCpuStatus 指定远程 PAUSE 时将返回出错信息。 (c) 即使指定不存在模块的起始 I/O 编号执行 WriteBuffer( ) 方式也不会返送出错信息,因此应加以注 意。 (d) 对于 FXCPU 的变址寄存器 (Z、V),在 WriteDeviceBlock( ) 中不能连续写入 2 点以上。( 只能写入 1 点。) (4) Q00UJ/Q00/Q00U/Q01/Q01U/Q02UCPU*1 的串行通信功能 *1: 在本项中,记述支持串行通信功能的 Q00UJ/Q00/Q00U/Q01/Q01U/Q02UCPU。 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时,个人计算机-支持串行通信功能的 CPU 之间的通信速度为 9600bps。 ·连接 CPU 的串行通信功能处于有效状态。 ·个人计算机侧传送速度设置与支持串行通信功能 CPU 侧传送速度设置不相同。 此外,希望提高通信速度的情况下,应使个人计算机侧传送速度与支持串行通信功能 CPU 侧传送速度一致。 4
(5) 使用以太网端口内置 CPU 时的注意事项 使用 MX Component 且 TCP/IP 连接状态下 (Open 中 ) 如果对可编程控制器 CPU 进行复位,此后通信时将发生通信 出错或接收出错。 在这种情况下,应在使用 MX Component 的应用程序内执行关闭处理后,重新执行打开处理。 (6) 使用 QSCPU 时的注意事项 为了保护安全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不能执行对缓冲存储器进行写入、对软元件进行写入·设置、对时钟数据进行 写入的函数。 使用其它 MELSOFT 产品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 GX Simulator 通信时的注意事项 执行可编程控制器监视实用程序、通信设置实用程序及用户程序之前,应确认 GX Simulator 及 GX Developer 处 于已启动状态。此外,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请勿结束 GX Simulator 及 GX Developer。 否则用户程序将无法正常结束。 使用以太网模块时的注意事项 (1) TCP/IP 连接状态下的可编程控制器 CPU 复位 使用 MX Component 且 TCP/IP 连接状态下 (Open 中 ) 如果对可编程控制器 CPU 进行复位,此后通信时将发生通信 出错或接收出错。 在这种情况下,应在使用 MX Component 的应用程序内执行关闭处理后,重新执行打开处理。 (2) 关于以太网模块的目标存在确认开始间隔 有时会发生即使通过个人计算机执行关闭处理 (Close),以太网模块也不执行关闭处理 (Close) 的现象。这有可能 是电缆断线所致。 在以太网模块未执行关闭处理 (Close) 的状态下即使通过个人计算机执行打开处理 (Open),以太网模块也将进行目 标存在确认,在以太网模块的关闭处理 (Close) 执行之前,通过个人计算机的打开处理 (Open) 将不会正常结束。 希望尽快结束通过个人计算机的打开处理 (Open) 的情况下,应缩短以太网模块的目标存在确认间隔设置。 ( 以太网模块的目标存在确认开始间隔的默认值为 10 分钟。) (3) 以太网模块的更换 进行以太网通信时,由于调试及故障等更换了以太网模块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其它节点 ( 个人计算机 ) 侧的再启 动。( 这是由于以太网地址 (MAC 地址 ) 根据各设备而有所不同之故。) (4) 关于使用 Q 系列以太网模块时的同时访问 使用 TCP/IP 协议从多个个人计算机同时对同一模块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应满足以下条件。 ·使用序列号的前 5 位为 “02122”以后且功能版本 B 以后的 Q 系列 E71 模块 (QJ71E71-100 除外 )。 ·使用 GX Developer Version 6.05F 以后版本,将以太网参数的 [ 打开方式 ] 设置为 “MELSOFT 连接”。 5
(5) 关于使用 QJ71E71 时的口令解锁 可通过远程操作进行口令解锁的范围为至连接对象站为止。 如果对低位分级也设置了口令,将无法与低位分级的可编程控制器 CPU 进行通信。 (6) 关于以太网通信 (a) 以太网通信 ( 协议为 TCP/IP 的情况下 ) 中发生了 CPU 死机或以太网模块的复位时,通信线路将被断 开。 在这种情况下应执行线路关闭处理 (Close) 后,进行重新打开处理 (Open)。 (b) 使用 2 种通信方式 ( 协议 ) 从 1 个个人计算机对 1 个 Q 系列 E71 进行访问的情况下,需要进行 TCP/ IP 用站号及 UDP/IP 用站号这 2 种设置。 但是,使用 MX Component Version 3 以后及序列号 “05051”以后的 Q 系列 E71 的情况下,不需要 分别进行 TCP/IP 用站号及 UDP/IP 用站号设置。 例 ) MX Component 使用 TCP/IP,GX Developer 使用 UDP/IP 的情况下 6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