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三:微程序控制器实验.doc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料共3页,全文预览结束
实验题目_微程序控制器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 (1)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功能、组成知识。 (2)掌握微指令格式和各字段功能。 (3)掌握为程序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学习基本指令的执行流程。 实验要求 按练习二的要求输入微指令的二进制代码表,并单步运行五条机器指令。 2. 实验方案: 1、连接好实验线路,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2、编程: (1)将编程开关(MJ20)置为 PROM(编程)状态; (2)将 STATE UNIT 中的 STEP 置为“STEP”状态,STOP 置为“RUN”状态;在 UA5-UA0 开关上置要写的某个微地址(八进制); (3)在 MK24-MK1 开关上置要写的微地址相应的 24 位微代码,24 位开关对应 24 位显示灯,开关量为“1”灯亮,为“0”灯灭; (4)启动时序电路(按动启动按钮 START),即将微代码写入到 E2PROM2816 的 相应地址对应的单元中;重复(3)~(5)步骤将每一条微指令写入 E2PROM2816。 3、校验: (1)将编程开关置为 READ 状态; (2)将 STEP 开关置为“STEP”状态,STOP 开关置为“RUN”状态; (3)在开关 UA5~UA0 上置好要读的某个微地址; (4)按动 START 键,启动时序电路,观察显示灯 MD24-MD1 的状态,检查读出的 微代码是否已写入的相同。如果不同在将开关置于 PROM 编程状态,重新执行编 程步骤; (5)重复(3)(4)步骤将每一条微指令从 E2PROM2816 中读出。 4、 单步运行:
(1)将编程开关置于“RUN”状态; (2)STEP 置为“STEP”状态,STOP 置为“RUN”状态; (3)“AW-BUS”开关置为 0,将二进制开关 INPUT DEVICE 区域内的 D5-D0 全为 1; (4)操作 CLR 开关使信号系统 1→0→1; (5)按动“START”,启动时序电路,则每按动一次启动键,读出一条微指令, 当读到某些指令时需通过强制端强制转换后读出指令。同理把所有分支后执行一 遍。 3. 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 ADD 的每条微指令的指令格式和功能。ADD 由 11 微指令、03 微指令、 04 微指令、05 微指令、06 微指令组成。指令格式如上表 5.2 所示,其中 UA5—UA0 为 6 位的后续微地址,其余 18 位为微命令信号;S3、S2、S1、S0、M、CN 是算 术逻辑运算器 ALU 的运算选择控制信号,选择 ALU 进行哪种运算;WE 是存储器 RAM 的写命令信号,WE=1 时,RAM 进行写操作,WE=0 时,RAM 进行读操作。A8、 A9 是 2:4 译码器(74LS139)的输入端,Y0、Y1、Y2、Y3 是选择器的输出端,其 中 Y0 为 SW-B,Y1 为 CE,Y2 为 LED—B,Y3 为空;A、B、C 三个译码字段,通过 3:8 译码器分别译码出多位控制信号。A 字段中,主要是寄存器的打入信号,B 字段中主要是寄存器的输出信号,C 字段中,主要是测试信号。 4. 写出你掌握了的控制信号的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 A、B、C 三个译码字段,通过 3:8 译码器分别译 码出多位控制信号。A 字段中,主要功能是寄存器的打入信号,B 字段中,主要 功能是寄存器的输出信号,C 字段中,主要功能是测试信号。C 字段中的 AR 为算 术运算是否影响进位及判零标志控制位,其为零有效。LOAD 是 PC(程序计数器) 加 1 信号,P(1)—P(4)是四个测试判别信号,其功能是根据机器指令及相应微代 码进行译码,使微程序输入相应的微地址入口,从而实现微程序的顺序、分支、 循环运行。B 字段中的 RS-B、RD-B、RI-B 分别为源寄存器选通输出信号、目的
寄存器选通输出信号及变址寄存器选通输出信号,其功能是根据机器指令来进行 三个工作寄存器 R0、R1 及 R2 的选通输出译码。A 字段中 LDRi 是存入工作寄存 器信号的译码器使能控制位,其功能是根据机器指令来进行三个工作寄存器 R0、 R1 及 R2 的选择存入译码。 5. 结论 这次实验能帮助同学更好地掌握微程序的编制、写入和运行。 6. 问题与讨论及实验总结 这次实验比较有挑战性,在做实验之前必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复习好各种控制 信号的作用,更要先读懂实验的目的和注意事项。顺利完成这次实验给了我学好 这门课更大的信心。 7. 思考选择题:(单选题) 1、( A ) 2、( C ) 3、( A ) 4、( A ) 5、( B ) 6 、( C ) 7、( B ) 8、( A ) 9、( A ) 10、( B ) 11、( C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