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版图设计复习.docx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料共2页,全文预览结束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版图设计:根据逻辑与电路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工艺水平要求,来设计光刻用的掩 膜版图,是集成电路设计的最终输出。 2.布图规划:根据模块所包含的器件数估计其面积,再根据该模块与其他模块的连接 关系以及上一层模块或芯片的形状,估计该模块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几何设计规则:可看作光刻掩模版的制备要求,这些规则在生产阶段为电路设计师 和工艺工程师提供了一种必要的信息联系。与版图规则相联系的主要目标是获得具有最 佳成品率的电路,而几何尺寸则尽可能地小,同时又不影响器件电路的可靠性。 4.随机失配:方差 称为随机失配。由于尺寸、掺杂、氧化层厚度 等影响元件值的参量的微观波动导致的 5.特征尺寸:器件中最小线条宽度,也可定义为最小线条宽度与线条间距之和的一半。 6.dummy 元件: 加入虚假器件使所有的器件都有相同的边界条件,解决匹配问题 7.闩锁效应(latch-up 效应):在 N 阱 CMOS 电路中,存在寄生 pnp 和 npn 晶体管,以 及 N 阱和衬底寄生电阻,有可能形成正反馈回路;MOS 晶体管漏极的大信号摆动,通 过漏极寄生电容向 N 阱和衬底灌入电流,形成正反馈回路的触发条件;若正反馈回路 的回路增益大于一,则有可能被触发而导致 latch-up,从电源汲取大电流。多发生在大 的数字输出反相器。 8.天线效应:当大面积的金属 1 直接与栅极相连,在金属腐蚀过程中,其周围聚集的 离子会增加其电势,进而使栅电压增加,导致栅氧化层击穿。 二、简答题 1. 版图设计流程:划分、布图规划和布局、布线、压缩。 2. 版图设计完成后需要经过 DRC、ERC、LVS、POSTSIM 这四个步骤,DRC、ERC、LVS、 POSTSIM 各指什么:DRC:几何设计规则检查;ERC:电学规则检查;LVS:网表一 致性检查;POSTSIM:后仿真,产生测试向量。 3. 集成电路定义: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加工工艺,将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按照一定 的电路互连,“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晶片上,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 系统功能的一种器件。 4. 基于标准单元法的定义及和基于积木块法之间的区别:定义:采用定制方法预先设 计好的称为标准单元的逻辑单元。基于积木块法与标准单元不同之处是:第一,它 既不要求每个单元(或称积木块)等高,又不要求等宽。第二,它没有统一的布线 通道,而是根据需要加以分配。 5. 等比例缩小规则及对延迟时间,保护电流的影响:是指横向尺寸、纵向尺寸以及电 源电压按相同比例缩小。 6. 接触孔,通孔及焊盘的作用:接触孔(contact)特指最低层金属孔,用于将最低层 金属和多晶硅或者扩散层连接起来;通孔(via)则是指允许更高层金属进行相互连 接的孔。
7. 萨方程: 其中 k′=µ•Cox/2 8. 失配的定义及降低失配的方法:测量所得的元件值之比与设计的元件值之比的偏差。 方法:元件单元整数比,加 dummy 元件,匹配元件间距离尽量接近,公用重心设 计,匹配元件与其他元件保持一定距离。 9. 随机失配电容、电阻的公式和系统失配定义:两个大小为 C 的电容的失配;两个大 小为 R、宽度为 W 的电阻的失配;均值为系统失配 10. 如何避免闩锁效应:令环路增益小于 1。对于版图设计来说,应增加 N 阱和衬底接 触孔的数量和减小它们之间的距离,以降低 N 阱和衬底带电源和地的寄生电阻;对 于上华工艺, N 阱和衬底接触孔间的距离不得大于 36um 如何避免天线效应:可通过插入二极管的方法;减小连接栅的多晶和金属 1 面积, 令其在所接栅面积的 100 倍以下;采用第二层金属过渡 11. 给版图,判断 MOS 器件版图哪些地方违反了设计规则 三、作图题 1. 大的器件通过画图分成梳状结构 2. 若设计两电阻的阻值比为 R1: R2=1:1.5,试作图说明降低系统失配的步骤 3. 共质心设计布局 4. 考察棒状图与电路图之间的转换 5. 与非门,或非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