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内蒙古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8 年内蒙古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右图是“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据此推断,这一政 治体制是 A 中央集权制 B 郡县制度 C 皇帝制度 D 三省六部制 2.《新唐书》中关于选官制提到“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由此表明 A 隋朝选举制度陈旧 B 唐科举缺乏创新精神 C 选举制起源于隋朝 D 唐朝官员由民选产生 3.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是因为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 具有反对封建制度的进步意义 4.“1921 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所指的历史事件描述相一致的是 A 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 它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2017 年 12 月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参加了国家公祭活动。这次公祭是为了纪念 A 南京大屠杀 B 甲午战争 C 旅顺大屠杀 D 鸦片战争 6.“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 A(南海问题 B 台湾问题 C(香港问题 D(澳门问题 7.《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写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 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材料表明 A 罗马法能够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 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 C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 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依据 8.英国经过“关荣革命”的“反革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 发展方 向的近代宪政体制。其成果体现在 A1787 年宪法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权利法案》 9.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再由理论到现实的发展过程。第一次实 现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是 A 俄国二月革命 B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C 巴黎公社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 10.历史地图是展示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如图所示的地图,理解正确 的是 A 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B 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D 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11.“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戏 词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的作坊经济 B(农业和商业共同发展 C 农业和手工业共同发展 D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2. 右 图 是 一 种 纸 币 的 铜 版 拓 片 , 反 映 了 当 时 商 业 经 济 的 空 前 繁 荣 , 它 应 该 出 现 于 A 南宋 B 北宋 C 唐朝 D 明朝 13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曾厉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后来,由于外商 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对材料 理解正确的是 A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清朝鼓励朝贡贸易 C 清朝禁绝一切民间贸易 D 清朝海军装备落后 14(抗日战争爆发后,右图企业在 1938 年极有可能随国民政府西迁 A 延安 B 遵义 C 重庆 D 西安 15 有人描述一位新国民形象“戴一顶自有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 路, 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描述反映了 A 礼仪风俗简洁化 B 社会生活近代化
C 民间服饰西洋化 D 民间经济工业化 16 下表是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 年)各部门的投资比例。由此可推知,当时 中 国 部门 工业 交通运输 农林水利 文化教育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19(2% 7(6% 7(2% 7(8% A 优先发展工业 B 优先发展文化教育 C 优先发展农业 D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 17 下图是安徽凤阳县 1978—1981 年粮食产量变化图。促使该县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完善了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 B 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C 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D 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全球通史》中称:“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 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这表明列宁实行该政策的最终目的是 A 缓和工农间矛盾 B 恢复社会经济 C 向社会主义过渡 D 发展商品经济 19(1933 年 6 月,一边是国家给遵守全国复兴署所制定法规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鹰徽章;一 边是罗斯福总统用“炉边谈话”的形式向美国人民解释新政,争取人民的支持。于是出现 了这样 一个场景:人民购买物品都寻找有蓝鹰标志的产品,或者是该产品出自建筑物上挂有蓝鹰徽 章的企业。这突出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 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B 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 C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D 鼓励人民购买本国产品 20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运转,它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 A 多样化 B 信息化 C 全球化 D 工业化 21“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这些主张,体现了下列哪位 思想家的思想 A 孟子 B 老子 C 孔子 D 墨子 22.五四时期,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来对待中西文化。此举意 在 A 兼容中西文化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 复古求解放以缓和中西文化冲突 C 否定传统文化以实现新思想启蒙 D 平衡中西文化以实现思想再造 23.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 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 五四运动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戊戌变法时期 D 国民革命时期 24.毛泽东思想是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历程产生、发展、完善的,而《新民主主义论》等论 著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这应该是在
A 抗日战争时期 B 国共对峙时期 C 国民革命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25.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内容是 A 为向市场经济过渡做了思想准备 B“摸着石头过河”,寻找改革出路 C 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推动中国改革开放 D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舆论准备 26.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 成就是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B 育成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2 号 C“神舟 5 号”成功升空 D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7.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 亚里士多德 B 苏格拉底 C 普罗泰格拉 D 柏拉图 2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 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要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 达”。这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 A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C 否定了天主教会权威 D 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29.“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能做的事„„自由是做法律 许可 的一切事情的权力;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 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此主张应该出自 A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B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C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D(伏尔泰的《哲学通信》 30.“当地球在空间运动的时候,为何重物还总会落向地面,什么力量驱使地球转动,什么驱 使行牛顿针对这些问题,发现了 星在他们自己的轨道内转动,” A 万有引力定律 B 量子论 C 相对论 D 微积分 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31 题 12 分,32 题 14 分,33 题 14 分,共 40 分。考生根据试题 要求作答) 31.(12 分)在心中国从建国初被孤立到今天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历程中,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和中美关系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 年 9 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苏联和印度分别提出的恢复中华 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1951 年~美国操纵第六届联大否决了苏联等国代表 提出的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问题列入联大议程的提案~并通过了‚延期审议‛中国代 表权问题的决议。1961 年~第 16 届联大决定将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这是对美国 为阻挠恢复新中国合法权利而设臵的重重障的重大突破。1971 年 7 月~美国仍然继续阻挠 恢复联合国正确解释中国代表权问题。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 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 2758 决议。——《羊城晚报》 材料二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 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又不是超级大国。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1)材料一反映了联合国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曾存在哪两种势力和立场,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5 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基辛格任国务卿时,美国在对华外交上采 取了什么重大举措,有何历史意义,(7 分) 32.(14 分)随着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与相互交往的不断扩大,世界市场也在逐渐形成并不断发 展,从而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 15 世纪中起到 17 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 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三 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时间 发明者 国家 发明成果 1782 年 瓦特 英国 改进蒸汽机 1825 年 史蒂芬孙 英国 蒸汽机试车成功 1866 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76 年 贝尔 美国 电话机 1882 年 爱迪生 美国 纽约市珍珠发电厂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被人们称作什么,(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西方对外交往主要采取什么方 式,概括指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有何不同,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 命分别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8 分) 33.(14 分)中国曾在古代的科技文化方面为世界发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百年一度落伍 了;而今,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创造又迎来新高潮。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
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 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 18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 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三 两届世界博览会中美展品对比表 时间 国家 代表性展品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等 1876 年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2010 年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最主要的发明与应用成果。这些成果传 到欧洲后,在“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6 分 (3)材料三所列两届博览会中美展品的不同,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 2010 年 中国展品变化的原因。(6 分) 2018 年内蒙古普通高中会考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 C B B A B C D D C D B A C B A D C A C B D A A A C B B B A 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31 题 12 分,32 题 14 分,33 题 14 分,共 40 分。考生根据试题 要求作答) 31((12 分) (1)势力和立场: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持反对立场,以第三世界国家为主的国家持支持立场。 (2 分)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第三世界国家实力的壮大,美国地位受到冲击。(3 分) (2)问题: 反映了世界局势的多极化。(2 分) 举措:美国总统访华,改善中美关系。(2 分) 意义:有利于世界的稳定与和平,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3 分) 32((14 分) (1)通道:丝绸之路(2 分) (2)方式:武力征服与扩张。(2 分) 影响: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世界朝整体发展。(2 分) (3)不同:第一次工业革 命以蒸汽为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动力。(4 分)
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 分) 33((14 分) (1)观点:宋代科技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2 分) (2)发明与应用成果:印刷术成熟,火药技术成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3 分) 作用:加快了文艺复兴进程,打击了封建堡垒和骑士阶层,推动地理大发现。(3 分) (3)说 明:现代中国在奋力追赶世界发展潮流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2 分) 原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环保问题 得到重视。(4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