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5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非试验区).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5 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非试验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1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七个大题。第 1 卷 1 页至 2 页,第Ⅱ 卷 3 页至 12 页,共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第 1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密封线内的内容填写清楚。 3.第 1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答第Ⅱ卷时,用钢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1 卷(选择题 共 16 分) 一、积累与运用(1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一组是 A.纤(qiān)维 粗糙(zāo) 相形见绌(chù) 丢三落(1uò)四 B.拮据(jù) 懦(1uò)弱 锲(qiè)而不舍 安然无恙(yànɡ) C.狭隘(ài) 地窖(ɡào) 病人膏盲(huānɡ) 高楼大厦(shà) D.提(dī)防 干涸(hé) 姹紫嫣(yān)红 参差(cēncī)不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酝酿 恬静 天翻地复 海枯石烂 B.诧异 狼籍 孤苦伶仃 出谋画策 C.渺茫 坚韧 再接再励 家喻户晓 D.闪烁 墨守 世外桃源 眼花缭乱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然而遗憾的是,在日本有那么一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歪曲历史,( )日本军国主义 者的侵华行径,( )沙文主义情绪,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②阅读和欣赏散文,( )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者自己的感悟,( )要认真分析 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A.粉饰 煽动 既 又 B.修饰 煽动 不但 而 C.粉饰 鼓动 既 又 D.修饰 挑动 即使 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某些部门稍一放松,那些制假造假的地下工厂又如雨后春笋一般兴旺起来。 C.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学写散文一举便成功,他已在校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散文,真是 妙手偶得啊! 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根深蒂固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特功能的衣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单位的党员干部的作风更务 实了。 B.新鲜的泥土,素淡的蔬菜,一阵阵沁人心脾。 C.在学校建校 40 周年纪念日里,校园里到处充满了欢歌笑语。 D.面对竞争的社会,我们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 二、文言文阅读(6 分,每小题 2 分)
[甲文]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 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 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 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 病焉。” [乙文]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 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 十里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也,坐盗 先生坐! B.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不辱使命 C.叶徒相似 徒以有先生 D.寡人反取病焉 人病,立坛场(《越巫》) 7.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晏子避席对曰——晏子离开座位说 B.齐人固善盗乎?——齐国人很顽固,都善于偷东西吗? C.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一样啊。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8.根据对所选的两个语段的比较阅读分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和乙文都是写古代外交的,楚王和秦王都想欺负对方,但方式方法有所不同, 楚王借缚者戏弄晏子而侮辱齐国,秦王则想以霸气使对方屈服。 B.甲文的结果是楚王自讨没趣,以苦笑自嘲而告终。 C.乙文的结果是唐雎“挺剑而起”后,秦王由衷地赞美安陵是因为有唐雎而存在。 D.甲文主要表现晏子的智慧,乙文主要表现唐雎的胆识。 三、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4 分) 9.根据提示或语言环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6 分,每空 1 分,请根据 第Ⅱ卷(104 分) 自己的积累选择作答。) (1)(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2)(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________)耳,(_________)岂他人 之过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待死去无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陆游《示儿》)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地名写出形势和情况的危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7)由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演变而成的成语是: 10.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3)题(4 分) 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①,立表下漏②,鸣鼓以致众。择其 徒为众,所畏言者二人,一人掌鼓,一人掌漏,进退作止,惟二人之听。鼓之不至,至之 不力,皆有罚。量田计功,终事而会之,田多而丁少,则出钱以偿众。七月既望③,谷艾
而草衰,则仆④鼓决漏,取罚金与偿众之钱,买羊豕⑤酒醴⑥,以祀田祖,作乐饮食,醉 饱而去,岁以为常,其风俗盖如此。(节选自苏轼《眉州远景楼记》) 注释:①曹:一组或一队;②漏:古时计时器;③既望:望日的第二天,十六日;④仆: 敲;⑤豕:shǐ猪;⑥醴:nǐ甜酒。 (1)翻译选文中加线的句子。 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 (2)根据你的阅读理解,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你认为选文所描述的“其风俗盖如此”, 指的是什么风俗? (3)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对选文所描述的风俗的现实意义的理解,用简明的语言表明 你的观点。(50 字左右,此题为选做题,3 分,答案正确,得分计人本大题总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题。(4 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景于情,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 (2)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2—15 题。(12 分) 说“华表” 张羽新 当你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时候,一定会到天安门前去游览一番,尽情欣赏那古老宫殿与现 代化建筑交相辉映的壮丽风光。也许,你会对天安门前那一对用汉白玉雕刻的华表产生兴 趣吧。你看,它那挺拔笔直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柱的上部插着一块云形 长石片,一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真给人以美的享受啊。华表已经 成为中华的标志,不是吗?那些用“中华”作为商品牌号的,哪一个不是用华表作商标? 深受人们喜爱的华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那 时人们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柱,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因此叫它“华表木”或“桓表”。表 者,标也,就是标示道路的木柱,相当于现在的“指路牌”;另外,也让人们在木柱上刻 写意见,因此又叫“诽谤木”。诽谤这个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意思,即现代 的提意见,并不是指造谣污蔑、恶意中伤。所以“诽谤木”类似现在的“意见箱”。 远古时代的“诽谤木”是个什么样子呢?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载:“程雅问曰‘尧 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 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今天,天安门前的华 表仍然保持了“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 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的确立,广大人民群众议论政治是非的权利 也被剥夺了,“诽谤木”上,“谏言”被作为皇权象征的云龙纹所代替。它被置于皇宫或 帝王陵寝的前面,作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它作为道路标志的职能,也大大退化了, 偶尔设于桥梁之头,城垣之外,作为标志,但大都在京城,一般地方就很难见到了。
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每个柱头上都有一个蹲兽,头 向宫外;天安门后面还有一对华表,上面的蹲兽是头朝宫内。据北京古老传说:华表柱头 上的蹲兽,名叫犼,性好望。犼头向内是希望帝王不要沉湎于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它 好像在对帝王说,经常出来看看你的臣民吧,因而名叫“望帝出”;犼头向外,是希望帝 王不要耽恋山水,废弃政务,它好像在对出游的皇帝说,快些回来治理朝政吧,因而名叫 “望帝归”。当然,这只是古人对君王的一种虚幻的期望。我们在观赏这精心雕琢的艺术 珍品时,这类传说不是正可增加游人的兴味吗?(选自《文史知识》) 12.根据文章的介绍,也许你对华表有所了解,请根据提示,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出华表 的来历,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最好选用选文的词语。(3 分) 道路标志或指路牌 → → 13.选文中加点的“相传”能删去吗?为什么?(2 分) 14.选文第一个自然段的两个问句改成直接陈述的句子好不好?请说说理由。(3 分) 15.《现代汉语词典》对“华表”的解释为:“古代宫殿、陵墓等高大建筑物前面做装 饰用的巨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龙风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不难看出,这个注 释是概括性的,因此选文的某些内容并未写入这条注释,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将这些内容补 充在下面。(4 分) 补充内容: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21 题。(18 分) ①外婆今年 85 岁,没有文化,历经三朝。对这个时代出现的许多新奇事,她的思路不 算怎么古板,这是不容易的,但他素有的生活习惯,要稍许改变一下,那也是不容易的。 ②最近,媳妇买了台洗衣机。老太太听说要把衣服给机器去洗,她实在放心不下。因为 外婆的一生是在灶台与洗衣盆边度过的,对洗衣机的工作能力、服务态度,她比全家任何 人都更关切。 ③外婆家里有一个洗衣用的圆木盆。解放前有许多年,无论冬夏,每天她都要洗出好几 大盆衣服。早上一批晒干了,午饭后再洗一批,没冬没夏,日日如此。 ④那些衣裳,大多是染坊、糟坊、糖坊、碾米厂里的大师傅们的。那个时代,男人们是 不肯洗衣裳的,以为似乎是贱役,是不光彩的事。这些大师傅都把衣服送给外婆洗。有的 是包月的,每月酬金铜板一吊;有的是零星送来的,衣裤衬衫一两个铜板一件。 ⑤衣服先在木盆里用手搓好,再拎到大河里去汰。河边有石埠头,有条石。每天早上, 妇女们在沿河条石上跪成一排,用棒槌一记记捶击衣服。在河边汰衣服,头上都是没有遮 拦的。夏天,外婆常常趁天快亮时汰衣,早饭后就跪到船桥上汰。中午还要顶着毒日头再 来跪一次。冬天, 她也一天不落,日日跪在河边寒风里汰衣裳。她不能一天不洗衣,那是 那些年中她为全家谋生的重要手段。在苦役般的繁重劳动中,她的指关节弄坏了,不能自 由地伸屈。 ⑥解放以后,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外婆再也不需要为挣几个铜板冬天下冰河、夏天顶 毒日头去河边汰衣裳了。她的那双青筋裸露的手,头一次得到了解放。她的那双关节不灵 便的手,应该休息了。但劳动,已经变成了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休息,反而变成为一 种似乎是多余的奢侈。不洗衣服,她感到闲得难过。一个折衷的方案,老太太只洗自己的 衣服,但她还嫌不够,一定还要加上小孙子的衣服。 ⑦没想到,到了 85 岁银雪满头时,一下子又来了个洗衣裳的机器。几十年的老习惯,
全让它给弄乱了。她有疑虑,怕机器莽撞,笨手笨脚,洗不干净。说不定,用力不匀,还 会把衣服搓破。 ⑧她时时站在洗衣机前,看着衣服、被单在水里旋转、翻滚,像鲤鱼抢水一样,击起欢 乐的水声、浪花。机器很乖巧,很尽职。衣裳洗得很干净。领口、袖口不存污渍,薄如纸 的汗衫也看不到一点损伤的痕迹。机器在勤奋地洗衣裳,外婆的手却闲着。她的乎第二次 解放了,但她却十分不习惯这次的解放。 ⑨她在洗衣机前看了许久,终于摇头叹息地自言自语:“这是什么人的手,造出了这一 双巧手。”(选自《名家记人 100 篇》有改动,作者为艾煊。) 16.文章说外婆的手有“两次解放”,这“两次解放”分别指的是什么?(2 分) 第一次解放: 第二次解放: 17.根据你对文章的揣摩,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 分) (1)文章说外婆对洗衣机洗衣服“实在放心不下”,还“有疑虑”,她到底疑虑什么呢? (2)文章的第④自然段写了当时男人们对洗衣服的看法,这对于写外婆来说,是不是离 题了?请说说理由。 18.请根据你的阅读品味语言。(2 分) (1)文章的第⑤自然段中两个加点的“跪”所表达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外婆在洗衣机前看了许久,还要“终于摇头叹息”呢?(此题为选做题,2 分, 答案正确的计人本大题总分。) 19.有人说这篇文章的题目可拟为“外婆”,有人说可拟为“这双手”,你认为选择哪 个题目更恰当?并简要说明理由。(4 分) 20.文章在描写外婆洗衣时,重点写了她在冬夏洗衣服,这是一种以环境描写来衬托人 物的写法,选文中隐去了有关冬天的环境描写,请根据上下文和你的生活体验,将在选文 的横线上补写相关的内容。(2 分) 21.在你的生活经历中,也许耳闻目睹了不少像文章中的外婆一样的老人,请根据你的 阅读理解和生活体验,向文中的外婆和你熟悉的像她一样的老人写一句你最想说的话。(4 分) (1)向文中的外婆说: (2)向你熟悉的老人说: 六、语言运用与语文综合性学习(10 分) 22.走近名著(4 分) (1)在许多有名的剧本中的台词往往具有潜台词(即话里有话),对这类台词我们要结合 整个剧本内容来揣摩理解,请根据我们学过的《白毛女》(节选)的台词回答问题。 穆:(白)今天晚上,我们少东家叫我到佃户杨白劳家里去给他一件事,一件心事,一件 不叫人知道的事。少东家给我定了一计…… 这里的“一件事”是什么事?“定下的一计”是什么计呢?
(2)按照有关“名著阅读”“推荐书目”,我们除了学习语文课本,还应阅读相应的名 著,通过阅读名著,你一定有所收获。 示例 1、《三国演义》:杨修恃才放旷,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示例 2、《格列佛游记》:盲目可增加坏的勇气,因为你无法看到危险。 请模仿以上的某一种说法,从人物、事件、主题或表达等写出你对下列名著的阅读所得。 (1)《西游记》 (2)《水浒传》 23.眉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古到今涌现出不少的文化名人,如三苏(苏洵、苏 轼、苏辙)、彭祖、张纲、李密、虞允文、彭端淑等,请根据“寻找家乡的名人”和“妙联 抒怀”等语文实践活动,运用你所学的知识,仿照下面的例子,结合你对这些家乡名人的 了解,根据提示的上联,选择其中一位写出下联。(2 分) [例子]上联:张纲忠义留百代 下联:文山①丹心照汗青 [题目]上联:仲尼②仁爱传千古 下联: 注释:①文山:指文天祥;②仲尼:指孔子。 24.右图是《故乡》中闰土与“我”见面时的插图,请仔细观察这幅插画,以闰土为主 体,用自己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描述闰土的外貌,描写的内容既要符合课文,也要符合画 面。(4 分,100 字左右。) 七、作文(50 分) 1.朱自清看到父亲汇入来来往往的人群时,晶莹的泪珠滚了出来,盼着何时再能与父 亲相见;“最后一堂法语课”时,小弗郎士想起了自己过去的调皮和无知,还想起了许多 往事;每当夜间疲倦的鲁迅正想偷懒时,他想起了藤野先生,增加了勇气,继续提起笔…… 的确,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我们会想起什么,那时一定有如泉涌一般的话要说要写,那 么所写的文章更感人,请在“( )时,我想起了( ) ”中根据你的需要填写恰当的 内容再作文。 2.青少年是最富活力的,也是最富想象力的;青少年常常有充满理想的梦,也有唱不 完的歌……难怪诗人何其芳热情地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呢? 请以“我的梦与歌”为话题作文。 提示: (1)请在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2)为了突出你的个性,可以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 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千万不要抄袭和套用! (3)若选择话题作文,别忘了拟一个漂亮的题目! (4)为了尽量表达你的意思,使文章内容充实,文章不少于 600 字。 (5)为了便于老师阅读你的文章,请注意书写工整,标点恰当,卷面整洁,尽量少写错 别字,少出现病句。
(6)你写的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人名、地名,否则会扣分。(可用代号代替)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1 卷(16 分) 一、(10 分,每小题 2 分) 1.D 2.D 3.A 4.A 5.C 二、(6 分,每小题 2 分) 6.C 7.B 8.C 第Ⅱ卷(104 分) 9.(1)学而不思则罔;(2)老骥伏枥;(3)心不若余之专;(4)但死不忘九洲同;(5)蜡炬 成灰泪始干;(6)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7)三顾茅庐(评分意见:每空 1 分, 每空有一处错或漏,该空不给分。) 10.(1)秧苗(或庄稼)稚嫩而野草却茁壮,锄草的(人)全都出来了。(注意对关键词谷稚、 而、者、毕的把握)(2 分)。(2)互助合作、团结友爱、勤劳纯朴等,能答出大意即可,(2 分)。(3)现在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就需要选文描述的互助友爱,这样的社会美德,我们应将 古人的这种社会美德发扬光大等,(3 分)。该小题主要是把社会现实和选文相结合,答案开 放,但要符合题意。这个小题属选做题,答案正确者给 3 分计人这道大题的总分,但整个 大题不能超过 14 分。 11.(1)客游他乡思念故乡的情怀,没答出“思念故乡”只能给 1 分,大意符合的酌情 评分,(2 分)。(2)开放性问题,选出诗句和说出理由各 1 分,所表述的理由要言之成理, (2 分)。 四(12 分) 12.诽谤术或意见箱、皇权的象征、中华的标志,(每空 1 分,顺序不当不给分。)(3 分) 13.不能删,因为删去后表达不准确,“相传”表明并没有具体的资料记载,能答出大 意酌情给分,每个问 1 分。(2 分) 14.不好,因为反问句加强了肯定语气,强调了华表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已经与我们的 现实生活息息相关。(3 分,前一问 1 分,后一问 2 分,理由表述不清酌情给分) 15.补充要点:古代华表的作用;古代华表是木质的;华表的安放地不同;华表的历史 变迁;华表与人民和统治者的关系;人民的愿望等。任意答 1 个要点 1 分,总分不超过 4 分。 五、(18 分) 16.儿女都长大成人,不再以洗衣谋生;洗衣机洗衣代替了手洗衣。(2 分,各 1 分。) 17.(1)洗衣机能否把衣服洗干净;会不会把衣服洗坏。(2 分,各 1 分)大意符合即可, 照文本摘句酌情评分。 (2)不离题,这是一种对比或衬托,说明当时洗衣的下贱而表明外婆的艰难。(2 分) 18.(1)前一个“跪”仅是一般性的洗衣姿态,而后一个“跪”字则反映了外婆为谋生 的艰辛,表现了她的坚韧、勤劳、吃苦耐劳等品质。(2 分) (2)本来外婆时时看看洗衣机洗衣后,她已放心了(或没疑虑了),但由于她习惯了劳动, 无法闲下来,而社会的发展,儿女的孝顺让她无活可干,因此她叹息;同时她的自语也表 现了她对社会发展的认可(或赞赏)。(2 分)此题难度较大,能答大意可酌情给分,选作题的 得分计人本大题总分,但不能超过 18 分。) 19.开放性问题,两者皆可,强调言之成理。比较而言,“这双手”更合适,因为这既
是全文的内容所在从“手”表达主旨,也是全文线索,且首尾照应;“外婆”也可,因以 表现人物为主。符合题意即可,强调以理服人,选择“这双手”,表述有理给满分,选择 “外婆”且言之成理原则给 3 分,其他酌情评分。(4 分) 20.开放性问题,强调符合语言环境且有衬托作用,原文句子可供参考,不苛求:“河 上风景,水又彻底骨的凉”。(2 分) 21.开放性问题,强调符合题意,即前者要把握“外婆”这个人物,后者则应将选文内 容有所转化,(4 分,各 2 分)其他酌情给分。 六(10 分) 22.(1)把喜儿骗到黄世仁家;以逼杨白劳还债达到骗(或抢)喜儿的目的。只答大意酌 情给分。(2 分) (2)开放性试题,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任妖怪变化也逃不脱金星火眼;《水浒传》是一 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等。强调答案符合题意,其他表述酌情评分。 (2 分,各 1 分) 23.开放性问题,强调符合题意,如彭祖高寿延八百,李密忠孝感天地、三苏英名流后 世、东坡豪放开新境、允文骁勇震天下、端淑为学育英才等。(2 分,对得较工整 2 分,对 得基本恰当 1 分,可适当放宽。) 24.开放性试题,强调符合题意,尤其注意对课文内容和插图的有机结合,如对皱纹、 眼睛、毡帽、棉衣、手等恰当描述,(4 分,可以按一个要点 1 分评分,若死摘课文原句酌 情评分。) 七、作文(50 分)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