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5 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 1.(2 分)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 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 变化. B、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蜡炬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 分)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河水 B.大理石 C.氮气 D.二氧化硫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 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 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河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大理石是碳酸钙和杂质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氮气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硫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也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 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物质发生 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物质的分类;空气与水.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 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 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是错误的,因为有的 化学反应不需要催化剂;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是正确的,化学 能经常转化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不 变,已改变是错误的. 解答: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凡是含氧 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是错误的,如高锰酸钾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是错误的,因为有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催 化剂,故选项错误;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是正确的,化学能经常转化为热能、 光能和电能,故选项正确; D、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不变,已改变是错误的,故选项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催化作用和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 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2 分)“驾车不喝酒,喝酒不驾车”,“酒精检测仪”可检测司机酒后驾车,当红色 的 CrO3 试剂遇到酒精时就会生成绿色的 Cr2(SO4)3,请判断 Cr2(SO4)3 中 Cr 的化合价 是( ) A.+2 B.+3 C.+4 D.+5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硫酸铬中 Cr 元素的化合价为 x,硫酸 根显﹣2,可得:2x+(﹣2)×3=0,则 x=+3.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5.(2 分)小明同学患有夜盲症,到了晚上就看不清东西,引起夜盲症主要是人体内缺乏 ( ) A.铁元素 B.钙元素 C.维生素 A D.维生素 C 考点: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化学与人体健康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缺乏维生素 A 易引起夜盲症,据此解答. 解答:解:缺乏铁元素易引起贫血,错误;
B、缺乏钙元素,老年人易引起骨质疏松,小孩易引起佝偻病,错误; C、缺乏维生素 A 易引起夜盲症,正确; D、缺乏维生素 C 易引起坏血病,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人体健康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2 分)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棉花、羊毛、蚕丝等属于天然纤维 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不守恒 C.保持干燥,刷漆等是防止自行车生锈的有效方法 D.2B 铅笔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是因为铅笔芯含有石墨 考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化 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物质的类别解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C、根据铁生锈的原因解答; D、根据铅笔的成分解答. 解答:解:A、棉花、羊毛、蚕丝等都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材料,属于天然纤维,正确; 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了空气中,质量仍然守 恒,错误; C、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保持干燥,刷漆等能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是防 止自行车生锈的有效方法,正确; D、铅笔芯含有石墨,石墨很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痕迹,故 2B 铅笔在纸上画过会留 下黑色痕迹,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类别、质量守恒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 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2 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B. 浓硫酸稀释 C. 液体的倾倒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氧气验满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检验和 验满..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 操作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 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 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2 分)下列反应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Zn→ZnSO4 B.Fe2O3→FeCl3 C.BaCl2→Ba(OH)2 D.CH4→H2O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 的性质和用途..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该物质转化成另一指定物质的反应,选出不是由一步反应实现 的一组 解答:解:A、Zn→ZnSO4,Zn 与稀硫酸反应即得 ZnSO4,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B、Fe2O3→FeCl3,Fe2O3 与 HCl 发生复分解反应,可生成 FeCl3;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C、BaCl2→Ba(OH)2,无法直接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D、CH4→H2O,CH4 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故选 C. 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正确运用物质分类及反应规律则是解 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9.(2 分)观察与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下列实验对应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 实验内容 操作或现象 解释或结论 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 黑色固体是 Fe2O3 将氧化铜与碳粉混合高温加热 有红色物质生成 说明碳有还原性 用烧杯取井水 50mL,加入少量肥皂搅拌,水面有浮渣 该井水是硬水 成 A B C
水 D 6000L 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 可装入容积为 40L 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A.A B.B C.C D.D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解答; B、根据碳有还原性,能够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解答; C、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解答; D、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 解答:解: A、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黑色固体是四 氧化三铁,不是三氧化二铁,故错; B、碳有还原性,能够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故对; C、通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用烧杯取井 水 50mL,加入少量肥皂水,搅拌,水面有浮渣,该井水是硬水,故对; D、6000L 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 40L 的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 对. 答案: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碳的性质是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 4 小题) 10.(4 分)糖类在提供人类的营养和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古到今在 食品加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的祖先品尝到香甜的麦芽糖也很早,已知麦芽糖的化学式 为 C12H22O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由 3 种元素组成; (2)1 个麦芽糖分子中含有 45 个原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42 ; (3)该物质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1:8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由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2)根据麦芽糖的分子结构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3) 解答:解:(1)麦芽糖的化学式为 C12H22O11,可见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 填:3; (2)麦芽糖的化学式为 C12H22O11,可见 1 个麦芽糖分子中含有 12 个碳原子、22 个 氢原子和 11 个氧原子,共 45 个;麦芽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为 12×12+1×22+16× 11=342;故填:45;342; (3)麦芽糖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11)=1:8.故填:1:8.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11.(5 分)(1)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图所 示: ①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②铝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0 ; ③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方法冶炼铝,化学方程式为:2Al2O3 4Al+3O2↑,该反应属 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分解反应 . (2)要除去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写出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①Ag(Cu) Cu+2AgNO3=Cu(NO3)2+Cu ;②CO2(CO) CO+CuO Cu+CO2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原子结 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 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离子的形成、反应类型的判断依据来分析; (2)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 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 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1)①铝是 13 号元素,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②铝原子最外层有 3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 3 个电子,剩余 10 个电 子; ③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故填: ;10; (2)①可将混合物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故填: Cu+2AgNO3=Cu(NO3)2+Cu; ②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故填: CO+CuO Cu+CO2.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 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3 分)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溶解度/g 20 KCl KNO3 40 34.0 31.6 60 40.0 63.9 80 45.6 110 100 51.1 169 56.7 246 (1)20℃时 KCl 的溶解度是 34.0g ; (2)20℃时将 20g KCl 与 50g 水混合,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 饱和 (填“饱和”或 “不饱和”); (3)上表两种物质中, KNO3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运用溶解性表中的数据读出 20℃时 KCl 的溶解度; (2)根据 20℃时 KCl 的溶解度的概念分析溶液的状态; (3)根据表格得出结论. 解答:解:(1)从溶解性表中的数据可知 20℃时,KCl 的溶解度是 34.0g,故填:34.0g; (2)20℃时,KCl 的溶解度是 34.0g,表示 100g 水中溶解 34g 氯化钾达到饱和,所 以将 20gKCl 固体加入 50g 水中只能溶解 17g 氯化钾,形成溶液为饱和溶液;故填: 饱和; (3)由表格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较大,故填:KNO3.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溶解度的问题,解答这类题目关键是熟练和灵活应用固体物质溶解度 的概念,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5 分)请从 C,H,O,Na 四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用化学式回答: (1)最简单的有机物 CH4 ;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 CO2 ; (3)用于制作馒头、面包的小苏打 NaHCO3 ; (4)可作溶剂的是 H2O 或 C2H5OH ; (5)分布在离地面 10﹣50km 的高空,能吸收紫外线的单质是 O3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 学式即可. 解答:解:(1)甲烷是结构最简单的有机物,故填:CH4; (2)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故填:CO2; (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故填:NaHCO3; (4)水、酒精可做溶剂,故填:H2O 或 C2H5OH; (5)臭氧能吸收紫外线,故填: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 类题的关键所在.
三、简答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3 分) 14.(3 分)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是超市销售的一种食盐标签的部分文字说明,请按要求回答: ①从成分上看,食盐中除含有 NaCl 外还有 KIO3,KIO3 的作用是 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 防止甲状腺肿大 ; ②家庭生活中,食盐除了可以调味,还可用于 腌制蔬菜、鱼、肉等 .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其目的是 隔绝氧气 或降低温度 . 考点: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以及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和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食盐含有的 KIO3 含有碘元素,碘元素是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组成元素, 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防止甲状腺肿大,故填: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防止 甲状腺肿大; ②家庭生活中,食盐除了可以调味,还可用于腌制蔬菜、鱼、肉等,用于防腐,故填: 腌制蔬菜、鱼、肉等.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目的是隔绝氧气,放入较多的蔬菜 能降低温度,故填: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用途进行. 15.(3 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所谓“低碳”指什么? (2)燃放烟花炮竹时,除了会带来噪音污染外,还会带来 空气污染、粉尘污染 等环境 问题. (3)为了我们的青山绿水,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和解决问题,我市锰矿资源丰富,某电 解金属锰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等物质,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你认为最好选择什么物 质处理该废水中的硫酸?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1)所谓“低碳“,就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2)燃放烟花炮竹时,会造成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粉尘污染; (3)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分析. 解答:解:(1)现在全世界都在倡导“低碳”生活,所谓“低碳“,就是指较低的二氧化 碳排放; (2)燃放烟花炮竹时,会造成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粉尘污染; (3)酸和碱能够反应中和反应,废水中的硫酸可用较为廉价的生石灰除去. 故答案为:(1)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