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初秋季节,小草叶片上出现晶莹的露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
A. 蒸锅上方生成“白气”
B. 初冬,草丛中出现霜
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
D. 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A. 蒸锅上方生成“白气”
,是从锅里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 A 符合题意;
B. 初冬,草丛中出现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故 B 不符合题意;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故 C 不符合题意;
D.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故 D 不符合题意。
2.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C.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此处的分子既包括分子,也包括原子,也包括离子,故 A 正确
B. 分子热运动的速度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故 B 正确;
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更小的微粒组成,所以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
小微粒,故 C 错误。
D.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压缩固体和液体比较困难就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 D 正确;
3.如图所示,2019 年 4 月 10 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问世,除了帮助我们直接确认了黑洞的存在外,还证实
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下列关于宇宙的描述中,不正确
A. 地球是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
B. 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会走向“死亡”
C. 宇宙处于普遍的膨胀之中
D.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太阳有八颗行星,地球是其中的一颗,故 A 正确;
B. 太阳是一颗黄矮星,黄矮星的寿命大致为 100 亿年,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会走向“死亡”,故 B 正确;
C. “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在不断的膨胀,故 C 正确;
D. 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不是宇宙的中心,故 D 错误。
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淋浴用热水的温度约 40℃
B. 学生座椅的高度约 40dm
C. 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的重力约 20N
D. 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 400W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 37℃,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约 40℃.此选项符合实际;
B. 学生座椅的高度低于课桌的高度,约 40cm,故 B 不符合实际;
C.中学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 0.2kg,重力约 2N,故 C 不符合实际;
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 40W,故 D 不符合实际.
5.对于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复兴号”列车,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列车所受重力和列车对铁轨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列军所受重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列车所受重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列车对铁轨的压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列车的重力和列车对铁轨的压力,这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同,它
们既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故 A 错误;
BC. 列车的重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都作用在列车上,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
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 B 错误, C 正确;
D.列车对铁轨的压力和铁轨对列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铁轨和列车上,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D 错误。
6.关于压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吸管把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B. 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C. 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车轮对路面的压强
D. 起风时,屋内窗帘飘向窗外,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吸管吸饮料时,嘴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压入嘴中,利用了大
气压.故 A 正确;
B.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为了能承受更大的压强,下面更宽,
故 B 错误;
C. 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车轮对路面的压强,故 C 正确;
D. 由于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所以起风时,屋内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窗帘飘向窗外,故 D 正确。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B. 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 340m/s
C. 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D. 成语“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具有能量,如利用 B 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是利用声
波传递信息;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 A 正确;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15℃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是 340m/s,故 B 错误;
C. 如果乐器发出的声音干扰了人们的学习和休息就是噪音,故 C 错误;
D. 成语“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 D 错误。
8.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
B. 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
C. 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D. 待观察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在目镜的焦点附近生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远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较差,应佩戴会聚透镜,因此远视眼
的矫正是佩戴合适的凸透镜,故 A 错误;
B.穿衣镜是平面镜,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 B 错误;
C.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
头二倍焦距之外,故 C 错误;
D.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D 正确。
9.关于机械能及其转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冰壶从离开手到停下来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 降落伞匀速下降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小,动能不变
C. 只要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物体的重力势能就一定会发生变化
D. 电梯匀速上升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冰壶从离开手到停下来的过程中,由于其与地面摩擦,所以使得其机械能减小,减小的机械能
转化为内能,故 A 正确;
B.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变小,故 B 正确;
C. 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但是在竖直方向高度没有改变,重力势能不变,故 C 错误;
D. 电梯匀速上升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故 D 正
确。
10.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运动员戴上防滑手套
B. 旱冰鞋底部装有滚轮
C. 在饮料瓶盖上做出细条纹
D. 刹车时,用力捏紧自行车的车闸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运动员戴上防滑手套,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
题意。
B. 旱冰鞋下装有滚轮,是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符合题意。
C.在饮料瓶盖上做出细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D.刹车时,用力捏紧自行车的车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的,不符合题意。
1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
B. 0℃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为零
C. 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和内能均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热量是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高温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 A 正确;
B.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 B 错误;
C. 热量是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只能用“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故 C 错误;
D.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故 D 错误。
12.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电路发生了短路
B. 控制电灯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与电灯之间
C. 使用测电笔时,必须用手直接接触金属笔尖
D. 一般对人体而言,只要电压不高于 220V 就是安全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开关跳闸是由电路中电流过大造成的,可能是短路,也可能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故 A
错误;
B.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这样在开关断开时,用电器上没有电,不易发生触电事故,
故 B 正确;
C.使用测电笔时,手要与笔尾金属体接触,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金属笔尖。故 C 错误;
D.一般对人体而言,只要电压不高于 36V 就是安全的,故 D 错误。
13.将两只不同规格的灯泡 L1、L2 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 S1、S2 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
B. L1 与 L2 的亮度一定相同
C. 通过 L1 和 L2,的电流一定相等
D. 只断开 S2,L1 发光且亮度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知,L1、L2 并联连接在电路中;电流表与 L1 串联,测量 L1 的电流;故 A 错误;
BC.两灯并联,灯两端的电压相同,但是由于两个灯的规格不同,即电阻不同,通过两灯的电流不同,亮
度一定不同,故 BC 错。
D.开关 S1 在干路,开关 S2 与 L2 串联,只断开 S2,L1 发光且亮度不变,故 D 正确。
14.如图甲所示,某科技小组的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圆柱形金属块,使其缓慢匀速下降,并将其浸
入平静的游泳池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与金属块下底面下降高度 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忽略金属
块浸入水中时池水液面高度的变化,g取 10N/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金属块所受重力大小为 26N
B. 金属块的密度为 2.3×103kg/m3
C. 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26N
D. 金属块恰好完全浸没时,金属块下底面所受水的压强为 5×103Pa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象可知,当 h=0 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46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
知,G=F拉=46N,故 A 错误;
C.由图象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受到的浮力不再改变,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F浮
=G−F=46N−26N=20N.故 C 错误;
B.由 F浮=ρ水gV排得:
V物=V排=
浮
F
水 =
g
20N
1 103kg / m3 10N / kg
=2×10−3m3
由公式 G=mg可求出物体的质量 m=
G
g =
46N
10N / kg =4.6kg,
则圆柱体密度ρ物=
m
V物
=
4.6kg
2 10 3m3
=2.3×103kg/m3
故 B 错误;
D.由图象可知,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 h=50cm−30cm=20cm=0.2m,因此受到的液体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故 D 错误。
1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 S 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移动,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 电流表 A1 的示数变大,电压表 V 的示数变小
B. 电流表 A2 的示数变小,电压表 V 的示数变大
C. 电压表 V 与电流表 A2 的示数之比变大
D. 电流表 A2 与 A1 的示数之差变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电路图可知,R1 和 R2 并联,电流表 A2 测干路电流,电流表 A1 测通过 R2 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
AB. 当开关 S 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由欧姆定律
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大, 由于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因此电流表 A1 的示数不变,而干路电
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故电流表 A2 示数变大;而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因此电压表示数不变;故 AB 错误;
C.电压表 V 读数与电流表 A2 读数的比值等于电路总电阻,滑片向右移动的过程,电路中的总电阻随滑动变
阻器接入电路阻值的减小而减小,因此比值变小,故 C 错误;
D. 根据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电流表 A2 与电流表 A1 的示数差等于通过 R1 的电流,
则该差值变大,故 D 正确;
16.有两只灯泡 L1、L2,分别标有“220V 100W”和“220V 40W”的字样。若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灯正常发光时,L1 的电阻较大
B. 两灯并联接入 220V 的电路,L1、L2 消耗功率之比是 2:5
C. 两灯串联接入 220V 的电路,L1 消耗的功率小于 25W
D. 两灯串联接入 220V 的电路,两灯泡消耗总功率大于 40W 小于 100W
【答案】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