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一份不太简短的LaTex.pdf

第1页 / 共128页
第2页 / 共128页
第3页 / 共128页
第4页 / 共128页
第5页 / 共128页
第6页 / 共128页
第7页 / 共128页
第8页 / 共128页
资料共12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标题页
中文版致谢
英文版致谢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LaTeX 须知
1.1 概述
1.1.1 TeX
1.1.2 LaTeX
1.1.3 LaTeX 的优缺点
1.2 LaTeX 命令和代码结构
1.2.1 LaTeX 命令和环境
1.2.2 LaTeX 源代码结构
1.3 用命令行操作 LaTeX
1.3.1 引擎、格式和命令
1.3.2 latex 命令
1.3.3 pdflatex 和 xelatex 命令
1.4 宏包和文档类
1.4.1 文档类
1.4.2 宏包
1.5 LaTeX 用到的文件一览
1.6 文件的组织方式
第二章 用 LaTeX 排版文字
2.1 语言文字和编码
2.1.1 ASCII 编码
2.1.2 扩展编码
2.1.3 UTF-8 编码
2.2 排版中文
2.2.1 xeCJK 宏包
2.2.2 ctex 宏包和文档类
2.3 LaTeX 中的字符
2.3.1 空格和分段
2.3.2 注释
2.3.3 特殊字符
2.3.4 连字
2.3.5 标点符号
2.3.6 特殊西文符号与重音
2.3.7 其它符号
2.3.8 LaTeX 标志
2.4 文字强调
2.5 断行和断页
2.5.1 单词间距和断行
2.5.2 手动断行和断页
2.5.3 断词
第三章 文档元素
3.1 章节和目录
3.1.1 章节标题
3.1.2 目录
3.1.3 文档结构的划分
3.2 标题页
3.3 交叉引用
3.4 脚注
3.5 特殊环境
3.5.1 列表
3.5.2 对齐环境
3.5.3 引用环境
3.5.4 摘要环境
3.5.5 代码环境
3.6 表格
3.6.1 列格式
3.6.2 列宽
3.6.3 横线
3.6.4 合并单元格
3.6.5 嵌套表格
3.6.6 行距控制
3.7 图片
3.8 盒子
3.8.1 水平盒子
3.8.2 带框的水平盒子
3.8.3 垂直盒子
3.8.4 标尺盒子
3.9 浮动体
3.9.1 浮动体的标题
3.9.2 并排和子图表
第四章 排版数学公式
4.1 AMS 宏集
4.2 公式排版基础
4.2.1 数学模式和文本
4.3 数学符号
4.3.1 一般符号
4.3.2 指数、上下标和导数
4.3.3 分式和根式
4.3.4 关系符
4.3.5 算符
4.3.6 巨算符
4.3.7 数学重音和上下括号
4.3.8 箭头
4.3.9 括号和定界符
4.4 多行公式
4.4.1 长公式折行
4.4.2 多行公式
4.4.3 公用编号的多行公式
4.5 数组和矩阵
4.6 公式中的间距
4.7 数学符号的字体控制
4.7.1 数学字母字体
4.7.2 数学符号的尺寸
4.7.3 加粗的数学符号
4.8 定理环境
4.8.1 amsthm 宏包
4.8.2 证明环境和证毕符号
4.9 符号表
4.9.1 LaTeX 普通符号
4.9.2 AMS 符号
第五章 排版样式设定
5.1 字体和字号
5.1.1 字体样式
5.1.2 字号
5.1.3 选用字体宏包
5.1.4 字体编码
5.1.5 使用 fontspec 宏包更改字体 (xelatex)
5.1.6 使用 xeCJK 宏包更改中文字体
5.2 段落格式和间距
5.2.1 长度和长度变量
5.2.2 行距
5.2.3 段落格式
5.2.4 水平间距
5.2.5 垂直间距
5.3 页面和分栏
5.3.1 利用 geometry 宏包设置页面参数
5.3.2 页面内容的垂直对齐
5.3.3 分栏
5.4 页眉页脚
5.4.1 基本的页眉页脚样式
5.4.2 手动更改页眉页脚的内容
5.4.3 fancyhdr 宏包
第六章 特色工具和功能
6.1 参考文献和 BibTeX 工具
6.1.1 基本的参考文献和引用
6.1.2 BibTeX 数据库
6.1.3 BibTeX 样式
6.1.4 使用 BibTeX 排版参考文献
6.1.5 natbib 宏包
6.2 索引和 makeindex 工具
6.2.1 使用 makeindex 工具的方法
6.2.2 索引项的写法
6.3 使用颜色
6.3.1 颜色的表达方式
6.3.2 带颜色的文本和盒子
6.4 使用超链接
6.4.1 hyperref 宏包
6.4.2 超链接
6.4.3 PDF 书签
6.4.4 PDF 文档属性
第七章 绘图功能
7.1 绘图语言简介
7.2 TikZ 绘图语言
7.2.1 TikZ 坐标和路径
7.2.2 TikZ 绘图命令和参数
7.2.3 TikZ 文字结点
7.2.4 在 TikZ 中使用循环
第八章 自定义 LaTeX 命令和功能
8.1 自定义命令和环境
8.1.1 定义新命令
8.1.2 定义环境
8.2 编写自己的宏包和文档类
8.2.1 编写简单的宏包
8.2.2 在宏包中调用其它宏包
8.2.3 编写自己的文档类
8.3 计数器
8.3.1 定义和修改计数器
8.3.2 计数器的输出格式
8.3.3 LaTeX 中的计数器
8.4 LaTeX 可定制的一些命令和参数
附录 A 安装 TeX 发行版
A.1 TeX 发行版简介
A.1.1 安装发行版
A.2 安装和更新宏包
A.2.1 手动安装宏包
附录 B 排除错误、寻求帮助
B.1 LaTeX 错误
B.2 查找帮助文档
B.3 常用宏包简介
B.3.1 文字、公式和符号
B.3.2 排版元素
B.3.3 图表和浮动体
B.3.4 修改版式
参考文献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索引
一份不太简短的 LATEX 2ε 介绍 或 102 分钟了解 LATEX 2ε 原版作者: Tobias Oetiker Hubert Partl, Irene Hyna and Elisabeth Schlegl 原版版本: Version 5.05, July 18, 2015 中文翻译: ChinaTEX 论坛 中文版本: 版本 5.10,二零一七年三月
Copyright © 2016 Louis Stuar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中文版致谢 5.05 中文版致谢 对 lshort-zh-cn 的新一轮修订在 ChinaTEX 交流 QQ 群 (91940767) 的网友支持下完成。参 与此次修订的朋友包括: 网友 ID E-mail hello ε 312439151@qq.com 554502177@qq.co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0 中文版致谢 中文 TEX 学会启动的 lshort-zh-cn 修正计划!本项计划历时八个月,参加的朋友有: CTEX 论坛 ID 翻译章节 zpxing Frogge liwenjun lijian605 gprsnl 前言、第二章、第五章 1-2.4 & 3、第六章 第一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2.5-2.11 haginile 和 Frogge 通读了全篇,并给出了详细的勘误表。blackold 对于第二章亦有所贡献。 最后由 zpxing 统筹全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0 中文版致谢 本文档的翻译工作由 CTEX 版主“经典问题”倡议,历经近十个月才得以完成。期间参与翻 译工作的朋友有: CTEX 论坛 ID 翻译章节 源文件名 经典问题 高原之狼 controlong cxterm aloft ganzhi overview.tex things.tex typeset.tex math.tex, lssym.tex spec.tex custom.tex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i
ii 中文版致谢 在此特向这些奉献者表示感谢!
英文版致谢 Much of the material used in this introduction comes from an Austrian introduction to LATEX 2.09 written in German by: Hubert Partl Zentraler Informatikdienst der Universität für Bodenkultur Wien Irene Hyna 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ssenschaft und Forschung Wien Elisabeth Schlegl in Graz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German document, you can find a version updated for LATEX 2ε by Jörg Knappen at CTAN://info/lshort/german iii
iv 英文版致谢 The following individuals helped with corrections, suggestions and material to improve this paper. They put in a big effort to help me get this document into its present shape. I would like to sincerely thank all of them. Naturally, all the mistakes you’ll find in this book are mine. If you ever find a word that is spelled correctly, it must have been one of the people below dropping me a line. Eric Abrahamsen, Lenimar Nunes de Andrade, Eilinger August, Rosemary Bailey, Barbara Beeton, Marc Bevand, Connor Blakey, Salvatore Bonaccorso, Pietro Braione, Friedemann Brauer, Markus Brühwiler, Jan Busa, David Carlisle, Neil Carter, Carl Cerecke, Mike Chapman, Pierre Chardaire, Xingyou Chen, Christopher Chin, Diego Clavadetscher, Wim van Dam, Benjamin Deschwanden Jan Dittberner, Michael John Downes, Matthias Dreier, David Dureisseix, Hans Ehrbar, Elliot, Rockrush Engch, William Faulk, Robin Fairbairns, Johan Falk, Jörg Fischer, Frank Fischli, Daniel Flipo, Frank, Mic Milic Frederickx, David Frey, Erik Frisk, Hans Fugal, Robert Funnell, Greg Gamble, Andy Goth, Cyril Goutte, Kasper B. Graversen, Arlo Griffiths, Alexandre Guimond, Neil Hammond, Christoph Hamburger, Rasmus Borup Hansen, Joseph Hilferty, Daniel Hirsbrunner, Martien Hulsen, Björn Hvittfeldt, Morten Høgholm, Werner Icking, Eric Jacoboni, Jakob, Alan Jeffrey, Martin Jenkins, Byron Jones, David Jones, Johannes-Maria Kaltenbach, Nils Kanning, Andrzej Kawalec, Christian Kern, Alain Kessi, Axel Kielhorn, Sander de Kievit, Kjetil Kjernsmo, Tobias Klauser, Jörg Knappen, Michael Koundouros, Matt Kraai, Tobias Krewer, Flori Lambrechts, Mike Lee, Maik Lehradt, Rémi Letot, Axel Liljencrantz, Jasper Loy, Johan Lundberg, Martin Maechler, Alexander Mai, Claus Malten, Kevin Van Maren, Pablo Markin, I. J. Vera Marún, Hendrik Maryns, Chris McCormack, Aleksandar S. Milosevic, Henrik Mitsch, Stefan M. Moser, Philipp Nagele, Richard Nagy, Manuel Oetiker, Urs Oswald, Hubert Partl, Marcelo Pasin, Martin Pfister, Lan Thuy Pham, Breno Pietracci, Demerson Andre Polli, Maksym Polyakov, Nikos Pothitos, John Refling, Mike Ressler, Brian Ripley, Kurt Rosenfeld, Bernd Rosenlecher, Chris Rowley, Young U. Ryu, Risto Saarelma, András Salamon, José Carlos Santos, Christopher Sawtell, Gilles Schintgen, Craig Schlenter, Hanspeter Schmid, Baron Schwartz, Jordi Serra i Solanich, Miles Spielberg, Susan Stewart, Matthieu Stigler, Geoffrey Swindale, Laszlo Szathmary, Boris Tobotras, Josef Tkadlec, Scott Veirs, Didier Verna, Carl-Gustav Werner, Fabian Wernli, Matthew Widmann, David Woodhouse, Chris York, Rick Zaccone, Fritz Zaucker, and Mikhail Zotov.
前言 LATEX [1] 是一个文档准备系统 (Document Preparing System),它非常适用于生成高印刷质 量的科技类和数学类文档。它也能够生成所有其他种类的文档,小到简单的信件,大到完整的书 籍。LATEX 使用 TEX [6] 作为它的排版引擎。 这份短小的手册描述了 LATEX 2ε 的使用,对 LATEX 的大多数应用来说应该是足够了。参考 文献 [1, 2] 对 LATEX 系统提供了完整的描述。 本手册在英文版 lshort 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重新编排,共有八章和两篇附录: 第一章 讲述 LATEX 的来源,源代码的基本结构,以及如何编译源代码生成文档。 第二章 讲述在 LATEX 中如何书写文字,包括中文。 第三章 讲述文档排版的基本元素——标题、目录、列表、图片、表格等等。结合前一章的内容, 你应当能够制作内容较为丰富的文档了。 第四章 LATEX 排版公式的能力是众人皆知的。本章的内容涉及了一些排版公式经常用到的命令、 环境和符号。章节末尾提供了 LATEX 常见的数学符号。 第五章 介绍了如何修改文档的一些基本样式,包括字体、段落、页面尺寸、页眉页脚等。 第六章 介绍了 LATEX 的一些扩展功能:排版参考文献、排版索引、排版带有颜色和超链接的电 子文档。 第七章 介绍了如何在 LATEX 里使用 TikZ 绘图。作为入门手册,这一部分点到为止。 第八章 当你相当熟悉前面几章的内容,需要自己编写命令和宏包扩展 LATEX 的功能时,本章介 绍了一些基本的命令满足你的需求。 附录 A 介绍了如何安装 TEX 发行版和更新宏包。 附录 B 当新手遇到错误和需要寻求更多帮助时,本章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参考。 这些章节是循序渐进的,建议刚刚熟悉 LATEX 的读者按顺序阅读。一定要认真阅读例子的 源代码,它们贯穿全篇手册,包含了很多的信息。 如果你已经对 LATEX 较为熟练,本手册的资源已不足够解决你的问题时,请访问 “Com- prehensive TEX Archive Network” (CTAN) 站点,主页是 www.ctan.org。所有的宏包也可以从 mirrors.ctan.org 和遍布全球的各个镜像站点中获得。 在本书中你会找到其他引用 CTAN 的地方,形式为 CTAN:// 和之后的树状结构。引用本身是 一个超链接,点击后将打开内容在 CTAN 上相应位置的页面。 要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 TEX 发行版,请参考附录 A 中的内容。各个操作系统下的 TEX 发 行版位于 CTAN://systems。 v
vi 前言 如果你有意在这份文档中增加、删除或者改变一些内容,请通知作者。作者对 LATEX 初学者 的反馈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关于这份介绍哪些内容很容易理解,哪些内容可能需要更好地解释, 而哪些内容由于太过难以理解、非常不常用而不适宜放在本手册。 鲁尚文 lshort 的的最新中文版本位于 CTAN://info/lshort/chinese。如果用户对其他语言的版本感兴趣,请浏 览 CTAN://info/lshort。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