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山西普通高中会考生物考试真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答题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45 分)
本卷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细胞学说阐明了
(
)
A.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B.细胞的多样性
C.细胞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 D.细胞的统一性
2.鉴别一个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最好检查它(
)
A.有无叶绿体
C.有无中心体
B.有无液泡
D.有无细胞壁
3.下列核苷酸不可能属于 DNA 基本组成单位的是(
)
A.
C.
B.
D.
4.一分子 ATP 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团的数目分别是(
)
A.有无叶绿体
C.有无中心体
B.有无液泡
D.有无细胞壁
5.生物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
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这体现了生物膜的(
)
A.流动性
C.全能性
B.选择透过性
D.多样性
6.人体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是因为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
)
A.酒精和二氧化碳
B.乳酸和二氧化碳
C.乳酸
D.二氧化碳和水
7.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CO2 固定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
A.C2 分子
C.C5 分子
B.C3 分子
D.C6 分子
8.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与生物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B.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C.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时期
D.细胞分化是在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9.“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的原因是(
)
A.碳在生物体内最多
B.碳容易氧化提供能量
C.碳能维持细胞形态
D.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0.下列几种细胞结构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
A
B
C
D
11.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关于(
)
A.性状的传递规律
C.基因的传递规律
B.蛋白质的传递规律
D.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12.对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
)
A.4 种
B.3 种
C.2 种
D.1 种
13.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发生在(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的间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
14.正常人有 23 对染色体。女性产生的正常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性染色体类型分别为
(
)
A.46、XX
B.44、XX
C.23、X
D.22、X
15.已知 1 个 DNA 分子中有 1000 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 600 个,这个 DNA 分子中应含有
的脱氧核苷酸数目和腺嘌呤数目分别是(
)
A.1000 个和 200 个
B.1000 个和 400 个
C.2000 个和 400 个
D.2000 个和 800 个
16.DNA 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分别发生在(
)
A.细胞核、核糖体
C.核糖体、核糖体
B.细胞核、细胞核
D.核糖体、细胞核
17.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
18.在我国载人航天实验中,科学家会把一些植物种子送往太空,然后对他们进行性状变异
观察,培育出太空椒等作物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主要是(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多倍体育种
D.单倍体育种
19.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低温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A.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促进纺锤体的形成
C.抑制染色体的复制
D.促进染色体的复制
20、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
(B)对红色(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占 18%,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占 78%,
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占 4%,则基因 B 和 b 的频率分别是(
)
A.57%、43%
B.80%、20%
C.64%、36%
D.92%、8%
21.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
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可导致(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2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河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瓶盖、凡士林等材
料制作了 3 个生态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瓶中的分解者主要来自河水及池泥
D.若想维持较长时间的稳态,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23.从光裸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一般是(
)
A.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地衣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
C.草本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D.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
24.下列有关人体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25.与艾滋病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B.HIV 主要攻击 T 淋巴细胞
C.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会被感染
D.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
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植物激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27.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C.人体只依靠细胞免疫抵御流感病毒
D.人体的抗体由浆细胞产生
28.某种群在有限资源和空间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是(
)
29.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各信息中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A.蜜蜂跳舞
B.孔雀开屏
C.鸟类鸣叫
D.昆虫的性外激素
30.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围湖造田
B.毁林开荒
C.退耕还林还草
D.焚烧秸秆
第Ⅱ卷
本卷共 6 小题,共 55 分
31.(7 分)请回答下列生物实验的相关问题:
(1)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时,先使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目标,若目标位于视
野下方,应向_____方移动装片,使其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节
___________使物象清晰。
(2)生物实验室里,有下列试剂供实验时选用:
A.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
B.双缩脲试剂
C.斐林试剂
D.质量浓度为 0.5g/mL 的蔗糖溶液
E.苏丹Ⅲ染液
F.质量浓度为 0.3g/mL 的蔗糖溶液
G.醋酸洋红液
①欲制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解离时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填标号)
②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用试剂_______(填标号)处理洋葱表皮,
显微镜下发现细胞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③鉴定还原糖时,加入_______(填标号),经水浴加热后,其现象为产生_______沉淀。
④将适量 B 试剂注入盛有 2mL 豆浆的试管,摇匀,试管内的颜色将变为_______。
32.(11 分)下面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属于________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图的细胞均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填标号)。
(3)图中 2、6 的主要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_______(填标号)是细胞内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5)下图是乙图中的两种细胞器。用健那绿染色后仍处于生活状态的是_______(填标号)。
丙中含有的色素可以用_______法进行分离。
(6)a、b 表示两种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 a 是_______,b 是_______。a 是在光合
作用的_______反应阶段产生的,b 是细胞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阶段产生的。
33.(10 分)下图为某家族一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 A、a 表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常、X)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Ⅰ-1的基因型是_____。Ⅱ-3的基因型是_____。
(3)Ⅲ-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他是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
(4)若Ⅱ-5是携带者,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为确保生出健康孩子,除
遗传咨询外,还建议他们进行_____________。
(5)若人群中有1%的人患该病,Ⅱ-5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
34.(9 分)观察下列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①代表_________,②代表_________,③代表____________。
(2)丙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
( 3 ) 该 图 表 示 基 因 指 导 蛋 白 质 合 成 中 的 _________ 过 程 。 ③ 中 的 AUG 如 果 变 成
AUU,_________(会,不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根本原因是相关基因发生了_________。
(4)连接甲丙的化学键称为__________。
(5)图中的这段③需要________个②才能把所需要的氨基酸转运到①上。
35.(9 分)正常人血糖浓度的范围是 0.80~1.20g/L,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
图甲中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A、B 两人在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下
列问题:
(1)A、B 两人中可能患糖尿病的是_________。糖尿病人由于胰岛_________细胞受损,导
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使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出现障碍,从而患病。
(2)人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_________分解,
使血糖浓度升高。
(3)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素分泌_________,使血糖浓度降低,结果又使胰岛素分泌
_________(增加、减少),这种调节称为_________调节。
(4)研究表明,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还受下丘脑的控制,说明血糖平衡是由_________和
_________共同调节的。
(5)在糖尿病人口服葡萄糖后,t 时注射胰岛素,请在图乙中绘出其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
曲线。
36.(9 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值的单位为 kJ/(m2·a)。请分析回
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是________kJ/(m2·a),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是沿着________
流动的,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是通过动植物、微生物的________实现的。
(4)上图数据反映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判断依据是能量输
入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能量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