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一 2019 年广东华南师范大学文学考研真题
2018 年广东华南师范大学文学考研真题
汉语基础:
(一)古代汉语部分
1、名词解释
阳声韵
正义
六书
否定词
2、简答
(1)反问句式
(2)“谓”和“谓之”的区别
(3)介词“以”的用法
(4)《诗经》的韵例(根据韵脚的距离)
3、古文标点
寡人之于国也
4、古文阅读
《管子•牧民》
(二)现代汉语部分
1、名词解释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义素
拈连
2、操作题
(1)辨析词:马上和及时品味和品位
(2)分析词的构成
(3)语言片段的层次分析
3、简答
(1)声韵拼合规律
(2)词、语素和字的关系
(3)对比和映衬的区别
4、论述
(1)音位及其划分标准
(2)词的分类依据
文学基础:
一、简答
(1)为什么说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又一重大变革时期?
(2)白居易《新乐府》创作得失。
(3)周作人散文的特征。
(4)雷雨的艺术特色。
二、论述
(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要说明出处)。
(2)以《子夜》和《骆驼祥子》为例,分析茅盾和老舍描绘的民国时期的上海和北京。
2019 年广东华南师范大学文学考研真题
汉语基础:
古代汉语
一、字形结构(写出小篆或者其他字体,说出字形结构)
面
朝
亦
原
行
二、名词解释
《说文解字》
使动用法
平水韵
读破
三、分析题
1、“以”的词性和用法
2、“是”的词性和用法
3、“徒”字的词义引申和演变分析
4、《诗经》中的静女,合韵现象分析
5、“直步百步耳,是亦走也。”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用其分析上古声母的特征。
四、古文阅读
齐侯还自晋,不入,遂袭莒,门于且于,伤股而退。明日将复战,期于寿舒。杞殖、
华还载甲夜入且于之隧,宿于莒郊。明日先遇莒子于蒲侯氏。莒子重赂之,使无死,曰:“请
有盟。”华周对曰:“贪货弃命,亦君所恶也。昏而受命,日未中而弃之,何以事君?”莒
子亲鼓之,从而伐之,获杞梁。莒人行成。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
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
1、断句的判断
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
2、找出判断句并翻译
3、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4、找出名次活用为动词的句子并翻译
5、找出有兼语的句子并翻译
现代汉语:
一、分析题
1、声韵配合和音节的错误分析
zing(精)jǚ(举)chuēn(春)
2、构词法:改革,耳鸣,椅子(一共六个)
3、复句类型分析:要么…要么,…就…,把…好怎样怎样…
4、层次分析:
①老师希望他参加普通话培训班。
②划分词类的依据是讲究词的用法。
5、修辞手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二、简答题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三、论述题
1、音位划分选择,举例说明。
2、语法特征中词类与句法成分关系复杂,试用语言材料分析这种特征。
中国文学史:
一、简答题
1、《诗经》战争诗的艺术特征。
2、唐宋诗歌的差异。
3、曹禺话剧的艺术特征。
4、谈谈你对鲁迅小说的理解。
二、论述题
1、举例分析曹植诗歌的艺术特征并说明其成因。
2、论述张爱玲小说对国内外小说作家的影响。
三、古文阅读
(一)古文段阅读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
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
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 ,为
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眥,目光如炬,怒曰:“庸
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
可支柱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
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1、断句: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 为除不洁者引入
2、翻译句子: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3、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二)词的鉴赏
《浣溪沙》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词描绘了什么样的风光。
2、作者为什么“敲门试问野人家”,分析原因。
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鉴赏
第一句:他在喝水,像是在吞玻璃。
第二句:水在杯中动摇着,从外面看起来,像是融化了的玻璃瓶,向嘴里流淌着。
1、句子出自哪位作家作品。
2、试比较两个句子在表达、意蕴、风格上的区别。
(二)现代诗歌鉴赏
卞之琳《断章》
1、鉴赏这首诗歌。
2、根据这首诗歌,创造性地画一幅画,或者创作一个微小说,或者是微电影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