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 信息工程系网络工程方案设计
姓名
手机
指导
教师
班级
Email
提交
日期
评定
成绩
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一、评分说明
总体要求:
设计文档格式规范,装订规范,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数字、图表、
计量单位等用法规范,按时提交材料;总体拓扑结构图、网络布局图设计合理、比例
恰当、标注清楚及整体表现美观;各项设计方案、设备选择、软件选择及材料用量等
有设计标准、计算依据或选择理由。
分数评定:
分数主要由设计方案书第一稿、第二稿、正式稿,以及平时辅导考勤与表现记录
等各部分成绩记录共同组成。具体标准见下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成绩评分表。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评分表
设 计 项 目
分数范围
分 数
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系信息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
方案概要说明;(含设计原则、标准或依据)
系统硬件方案;(含设计标准或依据)
系统软件方案;(含设计标准或依据)
具体网络设计方案;(含设计标准或依据)
系统所能达到的功能及具备可扩展功能的的概要说明;
系统安全可靠性说明;
投资概算及配置报价;
系统测试与验收标准;
参考文献及必要的附件。
表现(含态度、进度、撰写格式规范)
注:以上分数评定以打印稿为主,电子版作为参考。
总 分
0-12
0-53
0-20
0-15
总评:总分 0-59 分为不及格;60-69 为及格;70-70 为中;80-89 为良;90-100
为优。
总评:
指导教师签名: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第 1页 共 34页
目录
1 信息工程系网络系统需求分析................................................... 2
1.1 必要性 .................................................. 2
1.2 建设目标 ................................................ 2
1.3 信息工程系现状分析 ...................................... 3
1.4 建设内容 ................................................ 4
1.5 可行性分析 .............................................. 4
1.6 应用展望 ................................................ 5
2 总体方案概要说明....................................................................... 6
2.1 设计原则 ................................................ 6
2.2 设计范围 ................................................ 7
2.3 设计目标 ................................................ 9
2.4 设计方法 ................................................ 9
3 系统硬件方案................................................................................9
3.1 服务器的选择 ............................................ 9
3.2 客户机的选择 ........................................... 10
3.3 交换机的选择 ........................................... 13
3.4 无线路由器的选择 ....................................... 16
3.5 多功能一体机的选择 ..................................... 17
3.6 传输介质的选择 ......................................... 17
4 系统软件方案..............................................................................18
4.1 操作系统 ............................................... 18
4.2 工具软件 ............................................... 18
4.3 应用软件 ............................................... 19
5 网络布线方案..............................................................................19
5.1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 19
5.2 系统总体布线方案 ....................................... 20
5.3 具体房间布线方案 ....................................... 28
6 系统所能达到功能概要说明..................................................... 31
7 系统所具备的扩展功能概要说明............................................. 31
8 系统安全可靠性说明................................................................. 31
9 投资概算及配置报价................................................................. 31
10 系统测试与验收标准................................................................. 31
11 参考文献......................................................................................31
- 1 -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第 2页 共 34页
1 信息工程系网络系统需求分析
1.1 必要性
首先,网络系统的建设是提高办公效率,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必然要求。
进入信息社会以后,高校行政办公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办公事务日益繁杂,庞大
的信息量给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同时也对行政办公提出
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办公模式主要依赖于纸张和人力,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办公周期
漫长、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建立信息网络
系统,这有利于提高信息工程系教职人员行政办公的效率和质量。此外,网络系统的
建设必然会大大减少办公资源的浪费,降低学校的运行成本,是建设节约型高校的重
要组成部分。
其次,网络系统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网络系统的建设,将为信息工程系的师生搭建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通
过互动平台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将自己对教学的有关意
见和建议向教师反映,提高信息工程系的教学质量以及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总之,信息化已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潮流,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
息技术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信息网络系统,能
够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实现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服务,使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1.2 建设目标
1.2.1 客户目标
为贯彻落实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要求在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系建立一个符
合我系特点、功能适用的信息网络,该项目的总体目标为:
实现与校园网的连接
实现信息工程系各部门间网络互联和数据共享(即各专业实验室、研究室、
办公室等)
配置及开发适当的软件实现教学管理、师生交流与办公信息化
1.2.2 系统目标
本系统建成后,除了实现客户预期目标外,还能达到以下目标:
提高信息学院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
实施多媒体教学手段
实现信息工程系与其他系之间的网络互联和数据共享,实现跨专业知识交流
- 2 -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第 3页 共 34页
与合作。
创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例如疑难解答,问题讨论,科研项目合作等)
1.3 信息工程系现状分析
信息工程系是隶属于信息学院的教学单位之一。该系目前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
统、工业工程 2 个本科专业。
截止至 2010 年 3 月,信息工程系共有教职工 19 人,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4 人,
讲师 10 人,实验师 3 人,教员 1 人。学院现有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 3297 人。
信息工程系目前设有信息管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等专
业实验室。各实验室都配置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以及教学设备。各教师办公室为每位
教师配置了一台用于办公教学用途的计算机。整个信息工程系占地面积约为 2335 平方
米。
目前信息工程系的教学办公室设置情况如表 1-1 所示。
表 1-1 信息工程系教学办公室设置情况
名称
单间面积(平方米)
房间数
教授/主任室
教研室
8.4*5.0=42.0
8.4*5.0=42.0
实验员办公室
8.4*5.0=42.0
系统工程研究室
8.4*5.0=42.0
接待室
8.4*3.5=29.4
会议与学术交流室
8.4*10.0=84.0
研究生工作室
8.4*10.0=84.0
未定用途房间
1 间:8.4*7.1=60.0
2 间:8.4*6.0=50.4
IT 重点实验室
8.4*10=84.0
工业工程实验室(一)
8.4*10=84.0
工业工程实验室(二)
8.4*1.72=144.5
信息管理实验室
8.4*20.0=168.0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8.4*20.0=168.0
- 3 -
2
4
1
1
1
1
1
3
1
1
1
1
1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第 4页 共 34页
名称
单间面积(平方米)
房间数
实验准备室
8.4*5.4=45.7
学生创新实验室
6.0*6.4=38.4
多媒体课室
ERP 实验室
6.0*9.0=54.0
6.0*6.4=38.4
信息资源开发实验室
8.4*10.0=84.0
房间总数(间)
1.4 建设内容
1.4.1 硬件系统
1
1
1
1
1
24
在网络系统中,硬件设备是基础,决定着网络的组成和结构,软件系统决定着网
络运行所实现的功能。硬件设备犹如一个人的身体,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硬
件设备的选择,在网络系统的组建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没有可靠的硬件设
备作为支撑,功能再强大的软件系统也无法发挥其应用的价值。
网络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网络连接设备和传输介质等。计算机设备包括主
机、服务器和工作站等。网络连接设备有网卡、调制解调器、通信处理器、集线器、
交换机等[1]。传输介质则包括有线传输介质与无线传输介质。有线传输介质用于组建
有线网络,无线传输介质用于组建无线网络。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
缆,光纤。无线传输介质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输,按电磁波频段的不同特性划分,
有微波传输,红外线传输和激光传输[2]。
1.4.2 软件系统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每个用户都可享用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为此,系统必须能
按用户的请求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对所涉及的数据进行控制和管理。网络中的这
些服务、控制和管理工作都是由网络软件系统完成的[3]。
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大致可分为 5 类:网络操作系统软件、网络协议、网络管理
软件、网络通信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
1.5 可行性分析
1.5.1 政策可行
1978 年,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5 年,江泽民同志提出
“科教兴国”战略。2003 年,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构想。科学技
- 4 -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第 5页 共 34页
术在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邓小平同志指出,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江泽
民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各级党和政府要把教育作为先导
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优先发展;要增加教育投入,鼓励
社会集资办学;要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积极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
的密切结合。
1.5.2 技术可行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中国教育科研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
工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校校通”工程、教育政务信息化工程先后启动,校园
网、教育城域网、省域网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在华南农业大学校内也已建立了覆盖各大教学楼,学生宿舍区的校园网,并成立
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校园网的日常维护工作和技术支持。
1.5.3 环境可行
(1)外部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计算机行业迅速崛起,并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品牌产品。
国内著名企业包括联想、惠普、华硕、宏碁、方正等,国外企业则有苹果,索尼,戴
尔,东芝等。这些厂家都是拥有极高的信誉以及雄厚的技术,能够为客户提供满意的
服务,这为网络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硬件环境。
(2)内部环境
高校本身就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拥有大批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
络通信技术的教师和学生,聚集了大量具备管理学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才,为网络系
统的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保障。这为网络建设提供了有利的软件环境。
1.5.4 成本/效益可行
组建一个网络系统固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该系统建成后所带来的效益
将远远超过最初的投入。随着网络系统的建成,教师办公效率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信息流通速度将大大加快,资源共享程度将显著提高,师生交流将更加方便,教学效
果得到明显改善。
1.6 应用展望
本系统建成后,将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数据表现更加逼真,
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会十分显著。此外,还可以建
- 5 -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第 6页 共 34页
立各种虚拟实验室、学习情景,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创造个性化学习环境。因此,
发展网络技术,会带动相关技术的应用,为丰富教育方法和转变教育模式提供新的手
段,使基础教育提高到新的水平[4]。
利用网络技术可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极大地减少重复开发与投入,提高教育投
入效益。有利于消除信息与资源“孤岛”,极大地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这对于普
遍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将会有重要作用。
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不同部门间信息的快速交换,以及协同办公,提高部门
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同时可以实现不同专业,不同系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与科
学研究。
此外,通过举办各种学科竞赛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实际动手能
力,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和发展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取得优势。
2 总体方案概要说明
2.1 设计原则
2.1.1 实用性原则
摩尔定律指出,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 18 个月翻两倍以上[5]。
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任何用户建立网络,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应用。
由于学校资金并不充足,部分先进设备不可能一步到位。另外,学校的应用水平也有
限,某些过于先进的系统和设备,即使安装了也会存在利用不起来的现象。因此,在
网络设计中应把握“够用”和“实用”原则,网络系统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设备,
达到实用、经济和有效地结果[6]。
2.1.2 开放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采用开放的标准和技术,如 TCP/IP 协议、IEEE802 系列标准等。采
用开放性原则有利于未来网络系统的扩充,有利于在需要时与外部网络实现互联。
2.1.3 可靠性原则
安全可靠性就是要保证网络的设计,符合国家有关部门对网络安全管理的要求 ,
就是要保证网络系统稳定可靠,具有高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和低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MTTR),提供容
错设计,支持故障检测和恢复,可管理性强[7]。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