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信息工程系网络工程方案设计.doc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资料共3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1信息工程系网络系统需求分析
1.1必要性
1.2建设目标
1.2.1客户目标
1.2.2系统目标
1.3信息工程系现状分析
1.4建设内容
1.4.1硬件系统
1.4.2软件系统
1.5可行性分析
1.5.1政策可行
1.5.2技术可行
1.5.3环境可行
1.5.4成本/效益可行
1.6应用展望
2总体方案概要说明
2.1设计原则
2.1.1实用性原则
2.1.2开放性原则
2.1.3可靠性原则
2.1.4安全性原则
2.1.5先进性原则
2.1.6易用性原则
2.1.7可扩展性原则
2.2设计范围
2.3设计目标
2.4设计方法
3系统硬件方案
3.1服务器的选择
3.2客户机的选择
3.3交换机的选择
3.4无线路由器的选择
3.5多功能一体机的选择
3.6传输介质的选择
4系统软件方案
4.1操作系统
4.2工具软件
4.2.1网络管理软件
4.2.2防病毒软件
4.2.3服务器软件
4.3应用软件
5网络布线方案
5.1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5.1.1综合布线系统
5.1.2综合布线主要优点
5.2系统总体布线方案
5.2.1布线标准与规范
5.2.2布线系统的组成
5.2.3系统总体走线图
5.2.4系统总体拓扑结构
5.2.5信息点分布
5.2.6各子系统实现方法
1)工作区子系统
2)水平布线子系统
3)管理间子系统
4)相关技术说明
5.3具体房间布线方案
6系统所能达到功能概要说明
7系统所具备的扩展功能概要说明
8系统安全可靠性说明
9 投资概算及配置报价
10 系统测试与验收标准
11 参考文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 信息工程系网络工程方案设计 姓名 手机 指导 教师 班级 Email 提交 日期 评定 成绩 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一、评分说明 总体要求: 设计文档格式规范,装订规范,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数字、图表、 计量单位等用法规范,按时提交材料;总体拓扑结构图、网络布局图设计合理、比例 恰当、标注清楚及整体表现美观;各项设计方案、设备选择、软件选择及材料用量等 有设计标准、计算依据或选择理由。 分数评定: 分数主要由设计方案书第一稿、第二稿、正式稿,以及平时辅导考勤与表现记录 等各部分成绩记录共同组成。具体标准见下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成绩评分表。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评分表 设 计 项 目 分数范围 分 数 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系信息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 方案概要说明;(含设计原则、标准或依据) 系统硬件方案;(含设计标准或依据) 系统软件方案;(含设计标准或依据) 具体网络设计方案;(含设计标准或依据) 系统所能达到的功能及具备可扩展功能的的概要说明; 系统安全可靠性说明; 投资概算及配置报价; 系统测试与验收标准; 参考文献及必要的附件。 表现(含态度、进度、撰写格式规范) 注:以上分数评定以打印稿为主,电子版作为参考。 总 分 0-12 0-53 0-20 0-15 总评:总分 0-59 分为不及格;60-69 为及格;70-70 为中;80-89 为良;90-100 为优。 总评: 指导教师签名: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第 1页 共 34页 目录 1 信息工程系网络系统需求分析................................................... 2 1.1 必要性 .................................................. 2 1.2 建设目标 ................................................ 2 1.3 信息工程系现状分析 ...................................... 3 1.4 建设内容 ................................................ 4 1.5 可行性分析 .............................................. 4 1.6 应用展望 ................................................ 5 2 总体方案概要说明....................................................................... 6 2.1 设计原则 ................................................ 6 2.2 设计范围 ................................................ 7 2.3 设计目标 ................................................ 9 2.4 设计方法 ................................................ 9 3 系统硬件方案................................................................................9 3.1 服务器的选择 ............................................ 9 3.2 客户机的选择 ........................................... 10 3.3 交换机的选择 ........................................... 13 3.4 无线路由器的选择 ....................................... 16 3.5 多功能一体机的选择 ..................................... 17 3.6 传输介质的选择 ......................................... 17 4 系统软件方案..............................................................................18 4.1 操作系统 ............................................... 18 4.2 工具软件 ............................................... 18 4.3 应用软件 ............................................... 19 5 网络布线方案..............................................................................19 5.1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 19 5.2 系统总体布线方案 ....................................... 20 5.3 具体房间布线方案 ....................................... 28 6 系统所能达到功能概要说明..................................................... 31 7 系统所具备的扩展功能概要说明............................................. 31 8 系统安全可靠性说明................................................................. 31 9 投资概算及配置报价................................................................. 31 10 系统测试与验收标准................................................................. 31 11 参考文献......................................................................................31 - 1 -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第 2页 共 34页 1 信息工程系网络系统需求分析 1.1 必要性 首先,网络系统的建设是提高办公效率,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必然要求。 进入信息社会以后,高校行政办公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办公事务日益繁杂,庞大 的信息量给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同时也对行政办公提出 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办公模式主要依赖于纸张和人力,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办公周期 漫长、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建立信息网络 系统,这有利于提高信息工程系教职人员行政办公的效率和质量。此外,网络系统的 建设必然会大大减少办公资源的浪费,降低学校的运行成本,是建设节约型高校的重 要组成部分。 其次,网络系统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网络系统的建设,将为信息工程系的师生搭建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通 过互动平台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将自己对教学的有关意 见和建议向教师反映,提高信息工程系的教学质量以及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总之,信息化已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潮流,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 息技术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信息网络系统,能 够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实现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服务,使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1.2 建设目标 1.2.1 客户目标 为贯彻落实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要求在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系建立一个符 合我系特点、功能适用的信息网络,该项目的总体目标为:  实现与校园网的连接  实现信息工程系各部门间网络互联和数据共享(即各专业实验室、研究室、 办公室等)  配置及开发适当的软件实现教学管理、师生交流与办公信息化 1.2.2 系统目标 本系统建成后,除了实现客户预期目标外,还能达到以下目标:  提高信息学院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  实施多媒体教学手段  实现信息工程系与其他系之间的网络互联和数据共享,实现跨专业知识交流 - 2 -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第 3页 共 34页 与合作。  创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例如疑难解答,问题讨论,科研项目合作等) 1.3 信息工程系现状分析 信息工程系是隶属于信息学院的教学单位之一。该系目前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 统、工业工程 2 个本科专业。 截止至 2010 年 3 月,信息工程系共有教职工 19 人,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4 人, 讲师 10 人,实验师 3 人,教员 1 人。学院现有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 3297 人。 信息工程系目前设有信息管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等专 业实验室。各实验室都配置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以及教学设备。各教师办公室为每位 教师配置了一台用于办公教学用途的计算机。整个信息工程系占地面积约为 2335 平方 米。 目前信息工程系的教学办公室设置情况如表 1-1 所示。 表 1-1 信息工程系教学办公室设置情况 名称 单间面积(平方米) 房间数 教授/主任室 教研室 8.4*5.0=42.0 8.4*5.0=42.0 实验员办公室 8.4*5.0=42.0 系统工程研究室 8.4*5.0=42.0 接待室 8.4*3.5=29.4 会议与学术交流室 8.4*10.0=84.0 研究生工作室 8.4*10.0=84.0 未定用途房间 1 间:8.4*7.1=60.0 2 间:8.4*6.0=50.4 IT 重点实验室 8.4*10=84.0 工业工程实验室(一) 8.4*10=84.0 工业工程实验室(二) 8.4*1.72=144.5 信息管理实验室 8.4*20.0=168.0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8.4*20.0=168.0 - 3 - 2 4 1 1 1 1 1 3 1 1 1 1 1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第 4页 共 34页 名称 单间面积(平方米) 房间数 实验准备室 8.4*5.4=45.7 学生创新实验室 6.0*6.4=38.4 多媒体课室 ERP 实验室 6.0*9.0=54.0 6.0*6.4=38.4 信息资源开发实验室 8.4*10.0=84.0 房间总数(间) 1.4 建设内容 1.4.1 硬件系统 1 1 1 1 1 24 在网络系统中,硬件设备是基础,决定着网络的组成和结构,软件系统决定着网 络运行所实现的功能。硬件设备犹如一个人的身体,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硬 件设备的选择,在网络系统的组建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没有可靠的硬件设 备作为支撑,功能再强大的软件系统也无法发挥其应用的价值。 网络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网络连接设备和传输介质等。计算机设备包括主 机、服务器和工作站等。网络连接设备有网卡、调制解调器、通信处理器、集线器、 交换机等[1]。传输介质则包括有线传输介质与无线传输介质。有线传输介质用于组建 有线网络,无线传输介质用于组建无线网络。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 缆,光纤。无线传输介质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输,按电磁波频段的不同特性划分, 有微波传输,红外线传输和激光传输[2]。 1.4.2 软件系统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每个用户都可享用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为此,系统必须能 按用户的请求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对所涉及的数据进行控制和管理。网络中的这 些服务、控制和管理工作都是由网络软件系统完成的[3]。 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大致可分为 5 类:网络操作系统软件、网络协议、网络管理 软件、网络通信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 1.5 可行性分析 1.5.1 政策可行 1978 年,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5 年,江泽民同志提出 “科教兴国”战略。2003 年,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构想。科学技 - 4 -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第 5页 共 34页 术在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邓小平同志指出,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江泽 民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各级党和政府要把教育作为先导 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优先发展;要增加教育投入,鼓励 社会集资办学;要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积极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 的密切结合。 1.5.2 技术可行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中国教育科研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 工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校校通”工程、教育政务信息化工程先后启动,校园 网、教育城域网、省域网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在华南农业大学校内也已建立了覆盖各大教学楼,学生宿舍区的校园网,并成立 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校园网的日常维护工作和技术支持。 1.5.3 环境可行 (1)外部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计算机行业迅速崛起,并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品牌产品。 国内著名企业包括联想、惠普、华硕、宏碁、方正等,国外企业则有苹果,索尼,戴 尔,东芝等。这些厂家都是拥有极高的信誉以及雄厚的技术,能够为客户提供满意的 服务,这为网络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硬件环境。 (2)内部环境 高校本身就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拥有大批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 络通信技术的教师和学生,聚集了大量具备管理学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才,为网络系 统的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保障。这为网络建设提供了有利的软件环境。 1.5.4 成本/效益可行 组建一个网络系统固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该系统建成后所带来的效益 将远远超过最初的投入。随着网络系统的建成,教师办公效率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信息流通速度将大大加快,资源共享程度将显著提高,师生交流将更加方便,教学效 果得到明显改善。 1.6 应用展望 本系统建成后,将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数据表现更加逼真, 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会十分显著。此外,还可以建 - 5 -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第 6页 共 34页 立各种虚拟实验室、学习情景,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创造个性化学习环境。因此, 发展网络技术,会带动相关技术的应用,为丰富教育方法和转变教育模式提供新的手 段,使基础教育提高到新的水平[4]。 利用网络技术可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极大地减少重复开发与投入,提高教育投 入效益。有利于消除信息与资源“孤岛”,极大地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这对于普 遍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将会有重要作用。 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不同部门间信息的快速交换,以及协同办公,提高部门 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同时可以实现不同专业,不同系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与科 学研究。 此外,通过举办各种学科竞赛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实际动手能 力,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和发展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取得优势。 2 总体方案概要说明 2.1 设计原则 2.1.1 实用性原则 摩尔定律指出,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 18 个月翻两倍以上[5]。 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任何用户建立网络,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应用。 由于学校资金并不充足,部分先进设备不可能一步到位。另外,学校的应用水平也有 限,某些过于先进的系统和设备,即使安装了也会存在利用不起来的现象。因此,在 网络设计中应把握“够用”和“实用”原则,网络系统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设备, 达到实用、经济和有效地结果[6]。 2.1.2 开放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采用开放的标准和技术,如 TCP/IP 协议、IEEE802 系列标准等。采 用开放性原则有利于未来网络系统的扩充,有利于在需要时与外部网络实现互联。 2.1.3 可靠性原则 安全可靠性就是要保证网络的设计,符合国家有关部门对网络安全管理的要求 , 就是要保证网络系统稳定可靠,具有高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和低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MTTR),提供容 错设计,支持故障检测和恢复,可管理性强[7]。 - 6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