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 20 分,
每小题 1 分。
1.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A.私有制的产生
B.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
C.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
D.市场经济的形成
2.下列属于社会审计特点的是:
A.内向性
B.广泛性
C.委托性
D.针对性
3.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无须授权或批准,内部审计机构有权:
A.召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
B.对违法人员进行通报批评
C.对可能转移的会计凭证进行封存
D.对本单位领导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4.根据《审计机关审计复议的规定》,审计机关应当自受理审计复议申请之日起 60 日内作
出审计复议决定;情况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多不超过:
A.15 日
B.30 日
C.45 日
D.60 日
5.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包括:
A.全国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
B.全国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
C.全国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
D.全国审计机关及承办国家审计机关审计事项的其他审计组织
6.我国国家审计的总目标除真实性和合法性外还包括:
A.效益性
B.一贯性
C.客观性
D.公允性
7.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下列行为中属于合理的职业谨慎的是:
A.对审计事项全部采用详查法
B.在所有情况下,固有风险全部确定为高水平
C.对所有审计事项均确定较低的审计风险
D.严格遵守审计准则
8.下列审计证据中,证明力强的是:
A.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
B.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的言词证据
C.有关审计事项的环境证据
D.审计人员亲自编制的相关资
9.下列关于审计取证模式演变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风险基础审计→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
B.风险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账目基础审计
C.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
D.账目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
10.下列内部控制措施中,属于察觉式控制的有:
A.会计与出纳岗位分离
B.制定原材料消耗定额
C.固定资产购置须经授权审批
D.定期盘点存货
11.审计管理贯穿于:
A.审计计划阶段
B.审计实施阶段
C.审计报告阶段
D.审计业务活动的全过程
12.采用文字说明法对调查了解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记录的优点有:
A.符号表示,形象直观
B.对情况的描述深入具体
C.用“是”或“否”回答,简单明了
D.固定格式,便于修改
13.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收件人是:
A.被审计单位
B.审计委托人
C.审计组
D.派出审计组的社会审计组织
14.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的起点是:货
A.发运商品
B.批准赊销
C.审批销售退回与折让
D.处理客户订货
15.审计人员在对应付账款进行实质性审查时,抽查应付账款明细账并追查至相关的原始凭
证的主要目的是:
A.确定应付账款变动的合理性
B.查明应付账款的真实性
C.审查有无漏记的应付账款
D.验证应付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表达的适当性
16.下列可用来判断存货总体合理性的审计程序是:
A.审阅存货明细账和仓库记录
B.进行分析性复核
C.观察存货保管情况
D.询问被审计单位存货的保管制度
17.产成品生产与检验相互独立,是为了防止:
A.不合格产品入库
B.购入不合格材料
C.篡改会计记录
D.生产计划不合理
18.在对某项经营性租入的固定资产进行审查时,审计人员应当关注该项固定资产的:
A.入账价值是否正确
B.折旧计提是否正确
C.租金处理是否正确
D.所有权是否按期转移
19.在审查职工福利费时,审计人员认为职工福利费的计提依据应当是:
A.生产成本
B.资本公积
C.工资总额
D.未分配利润
20.审计人员审查资本账户的余额,查明有无虚构资本业务、高估资本账户余额的情况是为
了证实:
A.投入资本的真实性
B.投入资本的完整性
C.投入资本分类的合理性
D.投入资本过账的准确性
二、多项选择题 以下每小题各有五项备选答案,其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满
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也不倒扣分。在无多选和错选的情况下,选对一项得 0.5 分。本
题共 20 分,每小题 2 分。
21.我国国家审计准则体系的构成内容包括:
A.审计法
B.审计法实施条例
C.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D.通用审计准则和专业审计准则
E.审计指南
22.下列工作中,属于国家审计实施阶段的有: A.编制审计方案 B.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查
与初评 C.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 D.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 E.起草审计报
告
A.编制审计方案
B.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查与初评
C.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
D.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
E.起草审计报告
23.下列有关后续审计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A.后续审计无需出具审计报告
B.后续审计的重点和范围一般只限于审计决定中所涉及的内容
C.后续审计资料应当与原审计项目文件一同存档
D.后续审计对于巩固审计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E.不是每个审计项目都需要后续审计
24.影响审计人员收集和筛选审计证据的因素包括:
A.风险因素
B.成本效益因素
C.审计目标
D.重要性因素
E.系统性要求
25.下列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检查审计工作底稿是控制审计质量的手段
B.审计工作底稿是考核审计人员的依据
C.审计工作底稿是编写审计报告的基础
D.审计工作底稿是进行复议和诉讼的一依据
E.审计工作底稿是协调审计工作的依据
26.国家审计报告应包含的内容有:
A.审计任务的说明
B.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说明
C.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D.审计评价意见
E.审计复核情况的说明
27.以下各项属于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的有:
A.批准坏账与收款业务、记账业务相互独立
B.向客户提供赊销信用要经过授权批准
C.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各种销售与收款记录和文件
D.对销售与收款业务进行独立检查
E.批准请购与采购部门相互独立
28.被审计单位采购与付款业务循环中涉及的主要凭证有:
A.请购单
B.验收单
C.生产通知单
D.卖方发票
E.客户订货单
29.下列控制措施中,属于生产与存货循环实物控制的有:
A.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审批相互独立
B.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存货
C.建立健全生产与存货成本会计制度
D.定期盘点检查存货管理情况
E.存货保管与存货记录严格分工
30.下列项目中可计入资本公积的有:
A.资本溢价
B.接受捐赠的资产
C.资本汇率折算差额
D.联营投资的收入
E.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
三、混合选择题 以下每小题各有五项备选答案,其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是正确的,全部选
对得满分。未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或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本题共 20 分,每
小题 2 分。
31.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包括:
A.经营风险
B.固有风险
C.控制风险
D.分析性检查风险
E.实质性检查风险
32.常用的分析性复核方法有:
A.比较分析法
B.比率分析法
C.实地观察法
D.趋势分析法
E.报表审阅法
33.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审计证据越可靠,证明力越强
B.审计证据的客观性与取证程序、方法、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密切相关
C.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之间或与其他审计证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程
度
D.审计证据的取得必须符合审计法规规定的手续和程序
E.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必须建立在足够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因此审计证据越多越好
34.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有:
A.控制环境
B.风险评估
C.控制活动
D.信息与沟通
E.监督
35.审计质量管理的对象包括:
A.审计行为
B.审计人员
C.被审计单位
D.审计环境
E.上级审计机关
36.常用的验证应收账款余额真实性的程序有:
A.实地观察批准赊销信用与发货是否相互独立
B.函证应收账款余额
C.询问负责应收账款的会计人员
D.检查应收账款账务处理的及时性
E.审查销售合同、销售发票、货运单据等原始凭证
37.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库存材料进行监盘时,审计人员应当:
A.亲自制定盘点计划
B.全程参与库存材料的盘点,并对盘点质量负责
C.抽查盘点记录,复核材料的数量、单价、金额等
D.鉴定材料的所有权
E.注意检查材料的质量,必要时请专家鉴定
38.下列审计程序中属于对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的有:
A.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检查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变动的合理性
B.抽查应付账款明细账,证实应付账款会计记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C.抽取部分支票,检查授权签字情况
D.实地观察验收与仓库保管职责的分离情况
E.运用函证方法检查应付账款期末余额的正确性