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广西玉林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年广西玉林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卷共六大题 18 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 I 卷选择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3 分。每小题都给出 A、B、C、D 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正确,请 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 3.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7 小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 I 卷(选择题,共 33 分) 一、(15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 1 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 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 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 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 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 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 2~4 题 【甲】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 一抚尺而己。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 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 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 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 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伯牙善鼓琴 《列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山。”志在流水,钟 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 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会宾客大宴 会:聚集 B.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C.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山的北面 D.吾于何逃声哉 于:到 3.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一一宾客们体会到少有的舒适,慢慢地都正襟危坐了。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夹杂着用力拉倒房屋发出崩裂倒塌的声音。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也不能指 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D.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你从琴声中所听到的大丈夫般的意志,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的一样。 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甲乙两文都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口技是民间表演技艺,它用发声器官模仿各种声音,创造出 生动逼真的场景。《口技》就是形象地摹拟出一家人由睡而醒到再入睡及附近发生一场火灾的过程。琴 属于古六艺中“乐”的范畴,常被人们用来抒发情感。如伯牙就是把情怀寄托于琴音,而子期通过琴 音就能领悟到他传达的情趣。 B.甲乙两文内容上均着眼于“善”。甲文口技表演者仅凭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能模仿出 生动逼真、层次丰富多变的场景,可谓“善演”;乙文伯牙一把琴就可弹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造出崩 山之音,可谓“善弹”;而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读出他的旨趣,可谓“善听”。 C. 甲乙两文表现的主旨不同。甲文文题统一,全文围绕口技者的表演展开描写,赞扬了表演者技艺的高 超。乙文则因题目是后人所加,文与题并不完全统一,文章虽然也表现了伯牙琴技高超,但更多的是 赞扬钟子期善听,是心灵默契的知音。 D.甲乙两文都使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甲文正面详写了精彩纷呈的表演,同时通过写听 众的反应,侧面烘托出表演者技艺之高。乙文正面详写了伯牙鼓琴之“善”,而侧面略写子期对琴声的 评价,突出伯牙琴技之高。 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第 5 题 5.下面依次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3 分) A.一生谨慎的诸葛亮足智多谋,在与东吴的交锋中三气“雄姿英发”的大都督周公瑾;一气让周郎“赔 了夫人又折兵”,二气让东吴丢了南郡和荆州,三气则使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 而亡。 B.巾帼不让须眉。梁山泊一百零八位英雄中有四位女性,按排座次先后分别是:矮脚虎王英的妻子、武 艺高强的一丈青扈三娘,侠义敢为、开酒店的母大虫顾大嫂,同样曾开酒店的母夜叉孙二娘和一枝花 蔡庆。 C.在西天取经路上,唐三藏先来到西梁女国,被貌赛西施的女国王相中招亲,后到天 竺国,被假冒天竺国公主的玉兔妖精将绣球抛在头上欲招为配偶。唐僧不为烟花所动,不向妖邪屈服, 不忘初心,排除干扰,矢志西行取经。 D.大观园内成立过两个诗社:第一个名为“桃花社”,社设稻香村,李纨任社长;第二个名为“海棠社”, 社设潇湘馆,林黛玉任社主。园中女儿两度欢聚,先写诗,后作词,各展才情,共赏佳作,高雅地快
乐着。 二、(9 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第 6~8 题。 刷子李 冯骥才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①。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 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 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 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 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摇篮上去;茶叶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 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 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 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②。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 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别不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 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一本事,他不早饿成干 儿了? 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 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随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随 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 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 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 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 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似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 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③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 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 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 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 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 倒去④。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妨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 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 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 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 吧!” 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6.下列对文中划横线词语和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①“硬碰硬”意思是以硬本领比高下,靠真本事吃饭,而不靠玩虚的,吃软的。 B.②“响当当和当当响”变化中重复,意在强调在行当中特有绰号的崇高荣誉和声望。 C.③句把刷子李刷墙的声音比喻成鼓点和琴音,通过写刷墙声音的美妙动听,表现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墙 技艺。 D.④句通过对曹小三的心理描写和对刷子李的贬损,无中生有,在文中制造转折与波澜,在真扬中假抑, 在假抑中真扬,更突出了小说的表达效果。 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不直接写刷子李,而是用了不小的篇幅概述码头上的风俗与规矩,看似可 有可无,其实并非离题的闲笔,既为下文作了铺垫,更为小说主题作出了暗示。 B.“一身黑”的穿着打扮,是刷子李显示自己刷墙技术的主要道具,也是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巧妙设计, 看着可能缺乏美感,读着却能让人感受到人物的内在之美。 C.小说结尾一句的意思是:曹小三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好师傅;他也是聪明的,能明白别的人可能 一辈子都弄不明白的道理。 D.小说以“刷子李”为题,既表明小说所写的主人公的身份,也含蓄地表达了“人要有两把刷子,才好 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主题(道理)。手艺不是吹出来的,要从一撇一捺开始,好好学本事。(4 分,每 问 2 分) 8.下列对小说中人物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刷子李“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是在粉刷行业手有绝活的工匠。他说的“好好学本 事吧”体现了他的工匠精神,也是他能成为工匠的原因。 B.“曹小三”是刷子李的徒弟,是与刷子李形成对照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怀疑师傅,欺骗自己,作者表 达了对他的否定与批评的态度。 C.“李善人”这个在文中未曾露面的人物也有明显的作用:他为刷子李显示派头、表现绝技创造了条件, 提供了舞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活神仙”是文中提到的各行业中本事高强的工匠群体形象,将他们比作神仙,表现 了当时的民众对他们的羡慕与崇拜,也引导今天的我们仍需向他们致敬。 三、(9 分) 阅读下面王春晖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第 9~11 题 我不苟同 (1)在对待事物时,人的思维总是有惰性的,总喜欢向别人思考成熟的方向靠拢,这种惰性会使人的思 维定势定向,束缚住人们的思想,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去苟同他人的观点,应该换一个方向去思考,(A)去探 索,就有可能找到新颖的观点或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①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对待事物的正确判断。 (2)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华裔科学家李远哲,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他运用了与课本完全不同 的方法解答了一道几何题,老师给了他零分,他找到了老师,老师说:“下节课你到讲台上解题,做对了, 我给你改分。”第二天,李远哲走上讲台,边写边讲,说出 了他的全部解法,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给了他满分,由此可见,要想有一番成就 就不能苟同于他人的思想,就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3)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是一分为二的,②如果总是苟同他人的观点,那么就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 的。就像人们看待马谡,总是说他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这是正确的。但难道他自愿守街亭是逞匹夫之勇 吗?他对形势高瞻远瞩(B)与诸葛亮不谋而合,足见其才智。在大军压境的紧要关头,他既不装聋作哑,也 不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赴难,并以全家性命作保,这是何等的英勇!战败后他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遁迹 深山,却重整残部,突出重围,保存了一部分有生力量回蜀营。战败后的马谡,没有扯客观原国为自己辩 护,也没有利用与孔明的私交甚厚说情,而是堂堂正正地自缚于孔明帐前受刑赴死,这又是何等壮烈啊! ③所以我认为马谡留给后人的不是骄兵必败,刚愎自用的深刻教训,而是为我们留下了敢作敢当、忠君报 国的高尚气节。由此可见,他人的观点不一定全面,我们不应苟同于他人,而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4)是否具有“不苟同”的思维方式,是决定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因素,达尔文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 打破了人们迷信了几千年的神创论,提出了科学的进化论;(C)而舍勒,这位伟大的化学家,无法摆脱前人 “燃素说”的影响,与氧气的发现失之交臂(D)。 (5)亚里士多德说得好:“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综上所述,④我们不应该苛求前人,更不能迷信 前人。我们应在思考问题时迸射出逆向思维的火花,努力开拓一个属于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新世纪。 9.文中加方框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10.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①句改为: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 B.②句改为:如果总是苟同他人的观点,那么我们的思维就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 C.③句改为:所以我认为马谡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骄兵必败、刚愎自用的深刻教训,也给我们留下了敢作 敢当、忠君报国的高尚气节。 D.④句改为:我们不应该迷信前人,也不应该苛求前人。 11.下列对文章的评价及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不苟同别人,坚持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创新,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 品质和思辨能力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B.作者在第(3)段中根据自己的名著阅读积累,从自己的视角看待和评价马谡,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将 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独立思考作为文章的论据,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C.文章中“我”和“我们”之间的关系表达不清,标题与下文不相统一,“我不苟同”应改为“我们不应 苟同”才符合文意。 D.第(2)和第(3)段的最后一句都应改为独立另成一段,使结论与材料及论证分开,起到更能突出和 强调结论的作用。 四、(23 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87 分) 12.请你在下面的答题中认真书写,评卷老师将根据你的书写情况评分。(6 分) 13.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名句。(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子曰:“温故而知新, 。”(《论语》)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周敦颐《爱莲说》)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礼记>教学相长》)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写自己勤于耕作的诗句是:“ (5)人们常引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诗句“ , , 。” ”, 表达一种坚定的信念或对事物的清醒认识。 (6)毕业多年后当你再回母校,发现已是物是人非,也许会像崔颤在《黄鹤楼》中 发出“ , ”的感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14 题。 语文老师在“新闻探究学习”课上说:同学们,一周前,我已布置各位同学收集并阅读半年来国内外 的重要新闻,推荐 10 则你最关注的新闻作品。我从大家推荐的作品中选出了 10 则新闻,其中下面一则新 闻是同学们关注度最高的: 2018 年 2 月 23 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实施推迟中小学生早上上学时间工作的 指导意见》,要求从 2018 年 3 月 1 日起,全省小学生、初中生早晨到校时间由目前 7 点 10 分后不同时间推 迟到全省统一 8 点,高中生由目前 6 点 30 分后不同时间推迟到全省统一 7 点 30 分。 下面就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14.假如你上台发言,你会怎么说?(含标点限 100 个字内)(5 分) 五、(14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5~17 题。 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 鹿义霞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虔诚塞得满满。作为一代儒 家宗师的孟子并没有走远,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依然穿越时空给后人启迪,给后人震撼!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 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著而坚定,焦灼而真诚。倡导仁政,反对战争,主张以德服人,抨击暴 力治国,纵然缕缕碰壁却依然不失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人皆可以为尧舜”,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