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省级.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3 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省级 给定资料: 1、“良辰吉时已到,婚礼开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2012 年月 6 日中午,在江 南某村,一堆“85 后”新人的传统结婚仪式正在举行。 “这对小夫妻年纪不大,倒愿意举办农村的传统婚礼,真稀奇。”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 着。据了解,这是当地几名大学生村官策划的第一场农村传统婚礼。 看惯了西式婚礼的走红毯、切蛋糕、倒香槟等流程,这场农村传统婚礼,让年轻的新郎 新娘感到别有一番韵味。 新浪东平怀着欣喜而忐忑的心情望着新娘丽丽。在婚车上,新娘用糙茶洗好脸后,就盖 上大红盖头,小鸟依人般挽着新郎的手走下婚车,鞭炮声中,新郎新娘踩着印有“喜”字的 麻袋走进堂屋,麻袋又称“代代子孙”,寓意新人早生贵子。这是,空中下起了一场“花瓣 雨”,【围观】的孩子欢呼雀跃。 “接下来是‘过火盆’,红红火火。”在婚庆策划人员的提示下,新郎新娘绕着院中的三 堆火走三圈后。正式进入堂屋,婚庆策划人员【和】记者,新人跨过门槛时要先抬右脚,这 是“顺脚”,寓意婚后的日子顺顺利利。 堂屋主桌上摆放着成双的龙凤花烛、果品和用于挑起红盖头的喜称“称心如意”,“新郎 官,你不看看新娘长啥样嘛?”人群中有人喊道,新郎笑着拿起“称心如意”,小心翼翼地 挑起红盖头一角,露出新娘的嘴角。“虽然他们并不像古时候那样等到拜堂才头一次见面, 但挑红盖头是传统婚礼仪式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也写进了策划书。”婚庆策划人员说。 大学生村官 W 是婚庆策划主力质疑,她与同为村官的 Z 和 L 策划了这场农村传统婚礼。 W 表示,他们十分看好传统婚庆仪式的前景,也希望能借此施展自己的策划能力。 记者在婚礼结束后想婚庆策划人表达了自己观摩婚礼的感动心情。当被问到为什么要策 划一场传统婚礼的时候,W 说:“与新式婚礼比较,传统婚礼更注重过程和仪式,半年前这 对新人就按严格的传统习俗精心策划和准备,这种漫长的筹备过程让新郎新娘都显得格外郑 重,他们也非常接受这种传统婚礼,我相信对这一对新人来说,这也是一次心理和精神的升 华过程,这种传统婚礼仪式会影响他们一辈子。”Z 则补充说:“传统婚庆仪式不仅仅是一种 世代沿袭的乡村习俗,也承载着传统精神的内涵,甚至是传统文化的某种载体和形式。传统 文化与习俗在某种意义上观望着农村青年的文化和精神的归属感,甚至传承着某种民族精 神。” 2、某网站发表了如下一篇文章: 几十年间,中国的经济总量翻了好几番,中国的面貌几乎每天都再刷新,我们有足够的 理由因为这种速度自豪。然而,我们是否意识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巨大文化财富,或
许正在我们手中悄无声息地流失。 祖宗流传下来的国宝,有许多在海外才能看到,有人统计,世界上 47 个国家的 200 多 个博物馆中,有不下百万件的中国文物。这意味着我们及我们的后人,要想一睹那些先人留 下来的珍宝,不得不漂洋过海。 在某国倒卖中国文物贩子的住宅里,挂着一张中国地图,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地点被标 注出来,形同“作战地图”。一些文物大省,集团性的盗墓以及贩卖文物已经形成了行业。 近几年全国盗挖古墓案有 10 多万起,被毁古墓 20 多万座。即使是一些有人管理的地上文物 也没能幸免。外国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却不断得以充实。 据我国长城学专家董先生介绍,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万里长城,目前只有三废之一 基本完好,另有三分之一残破不全,三分之一已不复存在。北京市郊一段在考古学上有重要 研究价值的明长城被人挖去做砖石,做了植树用的“鱼鳞坑”。山西某村想把两个砖厂合二 为一,中间却有一段长城碍事,村长一声令下,这段历史遗产顷刻间湮灭。 与有形文物的流失比起来,那些无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毁灭更加触目惊心,譬如鲁迅 笔下的“社戏”“五猖会”,我们小时候看过的皮影戏,农村过去家家过年贴的剪纸和年画…… 也许有人会说,这也是“文化遗产”?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有什么价值?这些问号,正 好反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长城、 故宫是古老文明留下的躯壳,和博物馆中的恐龙标本一样,失去了实用性,是死的东西。而 那些无性的文化遗产,大多是活的。活生生的文化遗产的流失,就更令人感到心痛。中国的 无形文化遗产之丰富,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然而伴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民国文化形态 迅速消亡,村村寨寨的节庆活动没人张罗了,流行歌曲取代了地方戏,动画片挤走了民间故 事和皮影戏。过去的农村姑娘各个会绣嫁妆,现在结婚时则到集市上去买廉价而缺少灵气的 印花纺织品。而戏曲、秧歌、剪纸、刺绣这些活着的文化,集中体现着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 优美与神秘,表明着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 民间文化的小事,其速度远快于生物物种的灭亡速度,而后过去和生物物种的灭亡同样 严重。祖先留下的千姿百态的民间文化和历经数千年的乡土艺术、民俗器物,大部分在还没 有得到完整的记录和保存前,就已经消失。他们一旦毁灭,就无法再生。这样下去,中国数 千年的民族民间文化将面临断裂的危险。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则是某些政府官员在文化理解上存在误区。不少地方斥亿万巨资 生造“文化”和虚假民俗,拆掉古城而改建的粗制滥造的“仿古街”比比皆是,有些地方还 把一些历史传说和文学故事中有道德污点的人物也尊为“【名人】”供奉。以上种种均反映了 对文化的曲解,这种去接不仅没有增加文化内涵,反而是对文化的一种伤害。 3、时间到这里仿佛变慢了。秋天早晨的菊儿胡同刚睡醒,一间一间的院子走入,粗斜 的老树仍在,院子中央整齐地码了几十盆花草。有人趿拉着拖鞋走出屋,揉着眼睛背着手浇 花。两位老人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站在胡同里,市声渺远,只觉几千年几百年的日子就这么 悠悠地过了下来,这里依然是风雨不动的世上人家。
这就是诗意栖居的代表作——“菊儿胡同”,是吴良镛在北京四合院基础上设计出的现 代民居。1987 年,菊儿胡同还是积水、漏雨、杂乱无章的地方,早年建造的四合院已成了 破旧拥挤的大杂院,吴良镛受邀设计改造。他的“有机更新”理论认为,住房是城市的细胞。 新建房应自觉地顺应城市的传统肌理,于是有了“类四合院”,既保留了天井、院中的老树, 又能容纳更多住户。房屋为白墙黛瓦,错落别致。吴良镛非常留意娱目之景:在坡顶修建楼 阁和平台,可远眺景山、北海、白塔;在院中配置不同姿态的树种,使院落小景丰富有变; 甚至楼阁的高度不一,增加建筑群轮廓线的变化,屋顶亦因此有了韵律美。如今住在高层小 区里的北京人,是无法享受到郁达夫陛下“故都的秋”了,菊儿胡同里的人却仍可坐拥旧时 的景色:“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 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我并不是要所有的房子都盖成菊儿胡同,而只是探索了一条传统建 筑发展的路子。”2012 年 10 月 16 日上午,在北京“2012 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的开幕式上, 这位中国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做了题为《人居环境与审美文化》的主题报 告,讨论如何将“艺文”融入人居环境。 游客张女士说,来豫园本来只是随便逛逛,听导游讲解之后才发现好些建筑都有故事有 门道。站在豫园九曲桥上,还可以看到远处的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景观确实不 错。 豫园旅游区是上海老城厢的发源地,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以豫园、城隍庙、上海老街等为 中心的旅游风景区,九曲桥、湖心亭尤其享有盛名。民俗工艺小商品、上海及全国特色小吃、 上海本土文化及民间文化在此得到重生与发展,成为市民节庆庙会地。豫园作为留存完好的 江南古典园林,被誉为“东南名园冠”。豫园商城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大规模扩建,成为 规模宏伟的仿明清商业建筑群,既有历史渊源,又有民族风格,豫园被塑造成一个文化综合 体。为了再现民俗风情,豫园商城退出了“豫园中国节”的概念。正月有新春民俗艺术灯会, 三月有中华美食节,四五月是春季庙会和茶文化节,夏季有少数民族风情节,秋季有描绘和 赏菊啖蟹节,冬季有冬至膏方节等。尤其是元宵灯会在春节期间的上海最有人气,充分显示 了民俗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并因此成为上海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枫泾镇,素有“芙蓉镇”的美誉。这里文化资源丰富,有保存完好的 明清建筑;有古老质朴的蓝印花布、色彩鲜艳的刺绣;有式样各异的花灯、编织、剪纸、泥 塑;有粗犷洒脱的灶壁画,特别是享誉国内外的金山农民画;有久负盛名的枫泾四宝:丁蹄、 状元糕、五香豆腐干、枫泾黄酒;还有许多蕴藏在民间的传奇故事,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 所有这些家乡民间文化原有的特色,为枫泾古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人们用“枫泾寻画”四个字概括古镇的魅力,可谓一语双关,既有诗情画意,又留有悬 念,充分表达了枫泾古镇美丽如画的景色,又告诉人们枫泾拥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沉淀。枫泾 留下的是历史的原貌,是原来真实的景,不增加什么新东西,在保护过程中原样原修,保留 原材料、原工艺、原样式、本来的风貌,从而保留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原真性。 同时枫泾不是保留一座桥、一块碑、一个房子、一座店铺,而是一条街、一道河、一个 古镇的整体保留。整理的水墙门,如同周庄的前街后河、乌镇的水格房,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它与枫泾古镇引人入胜的桥、房子、街道、廊,相得益彰,构成的是浑然的一个整体。
4、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 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收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航海者就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在起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上还立天妃身为供奉。 妈祖就是这样一位天神。中国沿海的地方或内陆河道,以及世界各地有华侨聚集的大小 埠头,几乎都有她的宫庙。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共有 3 千多座妈祖庙以及 2 亿多崇信者。 她的影响力从南方沿海辐射开去,遍及港澳台以及亚洲、北美等 20 多个国家地区。 公园 960 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出生在福建莆田一户普通的林姓人家,因为不爱啼 哭,起名林默。因她识些天文,懂点医理,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所以为乡人所信赖。附 近渔民也渐渐相信她可以“预知吉凶”,从而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将她神化成可以“逢凶 化吉”的保护神。她过世不久,当地乡民便在莆田湄洲岛为她建庙祭祀,这座“落落数像” 的简陋祠庙,也是最早的妈祖庙,当时已经香火非常旺盛。 在民间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佛教也将妈祖演绎进自己的神话世界,称林默是东海龙王的女 儿,有一次游玩遇险,被观音菩萨完就,从而成为观音的侍女,并渐渐幻化为与观音菩萨平 起平坐的主神。儒家也对这一优质的文化载体予以高度重视,对妈祖神话进行了儒家式的“改 造”,增添了惩恶扬善的故事,力图去除妈祖浓厚的巫女色彩,将其塑造成为儒家的道德楷 模和精神典范。 历代统治者也不断对妈祖进行加封行赏。公元 1281 年,忽必烈边诏封妈祖为“护国明 著天妃”。虽然妈祖是汉族人,可加上一个“天”字,成为天神,那就没有种族划分的界线 了。元朝统治者对这位深得民心的海神推崇备至,源于对海运的重视和依赖:一方面是元时 海外贸易的持续繁荣,另一方面则是供应京师的海上运输线。公元 1329 年,元朝的皇帝曾 派遣“天使”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进香之旅,耗时半年,行程万里,沿途拜谒淮安、苏州、 杭州、绍兴、温州、福州、湄洲、泉州等重要港口的十五座妈祖庙,并代表皇帝呈献祭文。 至此,妈祖已升为国家级的航海保护神。而清代的妈祖信仰进入发展的全盛期,从康熙到同 治,有六位皇帝十余次加封,妈祖的称号也由明代的天妃升至天后,封号长达 64 个字,在 同时代女神中名号最长,地位尊贵,无以复加。 妈祖信仰的范围在明清时代不断扩大,很大程度上和当时的移民潮有关。譬如四川,明 清时代的客家移民由广东福建等地迁入,妈祖作为老家的神明也就在巴蜀扎根落户。清代中 后期,巴蜀地区的妈祖庙已超过两百座。 当贫瘠的土地无法提供足够的粮食时,明清时代大量广东福建的民众不断流动,每到一 处,都要兴修妈祖庙。譬如澳门妈阁庙,起初便是由漳州泉州潮州三地商人修建,称为三州 会馆,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即便是澳门(MACAU)的名字,业余妈阁庙有关。台湾的 妈祖信仰也十分普遍,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 510 座。妈祖的信仰,也随着先民的南渡遍布于 南洋各地。 面朝大海,高度 42.3 米,全球最高妈祖圣像于 2012 年 9 月 28 日落成,作为第六届天 津妈祖文化旅游界的重要活动,2500 余名游客和表演家以鼓乐、舞蹈等传统民俗方式,向 这位和谐女神致敬。一条从水中央建起的 6.5 公里长的通道将来自港澳台的游客带到了妈祖 圣像面前。他们虔诚地站立在圣像下,见证着这座妈祖圣像的落成。
从台湾赶来的某女士说,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坐落在海上的妈祖圣像。妈祖圣像的落成将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妈祖信仰的盛行,还在于她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 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她的亲和力更是别的神灵无法比拟的。如今,海外还有 游子没有归家,他们还需要神灵护佑,还需要妈祖守望。那么,就让我们借妈祖之名,以亲 情的名义祈祷四海归一,天下一家吧。 5、平阳鹤溪百年缸窑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而且还曾在中国外交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去年,平阳县公布了第一批县级历史文化村镇,鹤溪因缸窑而榜上有名。 早在上周时期,浙南先民就已经掌握了最原始的制陶技术。这一点可以从平阳龙山头石 棚墓中出土的大量商周时期的陶片得到证明。瑞安的陶山瓷窑、泰顺大安陶窑等,均凸显了 温州地区生产陶瓷历史的悠久、分布的广泛,平阳则以鹤溪缸窑的创建时间为最早,历史也 最富传奇色彩。 据《平阳县志》记载,明万历 47 年(1619 年),鲁通、鲁明等人利用腾蛟凤巢的油脂 陶土,在后庄村建窑烧制陶器。后逐渐兴盛,发展到 18 座窑,后庄村亦改名为缸窑村。1940 年,当地人谢伯和出自创办缸窑陶瓷厂。次年,群众集资 4300 银元,创办缸窑陶器运销合 作社,共有社员 72 人,年产陶器 5 万只。1946 年,在化学专家苏步青先生的帮助下,开始 生产化学工业用的耐酸坛,产品远销南京、上海等地,深受用户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指套工艺得到迅猛发展。1954 年,由苏增财、谢如观等人带头成立了 凤巢陶器生产合作小组;1957 年扩大为生产合作社;1959 年升格为平阳耐酸器材厂,属地 方国营性质,职工增到 300 多人,并新建倒焰窑 1 座。开始采用机械化生产,这是缸窑烧陶 工业的全盛时期,其产品畅销南京、上海、杭州等地;1964 年,我国为支援阿尔巴尼亚修 建炼焦炉,需要一批质量上乘的缸砖,而在国内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货源。后来,经有关部门 推荐,他们找到了缸窑。 于是,生产缸砖的重任就由缸窑耐酸器材厂承担。在上海援外部门的指导下,工人日夜 奋战,缸砖试产成功。后送上海鉴定,质量完全合格。缸砖的试产成功,不仅解决了我国的 援外任务,而且也同时解决了上海焦化厂无缸砖的后顾之忧。这一辉煌时刻永久载入史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缸窑烧陶在浙南地区有一定的影响,瑞安等地纷纷派人前往学习, 同时缸窑也有不少烧陶师傅到周边地区传授技艺,帮他们建厂烧窑。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 需求旺盛,缸窑曾一度空前繁荣,除满足温州各地日常生活所需外,产品还销往台州、丽水 和福建等地。此后,由于刚要生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又恢复了私人作坊方式,便逐步走 向衰落,但至今仍顽强地生存着。 鹤溪镇缸窑村位于平阳县西北部,距县城 18 公里,属半山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境内 有大溪流经。缸窑就坐落于缸窑山西麓,这里背山面水,风光秀丽,陶土资源丰富。烧陶必 备的水、柴、土三个条件在这一应俱全,难怪缸窑村的先祖不远千里从闽南迁徙于此建窑烧 缸。缸窑整个布局错落有致、依山就势。总占地面积 9000 平方米,共有三间单层简易砖木 结构陶瓷作坊,每间作坊大概有 17 间房子。解放初期,缸窑共有 4 条完整的窑床,现尚保 留 2 座,每座窑床长约 30 米,最多一个窑一次可烧 500 个左右器物。据缸窑传承人之一的
谢孝夏先生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间,缸窑手工艺人达百余人,然后逐年减少,现今只剩 8 人。这些还在以传统工艺制陶的工人,或许是这座百年缸窑的最后守护人了。 鹤溪缸窑作为温州地区保留至今为数不多的原始陶瓷作坊,是浙南山区传统民间手工艺 的缩影。它的保留为研究浙南地区陶瓷发展史提供了鲜活的史料。 6、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赴宁夏考察团的成员之一,作家 F 来到了宁夏,在雄浑的 贺兰山前,一幅幅原始古朴的岩画激荡着他的情绪。F 看完贺兰山岩画,内心颇有感触,他 特意为此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逝去的无形无迹的光阴正镌刻在一幅幅粗朴的岩画中,F 说:“原古先民以默默地文化 符合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情感,对观者内心形成强烈的冲击。” 贺兰县的皮影戏也令他感慨。他认为,贺兰皮影戏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古迹”要素保 持得非常好,表演皮影的民间艺人张进绪有优秀的禀赋,声情并茂,其家族式的传承则保证 了皮影戏的架构完整。道具乐器等“老家快”也仍保存着,但难的,政府应把贺兰县的皮影 戏当宝贝保护。 谈到宁夏的文化发展和保护,F 认为,经过深厚积淀的回族文化和西夏文化都是本地独 有的文化优势。从这点来说,保护文化是第一位,不善子孙后代还没有了解。独有的文化已 经消失了,保护文化必须投入资金,宁夏文化首先考虑的是做精做细,只有文化做精,才有 强大的可能。 作家 F 被人誉为“民间文化的抢救人”,对此,F 说:“这源于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感。” F 认为,物欲横流更容易导致精神被轻视。我们的民族精神在经受着精神价值的淡漠和外来 文化的冲击,坚守民族的特性,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显得尤为重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重要的是保护其本身蕴含的精神:“我们现在所要保护、抢救的也是中华文化的神。如果 我们不抢救自己文化的神,那么我们玩来玩去都是玩洋人的神,就没自己的神了。” F 认为,在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一直存在困难,但每个阶段的情况不同。初期的困 难是你的声音没有反响,想在空气里呐喊,没人回应,现在好了,上上下下都有了反响。但 这项工作在很多地方又被政绩化,表现出来往往是在“申遗”之前报下功夫,“申遗”一旦 成功反而不用了。因为不少地方喜欢做面子上的,能够很快出效果的事情,而“申遗”以后 日常的保护与政绩“解钩”。实际上文化遗产更需要“申遗”之后的保护,F 提出了两个观 念,第一是不应该只是政府保护或专家保护,因为文化是属于全民的,只有全民行动才能保 护好,全民保护是个关键。 一、“给定资料 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比长城、故宫还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见解。(15 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 250 字。 二、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如果你是某市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 3”,概括从中可以获
得哪些启示。(10 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 150 字。 三、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 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综合资料 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 稿。(20 分) 要求:(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 (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 (3)表述生动,对象明确 (4)总字数 400-500 字 四、假如你是平阳县的大学生村官,请根据“给定资料 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 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纲要的恢复与发展。(20 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通俗易懂,表达简明 (3)不超过 400 字 五、“给定资料 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情,请 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 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800-1000 字 2013 年国考申论完整参考答案(省部级以上) 一、“给定资料 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15 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 250 字。 【思路点拨】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阅读题目,本题要求谈对一种说法的见解,换言之,就是阐释该说法。题干明确说明结 合“给定资料”,要求提及全面、简明,所以不要单纯着眼于从“给定资料 2”中提及要点, 以免遗漏要点。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这一说法涉及两个主体:一为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为长城、故宫,可知长城、故 宫为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回到材料中寻找与两个主体有关的要点。给定资料 1 围绕传 统结婚仪式展开,主要说明传统婚庆仪式沿袭了乡村习俗,传承着某种精神。题目中说法的 出处在给定资料 2,那么重点阅读给定资料 2。给定资料 2 讲到文物即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 不断流失、盗墓猖獗,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毁灭更加触目惊心,资料中一系列问句均在说明 一个问题,即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模糊不清,所以导致其面临危机。资料 2 紧接着 阐述作者之所以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原因,即长城、故宫已失去其实用性。而戏曲、 剪纸等活着的文化,集中体现着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与神秘,表明我们中国人之所以 为中国人。此处同资料 1 都在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资料 2 紧接着讲到民间文化消 失后无法再生,这是在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资料 2 最后一段讲到某些政府官 员在文化理解上存在误区,不仅没有增加文化内涵,反而伤害了文化。这也是在讲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此问题同之前的问题可以进行合并。 资料 3 主要讲述不同地区在保护地方特色文化方面的成功经验;资料 4 主要讲述妈祖文 化;资料 5 主要讲述平阳鹤溪缸窑曾经的辉煌,而今急需保护促进发展。由这三则资料可知, 特色文化只有保护到位才能不断发展、创新。资料 6 讲述作家 F 对文化发展与保护的看法, 他提出全民保护与科学保护,这两点即为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可用对策。资料 6 最后再次阐 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那么此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以上进行合并、加工,梳理作答逻辑,既然是谈对一种说法的见解,那么无非两种态 度,肯定或者否定,结合给定资料来看,材料的整体倾向与资料 2 中文章作者的观点是保持 一致的,所以应对该说法持肯定态度。那么作答逻辑可以先表明态度,说明该说法的正确性; 其次阐述肯定的理由;最后对观点进行总结,联系实际,那么本题总结时应结合给定资料简 单谈谈如何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答案】 这一说法表达的内涵是:长城、故宫仅是古文明的躯壳,它已失去实用性。而戏曲、秧 歌、剪纸、刺绣等才是鲜活的文化,它集中体现了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与神秘,还传 承着独有的民族精神,可以让人获得精神归属感。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毁灭便无法再生,所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然而由于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 认识不够,导致其遭遇危机;某些政府官员在文化理解上的误区未能增加文化内涵,却伤害 了文化。因此,还需推行全民保护与科学保护,通过一系列的全面系统的保护工作保护非物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