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专业阶段考试 
 
概  述 
一、总体目标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以下简称专业阶段
考试)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是
否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 
二、能力等级 
能力等级是对考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划分,分为三个级
别: 
(一)能力等级 1——知识理解能力 
是指考生应当理解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掌握学科领域的基
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二)能力等级 2——基本应用能力 
是指考生应当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比较
简单的职业环境中,坚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遵从职业道德要求,
保持正确的职业态度,运用相关专业学科知识解决实务问题。 
(三)能力等级 3——综合运用能力 
是指考生应当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相对
复杂的职业环境中,坚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遵从职业道德要求,
保持正确的职业态度,综合运用专业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解决实
务问题。 
三、考试科目 
专业阶段考试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
险管理、经济法、税法 6 个科目。 
各科考试均设置 5 分的英文作答附加分题,鼓励考生使用英
文作答。 
会计科目考试时间为 3 小时,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科目考试
时间为 2.5 小时,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科目考试
时间为 2 小时。 
四、考试题型 
专业阶段考试的题型主要分为三类: 
(一)选择题,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二)简答(分析)题、计算(分析)题,重点考察考生的
基本应用能力。 
(三)综合题、案例分析题,重点考察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会    计 
考试目标 
考生应当根据本科目考试内容与能力等级的要求,理解、掌握或运用
下列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坚守职业价值观、遵循职业道德、坚持
职业态度,解决实务问题。考试涉及的相关法规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 
1.会计基本原理,包括会计概念、会计循环、会计方法、应用复式记
账记录交易或事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运用原则、财务报告的
目标和编制方法等; 
2.交易或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包括对相关交易或事项会计政策的选
择、会计估计运用,以及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3.特定环境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包括运用会计基本原理在特定
环境下对交易或事项实质的判断、作出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运
用,并进行具体会计处理; 
4.财务报告编制,包括根据交易或事项处理结果,编制财务报告; 
5.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包括合并范围判断、内部交易抵销、合并程序、
编制方法; 
6.会计法规,包括《会计法》、《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
准则》等在内的会计法规体系,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考试内容与能力等级 
考试内容 
能力等级 
一、会计基本原理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 
1.定义、作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1 
2.账户和复式记账:会计等式、账户、复式记账、账务处理
程序 
3.会计循环 
4.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5.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 
(二)会计要素 
     1.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2.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应用原则 
(三)财务报告 
1.财务报告目标 
     2.会计基本假设 
     3.会计基础 
     4.财务报告的定义、构成 
(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及其会计差错更正 
(一)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概述(包括如何确定企业的会计
政策) 
(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概述 
(三)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划分 
(四)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1.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2.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五)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三、存货 
(一)存货的性质及确认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不同来源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 
(三)存货发出的计量及成本结转(不同流转方式下存货发
出的计量) 
(四)存货的清查盘点 
 
1 
2 
2 
2 
 
2 
2 
 
1 
1 
1 
1 
3 
 
 
2 
2 
3 
 
3 
2 
2 
 
1 
2 
 
2 
1 
四、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性质及确认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不同来源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2.弃置费用在初始计量时的处理 
(三)固定资产的折旧(折旧方法及不同折旧方法应用) 
(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认和计量(资本化、费用化) 
(五)固定资产的处置(出售、报废等) 
五、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性质及确认 
(二)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不同来源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三)内部研究与开发支出(包括不同阶段研发支出的确认、
计量) 
(四)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使用寿命有限或使用寿命无限) 
(五)无形资产的处置(出租、出售、报废等) 
六、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性质和确认(定义、特征、范围)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三)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包括后续支出的确认和计量)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五)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七、金融工具 
(一)金融工具概述 
(二)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和重分类 
(三)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四)金融工具的计量 
(五)金融资产转移 
(六)套期会计 
(七)金融工具披露 
 
1 
 
2 
3 
2 
2 
2 
 
1 
2 
 
3 
2 
2 
 
1 
2 
2 
3 
2 
 
2 
3 
3 
3 
3 
3 
2 
八、长期股权投资及企业合并(包括个别和合并报表) 
(一)基本概念(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子公司、企业合并) 
(二)对联营、合营企业和子公司投资的初始计量 
1.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的初始计量 
2.对子公司投资的初始计量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子公司的初始计量(不同合并
方式)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子公司的初始计量(不同合
并方式) 
(三)对联营、合营企业和子公司投资的后续计量 
1.成本法 
2.权益法 
(四)权益性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1.权益法与成本法转换 
2.成本法与公允价值计量转换 
3.权益法与公允价值计量转换 
(五)合营安排(包括与合营安排相关的概念、确认和计量
原则) 
九、资产减值 
(一)资产减值的基本概念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确认和计量                       
(三)其他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范围、减值迹象的
判断、减值方法等)          
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一)负债 
1.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范围、确认、初始和后续计量、
 
借款费用的处理) 
 
1 
 
3 
 
 
3 
 
3 
 
2 
3 
 
3 
3 
3 
 
3 
 
1 
2 
 
3 
 
 
2 
2.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薪酬、与
离职后福利相关的设定提存计划、设定受益计划、辞退福利以及
以现金或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3.其他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4.或有事项的确认和预计负债的计量 
(二)所有者权益 
1.实收资本和其他权益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包括个别和合并
报表) 
2.资本公积的确认和计量 
3.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4.留存收益(包括利润分配事项) 
十一、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收入 
1.收入的定义及其分类 
2.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3.合同成本 
4.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二)政府补助 
(三)期间费用的构成及确认和计量 
(四)营业外收支的范围及确认和计量 
(五)利润的构成及相关会计处理 
十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包括定义、范围等)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与计量(原则、商业实质的
判断等)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以账面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3.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 
3 
2 
3 
 
 
2 
2 
3 
2 
 
 
2 
3 
3 
3 
2 
2 
1 
3 
 
1 
 
3 
 
2 
2 
3 
十三、债务重组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包括定义、重组方式等) 
(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1.以资产清偿债务 
     2.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3.以组合方式进行的债务重组 
十四、所得税 
(一)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原理 
 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2.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 
(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的认定 
 1.资产的计税基础 
     2.负债的计税基础 
     3.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4.特殊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四)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1.当期所得税 
     2.递延所得税 
     3.所得税费用 
(五)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十五、外币折算 
(一)记账本位币 
 1.企业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2.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3.记账本位币变更的会计处理 
(二)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1 
 
2 
2 
3 
 
 
1 
3 
 
3 
3 
3 
3 
 
3 
3 
 
3 
3 
3 
3 
 
 
2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