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年11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秋季招聘申论真题.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9 年 11 月 9 日中国人民银行秋季招聘申论真题 (材料) 1.传统的长三角主要指江浙沪地区,2016 年 5 月,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 划》,规划确定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至此,长三角扩 容为三省一市,2018 年 11 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 年,三省一市 以占全国 3.7%的土地面积,聚集了全国 1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 23.5%的经济总量,被视为 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共中央政治局 2019 年 5 月 13 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 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 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城集群。会议强调,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 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点和关键。要树立“一 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 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水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领域互动 合作,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日前,上海某信息技术公司的张经理来到上海市松江区行政服务中心,不到一分钟时间, 他就自助打印出一张由安徽省合肥市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与此同时,远在 400 多公里 之外的合肥高新区,合肥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池先生也领到了由浙江杭州工商部门颁 发的营业执照,“太方便了,再不用像过去那样两城奔波”,张经理说,公司要在合肥成立 新公司,按以前的政策必须去当地办理,一般要耗费一两个月时间,现在有了“一网通办” 政策,全程只用了 3 天,“以前想到外地注册一个公司,交材料、核准名称、领证件,一切 顺利也得跑三趟,现在真是节省了很多成本”,池先生也兴奋地说。 让张经理和池先生受益的“一网通办”是长三角九地政府制度体系对接的结果。2018 年 6 月,地处 G60 高速公路和沪苏湖合高铁通道两大交通动脉沿线的长三角九个城市,签署了共 建 G60 科创走廊战略合作协议。为了让经济要素在走廊内“流畅”起来,G60 科创走廊改革 的第一枪就是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跨省营业执照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理为切入点,实 现九城市首批 30 个事项“一网通办”。“跨省域‘一窗收件、一网通办、一次办成’属于 全国首创,各个城市办证的要求和流程不同,我们九个城市相关部门多次对接协调、相互学 习、打通标准,协作材料的受理、传送、审核”,长三角地区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介 绍说。 “一网通班办”的成功给一体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据了解,目前青浦、吴江和嘉善三 地的部分地区已经对户籍变迁进行冻结(符合人才引进落户条件的除外),三地有关部门正在 谋划公共服务领域多层面的制度创新。 3.“互联互通是长三角城市参与全球化产业台作、分工的基础”,某经济研究院院长成教授 表示,大家都要有整体思维意识,以长三角视野看问题、搞规划,“G60 产业联盟”就是很 好的破题思路。所谓“联盟”,就是让产业逐渐实现统一的行业标准,实现资源的自由配置 和流动,G60 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商务组组长吴女士表示,在芜湖成立的机器人产业联 盟已吸引九城市相关企业 138 家,涉及产业链上中下游。“我们的思路是发挥各城市的产业 优势,统筹产业链的融合与配套,减少重复布局和无序竞争。目前芜湖的关节式机器人、杭 州的移动式机器人、苏州的机器人关键部件等产业分布格局已经形成。以牵头企业为例,目 前其关键零部件近一半由联盟内企业提供,联盟还促成其与十余家下游集成企业的合作。” 2018 年 11 月,G60 科创走廊九城市科技创新合作圆桌会议举行、《G60 科创走廊九城市科 技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订,按照这个协议,金华市的企业可以拿着本地政府部门发的创新 券,到上海的科研机构去“消费”,了解或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最高端的科研设备,与此同
时,区域内数千台大型科学仪器也实现了开放共享,区域内创新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据统 计,2018 年九城(区)实现首批 1796 台(套)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和创新券互认互通,实施工业 互联网协同创新工程,认定 18 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和 12 家专业服务机构。 4.近年来,高铁把长三角联为一座城。目前,长三角地区开通高铁的城市不少于 85 个,通 勤时间不超过 3 小时。1 小时和 2 小时等时圈覆盖范围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展,邻近都市圈成 员城市之间在时间距离上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为“轨道人才”效能最大化提供了战略可 能和物理空间。 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使人才摆脱了空间的束缚,突破了单一城市工作模式。工作和生活不 在同一城市的人,每天可以借助区域内便利的轨道交通往返其间,实现多点执业,多重身份 的自由转换。他们往返于城市间,仿佛只是从高铁的进站口走向出站口。高铁,折叠了时空, 把科技、经济、人文、医疗等资源不断聚合在一起,也在孕育、催生着新的创新发展模式。 长三角区域的发展,正是受益于此,才成为全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 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区域正在由传统“以邻为壑”的相互竟争关系向“以邻为伴”的互动 合作关系转变。 长三角区域内“轨道人才”的密度不断提升,人才持续扎堆、集聚产生“蜂聚效应”:综合 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三者有其二(上海、合肥);拥有如复旦、上交、科大、浙 大、南大等 8 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6 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总数达 133 个, 张江实验室、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之江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室等国家实验室、上海 光源、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等世界顶尖大科学装置相继于长三角地区启动或建成……长三角区域 成为我国人才密度最高、知识浓度最浓的地方,涌现出一批“创新高地”,带动产业升级、 经济发展,使产、学、研步入良性循环。 不仅如此,目前,长三角地区正在加快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重点实施高速公路扩容和网 化两大工程,加快打通省际“断头路”,持续推进区域港航协同发展,协力打造长三角世界 级机场群,全力推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运输部与沪苏浙皖联合签订了《长 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印发《关于协同 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方案》,共同实施内河航道网络化、区域港口一体化等 13 项任务。 5.自 2018 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围绕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措施不断出台,一体 化进程也按下了“快进键”。 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不少银行排兵布 阵,纷纷推出了相应的支持政策,在金融创新服务方面献计献策。比如浦发银行成立长三角 一体化领导小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总部,并设立了总行级的长三角战略客户部;交通银行 设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进办公室,以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保障各项工作整体谋划;上海银行 推出长三角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 20 条措施,助力产业转型等。浦发银行行长曾表示,围绕 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需要,金融机构在自贸区金融、科技金融、融智和融资、绿色金融、民 生金融、金融要素市场六大服务领域中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也有多位银行业资深人士表示,目前各地在推进经济金融资源流动、开展金融资源对接、 促进金融联动创新、加强金融联合监督等方面还缺乏有效措施,需进一步深化合作,要差异 化发展,优势互补,协同共进。这就需要“打破壁垒,让金融市场要素流动起来”。上海张 江高科技园区通过建立产业基金与萧县合作开发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区,搭建开放式发展平 台,产业基金将通过对“硬科技”等方向的重点投资,加速长三角产业链深度融合;郎溪、 广德与江苏溧阳共建苏皖合作示范区,按照产业分工和协调布局,建立科学合理的投入分担 和利益分配机制,组建统一招商平台,实现了资本跨行政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企业的深 度合作,有效提升集约节约高效发展水平。
6.朱小姐是某鞋服类电商仓储公司行政主管。因为公司对物流需求较大,朱小姐深感交通对 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性,“我们每天有 48 班固定班车开往上海浦东,走枫美路最近,可是 枫美路段在等级上与其它成网路段不兼容,断在那里走不通,成了“断头路”,货车只能选 择收费的高速公路,或绕路走 320 国道,如果断头路打通,每年可为企业省下 120 万元左右 成本。” 早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前,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交通一体化努力已经被提上日 程。2018 年 6 月,沪苏浙皖交通运输部门联合签订《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 协议》,共同加快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按照“规划明确、需求对接、就近接入、先易 后难”的原则,第一批推进 17 个重点项目。目前,这批项目已先后开工建设。2018 年 10 月 1 日通车的江苏昆山市锦淀路对接上海青浦区崧泽大道项目,是协议签订后打通的首条断 头路。“现在我们村到上海青浦区时间由原来的 1 小时缩短了一半,村民到上海市场做鱼虾 水产生意更加方便”,双湖村村主任说。 尽管三省一市相关部门都在积极对接推进,但打通断头路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当初江苏 昆山市锦淀路对接上海青浦区崧泽大道项目时,因为昆山是一个县级市,而对接的上海嘉定 和青浦两区则相当于地级市,行政级别不对等。在框架方案对接和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行政 级别较低的昆山报批环节更加复杂,遇到手续不齐全的情况,就需要反复重新递交文件,浪 费了很多时间,极大地影响了沟通效率和工作进展。一些地方有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目前 跨省协调仍然比较困难。 浙沪间的善新至朱吕打通断头路工程开工数月,仅建设了配套的施工便道。建设单位负责人 说,土地资源紧张是交通基础设施拓展的瓶颈,公路部分路段要穿越基本农田,按国家有关 文件要求,国家高速公路、国道、省级高速公路等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可报部预审,而该项目 属于县道项目,未纳入文件范围,导致主体工程无法全线展开。当地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 示,一些项目因涉及基本农田而难以推进,可能带来规划上的多次修订。即便是土地能批下 来,因为长三角地区寸土寸金,项目建设的成本也大幅增长。公路每公里造价大约 1 亿元, 前期征迁成本就占到了一半左右,安置成本也高。为防范债务风险,地方政府绞尽脑汁。 交通的联通意味着省级的优势互补,但由此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压力,影响了各地打通断头 路的积极性。此外,一些居民反映,断头路打通后并没有他们想象的方便。江浙两省都沿着 修路的断头路开行了通往上海的跨省公交,但问题随之而来,由于上海的城市安保级别更高, 这些车辆进入上海范围后便不能再中途停靠,只能直接驶往客运集散点。部分沿途居民认为, 这种无法挨站停靠的班车,与其说是公交不如说是点对点的长途大巴,让沿途居民的出行便 利打了折扣。沪苏交界处的一户农家小院,至少安装了十个摄像头,户主张先生表示:“交 界处情况太复杂,必须做好安保措施。” 跨省公交开通后,有记者采访了邻居们的实际感受。家住上海的李阿姨有些无奈地说:“老 伴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跨省公交开通后,感觉周边省市过来就医的人多了很多, 我们挂号就医需要等候的时间变长了。尤其像做 CT 这类影像检查,等候的时间就更长了, 不过我们也能理解,毕竟周边的医疗水平还差一些。”而来到上海某医院就医的昆山市民赵 先生则表示:“我前两天在我们那边做的检查,上海的医院不认,本来以为交通方便了能节 省看病的时间,结果还是绕了弯路。” 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断头路问题只是一个缩影,而跨省流域河道治理的成功案例则为一体化 协同发展树立了标杆。2012 年,安徽、浙江以水质“约法”,共同设立环境补偿基金。若 年度水质达到考核标准,则浙江拨付给安徽 1 亿元;若年度水质达不到考核标准,则安徽拨 付给浙江 1 亿元,专项用于新安江流域治理。2018 年,中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 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已进入第三轮,由此形成的“新安江模式”在国内多个 省份推开。有关负责人朱某表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不能避谈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正
确的态度是不仅要谈,还要拿到桌面上谈,形成一套管用的制度体制。” 7.上海市交通委交通建设处顾某表示,目前上海与邻省之间的区域交通规划一直在加强,近 年来研究出 30 多条多方有迫切需要的交通路线,目前已经有 9 条被列入具体推进项目。为 加快打通断头路,上海各区探索了“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审批方法,针对那些具备基本 条件、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或手续有欠缺的审批事项,可以“暂 时性容忍”办理,办事群众和企业只需在相应时间内补齐相应材料即可,有效提高了前期证 照办理效率。如青浦区、金山区在供地批文、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等过程中由区规划和国土 资源管理部门容缺(土地手续)分段审批,给交通项目建设节省了时间。 2018 年,地理上分属上海嘉定区、青浦区和江苏昆山市的安亭镇、白鹤镇、花桥镇建立了 一个镇级层面的协调联动机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推进办公室,三镇的地方相 关部门按照联动需要派出人员到这里值班。“行政区划上,白鹤、安亭、花桥三镇是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分不了家。有一些道路就是一段在上海、一段在江苏、再下一段又回到上海”, 昆山市规划建设局一位工作人员说。花桥镇人大副主任是这个办公室的牵头人之一,他说: “这个办公室是一个互助机制,三方的积极性都很高!办公室虽然是一个很低层面的协调机 制,但成立以来,凡是省际共建项目以及群众反映的问题,每个月都要填写办理进度上报三 方上级部门,许多之前推进不顺利的项目从去年以来有了很大突破。” 沪苏交界的花桥镇新东村,有一块面积 70 多亩的地块,东边是京沪高速,西边是上海绕城 高速,北邻两条高速的联通线,南抵吴淞江。这个地块,土地归属江苏,使用权在上海,长 期以来聚集了建筑材料堆场、搅拌站、货物仓库、废品中转站等、存在违建面积 1.8 万平方 米,拆违难度极大。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办公室,去年两地联合组织了 6 次大型整治 行动,给当地居民居住和交通带来十年困扰的“顽疾”仅用半年就清除了,与此同时,两地 间的断头路项目也得以顺利推进。“想干事就会有困难,想解决就要找办法!”三省一市许 多部门的负责人在打通断头路问题上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8.长三角交通以具有网络化、高速化的特征,极大地缩短了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 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的“3 小时经济圈”空间范围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的大 部分地级市,可达性水平全面提升。有人说,长三角正在越变越“小”。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18 年在上海举行,全球专家齐聚黄浦江畔驰马试剑,这次盛会是由长 三角城市群在该领域与世界对话的窗口。在这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 进,牵引长三角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数据资源打造“一个库”、产业协同形成“一张图”, 包括 26 个城市在内的 35.9 万平方公里的长三角正在越变越“小”。 另一方面,很多地方却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大”了。崇明区从上海远郊变成了长江经济 带和沿海大通道交汇的中枢,它不用再仅仅盯着繁华的“夜上海”,而是要将自身视为一个 长三角的联结点,乃至全球的联结点,把为长三角城市群提供服务、配套视为己任。以前青 浦区说自己是“上海之源”,侧重的是“过往”和“内部”;现在说自己是“上海之门”, 侧重的则是“将来”和“外部”——门外,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8 年 4 月,沪苏浙皖四地三类 25 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代表共同成立了“长三角双创示 范基地联盟”;普陀与江苏南通、盐城、连云港,浙江舟山、台州,安徽淮北、铜陵等共同 启动“长三角产业创新城市联盟”;长宁区对接浙江杭州余杭区,合作探索跨区域网络市场 协同监管机制……这些并不在陆上和苏、浙有接壤的地区,都用一种更大的格局和视野,与 “长三角一体化”产生了实质联系。
(简答题) 1、根据给定资料 2~5,归纳概括长三角地区在推进区域互联互通方面的有效探索。(20 分) 打开资料 要求: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简明扼要,不超过 300 字。 【解析】 1.制度创新,建立政府制度体系对接机制。制定“一网通办”政策,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2.统一标准,树立整体思维。统筹安排,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自由配置和流动。 3.完善基础设施,建立便捷的交通体系。构建轨道交通网,实现资源有效聚合,加强合作。 4.集聚人才,产生“蜂聚效应”。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使产、学、研步入良性循环。 5.金融支持,助力一体化发展。推进金融资源流动、对接、创新、监管,搭建平台,深化合 作。(199 字) (简答题) 2、根据给定资料 6、7,指出长三角地区在处理“断头路”时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建议。 (30 分) 要求:紧扣资料,内容全面,建议有针对性、层次分明,不超过 400 字。 【解析】 问题:行政级别不对等,报批环节复杂、缺少层级对等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影响效率,跨省 协调困难;基本农田与基础设施拓展的矛盾凸显,土地资源紧张,因涉及基本农田,难以推 进,项目建设成本高,存在债务风险;社会治理压力大,影响各地积极性;居民出行不便、 治安隐患多,居民没有享受到实惠。 建议: 1.相关省市部门群策群力、协调配合,探索建立一些定期的磋商机制。如根据工作实际需要,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的沟通机制,在项目前期规划、工程建设以及后期养护等各个环节 都充分对接。 2.创新方法,探索“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审批方法,提高建设效率。 3.部门联动,建立互助和协调机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破解“顽疾”。 (290 字) (作文) 3、根据给定资料 8,联系实际,以“小就是大”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 分)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2.观点明确,认识深刻; 3.内容充实,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4.字数为 800~1000 字。 【解析】 小就是大 谈到“小”和“大”,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数学上形容物体不一样的概念,其实,它们具有着 更为丰富的内涵。对于长三角地区的人们来讲,“小”与“大”更是有着特殊的含义。随着
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这个包括 26 个城市在内的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互相 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小。与此同时,身处长三角的很多地区发现, 自己变得越来越“大”,不再盯着某一个城市,而是考虑整个长三角地区、甚至参与全球发 展,视野和格局变大了,责任与作用也更大了。从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我们能够体会出 “小” 与 “大”之间的哲理——小就是大。 长三角的交通具有网络化、高速化的特征,极大缩小了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让身 处其中的所有地区都可以为周围更大的领域服务。崇明区从上海远郊变成了长江经济带和沿 海大通道交通的中枢,它不再仅仅盯着服务上海,而是将自身视为长三角的连接点,正是交 通时间的缩小,才让这种更大的服务成为了可能。长三角地区数据资源打造“一个库”、产 业协同形成“一张图”,整个地区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小,沟通成本越来越小,这使得他们之 间能建立各类联盟和协同机制,从而让自己有了更大的发展。青浦区从过去侧重过往与内部, 称自己是“上海之源”到现在侧重“将来”与“外部”,称自己是“上海之门”,从而有了更 广阔的发展空间。所有这些,都是小就是大的鲜明体现。 “小就是大”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结果,是适应开放共享发展趋势的必然成果。但如何让 “小”实现“大”,更考验着政府治理的智慧。它要求各项工作在资源整合、深化合作的过 程中,还要注重差异化发展,优势互补、协同共进。只有发挥各地的特色与优势,才能够实 现金融、人才、资源等的高效利用。上海作为我国开放的第一城,具有科技、人文、人才资 源,而浙江有企业家资源优势,如杭州互联网、会展产业的崛起,在推进一体化的过程中, 两地的时空距离越来越小,要素流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在取长补短的同时更要发挥各地 优势,打造特色与强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更“大”的经济实力,迈入世界更“大” 的城市行列,从而实现更“大”的目标、更“大”的未来。 长三角地区变“小”了,交通便捷快速,信息互联互通,把长三角地区紧紧聚集在一起, 是一个集中的区域集群。聚集在一起,是为了释放更“大”的能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区域的辐射性和影响力。期待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方针的推进下,长 三角会变得越来越“小”,也会越来越“大”。 (简答题) 4、一、根据给定资料 2-5,归纳概括长三角地区在推进区域互联互通方面的有效探索。(20 分) 要求: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简明扼要,不超过 300 字。 【参考答案】 1.制度创新,建立政府制度体系对接机制。制定“一网通办”政策,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2.统一标准,树立整体思维。统筹安排,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自由配置和流动。3.完善 基础设施,建立便捷的交通体系。构建轨道交通网,实现资源有效聚合,加强合作。4.集聚 人才,产生“蜂聚效应”。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使产、学、研步入良性循环。5.金融 支持,助力一体化发展。推进金融资源流动、对接、创新、监管,搭建平台,深化合作。(199 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 6、7,指出长三角地区在处理“断头路”时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建议。
(30 分) 要求:紧扣资料,内容全面,建议有针对性、层次分明,不超过 400 字。 【参考答案】 问题:行政级别不对等,报批环节复杂、缺少层级对等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影响效率,跨省 协调困难;基本农田与基础设施拓展的矛盾凸显,土地资源紧张,因涉及基本农田,难以推 进,项目建设成本高,存在债务风险;社会治理压力大,影响各地积极性;居民出行不便、 治安隐患多,居民没有享受到实惠。 建议:1.相关省市部门群策群力、协调配合,探索建立一些定期的磋商机制。如根据工作实 际需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的沟通机制,在项目前期规划、工程建设以及后期养护等 各个环节都充分对接。2.创新方法,探索“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审批方法,提高建设效 率。3.部门联动,建立互助和协调机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破解“顽疾”。 (290 字) 三、根据给定资料 8,联系实际,以“小就是大”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 分)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2.观点明确,认识深刻;3.内容充实,逻辑 清晰,表达流畅;4.字数为 800-1000 字。 【参考答案】 小就是大 谈到“小”和“大”,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数学上形容物体不一样的概念,其实,它们具有着 更为丰富的内涵。对于长三角地区的人们来讲,“小”与“大”更是有着特殊的含义。随着 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这个包括 26 个城市在内的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互相 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小。与此同时,身处长三角的很多地区发现, 自己变得越来越“大”,不再盯着某一个城市,而是考虑整个长三角地区、甚至参与全球发 展,视野和格局变大了,责任与作用也更大了。从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我们能够体会出 “小” 与 “大”之间的哲理——小就是大。 长三角的交通具有网络化、高速化的特征,极大缩小了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让身 处其中的所有地区都可以为周围更大的领域服务。崇明区从上海远郊变成了长江经济带和沿 海大通道交通的中枢,它不再仅仅盯着服务上海,而是将自身视为长三角的连接点,正是交 通时间的缩小,才让这种更大的服务成为了可能。长三角地区数据资源打造“一个库”、产 业协同形成“一张图”,整个地区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小,沟通成本越来越小,这使得他们之 间能建立各类联盟和协同机制,从而让自己有了更大的发展。青浦区从过去侧重过往与内部, 称自己是“上海之源”到现在侧重“将来”与“外部”,称自己是“上海之门”,从而有了 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所有这些,都是小就是大的鲜明体现。 “小就是大”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结果,是适应开放共享发展趋势的必然成果。但如何让 “小”实现“大”,更考验着政府治理的智慧。它要求各项工作在资源整合、深化合作的过 程中,还要注重差异化发展,优势互补、协同共进。只有发挥各地的特色与优势,才能够实 现金融、人才、资源等的高效利用。上海作为我国开放的第一城,具有科技、人文、人才资 源,而浙江有企业家资源优势,如杭州互联网、会展产业的崛起,在推进一体化的过程中,
两地的时空距离越来越小,要素流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在取长补短的同时更要发挥各地 优势,打造特色与强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更“大”的经济实力,迈入世界更“大” 的城市行列,从而实现更“大”的目标、更“大”的未来。 长三角地区变“小”了,交通便捷快速,信息互联互通,把长三角地区紧紧聚集在一起, 是一个集中的区域集群。聚集在一起,是为了释放更“大”的能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区域的辐射性和影响力。期待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方针的推进下,长 三角会变得越来越“小”,也会越来越“大”。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