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江苏扬州大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 A 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本题共 30 分)
1.教学模式
2.表现性评价
3.逆命题与偏逆命题
4.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5.符号语言
6.数学运算
二、简述题(每小题 10 分,本题共 80 分,)
1.公理化方法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2.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3.简述数学概念学习的认知过程。
4.大众数学意义下的数学课程有什么特点?
5.简述当前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6.什么是化归?用化归的思想方法解题一般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7.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选择和配置问题?
8.数学课堂教学的口头语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 20 分,本题共 40 分)
1、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的方法一般有哪些?针对其中两种方法,结合基本不等式
的教学进行说明。
2、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函数奇偶性的教学过程及课后交流的简录。阅读下面的材料,
结合所学过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分析这一现状,讨论其中存在的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函数的奇偶性,它是非常重要的函数性质,在高考中经常被
考察,我先给出函数奇偶性的定义。
(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讲解定义)
师:从定义可以得到判断奇偶性的方法和步骤……下面我们讲例题。
(以上的分析讲解不到 6 分钟,教师接着讲了三种类型的问题:判断、证明函数的奇偶
性以及简单应用。接着就是学生的练习,教师的点评。在例题讲解、练习和分析的过程中,
学生能积极地参与交流,踊跃发言)
课后评课时,执教老师自信地说,自己非常重视学的活动,例题讲解清楚,问题分析到
位,过程书写规范,充分保障练习,学生在考试时肯定能考出好成绩。有听课教师提出,在
教学过程中,对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建立过程没有很好地展开时,执教老师说:概念就是规定,
让学生记住是主要的,没有什么好讲的,有时讲不讲效果差不多,这样也是为了节省出更多
的时间来解题。上述观点也得到了不少教师的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