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4年江苏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4 年江苏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5 分×12=60 分) 1.设集合 P={1,2,3,4},Q={ xx  ,2 Rx  },则 P∩Q 等于 ( ) (A){1,2} 2.函数 y=2cos2x+1(x∈R)的最小正周期为 (B) {3,4} (C) {1} (D) {-2,-1,0,1,2} ) ( (A) π 2 (B) π (C) π2 (D) π4 3.从 4 名男生和 3 名女生中选出 4 人参加某个座谈会,若这 4 人中必须既有男生又有女生,则不同的选法 共有 (A)140 种 4. 一 平 面 截 一 球 得 到 直 径 是 6cm 的 圆 面 , 球 心 到 这 个 平 面 的 距 离 是 4cm , 则 该 球 的 体 积 是 ( ( (C)35 种 (B)120 种 (D)34 种 ) ) π (A) 100 cm 3 3 (B) π 208 cm 3 3 (C) π 500 cm 3 3 (D) π3 3 cm 416 3 5. 若 双 曲 线 ( ) 2 x 8  2 2 y b  1 的 一 条 准 线 与 抛 物 线 y 2  的 准 线 重 合 , 则 双 曲 线 的 离 心 率 为 8 x (A) 2 (B) 22 (C) 4 (D) 24 6.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 50 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 数 据 , 结果 用 右 侧 的 条形 图 表 示 . 根 据 条 形图 可 得 这 50 名 学 生 这一 天 平 均 每 人的 课 外 阅 读 时间 为 ( (A)0.6 小时 (B)0.9 小时 (D)1.5 小时 (C)1.0 小时 ) 人数(人) 20 15 10 5 7. 2( x  x 4) 的展开式中 x3 的系数是 ( ) 0 0.5 1.0 1.5 2.0 时间(小时) (C)24 (D)48 (A)6 8.若函数 (B)12 )( )1 abx   (B)a= 2 ,b=2 ,0  a ( a log y  (A)a=2,b=2 9.将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它是一种各面上分别标有点数 1,2,3,4,5,6 的正方体玩具)先后抛掷 3 次, 至少出现一次 6 点向上的概率是 的图象过两点(-1,0)和(0,1),则 ( (D)a= 2 ,b= 2 (C)a=2,b=1 ) ) (A) 5 216 (B) 25 216 ( 31 216 (C) (D) 91 216 10.函数 )( xf  3 x  3 x  1 在闭区间[-3,0]上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 ( )
(B)1,-17 (A)1,-1 11.设 k>1,f(x)=k(x-1)(x∈R)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函数 y=f(x)的图象与 x 轴交于 A 点,它的反 函数 y=f -1(x)的图象与 y 轴交于 B 点,并且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 P 点. 已知四边形 OAPB 的面积是 3,则 k 等于 (C)3,-17 (D)9,-19 ) (A)3 12.设函数 )( xf  4 (C) 3 6 (D) 5 ( Rx  ) ,区间 M=[a,b](a0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以点(1,2)为圆心,与直线 4x+3y-35=0 相切的圆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 -6 -6 -4 0 6 6 0 15. 设 数 列 {an} 的 前 n 项 和 为 Sn , S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n 3(1 a 2 ( 对 于 所 有 n ≥ 1) , 且 a4=54 , 则 a1 的 数 值 是 16.平面向量 a,b 中,已知 a=(4,-3), b =1,且 ab=5,则向量 b=__________. 三、解答题(12 分×5+14 分=74 分) α = 2 π ,tan 2 α +cot 2 17.已知 0<α< 5 ,求 sin( 2 α  π 3 )的值. 18.在棱长为 4 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O 是正方形 A1B1C1D1 的中心,点 P 在棱 CC1 上,且 CC1=4CP. (Ⅰ)求直线 AP 与平面 BCC1B1 所成的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Ⅱ)设 O 点在平面 D1AP 上的射影是 H,求证:D1H⊥AP; (Ⅲ)求点 P 到平面 ABD1 的距离. D1 C1 O · · H A1 A D B1 B P C 19.制定投资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可能获得的盈利,而且要考虑可能出现的亏损. 某投资人打算投资甲、乙两个项目. 根据预测,甲、乙项目可能的最大盈利率分别为 100﹪和 50﹪,可 能的最大亏损分别为 30﹪和 10﹪. 投资人计划投资金额不超过 10 万元,要求确保可能的资金亏损不超过 1.8 万元. 问投资人对甲、乙两个项目各投资多少万元,才能使可能的盈利最大?
20.设无穷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 (Ⅰ)若首项 1a 3 2 ,公差 1d ,求满足 S  ( S k 2) 2 k 的正整数 k; (Ⅱ)求所有的无穷等差数列{an},使得对于一切正整数 k 都有 S 2 k  ( S k 2) 成立. 21.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离心率为 1 2 ,一个焦点是 F(-m,0)(m 是大于 0 的常数). (Ⅰ)求椭圆的 方程; (Ⅱ)设 Q 是椭圆上的一点,且过点 F、Q 的直线 l 与 y 轴交于点 M. 若 MQ 2 QF ,求直线 l 的斜 率. 22.已知函数 ( Rxxf )( )  满足下列条件:对任意的实数 x1,x2 都有 (λ x 1  2 x 2 )  ( x 1  x 2 )[ ( xf 1 )  ( xf 2 )] 和 ( xf 1 )  ( xf 2 )  x 1  x 2 , 其中 λ 是大于 0 的常数. 设实数 a0,a,b 满足 (Ⅰ)证明 1 λ  ,并且不存在 ) 0 和 b  ,使得 0 ( 0  af a 0 )(λ af a b  0 ( 0 bf ) ; (Ⅱ)证明 ( ab  2 ) 0  )(λ1( 2 aa  0 2 ) ; (Ⅲ)证明 [ ( bf )] 2 一、选择题 题号 1 答案 A 二、填空题  )[λ1( 2 ( af )] 2 . 2004 年高考数学江苏卷答案 2 B 3 D 4 C 5 A 6 B 7 C 8 A 9 D 10 C 11 B 12 A 13、 (  )2, ,3(  ) ; 14、 ( x  )1 2  ( y  2 )2  25 ;
15、2; 三、解答题 16、 4(  3, 5 5 ) (17)由已知得: tan  2  cot  2  2 sin   5 2 得 sin  , 4 5  0   2 ,  cos   1  sin 2   3 5 , 从而 sin(    ) 3  sin  cos  3  cos  sin  3  334  10 (18) ( 1 ) 连 结 BP , AB 平 面 BCC , AP 1B 1 与 平 面 BCC 所 成 角 就 是 APB 1B 1 , CC 1  , 4 CP CC 1  CP ,4 1 ,在 PBC Rt 中, PCB 为直角, BC  CP ,4  1 ,故 BP 17 , 在 APB Rt 中, ABP 为直角, tan  APB  AP BP  4 17 17 ,  APB  arctan 4 17 17 ,即直线 AP 与平 面 BCC 所成角为 1B 1 arctan 4 17 17 。 ( 2) 连结 , DBCA 1 1 1 1 , 四边 形 DCBA 1 1 1 1 是 正方 形,  CAOD  1 1 1 , 又 1AA 平 面 DCBA 1 1 1 1 ,  AA 1  OD 1 ,  AA 1  CA 1 1  A 1  OD1 ,  平面 1APC A 1 ,由于 AP 平面 1APC A 1  OD1 ,  AP , 又平面 APD1 的斜线 OD1 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是 HD1 ,  1 HD  AP . (3) 连 结 1BC , 在 平 面 BCC 中 , 过 点 P 作 1B 1 PQ  1BC 于 点 Q , AB ⊥ 平 面 BCC 1B 1 ,PQ  平 面 ABC , PQ 就 是 点 P 到 平 面 ABD1 的 距 离 , 在 PQCRt 中 , 1 3 。 2 10 y  1.0 y   0 x  0 y  8.1 ,目标函数 BCC 1B 1 ,  PQ ⊥ AB ,  PQ ⊥ 平 面 1D 1  QPC 1  ,90  QPC 1  45  , PC 1  ,3 PQ  3 2 2 ,即点 P 到平面 ABD1 的距离为 2 (19)设投资人分别用 x 万元、y 万元投资甲、乙两个项目,由题意: x x   3.0      z 5.0 x y , 上 述 不 等 式 组 表 示 的 平 面 区 域 如 图 所 示 , 阴 影 部 分 ( 含 边 界 ) 即 可 行 域 。 作 直 线 l :0 x  5.0 y  0 ,并作平行于直线 0l 的一组直线,与可行域相交,其中有一条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点 M, 且与直线 x  5.0 y  0 的距离最大,这里 M 点是直线 x 10 y 和直线 3.0 x  1.0 y  8.1 的交点,解方程组   3.0  x x 10 y  1.0 y   8.1 得 x  ,4 y  6 ,此时 z 65.041  7 (万元), 7  0 ,当 x  ,4 y  6 时,z 最
得最大值。 答:投资人用 4 万元投资甲项目、6 万元投资乙项目,才能在确保亏损不超过 1.8 万元的前提下,使可能 的盈利最大。 (20)(1)当 a 1  3 2 , d  1 S n 时,  3 2 n ( nn  2 k  1(3 4 即 k )1  )1  1 2 0 2 n  n ,由 S  k 2 ( S k 2) 1 得, 2 4 k 2  k  1( 2 2 k  2 k ) , ,又 0k ,所以 4k 。 (2)设数列  na 的公差为 d ,则在 S  k 2 ( S k 2) 中分别取 2,1k 得    S S 1 4 2   ( ( S S 1 2 ) ) 即 2    a  1  4 a  1 2 a 1 34   2 d 2(  a 1 12  ) d 2 ,由(1)得 2 1 a 0 或 1 a 1 。 当 1 a 0 时,代入(2)得: 0d 或 6d ; 当 a 1 ,0  d  0 时, a n  ,0 S n  0 ,从而 S  k 2 ( S k 2) 成立; 当 a 1 ,0  d  6 时,则 an  (6  n )1 ,由 3 S 18 , ( S 3 2 )  ,324 S 9  216 知, S  9 (S 3 2 ) ,故所得数列不 符合题意; 当 1 a 1 时, 0d 或 2d ,当 1 a 1 , 0d 时, a n  ,1 S n  n ,从而 S  k 2 ( S k 2) 成立;当 1 a 1 , 2d 时,则 a n  2 n  ,1 S n  2 n ,从而 S  k 2 ( S k 2) 成立,综上共有 3 个满足条件的无穷等差数列; 0na 或 1na 或 an  n 2  1 。 (21)(1)设所求椭圆方程是 2 2 x a  2 2 y b  (1 a  b )0 由已知得 cmc ,   a 1 2 ,所以 a  ,2 bm  3 m ,故 所求椭圆方程是 2 x 4 m 2  2 y 3 m 2  1 ) ( mxk   20 m  21   ,则点 ,当 M 2 ym , 3 Q ,0( km ) 0 km  21   MQ 2 km 3  QF ,又点 时,由于 ( mF  )0, , M ,0( km ) , 2( kmm Q  3 3 , ) 在椭圆上,所以 (2)设 ( xQ , 0 y 0 ) ,直线 : yl 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 x Q  2( m 3 4 m ) 2 x Q  2 (  km 3 3 m 20 m  21  2 ) 2  1 , 62k ;当 MQ 2 QF 时  ,2 ym Q  0 km  21   km ,所以 2 )2( m 2 4 m  2 ) 2 ( km 3 m  1 得,解得 0k ,故直线 l 的斜率是
62,0  。 (22)证明:(1)任取 , xx 1 2  , xR 1  x 2 ,则由 (λ x 1  2 x 2 )  ( x 1  x 2 )[ ( xf 1 )  ( xf 2 )] ① 和 ( xf 1 )  ( xf 2 )  x 1  x 2 ② 可知, (λ x 1  2 x 2 )  ( x 1  x 2 )[ ( xf 1 )  ( xf 2 )] |  x 1  x 2 || ( xf 1 )  ( xf 2 | |)  x 1  x 2 2 | ,从而 1 ; 假设有 b  ,使得 0 a 0 不存在 (2)由 b  ,使得 0 )(λ af b 0  a a ( 0 bf ) 0 ,则由①式知, ( a 0  2 b 0 )  ( a 0  b 0 )[ ( af 0 )  ( bf 0 )]  0 ,矛盾,因此 0 。 ) ( 0 bf ③可知 ( ab  2 ) 0  [ aa  0  ( af )] 2  ( aa  0 2 )  2  [ ( af )] 2  (2  aa  ) )( af 0 ④ 由 ( 0  af ) 0 和①得, ( aa  0 ) )( af  ( aa  )[ )( af  0 ( af 0 )]  (  aa  2 ) 0 ⑤ 由 ( 0  af ) 0 和②得, [ ( af )] 2  [ )( af  ( af 0 2 )]  ( aa  2 ) 0 ⑥ 将⑤⑥代入④得 ( ab  0 ) 2  ( aa  0 2 )  2  ( aa  2 )  2 2  ( aa  2 ) 0 0 (3)由③式可知, 2   1(  )( aa  2 ) 0 ; [ ( bf )] 2  [ )( bf  )( af  ( af )] 2  [ )( bf  ( af )] 2  [ ( af )] 2  [2 )( bf  ( af )]  [ ( af )]  ( b  2 a )  [ ( af )] 2  2 [ )( bf  ( af )] (用②式) b  a   (2  2   2 [2   2  [ ( af )] 2  [ ( af )] 2   2  [ ( af )] 2  [ ( af )] 2   2  [ ( af )] 2  [ ( af )] 2  )( bfab )[  ( af )] ( ab   2 ) (用①式) ( af 2 )]  1(  2  )[ ( af )] 2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