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内蒙古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西又称“三晋大地”,今天山西省的简称还是“晋”,这一称谓源于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割台
湾”是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游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
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禁烟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4.“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
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以下
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特殊民主”的选项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
5.古代罗马文明为人类政治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法律制度,古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
规定:“宁可让罪犯逃脱惩罚,也不可冤枉一人。”这表明罗马法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的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体现疑罪从无的人文主义精神
D.是封建君主专制思想的起源
6.《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王位继
承法》规定,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由议会决定。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议会的权力受到限制 B.国王的权力不断扩大 C.英国实行民主共和制 D.英国实行君
主立宪制
7.1878 年 5 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
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 月 19 日,
新一届帝国议会以 221 票对 149 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 日起法令生效。这反
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D.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8.据统计,1782~1998 年,遭美国国会众议院弹劾、参议院审判的文职官员共有 16 人,其
中总统 2 人,内阁部长 1 人,参议员 1 人以及法官 12 人。其中有 7 人(全部是法官)被
审判定罪并被免去公职。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不利于维护司法的独立性
B.违背法官终身任职的规定
C.体现国会弹劾权的威慑力
D.体现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因
9.观察下列图片,有关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二
①图一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是东、西德共同修建的
②图二的事件发生在 1961 年,随后美国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③两图都是冷战格局下美苏对峙的重要体现
④图二危机中,美苏领导人表现了可知态度,相互妥协使危机逐步降温并解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④
10.2018 年 12 月 14 日,习近平和所有政治局常委及部分在京的党政军主要领导观看了纪念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体现了党和国家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坚持走改革开放之
路的坚定决心。四十年前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
D.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趋本务而寡末作。”材料体现的经济
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自由放任
D.重商主义
12.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以下表述不符合宋代经济发展的是
A.白银大量使用,已成为主要货币
B.坊和市的界限已经被打破
C.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
D.商业活动已打破时间限制
13.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 12 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
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此现象反
映了该地区
A.商业发达已出现商帮 B.农副产品的商品化 C.政府不再重农抑商 D.出现了资本主
义萌芽
14.“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
愈增。比及回南,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日久消耗愈甚,不惟亏折资本,浸至歇其
旧业。”据此判断
A.宁绍商人都以海运为生
B.中国航运业完全为洋商垄断
C.洋务企业难以同外国企业竞争
D.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15.如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 1840~1956 年四中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 D 曲线代
表的经济形式是
A.自然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外国资本主
义经济
16.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各项中能反映中国有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A.粮票→股票
B.集中管理→分散管理
C.父母官→人民公仆
D.自由放任→国
家干预
17.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 1500 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圈地运动的发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宗教改革的发
端
18.阅读下面“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880 年)对比表”,对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国 家 \ 年
1750 年(%) 1800 年(%) 1830 年(%) 1860 年(%) 1880 年(%)
份
英国
美国
中国
1.9
0.1
32.8
4.3
0.8
33.3
9.5
2.4
29.8
19.9
7.2
19.7
22.9
14.7
12.5
A.制度创新是各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19.斯大林曾说:“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假如我们不是唯一
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
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这说明斯大林认为
①核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 ②工业化是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途径 ③农业集体化为
工业化提供条件 ④工业化快速得到了实现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④
20.有学者认为,在 20 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
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
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1.中华传统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强烈
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下思想与之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兼爱、非攻 D.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
争
22.戊戌政变后,慈禧对李鸿章说:“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对曰:“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
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李鸿章被误认为“康党”
的原因是
A.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创办淮军形成地方军阀势力
C.创办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
D.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23.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
种变化主要源于
A.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对西学认
知的程度
24.1916 年 9 月 1 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第一期上发表
《敬告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当时他心目中的“新青年”应该具有
A.君主立宪思想
B.尊孔复古思想
C.民主科学思想
D.社会主义思想
25.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共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
为国民所共享。”这体现的思想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社会主义
26.经历长期的政治革命和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逐渐探索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共同的
思想精髓是
A.独立自主
B.创新科技引领发展
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D.继承发展和与时
俱进
27.阅读下框内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明的评论
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
的国家的实力。
A.“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C.大型运输机运 20 成功试飞
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28.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
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 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
为了
A.加强国防力量
B.提高国际地位
C.建立科研体系
D.服务生产发展
29.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
之的是自然的窗口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在此,作者
A.再现了历史真实场景
B.刻画了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了上帝精神权威
D.歌颂了真实自然的人性
30.下列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
A.《人间喜剧》
B.《战争与和平》
C.《红与黑》
D.《双城记》
第Ⅱ卷 非选择题(第 31 题 12 分,第 32 题 14 分,第 33 题 14 分,共 40 分。)
31.(12 分)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
问题:
材料一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
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中这个“偏房”是什么机构?(2 分)它设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 分)
材料二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
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什么?是什么革命建立的?(2 分)此次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N·配弗《远东》
(6 分)
32.(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
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
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罗斯福(1936 年)
(1)材料一中“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的是什么?(2 分)它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2 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因
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特别是德国,有人悲观
地估计,仅仅清除柏林市区的瓦砾,就要 20 年的时间,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
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
“黄金时期”。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
——人教版历史材料《必修二》
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谈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2 分)概要谈谈对我
国实现
经济平稳运行的启示?(2 分)
33.(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 世纪的中国,正值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
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1)材料一中“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2 分)这种因素产生的背景是什
——刘志平《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么?(4 分)
材料二 16 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们从封建愚
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和人生活的世界。文艺复兴以后,面向世界、重视实践
的社会风气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学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扩大。17 世纪,牛顿创
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经典力学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
体系,引起人类认识上的巨大飞跃。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成因,(2 分)经典力学体系
等科学
成就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又产生什么重大影响?(4 分)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它们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什么哲
学原理?
2019 年内蒙古普通高中会考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 号
01~10
11~20
21~30
答
案
A
A
A
C
A
B
C
B
B
B
B
C
C
C
B
D
A
C
C
C
B
C
D
A
D
C
D
B
D
B
第Ⅱ卷 非选择题(第 31 题 12 分,第 32 题 14 分,第 33 题 14 分,共 40 分。)
31.(12 分)
(1)机构:军机处
根本目的:加强专制皇权
(2)仿制品: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革命:辛亥革命
历史功绩: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的近代民族国家——中华民国;
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政治民主化取得里程
推动了社会风俗变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碑成果;
32.(14 分)
(1)伟大而成功的战争:罗斯福新政
历史背景: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美国民众对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及其效果失望、不满。
(2)原因:美国对西欧、日本的大力援助、扶持,并建立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调整政策,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建设福利国家;
把握、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