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研真题
一、填充题
1.在周代,后世意义上的"法"的概念尚未形成,作为社会控制手段的只有"礼"和"刑"。
二者关系,后人总结为"——"."——"。
2.中国的中央审判机关,夏商周时期叫——,秦汉时期叫——,隋唐时期叫——。
3.战国时,秦国变法领导人——"改法为律",此后在中国历代法典一般称为律。
4.《云梦秦简》中,有关审理案件的原则.治狱程式.调查勘验方面的规定,称为——。
5.自汉代开始,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国家正式确定了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执行
赏和罚的制度,此即"——.——"。
6.曹魏时,受《周礼》"八辟"影响,在法律上正式确定了"八议"制度,八议分贝是议亲.
议故.议贤.议——.议功.议贵.议——.议宾。
7.南北朝时,法律首创以——或——抵当徒刑的制度,称为"官当"。
8.自汉文帝刑罚改革后逐渐形成(至隋唐定型)的新的五刑是笞.杖.——.——.死。
9.唐律中的——制度,即在伤害案件发生后,规定一定的期限,限满时根据被害人的死
伤情况,决定加害人所应负担的刑事责任。
10.——是世界史上的第一部法医学著作,其作者是南宋人宋慈。
11.元朝的法典有《大元通制》和《至正条格》.《风宪宏纲》.《通制条格》等等。有人
把当时的法律法令收集起来分类编纂,称为《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后人称为《》。
12.明初,朱元璋仿照《尚书》的体例,颁布了许多关于打击贪官污吏的刑事特别诏令,
合编成书,称为--。
13.清代,每年秋天在北京由九卿.詹事.科道.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进行两次大的会审,
其中对当年各省上报的死刑案件及往年的死刑监侯案件进行的会审称为——;对京师刑部
狱中在押死囚进行的会审称为——。
14.清代,每年夏天要进行一次集中审录轻罪囚犯的会审活动,旨在"断薄囚.出轻系",
称为——。
15.我国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典是 1907-1910 年间由——主持制定的《》。
16.我国近代最早的两个宪法性文件是《》和《》。
17.——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制定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18.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理论以"——分治"原则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19.中国近代第一部民法典草案产生于——时期,第一部正式民法典颁布于——时期。
二、古文译评
原文:
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
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他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明乎民之无正长以一同天
下之义而天下乱也是故选择天下之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立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问题:
1.对这段古文断句并标点 10 分
2.翻译成白话文 20 分
3.这段古文来自哪部古代经典或代表哪家法律思想?5 分
4.概括地总结这段古文中所包含的法律思想?5 分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春秋决狱"."论心定罪"?
2.自晋律开始确立的"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大致内容是什么?
3.什么是"八议"?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四、论述题
论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刑事法制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