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与常德特色有关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门柑橘榨汁
B. 桃源沙里淘金
C. 鼎城桂花飘香
D. 澧县葡萄酿酒
【答案】D
【解析】A、榨汁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沙里淘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
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桂花飘香属于扩散现象,其实质是分子不断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
化;D、葡萄酿酒的过程,产生了酒精这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微观示意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故只有一种分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故有多种分子。
由分析可知,A、C、D 选项各只有一种分子,故为纯净物,错误;B 有两种分子,为混合物。故本题选 B。
3.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答案】D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有黑色固体生成,错误;B、红磷在
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白烟,错误;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同时生成白色固体,
错误;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正确。故本题选 D。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点燃酒精灯
C. 滴加液体
D.
过滤
【答案】B
【解析】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以防灯内酒精着火,引起酒精灯爆炸
5.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B. 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C.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D.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
【答案】C
【解析】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太阳提供热量使水分温度升高,加快水分子运动速率,正确;
B、干冰升华,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变大,正确;C、水烧开后水分子运动程度剧烈,动能
变大,将壶盖顶开,错误;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
子,故分子种类变化,正确。故本题选 C。
6. 2018 年 2 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城市论坛上,常德分享了“海绵城市”建设﹣﹣水治
理的成功经验,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C. 工业上应该对废水做处理使之符合标准后再排放
D. 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答案】A
【解析】A、地球水资源丰富,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错误;B、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可减少
水体污染,正确;C、工业上对废水做处理使之符合标准后再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正确;D、农业、园
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正确。故本题选 A。
7.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
A.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C. 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D.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答案】C
【解析】 “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为隔离可燃物。故在选项中寻找与此灭火原理相同的即可。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氧气,错误;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降低可燃物周围环
境的温度,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错误;C、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是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
正确;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与分析不符,错误。故本题
选 C。
8.在加热条件下,铜能与稀硝酸发生反应:3Cu+8HNO3(稀)
3Cu(NO3)2+2X↑+4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
)
A. N2O
B. NO
C. NO2
D. N2O5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数目不变,通过观察反应方程式可知,X 中应包含一
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故选择 B。
9.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很受观众欢迎,该节目“第三季”深度讨论了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
下列有关食物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用小苏打做发酵粉焙制糕点
B.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C. 霉变的大米用水清洗后食用
D. 大量采用油炸方式制作食物
【答案】A
【解析】A、用小苏打做发酵粉焙制糕点,正确;B.、甲醛溶液有毒,故不能浸泡海产品,错误;C、大米
发生霉变,对人体有害,即使清水洗后也不能食用,错误;D.、大量采用油炸方式制作食物的过程中,可
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错误。故本题选 D。
10.含碳元素的物质间发生转化:C
CO
CO2
H2CO3,其中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
)
A. ②
B. ①②
C. ③
D. ①③
【答案】B
【解析】①过程中,单质碳化合价为零,CO 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化合价发生变化;②过程中,CO2 中化
合价为+4,化合价由+2 变为+4,化合价发生了变化;③过程中,H2CO3 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故化合价
没有发生变化,故本题选 B。
11.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答案 A
B. 答案 B
C. 答案 C
D. 答案 D
【答案】C
【解析】A、蚊虫叮咬时主要注入酸性物质,肥皂水呈碱性,涂抹后可发生中和反应达到消肿目的,合理;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可以在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以防腐,合理;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渍,
其原理是产生乳化作用,将油渍随水流冲走,不合理;D、废旧电池不随意丢弃而要回收利用,主要是为了
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节约金属资源,合理。故本题选择 C。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慢慢注入浓硫酸里
B. 蒸发:做粗盐提纯实验时,当蒸发皿中开始出现固体时停止加热
C. 形成:将少量酒精、面粉、蔗糖分别加入水中均能形成溶液
D. 配制: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答案】D
【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硫酸慢慢注入水里,否则放出大量的热会使水飞溅出来,错误;B、做粗盐
提纯实验时,当蒸发皿中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防止固体飞溅出来,错误;C、将少量
酒精、面粉、蔗糖分别加入水中,面粉不能溶解,故不能形成溶液,错误;D、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氯
化钠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正确。故本题选 D。
13.下列每组中的两种固体物质,只用水做试剂,不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
A. CuSO4、KNO3
B. KCl、NaCl
C. AgCl、NaNO3
D. NH4NO3、NaCl
【答案】B
【解析】A、CuSO4 溶于水呈蓝色溶液,KNO3 为无色透明溶液,可鉴别;B、KCl、NaCl 溶于水均为无色透明
溶液,故无法鉴别;C、AgCl 不溶于水,NaNO3 可溶于水,故可鉴别;D、NH4NO3 溶于水后吸收热量,温度降
低,NaCl 溶于水后温度无明显变化,可鉴别。故本题选 B。
14.在含有大量 Na+、OH﹣、SO4
2﹣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
A. NH4
+
B. Ba2+
C. Cu2+
D. K+
【答案】D
【解析】A、NH4
+和 OH﹣不能大量共存,会产生氨气,错误;B、Ba2+和 SO4
2﹣不能大量共存,会生成硫酸钡白
色沉淀,错误;C、Cu2+和 OH﹣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会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错误;D、K+可与所有粒
子共存,正确。故本题选 D。
15.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
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锌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锌
③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最后溶液一定变成浅绿色
④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氯化锌和氯化镁
⑤滤液的颜色不可能为浅绿色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锌粉能先置换铜,再置换铁,不能置换镁,而铜不与酸反应,再由题目可
知,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可知锌粉将铜完全置换出来,故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含有锌,故
①错误,②正确。有题目可知,滤渣中有能与稀硫酸反应的金属,必有金属铁,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
色溶液硫酸亚铁,故溶液一定为浅绿色,③正确;锌粉先置换铜,故一定生成氯化锌,锌粉不与氯化镁反
应,故一定有氯化镁,④正确;由③可知,⑤与③相矛盾,错误。故②③④正确,本题选 B。
二、非选择题
16.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硫原子_____
(2)生石灰_____
【答案】 (1). 2S
(2). CaO
【解析】 (1)两个硫原子,先写个数,再写对应的符号,即 2S;(2)生石灰的学名叫做氧化钙,化学式为
CaO。
17.能源、材料、环保、食品等问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请从化学的视角分析下列有关问题并填空:
(1)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使用了压缩天然气(CNG)作燃料,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人类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是_____(填化学式);
(2)据《湖南日报》报道:“黔张常“铁路预计 2019 年底建成,建成后,湘西北将逐步跨入“高铁时代”。
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钢铁属于_____(选填“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防止钢铁
制品锈蚀的方法有_____(任写一种);
(3)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优美的环境,但是生活中环境污染的情况依然存在,其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
物质是有害气体和_____。2018 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塑战速决”,塑料制品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
大量废弃塑料带来的“_____”异常严重,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
(4)为了合理膳食,生活中把榨好的蔬菜汁放到面粉中,做成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的蔬菜馒头,这种馒头提
供的营养素主要有_____(任写一种);
(5)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尿素[CO(NH2)2]属于_____(选填“氮肥”、“钾肥”或“磷肥”)。
【答案】 (1). CH4+2O2
CO2+2H2O
H2
(2). 金属材料
刷漆
(3). 烟尘
白色污染
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4). 糖类或维生素
(5). 氮肥
【解析】(1)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氢气是人类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故化学式
为 H2;
(2)钢铁主要成分是铁和碳,为合金,故属于金属材料;防止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有保持干燥,刷漆,表
面涂油等;
(3)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有害气体和烟尘;大量的塑料废弃物降解速度极缓慢,故容易造成白色污
染;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餐盒的使用;
(4)面粉中含有淀粉,属于糖类,蔬菜汁中含有维生素;
(5)根据尿素化学式可知,尿素含有氮元素,故尿素属于氮肥。
18.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1)可以除去水中溶解的一些杂质和异味的设备是_____(填字母);
A.过滤池 B.吸附池
C.清水池
(2)检验上述所获取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_____来区分,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降低水的硬度;
(3)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上述过程净化后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L﹣1,含铜<1.0mg•L﹣1.……其
中的“铁、铜”指的是_____(填字母)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答案】 (1). B
(2). 肥皂水
(3). 加热煮沸
(4). C
【解析】(1)除去水中溶解的一些杂质和异味,需要进行吸附处理,故选用设备为吸附池,选择 B;
(2)肥皂水可区分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方法为加热煮沸;
(3)饮用水中含“铁、铜”指的是铁元素和铜元素,故填元素。
1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
(2)1869 年,_____(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A.侯德榜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3)我国的稀士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铕是一种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_____(填字母)
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铕的原子序数是 63
C.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52.0
(4)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由钠
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氟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
【答案】 (1). A
(2). B
(3). A
(4). 得到
NaF
【解析】(1)元素定义为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不同元素间最本质区别为质子数不同,
选择 A。
(2)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填 B。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铕的有关信息可知,铕为金属元素,故 A 错误;左上角数字表示元素原(3)子序数,为
63,正确;下方数字表示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52.0,正确;故选 A。
(4)原子都有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趋势,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7,故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
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符号书写在左边,非金属元素符号书写在右边,故化合物氟
化钠的化学式为 NaF。
20.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 P 点表示的意义_____;
(2)t1℃时,将 30gA 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3)当 A 中混有少量的 B,常用的提纯方法是_____;
(4)将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t3℃降到 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
【答案】 (1). 2℃时,A、B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75
(3). 降温结晶
(4). B>A>C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和溶解度定义可知,P 点表示的意义为 t2℃时,A、B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A 物质溶解度为 50g,即在该温度下,100g 水中最多溶解 50gA 物质,故 50g 水中能溶解 A 的
质量为 25gA,有 5gA 不能溶解,故溶液质量为溶剂的质量加上溶质的质量(溶解掉的 A 的质量)为 75g;
(3)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B 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故当 A 中混有少量的 B 时,可采
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 物质;
(4)由图上信息可知,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
降温后 C 无溶质析出,A、B 两种物质均有溶质析出,t3℃时假设三种物质均溶解到 100g 水中形成的饱和溶
液,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关系 A>B>C,降温到 t1℃时因 C 无溶质析出,虽然 C 的溶解度变大,但溶
质质量不变,故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 B>A>C,故三种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 B>A>C。
21.如图是 A、B、C、D、E 五种不同类别物质卡片组成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
液)间能发生反应。
(1)若 D 与 E 能发生反应,则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若 C 为氧化铁,写出 C 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若 E 为碳酸钠,将二氧化碳通入 E 溶液时,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反应物有_____种;
(4)若甲+乙→盐+水,从初中化学知识的角度,根据图判断,一定符合条件的组合是_____(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