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下半年湖北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B)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2.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题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学是:(C)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3.我国的学校最早产生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C)
A.“六艺’’
B.“七艺”
C.“四书”“五经”
D.《论语》
5.封建社会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A)
A.个别教育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6.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蘕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久俱黑”,这强调的是哪一因
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B)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7.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把儿童和新年的教育“成人化”这违反了儿童生身
心发展的(B)
A.顺序性
B.阶段性
C.稳定性
D.个体差异性
8.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D)
A.规模
B.速度
C.内容
D.性质
9.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检查和规定是:(B)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教学升划
10.主张对教育所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教育的目标在
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观点:(B)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形式教育
D.实质教育
11.我国首次制定的近代学制是:(C)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寅学制
D.戊戌学制
12.在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高中阶段课程以哪一类为主:(A)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D.选修课程
13.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遵
循的是:(B)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4.“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提出的人是:(D)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马卡连柯
15.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前提和基础是:(A)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培养和组织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协调各方面对学生要求
二.名词解释: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
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2.个人本位论: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
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增进他们的个人价值的教育观念。
3.隐性课程: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
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
4.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现代教育在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人的发展方向;
⑵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⑶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
2.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⑴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衔接;
⑵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⑶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⑷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⑸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3.简述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
⑴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⑵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⑶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4.班主任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⑴高尚的思想品德;
⑵坚定的教育信念;
⑶家长的心肠;
⑷较强的组织能力;
⑸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6)善于待人接物。
四.论述题:
论述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的涵义及其在实践中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发挥学生集
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贯彻原则的要求是:
一、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努力;
二、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五.案例题:
案例分析一
这是重庆一中学由剃头发事件而不让其上课的材料
刘某是一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特喜欢罗纳尔多,把头发剃成足球样式形状,第二天便来学
校上课,刚走进教室,被老师看见,老师便对他说:“你的发式太怪了,把头发再去剪剪,
恢复正常了再来上课,顺便让你爸爸妈妈来学校一趟。”刘某会加后,将这件事告知家人,
第二天他的外婆便一起来学校,学校老师要求刘某剪掉头发,并不准许他上课。外婆带他去
将头发剪成光头,第三天又来学校,没想到学校老师却说哪有学生光头来上课的,依然不允
许其上课,外婆只好找校方领导,校方说不准许其上课。家长说;‘可否戴帽子上课。“校方
说;‘不行,等头发长长了再来上课。”家长为让刘某学习,找到教育局领导反映情况,教育
局要求准许刘某上课,并且在校期间(要遵守)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学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后,(对刘某家长说)以刘某光头损坏学校形象为由不允许刘某上课。
运用相关的教育法规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回答: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学校这样做不合理。原因如下:
一、从法律的角度说,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学生们的权利,任何人
无权剥夺。因此,对品行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当耐心的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校对未
成年学生包括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只有“教育权”,而无抛弃、勒令离校、限制上课等“处
罚权”;
二、从情理的角度说,十四岁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完善、不深刻,明辨
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基于这样的身心特点,犯错误、违反校规校纪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学
校都以开除、限制学生上课等简单的方式处罚学生的话,那么,教育既无艺术,也无科学可
言了。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学校未经尝试其他教育方法遍急于处罚学生,显然不合情理。
三、学校随意处罚学生,甚至将违反纪律的学生驱逐出校园,推向社会,是对社会、学生的
一种不负责任。学校作为专门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起教育责任。何况,对于学生的错误,学校
领导和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
案例分析二某老师在《赠汪伦》的教学中,老师组织了一场“表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赠汪伦》一课,大家有没兴趣表演李白和汪伦离别时的情况呢?
同学们纷纷举手,并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他们模仿古人的模样,用手捞胡子,边念《赠汪
伦》的诗。这种新奇的表演让老师和同学们都精精乐道的看着。
后来又有一组的同学上台表演,他们想起了唱古时候离别时候的歌,可是又都不太想的起来,
这时老师提醒道,我们可以唱自己知道的歌。歌曲便在教师上空飞扬。
请结合案例,分析教师应如何上好一堂课?
答:1、明确教学目的
2、保证书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5、组织好教学活动
6、布置好课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