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青海省海北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 题每小题 1 分,9-13 题每小题 1 分,共 18 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石蜡融化
C.酸雨形成
D.尸体腐烂
2.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用于烹饪而引起的中毒事件,请你
推断亚硝酸钠(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3
C.-3
D.0
3.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4.近年来,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合理施肥和养护管理是城市绿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下列化肥中
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CO(NH2)2
B.Ca3(PO4)2
C.NH4HCO3
D.KNO3
5.蛋白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鸡蛋
B.花生油
C.蔬菜
D.馒头
6.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有:①装药品;②固定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连
接仪器;⑤;加热;⑥收集气体;⑦熄灭酒精灯;⑧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④①②⑤⑥⑧⑦ B.③④①②⑤⑥⑦⑧ C.④③①②⑤⑥⑧⑦ D.④③①②⑤⑥⑦⑧
7.有 X、Y、Z 三种金属,Z 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X、Y 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 X
和 Y 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气泡,Y 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 X、Y、Z 三种金属的
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 Z Y
B.Z X Y
C.Z Y X
D.X Y Z
8.近几年,台湾传出“毒饮料事件”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塑化剂”的主要
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C24H38O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无机化合物
B.C24H38O4 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1
C.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含有三种元素
D.C24H38O4 中含有 24 个碳原子、38 个氢原子、4 个氧原子
9.下列物质属于碱类的是(
)
A.苛性钠
B.食醋
C.生石灰
D.纯碱
10.下列是某反应的模拟微观示意图,“ ”“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反应后方
框内生成的微粒及该示意图表示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
A. 化合反应
B.
复分解反应
C.
分解反应
D. 置换反应
11.如图所示,瓶中 X 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 Y 滴入瓶中时,伸入烧杯中的导气管内上升一段
水柱的是(
)
X
Y
A
Zn
H2SO4
B
NH4NO3
H2O
C
CaO
H2O
D
MnO2
H2O2
12.如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CO2
NaCl 溶液
C
CuCl2
所含杂质
加入的试剂和操作
CO
NaNO3
CuO
FeCl2
点燃
加入适量硝酸银,蒸发
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加入适量铁粉,过滤
1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 X、Y、Z、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
量如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X
8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Y
20
10
Z
2
8
Q
5
13
对该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 X 的质量为 6g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参加反应的 X、Y 的质量比是 2:5
D.Y、Q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 5:4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6 小题,共 24 分)
14.(4 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2 个汞原子
(2)3 个亚铁离子
(3)2 个氧分子
(4)最清洁的“低碳”燃料是
(填化学式)
15.(3 分)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而目前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
当于年产量的 20%-40%.钢铁锈蚀的条件是
,稀硫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4 分)如图 1 是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
(1)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若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 Y=
.
(3)钠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 2 中
(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4)钠元素和第(3)小题中的 D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17.(5 分)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 b 中产生的气体是
,试管 a 和
试管 b 中产生的两种气体的质量比是
。
(2)2013 年 5 月 31 日,黑龙江中储粮林甸冷库着火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枪灭火,此灭火原理
是
。
(3)净化水时,为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常用过滤的方法,该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
杯、
、玻璃棒。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按图 2 操作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8.(4 分)如图所示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填空:
(1)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减小的是
;在
℃时,a 与 b 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3)由该溶解度曲线可知,从 a 的饱和溶液中提取 a 物质,应采用的方法是
.
19.(4 分)(1)现有三种无色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只用一种
试剂就能将他们鉴别出来,该试剂是
(填化学式).
(2)敞口放置的浓硫酸、浓盐酸和氢氧化钠,一段时间后其中质量增加且发生化学变化的
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4 分)
20.(7 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 A 图中 a 仪器的名称
.
(2)写出一个用装置 B 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若用 D 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导管口
(填“b”或“c”)通入.
(4)实验室选用 A 和 C 装置,可制取某种气体,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5)图 E 实验成功的关键除装置气密性好外,还有
(任意写一点).
21.(7 分)在上化学课时,小明同学听化学老师讲到,做蛋糕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它
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粉末状物质是碳酸氢钠(NaHCO3).他
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于是他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 1: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取少量新配置的碳酸氢钠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用 pH 试纸测
试溶液的 pH 为 10,由此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
性.
实验 2:小明认为蛋糕膨胀,是由于制作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致,他对二氧化碳的
来源做了两种猜想:
猜想①:二氧化碳可能是碳酸氢钠与面团中的酸性物质反应产生的;
猜想②: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针对以上猜想,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完成下列表格中的空白.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该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适量盐
猜想①正确
酸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实验二
①有小水滴产生
猜想②正确
②
[小结]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应用]在炸油条时,通常在发酵后的面团中加入小苏打(NaHCO3)的目的是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4 分)
22.(4 分)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标签破损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取该碳酸钠溶液 20g,向其中加入 22g 的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与反
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你据此分析:
(1)计算该 20g 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 题每小题 1 分,9-13 题每小题 1 分,共 18 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石蜡融化
C.酸雨形成
D.尸体腐烂
【知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思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
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过程】解:A、天然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石蜡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酸雨形成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尸体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总结归纳】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用于烹饪而引起的中毒事件,请你
推断亚硝酸钠(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3
C.-3
D.0
【知识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思路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解答过程】解: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的化合价+1 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设亚硝酸
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1)+x+(-2)×2=0,解得 x=+3。
故选:B。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较易.
3.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知识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思路分析】A、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解: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
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4.近年来,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合理施肥和养护管理是城市绿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下列化肥中
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CO(NH2)2
B.Ca3(PO4)2
C.NH4HCO3
D.KNO3
【知识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思路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
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过程】解:A、CO(NH2)2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
B、Ca3(PO4)2 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错误;
C、NH4HCO3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
D、KNO3 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正确。
故选:D。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
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5.蛋白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鸡蛋
B.花生油
C.蔬菜
D.馒头
【知识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思路分析】可根据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进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其余存在于血液、
皮肤、软组织、毛发、蹄、角中.另外,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的种子里也含富含蛋白质.
【解答过程】解: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其余存在于血液、皮肤、软组织、毛发、
蹄、角中。另外,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的种子里也含富含蛋白质。
A、鸡蛋富含蛋白质,所以正确。
B、花生油富含油脂,所以错误。
C、蔬菜富含维生素,所以错误。
D、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所以错误。
故选:A。
【总结归纳】解答有关营养素的题型,要理解和熟记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包括营养素的名称、
作用、食物来源及其缺乏症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6.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有:①装药品;②固定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连
接仪器;⑤;加热;⑥收集气体;⑦熄灭酒精灯;⑧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④①②⑤⑥⑧⑦ B.③④①②⑤⑥⑦⑧ C.④③①②⑤⑥⑧⑦ D.④③①②⑤⑥⑦⑧
【知识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思路分析】根据加热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
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解: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
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
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
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③①②⑤⑥⑧⑦。
故选: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
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有 X、Y、Z 三种金属,Z 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X、Y 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 X
和 Y 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气泡,Y 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 X、Y、Z 三种金属的
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 Z Y
B.Z X Y
C.Z Y X
D.X Y Z
【知识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则不能;
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金属与氧气、与
酸反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情况,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解答过程】解:Z 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X、Y 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三种金属中
金属 Z 活动性最强;把 X 和 Y 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氢气,Y 不反应,说明金属 X 在活动
性顺序中位于 H 之前而 Y 位于 H 之后,金属 X 活动性比 Y 强;综上所述,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的顺序为 Z>X>Y;
故选:B。
【总结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 H 之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 H,位于 H 之后的金属不能置
换酸中 H.
8.近几年,台湾传出“毒饮料事件”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塑化剂”的主要
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C24H38O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无机化合物
B.C24H38O4 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1
C.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含有三种元素
D.C24H38O4 中含有 24 个碳原子、38 个氢原子、4 个氧原子
【知识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思路分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解:A、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C24H38O4 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16×4)≠6:1,故选项说法错误。
C、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由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分子构成的,1 个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分子是由 24 个碳
原子、38 个氢原子、4 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