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7 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2.自我效能感 4.教学设计 二、 简答题 5.新教育运动 3.教学目的 6.课程标准 1. 人文主义教育。 2. 进步主义教育。 3. 1922 年“新学制”。 4. 当代教学观念发展的趋势。 5. 学习策略的教学条件。 6. 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 三、 论述题 1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2.影响创造力培养的因素。 3.黄炎培职业教育理论的观点及启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见 2011 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答】蔡元培在 1912 年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 点出发,提出了 “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 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蔡元培强调“五育”不可偏废。“五育”尽管各自的作用不同,但都是“养成 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所必需的,是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五育”中也有重点,即必须以 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 2. 自我效能感(见 2014 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答】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 断。这一概念是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的。自我效能感主要受到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1)直接经验;(2) 替代性经验;(3)言语说服;(4)情绪的唤起。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3. 教学目的 【答】教学目的指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制约着各个教 育阶段、各科教学发展趋势和总方向,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反映的是教学主体的需要。 4. 教学设计(见 2016 年首都师范大学真题) 【答】教学设计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 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的具体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 知识来源与板书设计等。 教学设计包括:(1)教学目标设计;(2)教学起点设计;(3)教学内容设计;(4)教学方法和 媒 体设计;(5 )教学评价设计;(6 )教学结构设计,也叫作教学过程设计。 5. 新教育运动(见 2019 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答】欧洲新教育运动是指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又称为新学校运动。 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道德教育上建立与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 验室”。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雷迪、德国的利茨和法国的德莫林等。 6. 课程标准(见 2015 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答】课程标准是依照课程计划的要求,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 性文件。它规定着每门学科的性质与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与 评价课程的基础。编写课程标准是课程开发的重要步骤。课程标准的结构包括说明部分、课程目标部分、
内容标准部分、课程实施建议部分。 二、简答题 1. 人文主义教育。(见 2011 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答】(1)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封建主义知基督教神学体系发动 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人文主义是这场运动的旗帜。 (2)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1 人本主义。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 过教育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2 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已具 有古典性质,但非纯粹复古,而是古为今用,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 3 世俗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都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 关注人道而非神道,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与中世纪教育有巨大的区别。 4 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家虽抨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希望以世俗 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更富世俗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5 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形式多 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2. 进步主义教育。(见 2015 年重庆师范大学真题) 【答】进步主义教育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发端的。进步主义运动是 19 世纪末在美国兴起 的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进步主义者们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 务。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欧洲的“新学校”来说,进步学校更 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意学校的民主化问题。 1922 年“新学制”。(见 2014 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3. 【答】(1)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1922 年 9 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顺应形势,召 开全国学制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又称 1922 年“新学制”。它是中国 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2)“新学制”的七项标准。 ① 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②发扬平民教育精神;③谋个性之发展;④注意国民经济实力;⑤注意 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⑦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3)“新学制”的学制体系。 采用美国"六三三”分段法,从纵向看,小学六年,初小和高小采用 4 一 2 分段;中学六年,初中 和高中采用 3—3 分段;大学 4~6 年。小学之下有幼儿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从横向看,与中等学校 平行的有职业学校和师范学校。 (4)“新学制”的特点。 1 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制。 2 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缩短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幼稚园纳入初等 教育阶段,使幼小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3 中等教育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a.延长中学年限;b.中学分为初、高中,增 加地方办学收缩余地和学生的选择余地;c.中学实行分科制和选科制,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4 高等教育缩短年限,取消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进行专门教育和科学研究。 5 建立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系统,兼顾升学与就业。 6 改革师范教育制度,设师范大学,并在大学设教育科。突破了师范教育自成系统的框架,使师 范教育种类增多、程度提高、设置灵活。 (5)“新学制”的评价。 1 优点:体现在上述“特点”中。 2 缺点:在移植美国综合中学学制上脱离了中国当时的实际。 3 比起前两部学制,有很大进步。表现在:a.指导思想上,注重教育和社会的联系,强调发展儿 童个性,有民主气息和科学精神;b.整体结构上缩短了小学年限,延长了中学年限,中学分为两段,有 利于普及初等教育,提高中等教育水平,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c.注重学制的弹性和多样性, 以适应国情需要。 (6)历史意义。 1 1922 年“新学制”在学年分段形式、各阶段年限、中等教育模式等方面采用了美国当时还处于 探索试验中的“六三三”学制,是中国近代学制改革由日本向美国寻求借鉴的标志。 2 虽然说还带有一定程度的模仿痕迹,但考虑到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适应了学
生的个性发展,也考虑到了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分期问题。 3 “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 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4 “六三三”学制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的标志,是 中国教育学制史上的里程碑。 4. 当代教学观念发展的趋势。(见 2019 年首都师范大学真题) 【答】教学观变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传统的教学观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教为主导,现代教学观转 向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课堂上就是由满堂灌的教学到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等。 (2) 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曾经的教法主要为讲授法,如今提倡的学法为创设情境,使师 生对话与交流,重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教师更加注重让多种教学方法有机配合,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 位。 (3) 从重视传授知识向重视建构知识、培养能力转变:提倡知识的主动建构、知识的双向互动、 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4) 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的获得与增长,现在更加主张多元智力理 论,逻辑、空间、音乐、人际等各方面智能都要全面发展,以满足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的 基本精神。 (5) 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与方法转变:传统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只重视考试的分数,而忽略 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今天的教学观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上的提升。 (6) 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曾经的教学观念是继承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将这些经验进行 传播和学习,如今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 创造具有人文关怀、回归生活、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以前的课堂教师只是承担课程实施者 和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今天的课堂更加强调人文性、生活性和生命力。 综上所述,如今教学中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式学习等都是新式教学理念下的教学 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5. 学习策略的教学条件。(见 2012 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真题) 【答】(1)学生的自身条件。 ① 学生的动机状况。② 学生的智能水平。③ 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发展水平(梅耶的研究):早期 阶段,大致在学前期;过渡阶段,大致在小学时期;成熟阶段,大致在初中和高中时期。 (2)教学条件。 ① 要根据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过程规律进行训练。② 要以元认知学习策略为中心组织策略训练。 ③ 要制定一套学习策略操作技术。④ 要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实例训练。⑤ 要做到学习策略练习的一致 与变化统一。 6. 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 【答】影响教师威信的主观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对教师威信的形成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主要包括以 下四方面: (1)崇高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 条件。 (2) 在与学生长期交往中能适当满足学生的需要,对教师威信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3) 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对获得威信有重要影响。 (4) 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形成有一定影响。 总之,教师的威信只能依靠教师个人的学识才智、育人成果、社会贡献而获得,重在通过教育实践 活动进行自我培养和提高。任何威信都有人际心理关系的内容。教师建立和提高自己的威信,有助于疏 通与学生的心理关系,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论述题 1.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见 2019 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答】(1)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 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1 转变观念(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这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其主要表现在:a.教师要 有正确的学生观;b.教师要有平等的师生观;c.教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 2 尊重与理解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a.充分了解和信任学生,让学 生做课堂的主人,做教育教学的主人;b.主动接近学生、研究学生;c.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d.尊重和
理解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教师要能做到“移情体验”;e.以自身的形象影响学生。 3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 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品质都将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2. 影响创造力培养的因素。(见 2011 年江苏师范大学真题) 【答】(1)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是由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 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 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养方法等。 2 学校教养因素:教师的个性和行为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各种有关创造力的训练项目、课 程和活动也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与人的创造力也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以人生全程发展的观点来说,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主要有六个要素:智力的早熟、儿童期的创伤、家 庭背景、教育与特殊训练、出生顺序、角色模范与人生导师。 (2)创造力开发培养策略。(见 2011 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1 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家庭环境。 2 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包括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给教师必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 教师应不断学习关于创造性的心理学知识并指导实践。 3 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应做到:工。a.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 培养思维的跳跃能力。b.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使学生敢于联系与移植。c.加大思维的“转换跨度”, 转换固有的思路;d.给学生大胆探索与推测的机会。 4 开设创造课程,教授创造技法。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促进创造性发展的主要方 法有头脑风暴法、系统探求法、联想类比法、转换思考法等。 5 塑造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内容。塑造创造 性人格应:a.保护好奇心;b.解除对错误的恐惧心理;c.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 3. 黄炎培职业教育理论的观点及启示。(见 2018 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答】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黄炎培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其要点包括职业教育 的地位、目的、方针、教学原则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等。 (1)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1 职业教育的作用就理论价值而言: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 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职业教育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急需解决的生计问题。 2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 (2)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帮助社会解决生计问题和失业问题,引导 人们热爱所职,从而解决社会问题。 (3)职业教育的方针。 1 社会化:强调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必须与社会沟通。他的职业教育社会化内涵丰富, 要求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组织、办学方式等都要社会化。 2 科学化:指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包括物质方面的工作和人事方面的工作, 均需遵循科 学原则。前者强调事前调查与实验、事后总结、逐步推广的原则;后者强调把 科学管理方法引入职业教 育管理的原则。另外,应专门设立科学管理的研究机构。 (4)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①手脑并用;②做学合一;③理论与实际并行;④知识与技能并重。 (5)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敬业”指热爱所业,尽职所业,有为所从事的职业和社会做出 贡献的追求;“乐群”指高尚的情操和群体合作的精神。黄炎培认为离开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教育就 失去了方向,职业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为群众服务”。 (6)评价:作为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行者,黄炎培的教育思想不仅开创和推动了中国的职业 教育事业,更具有平民化、实用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特征,丰富了中国的教育理论,对中国 20 世纪 20- 30 年代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当今的职业教育也有重大借鉴意义。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