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7年陕西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7 年陕西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考生领到试卷后,须按规定在试卷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 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回。 第一部分(共 60 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 12 小题, 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在复平面内,复数 z= 1 对应的点位于 i2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在象限 (D)第四象限 2.已知全信 U=(1,2,3, 4,5),集合 A= x (A) 4,3,2,1 (B) 4,3,2 3.抛物线 y=x2 的准线方程是 Z  x (C)  5,1  3 2 ,则集合 CuA等于 (D)  5 (A)4y+1=0 (B)4x+1=0 (C)2y+1=0 (D)2x+1=0 4.已知 sinα= 5 ,则 sin4α-cos4α的值为 5 (A)- 1 5 (B)- 3 5 (C) 1 5 (D) 3 5 5.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na 的前 n项和为 Sn,若 Sn=2,S30=14,则 S40 等于 (A)80 (B)30 (C)26 (D)16 6.一个正三棱锥的四个顶点都在半径为 1 的球面上,其中底面的三个顶点在该球的一个大 圆上,则该正三棱锥的体积是 (A) 33 4 7.已知双曲线 C: 3 3  1 (B) 2 2 a c  2 2 y b (C) 3 4 (D) 3 12 (a>0,b>0),以 C 的右焦点为圆心且与 C 的浙近线相切的圆 的半径是 A. ab B. 2 a  2 b C.a D.b 8.若函数 f(x)的反函数为 f )(1 x ,则函数 f(x-1)与 f (1  x  )1 的图象可能是
9.给出如下三个命题: ①四个非零实数 a、b、c、d 依次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ad=bc; ②设 a,b∈R,则 ab≠0 若 a b <1,则 b a >1; ③若 f(x)=log 2 2x=x,则 f(|x|)是偶函数. C.②③ B.①② D.①③ B.a≤c≤b 其中不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①②③ 10.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线 mα,直线 n β,点 A∈m,点 B∈n,记点 A、B 之间的距离为 a,点 A 到直线 n 的距离为 b,直线 m 和 n 的距离为 c,则 A.b≤a≤c 11.f(x)是定义在(0,±∞)上的非负可导函数,且满足 xf(x)+f(x)≤0,对任意正数 a、b, 若 A.af(b) ≤bf(a) C.af(a) ≤f(b) 12.设集合 S={A0,A1,A2,A3},在 S 上定义运算  为:A1  A=Ab,其中 k 为 I+j 被 4 除的余 数,I,j=0,1,2,3.满足关系式=(x  x)  A2=A0 的 x(x∈S)的个数为 A.4 B.bf(a) ≤af(b) D.bf(b) ≤f(a) a<b,则必有 C. c≤a≤b D. c≤b≤a C.2 D.1 B.3 第二部分(共 90 分)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   2 1 x lim 2 x  1 x     1   x 13. 1 2  x . 14.已知实数 x、y满足条件 x   2   3  2   x  x  ,04 ,02 ,03 y y y ,则 z=x+2y的最大值为 . 15.如图,平面内有三个向量 OA 、OB 、OC ,其中与 OA 与 OB 的夹 角为 120°,OA 与 OC 的夹角为 30°,且| OA |=| OB |=1,| OC | = 32 , 若 OC =λOA +μOB (λ,μ∈ R ) , 则λ+μ的 值 . 为 16.安排 3 名支教老师去 6 所学校任教,每校至多 2 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 (用数字作答)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4 分).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设函数 f(x)=a-b,其中向量 a=(m,cos2x),b=(1+sin2x,1),x∈R,且函数 y=f(x)的图象经过点    4  (Ⅰ)求实数 m的值; (Ⅱ)求函数 f(x)的最小值及此时 x 的值的集合.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种.    2, ,
某项选拔共有三轮考核,每轮设有一个问题,能正确回答问题者进入下一轮考试,否则即被 2 ,且各轮问 5 淘汰,已知某选手能正确回答第一、二、三轮的问题的概率分别为 3 、 5 4 、 5 题能否正确回答互不影响. (Ⅰ)求该选手被淘汰的概率; (Ⅱ)该选手在选拔中回答问题的个数记为ξ,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与数数期望.(注: 本小题结果可用分数表示)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 P  ABCD , 中 AD // BC , ABC  ,90 平面PA v PA  ,4 AD  ,2 AB  32 ,BC=6. (Ⅰ)求证:BD BD 平面 PAC ; BD  (Ⅱ)求二面角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P  D 的大小. 设函数 f(x)= 2 c ax ,  a 2 x  其中 a为实数. (Ⅰ)若 f(x)的定义域为 R,求 a的取值范围; (Ⅱ)当 f(x)的定义域为 R 时,求 f(x)的单减区间. 21. (本小题满分 14 分) 已知椭圆 C: 2 2 x a  2 2 y b  6 (a>b>0)的离心率为 , 1 3 短轴一个端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3 . (Ⅰ)求椭圆 C的方程; (Ⅱ)设直线 l与椭圆 C交于 A、B两点,坐标原点 O到直线 l的距离为 3 2 ,求△AOB面积 的最大值. 22.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各项全不为零的数列{ak}的前 k项和为 Sk,且 Sk= (Ⅰ)求数列{ak}的通项公式; 1 2 aa k k (  k 1 N*),其中 a1=1. (Ⅱ)对任意给定的正整数 n(n≥2),数列{bk}满足  b k b k 1  k  a b  n 1 (k=1,2,…,n-1),b1=1. 求 b1+b2+…+bn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 12 小题, 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D 3.D 10.A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B 11.C 12.B 4.A 5.C 6.B 7.B 8.D 9.A
16 分). 13. 1 3 14.8 15. 6 16. 210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4 分)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Ⅰ) ( ) f x  a b m   (1 sin 2 ) cos 2   x x , 由已知 f    π 4     m    1 sin  π 2     cos π 2  2 ,得 1m  . (Ⅱ)由(Ⅰ)得 ( ) 1 sin 2 f x   x  cos 2 x 1   x 2 sin 2    π 4    , 当 x sin 2   π   4  1   时, ( ) f x 的最小值为1 2 , 由 x sin 2   π   4  1   ,得 x 值的集合为 x x  k π     3π 8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 Z,    k . 解法一:(Ⅰ)记“该选手能正确回答第i 轮的问题”的事件为 ( iA i  ,, ,则 1 1 2 3) ( P A  , ) 4 5 ( P A 1 )  ( P A P A 2 ) ( 1 )  ( P A P A P A 3 ) ( ) ( 1 2 ) ) ( P A  , 2 5 该选手被淘汰的概率 ( P A  , 3 5 ) 2 3 2 1     ( 4 2 5 5 P P A A A 2        ) A A A 3 1 2 101 4 3 3 125 5 5 5 (Ⅱ)的可能值为1 2 3,,, P 1 5 . (  1) )  , 1 5  ( P A 1 4 2 5 5 4 3 5 5 8 25 12 25 P (  2)  ( P A A 2 1 )  P (  3)  ( P A A 1 2 )   的分布列为 ( P A P A 2 ) ( 1 ) ( P A P A 2 ) ( 1 )    ,    .  P 8 25 3   12 25 1 1 5  . 57 25 2 8 25 3 12 25 2 E     1 1 5
解法二:(Ⅰ)记“该选手能正确回答第i 轮的问题”的事件为 ( iA i  ,, ,则 1 1 2 3) ( P A  , ) 4 5 2 ) 3 5 ( P A  . ( P A  , 2 5 P 该选手被淘汰的概率 ) 3 1   ( P A A A 3 1 2 ) 1   ( P A P A P A 3 ) ( ) ( 1 2 )      1 4 3 2 5 5 5 101 125 . (Ⅱ)同解法一.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法一:(Ⅰ) PA ⊥平面 ABCD , BD  平面 ABCD . BD PA  ⊥ . 又 tan ABD  AD AB  , tan 3 3 BAC  BC AB  . 3     , , ∠ ∠ ∠  60 AEB BAC  ABD  30  又 PA AC A (Ⅱ)过 E 作 EF DE ⊥平面 PAC , EF 是 DF 在平面 PAC 上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知 PC DF⊥ , ∠ . BD ⊥平面 PAC . PC⊥ ,垂足为 F ,连接 DF . ,即 BD AC⊥ . 为二面角 A PC D  的平面角. EFD 90   P 又  ∠ DAC  DE AD   90 sin  ∠  DAC BAC 1  ,  30 , AE AB  sin ABE  , 3 又 AC  4 3 , EC  3 3 , PC  . 8 B F D A E C 由 Rt △ EFC ∽ △ Rt PAC 得 EF  PA EC  PC  3 3 2 . 在 Rt EFD△ 中, tan EFD  DE EF  2 3 9 ,  ∠ EFD  arctan 2 3 9 . 二面角 A PC D  的大小为  arctan 2 3 9 . 解法二:(Ⅰ)如图,建立坐标系, 则 (0 0 0) A ,, , (2 3 0 0)  B ,, , (2 3 6 0)  BD   (2 3 6 0) (0 0 4) ,, , AP  ( 2 3 2 0) ,, , C ,, , (0 2 0) D ,, , (0 0 4) P ,, , ,, ,  AC    BD AC  , BD ⊥平面 PAC . 0    BD AP  , 又 PA AC A   0  . BD AP  ⊥ , BD AC⊥ , z P A B D E y C
(Ⅱ)设平面 PCD 的法向量为 ( 1)  , , n x y , n , 0  PD   CD   CD   则 又 0 n ,  PD  ( 2 3  , , , 4 0) (0 2 4) ,, ,    2  2 3 y 4 x y  4 0   ,  0 , 解得  x       y 4 3 3 2 , ,       n  4 3 2 1 ,,   3  平面 PAC 的法向量取为 m  BD    2 3 2 0 ,,  , cos < m , n  m n m n 3 93 31 . 二面角 A PC D  的大小为  arccos 3 93 31 .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Ⅰ) ( ) f x 的定义域为 R , 2 x   ax a   恒成立, 0   a 2 4  a  , 0 a   ,即当 0 0 4 a  时 ( ) f x 的定义域为 R . 4 (Ⅱ)  ( ) f x  ( x x a ( x 2)e   ) ax a   2 x 2 ,令 ( ) f x ≤ ,得 ( x x a  ≤ . 2) 0 0 由 ( ) 0 f x  ,得 0 x  或 2   ,又 0  a x a  4 ,    , a x 0 a   时,由 ( ) 0 f x  得 0 0 2    ; a x 2 当 2 a  时, ( ) f x ≥ ;当 2 0 a  时,由 ( ) 0 f x  得 2 4 即当 0 a  时, ( ) f x 的单调减区间为 (0 2 )a, ; 2 当 2 a  时, ( ) f x 的单调减区间为 (2 4 0)a , . 21.(本小题满分 14 分) 解:(Ⅰ)设椭圆的半焦距为 c ,依题意  c  a    a , 6 3 3 ,
1b  ,所求椭圆方程为 2 x 3 2 y  . 1 ( A x (Ⅱ)设 1 ( y, , 2 B x ) 1 y, . ) 2 (1)当 AB x⊥ 轴时, AB  . 3 (2)当 AB 与 x 轴不垂直时, 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y kx m   . 由已知 m  1 2 k  3 2 ,得 2 m  3 ( 4 2 k 1)  . 把 y  kx m  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2 (3 k  1) x 2  6   x 1 x 2  6 km  2 3 1 k  , x x 1 2  2 3( m 2 3 k 1)  1  . kmx m  3 2 3 0   , 2  AB (1   k 2 )( x  2 x 1 ) 2 (1   k 2 )    36 (3 k 2 2 k m 2 1)  2  12( m 2 3 k 2  1)  1   12( k 2  1)(3 k  2 (3 k  2 1   2 1) 2 m ) 3( k   1) 2 2 1)(9 k  2 (3 1) k  2 3   2 12 k 6 k  4 9 k 2  1 3   12 1  2 k  6 2 9 k ( k  0) 3 ≤  12 2 3 6    4 . 当且仅当 2 9k  ,即 1 2 k 综上所述 AB max  . 2 k   时等号成立.当 0 k  时, 3 3 AB  , 3 当 AB 最大时, AOB△ 面积取最大值 S   1 2 AB  max 3 2  3 2 . 22.(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Ⅰ)当 1k  ,由 1 a  S 1 当 k ≥ 时,由 2 a  S k  S k k 1  因为 ka  ,所以 1 k a 0  a  1 k a  . 2  1 2 1 2 2 a a 1 2 及 1 1 a  ,得 2 1 2 1 1 ( ma     .从而 2 a a 1 k  a a k m   1  k k ,得 ( a a k k 1  a  1 k )  . a 2 k 1) 2   2 m  1 .  ma 2 2 (   m  1) 2  2 m , m  N .故 * ka  ( k k *  N . )
(Ⅱ)因为 ka b k ,所以 1 k  b k   n k  a 1  k   n k  1 k  .  b k b k 1   2  b 2 b 1 b  1   ( 1) k 1   ( n k   1)( ( k k  n k   1)  2) (  2 1   n  1) 1  1   b k b k 1 1   n b  3 b 2 所以 b k   ( 1) k b  故 1 1  1 n  k ( nC k  1 2 ,, , . ) n   b n  C C  1 n 2 n  C 3 n     C C C   0 n 1 n 2 n    ( 1) n C  n n       1 n    ( 1)n 1  C n n   .  1 n B卷选择题答案: 1.D 10.D 2.C 11.A 3.A 4.B 5.B 6.C 7.D 8.A 9.B 12.C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